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叹庭前甘菊花 |
释义 | 作品名称:叹庭前甘菊花 作品别名:叹檐前甘菊花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叹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时晚①,青蕊重阳不堪摘②。 明日萧条醉尽醒③,残花烂熳开何益④? 篱边野外多众芳⑤,采撷细琐升中堂⑥。 念兹空长大枝叶⑦,结根失所缠风霜⑧。 作品注释①鲍令晖诗:“庭前华紫兰。”晋《清商曲》:“甘菊吐黄花。”《枯树赋》:“九畹称根。” ②魏文帝书:“九为阳数,日月并应,名曰重阳。”梁元帝诗:“时蔽摘花人。” ③陶潜诗:“风声自萧条。”《楚辞》:“众人皆醉我独醒。” ④庾信诗:“残花烂熳舒。” ⑤《世说》:颜延之于篱边,闻张演与客语。《尔雅》:“野外谓之林。”《楚辞》:“哀众芳之芜秽。” ⑥谢脁诗:“遇君时采撷。”《抱朴子》:“臭鼠之细琐。”刘桢诗:“万舞在中堂。” ⑦《书扒》:“念兹在兹。”古诗:“枝叶日夜寒。” ⑧陆机诗:“结根奥且坚。”繁钦诗:“惠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南史》:刘俣诗:“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作品评析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黄鹤注:此当是天宝十三载,在长安时作,盖献《西岳赋》之后。 诗题一作“叹檐前甘菊花”。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杜臆》:菊有甘苦二种,甘者可入药,苦者似菊而非,其名曰薏。所云众芳细琐者,薏之属也。移时晚。言移植后时。根失所,谓失其故处。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