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谭献
释义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

中文名:谭献

出生地:浙江仁和(今杭州市)

出生日期:1832

逝世日期:1901

职业:近代词人、学者

代表作品:《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

人物简介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少孤。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又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知县。后去官归隐,锐意著述。晚年受张之洞邀请,主讲经心书院,年余辞归。骈文师法六朝,尤工词,家藏前人词曲甚富。

文学成就

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谭廷献传》)。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吴怀珍《复堂诗叙》)。但以词与词论的成就最突出。

谭献的论词主张,本于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较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论,更趋具体。他称赞常州派兴,"而比兴渐盛"(《复堂日记》),极力推尊词体。他认为,词“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复堂词录序》),不应当视为“小道”;强调词要有“寄托”,自谓早年读词,即“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同前)。他选清人词为《箧中词》今集6卷,续集4卷,“以比兴为本,庶几大廓门庭,高其墙宇”(《复堂日记》),并详著其流别;又曾评点周济《词辨》,皆意在阐发自己的论词主张,影响甚大。叶恭绰说他“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广箧中词》)。

作品一览

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如〔青门引〕"人去阑干静"、〔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以及〔临江仙〕《和子珍》、〔一萼红〕《吴山》等阕,有比较鲜明的形象,凄惋沉郁,是谭词中的佳作。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今人陈乃乾编《清名家词》,全部辑录。他的词论,散见于文集、日记、《箧中词》及所评周济《词辨》中,由门人徐珂辑为《复堂词话》,有《词话丛编》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谭献词选

传 记

浙江仁和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生。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举人,纳赀为县令,历署歙县、全椒、合肥知县。旋归隐,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卒,年七十。工骈体文,于词学致力尤深,选清人词为《箧中词》六卷,续三卷,至精审,学者奉为圭臬。又曾评点《骈体文钞》及周止庵《词辨》,皆能度人金针者,亦近代词坛之一大宗师也。

集 评

陈廷焯:

复堂词品骨甚高,源委悉达,其胸中、眼中,下笔时独不屑为陈、朱,尽有不甘为梦窗、玉田处,所传虽不多,自是高境。余尝谓近时词人,庄中白尚矣,蔑以加矣,次则谭仲修,鹿潭虽工词,尚未升风、骚之堂也。仲修小词绝精,长调稍逊,盖于碧山深处,尚少一番涵咏功也。

《白雨斋词话》五

--------------------------------------------------------------------------------

叶恭绰:

仲修先生承常州派之绪,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缘是益廓,遂开近三十年之风尚,论清词者,当在不祧之列。

《广箧中词》二

青门引

谭献

人去栏干静,杨柳晚风初定。

芳春此后莫重来,一分春少,减却一分病。

离亭薄酒终须醒,落日罗衣冷。

绕楼几曲流水,不曾留得桃花影。

--------------------------------------------------------------------------------

【《白雨斋词话》五】陈廷焯曰:“透一层说更深,即‘相见争如不见’意。”又曰:“此词凄婉而深厚,纯乎骚、雅。”

蝶恋花 贰首

谭献

蝶恋花

庭院深深人悄悄。

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

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

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

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

玉颊妆台人道瘦。一日风尘,一日同禁受。

独掩疏栊如病酒,卷帘又是黄昏后。

六曲屏前携素手。

戏说分襟,真遣分襟骤。

书札平安君信否?

梦中颜色浑非旧。

--------------------------------------------------------------------------------

【《白雨斋词话》五】陈廷焯曰:“‘庭院深深’阕,上半传神绝妙,下半沉痛已极,所谓‘情到海枯石烂时’也。‘玉颊妆台’阕,上半沉至语,殊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潜通,顿挫沉郁,可以泣鬼神矣!”

【《广箧中词》二】叶恭绰曰:“正中、六一之遗。”

金缕曲 江干待发

谭献

又指离亭树。

恁春来、消除愁病,鬓丝非故。

草绿天涯浑未遍,谁道王孙迟暮?

肠断是、空楼微雨。

云水荒荒人草草,听林禽、只作伤心语。

行不得,总难住。

今朝滞我江头路。

近篷窗、岸花自发,向人低舞。

裙衩芙蓉零落尽,逝水流年轻负。

渐惯了、单寒羁旅。

信是穷途文字贱,悔才华、却受风尘误。

留不得,便须去。

--------------------------------------------------------------------------------

【《广箧中词》二】叶恭绰曰:“如此方可云‘清空不质实’。”

鹧鸪天

谭献

绿酒红灯漏点迟,黄昏风起下帘时。

文鸳莲叶成漂泊,幺凤桐花有别离。

云澹澹,雨霏霏,画屏闲煞素罗衣。

腰支眉黛无人管,百种怜侬去后知。

一萼红 吴 山

谭献

黯愁烟,看青青一片,犹认旧眉山。

花发楼头,絮飞陌上,春色还似当年。

翠苔畔、曾容醉卧,听语笑、风动画秋千。

一曲琴丝,十三筝柱,原是人间。

细数总成残梦,叹都迷踪迹,只有留连。

劫换红羊,巢空紫燕,重来步步回旋。

尽消受、云飞雨散,化胡蝶、犹绕旧栏干。

不分中年到时,直恁荒寒!

