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坦埠 |
释义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辖镇。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地处蒙阴、沂水、沂南三县交界。东邻沂水县,北接野店镇,西连旧寨乡,南与沂南县接壤。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0亩。辖95个自然村,35个村委会,32670口人。均为汉族。人口密度为403人/平方公里。驻地东坦埠村有14个村民小组,1680口人。 音:dàn bù 镇以村名。坦埠村有证可查于元朝,相传元初杜姓建村,因附近有一荒丘,曾是野兽、强人出没的地方,路要望之生畏,故名坦埠。元朝末年改称坦埠,因地势平坦,三面环水而得名。1979年分为东、西坦埠两个行政村。1933年为第六区。1937年为坦埠乡。1948年为坦埠区。1951年改称第七区。1957年为坦埠乡。1984年因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达而设镇。 全镇地处山区。农产以小麦、玉米、花生、地瓜、黄烟、蔬菜、药材、生姜、果品、桑蚕为主,1999年人均收入2337元。企业有麻纺、建筑、建材、制鞋、印刷等30余家。所产沂蒙全蝎、“坦埠绺子”远近闻名。该镇有中学1处,小学28处,医院1处。兖(州)石(臼)公路、南(麻)坦(埠)公路、坦(埠)常(路)公路、东(崖)黄(家洼)公路贯穿其境,交通发达。梓河流经其境长达14公里。建有坦埠大桥一座。陈毅元帅曾在该镇老君洞指挥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境内有中山寺、老君洞、汉故城等名胜古迹。农历五、十为集日,三月初五、九月二十五日逢古会。 坦埠的读音 蒙阴县坦埠镇是一个古老的集镇,美丽而富饶。 “坦埠”的“坦”字读音很特别:“坦”,普通话读“tǎn”,蒙阴方言及在其他地方也念“tǎn”,而在“坦埠”这个地名中,却读作“dàn”。这是为什么呢?下面略作考证: 从语音学角度讲,“坦埠”不是因方言土语而形成的读音。其原因必有出处。 《山东省蒙阴县地名志》载:“坦埠 tǎnbù:。……传说元初杜姓建村,因附近有一荒丘,曾是野兽、强人出没的地方,路人望之生畏,故名惮阜。元朝末年改称坦埠,因地势平坦,三面环水而得名。”路人取名“惮阜”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这是因为,一个地名,一般地说,应该由当地居民所起;即使是外地人给起的,也应得到当地人认可,才能流传下来。路人取名“惮阜”,不符合事实。即使当时附近真的有野兽、强人出没,人们也只能将村名称为“惮虎”、“惮狼”、“惮强人”,而不会称为“惮阜”、“惮埠”。 其次,“元朝末年改称坦埠,因地势平坦,三面环水而得名”之说,也经不住推敲。坦埠村村东有坦埠河(即梓河),村西有故县河,村南则有坦埠河、门庄河两条河平行西流,说是“三面环水”,真是一点不差。但蒙阴县是个纯山区县,山地丘陵占94%,坦埠镇四周耸立着巍峨连绵的高山,地无三尺平,哪里能称得上“地势平坦”呢? “埠”的一个意思是“靠近水的地方”。坦埠附近有数条河流,“坦埠”中的“埠”字,用得非常恰当。但是,“坦”字究竟是因何而起的呢?为了弄清“坦埠”读音之谜,我曾到坦埠旅游,作了一番观察,方知坦埠地面宽广,地势北高南低。在山区县里,能有这么一块有丘陵、有平原的地方,实属罕见。一次坦埠之行,搞清了“坦埠”起名的原由:因地面宽广,三面环水而得名。 因为“(坛)tán”是常用字,所以,人们都知道它读tán,但笔画多,于是,当人们动笔写“(坛)埠”时,为了简省笔画,就借用了同偏旁、且与“(坛)”读音相同的“坦”。这样,“埠”的字形变成了“坦埠”,但读音依旧读作“dàn埠”。 坦埠镇共分34村,分别为 东坦埠、西坦埠 、故 县、来石庄、响水庄、来石万、蹇家庄、新 建、中 山 、诸 夏 、水明崖、张 林、寨 后 、石龙庄、艾山前、英家山、东河南、西河南、沙 沟、龙虎寨、潘 庄、西西崖、东西崖、东崖子、南极山、下东门、金钱官庄、黄家洼、张家庄、阚家庄、戴家庄、黄家庄、砚池万、海龙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