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谭福村 |
释义 | 谭福村是广东省 廉江市 高桥镇一条最大的自然村,位於高桥镇红寨村委会,全村一口共1300多人,村貌也是全镇最为突出的。谭福村靠山面海,属南亚热带气候,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盛产 荔枝、龙眼等名优水果,尤以龙眼最为盛名。 谭姓来源: 出自姒姓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 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 谭姓历史 谭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五。周朝时,当时有谭国(今山东章丘县西),相传是伯益(伯益是嬴氏的始祖)的后代的封地,后来此地为齐国的土地,但谭国居民或贵族的后代有以国名为姓氏,称为谭氏。黄帝的子孙颛顼为嬴姓,因此谭氏的祖先可追溯到黄帝。 谭姓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 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从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谭福村之浸死牛塘(谭福村NO1) 该村地处沿海地区,全村人口1500人,水田坡地6000亩,是该镇最大的一条行政村。近年来,上级对红寨村(谭福村)的工作十分重视,不断加大“三农”工作,调整农作物结构,改种良种,重视农民技术培训。但由于历年来受到严重干旱的“瓶颈”制约,农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入却无法增加。今年开展固本强基工程以来,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固本强基工作组进驻该村,先后投资8万多元,帮助红坎自然村解决饮水难、红寨村安装自来水工程等项目工程。前段时间,在抗旱过程中,当驻村固本强基工作组在做民情日记时,发现浸死牛塘地处红寨村上游,只要投资扩建,便可加大储水量,方便周围5条村群众的庄稼用水。工作组抓住群众反映的这一热点进行开展工作,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支队庞宏明奔走廉江和湛江,找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本局领导,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原廉江市政协主席谭国业,廉江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谭学忠等高桥籍领导也十分热爱家乡建设,不但主动捐款扩建浸死牛塘,还争取多方对红寨村的支持。高桥镇党政领导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给予大力支持。红寨村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发组织捐款扩建浸死牛塘,众人拾柴焰高,通过固本强基工作组的组织协调支持,修建扩大浸死牛塘所需的20万元很快筹集到手。据高桥镇水管所长透露,浸死牛塘重新扩建后,面积可达30亩,储水量可足够灌溉周围5条自然村2500亩水田坡地农作物 2010年2月3日 1、祖玉琴副局长向高桥镇红寨和德耀两村捐赠慰问金 2、向贫困户代表发放慰问金 3、祖玉琴副局长在高桥镇委书记林小宁的陪同下,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4、祖玉琴副局长慰问贫困户并向他们赠送慰问款物 2010年2月3日,深圳市民政局与高桥镇政府在高桥镇红寨村举行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工作春节慰问活动,向两个村的贫困居民带来了节日的祝福。此次深圳市民政局向红寨和德耀村各捐款10万元,同时向50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200元“利是”,每户捐赠1床棉被;向低保户等捐赠1份米、油等慰问品;同时向两村捐赠奶粉60箱、以及文具一批。据悉,慰问金及慰问品总价值45万元。 深圳市民政局十分重视 “双到”工作,自去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定深圳市民政局帮扶廉江市高桥镇德耀和红寨两个村以来,深圳市民政局积极部署和规划有关工作。去年12月初,深圳市民政局专门组织了工作组对德耀和红寨两个村进行了调研,通过听取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情况介绍以及实地考察,对两村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目前,深圳市民政局正在会同高桥镇政府和两村委会制订具体的帮扶工作方案。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