洞仙歌 初 秋

谭献

杨枝弄碧,系天涯心眼,几日凉风便零乱。

画桥边、一片流水无声,人独立、暮角将愁吹断。

春城烟雨里,如梦帘栊,曾拂檐花笑相见。

我已厌闻歌,玉笛苍凉,又吹起十年清怨。

问采采夫容隔西洲,却树下门前,为谁留恋?

渡江云 大观亭同阳湖赵敬甫、江夏郑赞侯。

谭献

大江流日夜,空亭浪卷,千里起悲心。

问花花不语,几度轻寒,恁处好登临?

春幡颤褭,怜旧时、人面难寻。

浑不似、故山颜色,莺燕共沉吟。

销沉,六朝裙屐,百战旌旗,付渔樵高枕。

何处有、藏鸦细柳,系马平林?

钓矶我亦垂纶手,看断云、飞过荒浔。

天未暮,帘前只是阴阴。

--------------------------------------------------------------------------------

【《广箧中词》二】叶恭绰曰:“曲而有直体。”

桂枝香 秦淮感秋

谭献

瑶流自碧,便作就可怜,如许秋色,只是烟笼水冷,后庭歌歇。

帘波澹处留人景,褭西风、数声长笛。

彩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

念旧事、沉吟省识。

问曾照当年,惟有明月。

拾翠汀洲,密意总成萧瑟。

秦淮万古多情水,奈而今、秋燕如客。

望中何限,斜阳衰草,大江南北。

临江仙 和子珍

谭献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

罗衣花下倚娇憨。

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

树犹如此我何堪?

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

【《白雨斋词话》五】陈廷焯曰:“语极清隽,琅琅可讽,‘玉人吹笛’二语,尤为警绝。”

《复堂词话》

右录三百四十余人,词一千四十七首。叙曰:“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律吕废坠,则声音衰息。声音衰息,则风俗迁改。乐经亡而六艺不完,乐府之官废,而四始六义之遗,荡焉泯焉。夫音有抗队,故句有长短。声有抑扬,故韵有缓促。生今日而求乐之似,不得不有取于词矣。唐人乐府,多采五七言绝句。自李太白创词调,比至宋初,慢词尚少。至大晟之署,应天长、瑞鹤仙之属,上荐郊廊,拓大厥宇,正变日备。愚谓词不必无颂,而大旨近雅。于雅不能大,然亦非小,殆雅之变者欤。其感人也尤捷,无有远近幽深,风之使来。是故比兴之义,升降之故,视诗较著,夫亦在于为之者矣。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絜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琱琢曼辞,荡而不反,文焉而不物者,过矣靡矣,又岂词之本然也哉。献十有五而学诗,二十二旅病会稽,乃始为词,未尝深观之也。然喜寻其恉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三十而后,审其流别,乃复得先正绪言以相启发。年逾四十,益明于古乐之似在乐府,乐府之余在词。昔云:“礼失而求之野。”其诸乐失,而求之词乎。然而靡曼荧眩,变本加厉,日出而不穷,因是以鄙夷焉,挥斥焉。又其为体,固不必与庄语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拟议之穷,而喜怒哀乐之相发,响之未有得于诗者,今遂有得于词。如是者年至五十,其见始定。先是写本朝人词五卷,以相证明。复就二十二岁以来,审定由唐至明之词,始多所弃,中多所取,终则旋取旋弃,旋弃旋取,乃写定此千篇,为复堂词录。前集一卷,正集七卷,后集二卷。[珂谨按:书成于光绪八年九月,未刊行,师归道山矣。]其间字句不同,名氏互异,皆有据依,殊于流俗。其大意则折衷古今名人之论,而非敢逞一人之私言,故以论词一卷附焉。大雅之才三十六,小雅之才七十二,世有其人,则终以词为小道也,亦奚不可之有。[复堂词录叙]

箧中词序

国朝二百余年,问学之业绝盛,固陋之习盖寡。自六书九数经训文辞篆隶之字,开方之图,推究于汉以后、唐以前者备矣。至于填词,仆少学焉,得本辄寻其所师,好其所未言,二十余年而后写定。就所睹记,题曰箧中。其事为大雅所笑,其旨与凡人或殊。容若、竹垞而后,且数变矣。论具卷中,不覼缕也。李白、温岐,文士为之。升元、靖康,君王为之。将相大臣范仲淹、辛弃疾为之。文学侍从苏轼、周邦彦为之。志士遗民王沂孙、唐珏之徒,皆作者也。昔人之论赋曰:“惩一而劝百。”又曰:“曲终而奏雅”,丽淫丽则,辨于用心。无小非大,皆曰立言。惟词亦有然矣。[箧中词叙]

词辨跋

及门徐仲可中翰,录词辨索予评泊,以示榘范。予固心知周氏之意,而持论小异。大抵周氏所谓变,亦予所谓正也,而折衷柔厚则同。仲可比类而观,思过半矣。[周氏止庵词辨跋]

复堂词自序

周美成云:“流潦妨车毂。”又曰:“衣润费炉烟。”辛幼安云:“不知筋力衰多少,只觉新来懒上楼。”填词者试于此消息之。不佞悦学卅年,稍习文笔,大惭小惭,细及倚声。乡人项生以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其言危苦,然而知二五而未知十也。[复堂词自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