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⑴ 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⑵。 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 逶迤罗水族,琐细不足名⑶。 客云“充君褥,承君终宴荣。 空堂魑魅走,高枕形神清⑷。” 领客珍重意,顾我非公卿。 留之惧不祥,施之混柴荆⑸。 服饰定尊卑,大哉万古程⑹。 今我一贱老,裋褐更无营⑺。 煌煌珠宫物,寝处祸所婴⑻。 叹息当路子⑼,干戈尚纵横。 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肥轻⑽。 李鼎死岐阳,实以骄贵盈⑾。 来瑱赐自尽,气豪直阻兵⑿。 皆闻黄金多,坐见悔吝生⒀。 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贶情⒁!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⒂。 作品注释⑴织成褥段,是用丝织成的床褥。古人称丝织品曰段,张衡《四愁诗》有“美人赠我锦绣段”句。 ⑵此二句句法本《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这首诗并不是写给张舍人的,所以称“客”而不称“君”。不直说从长安来,而说从西北来,是不想把话说得太露骨。织成,可作名词用,《后汉书》卷四十《舆服志》:“衣裳玉佩备章彩,乘舆,刺史、公,侯,九卿以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云。”又《宋书》卷十八《礼志》:“诸织成衣帽、锦帐、纯金银器、云母从广一寸以上物者,皆为禁物。” ⑶此四句描写褥上的织纹。胡夏客云:“刘禹锡诗(《历阳书事七十韵》)华茵织斗鲸。知唐时锦样多织鲸也。”不足名,不足数。 ⑷此四句转述张舍人赠送褥段的话。充,供也。承,奉也。醉后高眠,鬼怪见而惊走,形神交泰,岂非宝物? ⑸自领客以下至末是杜甫说明不能接受的道理。客意诚可感,但我愧非公卿,留而不用,既怕惹祸,用嘛,又和我这田舍人家不相称。混,混乱,混淆。 ⑹万古程,不变的法度。 ⑺裋,音竖,僮竖所著布衣。褐,贱者所服。更无营,是说裋褐之外,更无所营求。 ⑻珠宫,犹龙宫。这个褥段一定是宫廷中御用的禁物,故曰珠宫物。封建时代,僭用禁物,是有罪的,所以说“寝处祸所婴”。《说文》:“婴,绕也。”以上说明于自己身分不合,是不能接受的第一个理由。 ⑼当路子,当权的人。阮籍诗:“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⑽掌握,犹言手中。《论语》:“乘肥马,衣轻裘。”自字含蓄。是说只要有权,便自然而然的一切都有了。 ⑾李鼎之死,史无明文。按《唐书》卷十《肃宗纪》:“上元元年十二月以羽林军大将军李鼎为凤翔尹,兴、凤、陇等州节度使。……二年二月,党项寇宝鸡,入散关,陷凤州,杀刺史萧曵,凤翔李鼎邀击之。……六月,以凤翔尹李鼎为鄯州刺史,陇右节度、营田等使。”则李鼎盖有军功,其死,必缘恃功骄贵。歧阳,即凤翔。 ⑿《唐书》卷一百十四《来瑱传》载:瑱慷慨有大志,上元三年(即宝应元年——七六二年)充山南东道节度,裴茙表瑱崛强难制,代宗潜今裴茙图之,瑱擒茙于申口,入朝谢罪。宝应二年(即广德元年——七六三年)正月贬播州县尉。翌日,赐死于鄠县。籍没其家。赐自尽,即赐死。 ⒀悔吝,犹悔恨。 ⒁他们尚且如此,我一个田舍翁,怎敢领此盛情?以上用眼前事实,说明奢侈适足以杀身,是不能接受的第二个理由。 ⒂末四句总结。“卷还”与前“开缄”相应,“茹藜羹”与前“终宴荣”相应。茹,食也。藜羹,犹菜汤。对这位太子舍人的厚赐,杜甫是反而白白地赔上了一顿酒饭(杜甫常常赊酒待客,藜羹不过是谦言菜不好而已)。 作品简析这大概是杜甫公元七六四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回成都后所作。“太子张舍人”,实即张太子舍人。“太子舍人”是东宫宫,属太子,杜甫怕引起误会,故把它拆开,将“太子”二字放在姓“张”的前面。这也是他细心处。《新唐书》卷四十九(上):“太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掌令书表启。”通过这首诗,读者更可以看出杜甫的为人,即使在困难中,对于一物的去取,他也是丝毫不肯苟且的。“吾道属艰难”,这便是他的实践。 关于此诗的写作目的,钱谦益笺注有所阐明:“史称严武累年在蜀,肆志逞欲,恣行猛政,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按见《唐书·严武传》),公在武幕下,此诗特借以讽谕,朋友责善之道也,不然,辞一织成之遗,而侈谈杀身自尽之祸,不疾而呻,岂诗人之意乎?”吴祥农则认为:“借此以戒大臣豪侈纵欲者,不第武也。’其说皆可信。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