词条 | 叹黛玉病 |
释义 | 黛玉窃听得雪雁与紫鹃的谈话,说什么王大爷已给宝玉说了亲,便心灰意冷,顿时病势沉重,后来知是误会,病也就逐渐减退。故续作者发此感叹。 作品名称:叹黛玉病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红楼梦》第九十回 文学体裁:七言诗 作者:高鹗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叹黛玉病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高鹗 作品体裁:七言诗 作品出处:《红楼梦》第九十回 作品原文(第九十回) 心病终须心药治, 解铃还是系铃人。(1) 作品注释(1)“解铃”句:明代瞿汝稷《指月录》记载,法灯(泰钦和尚)性格豪放,不干正事,众人轻视他,只有法眼禅师对他很器重。一天,法眼问众人:“老虎脖子上拴的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众人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这时,正好法灯过来,法眼也把这个问题问他,法灯回答说:“拴上去的人能解下来。”法眼一听很高兴,就对众人说:“你们以后别再轻视他了!”后来就把法灯的回答概括成“解铃还是系铃人”,成了一句成语,用以说谁惹出的事还该由谁去解决。 作品赏析据脂砚斋评语提示,曹雪芹原稿中林黛玉“泪尽”而逝在先,贾宝玉成亲在后,不会有续书中贾宝玉忽然痴呆、随人家移花接木的事(第二十回脂砚斋评语说,贾宝玉与薛宝钗后来“成为夫妇时”有“谈旧”的事),写法要现实得多。可见,把林黛玉疑心贾宝玉定了亲,或者知道贾宝玉将娶薛宝钗作为致她于死命的唯一的原因,并不是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虽然写了很多儿女情事,但并不以爱情为中心,也不是一本鼓吹“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的书,它的思想要深广得多。贾宝玉挨一顿板子,林黛玉就会流很多眼泪,她后来的“泪尽”,也是因为眼看贾宝玉受更大的痛苦而她自己却无能为力。林黛玉的思想应该也是有所发展的。只限于描写林黛玉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为自己而悲伤,这只能证明续书者的思想境界是不高的。 作者简介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在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时喜好冶游,中年一度在外课馆。他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对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十分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写文章“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他热衷仕进,累试不第,1795年(乾隆六十年)始中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内阁侍读等职,在任时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晚年家贫官冷,两袖清风,虽然著作很多,却多未及问世就去世了。一般认为,长篇小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