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子桥 |
释义 | 地名简介在湖北省当阳市长坂坡附近。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长坂坡大战,赵子龙单骑救主突出重围后,在此将阿斗交还刘备,刘皇叔“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说是为这一孺子,几丧我一员大将。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禅被立为太子,此桥改名太子桥。 清代末年竖“太子桥”石碑。此桥为青砖浆砌的独孔拱桥,长2.5米,宽3米,两旁有青石雕琢的栏杆,古朴大方。“太子桥”石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子桥遗址尚存。 同名王守仁诗《太子桥》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太子桥 【创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太子桥① 乍寒乍暖早春天,随意寻芳到水边。 树里茅亭藏小景,竹间石溜引清泉。 汀花照日犹含雨,岸柳垂荫渐满川。 欲把桥名寻野老,凄凉空说建文年②。 作品注释①太子桥:据民国《修文县志》:“在城内龙井巷道左,甚低小,下跨龙井溢出之水及飞凤山麓流来之水。”此桥已不存。一又说为贵阳的太慈桥。 ②建文年:野老说太子桥的名称是因为建文帝的缘故,王守仁认为建文帝逃来龙场没有根据,故尔用“空说”来记叙此事。 作品译文正是有时冷有时热的早春天气,寻找美景不经意的来到河边。 树林掩映的茅亭也是很美的景致,竹林间有清泉从石块上淌过。 水边的花儿在阳光下愈更娇艳,岸旁的垂柳渐渐遮掩了河川。 向当地的年长者寻问桥名的来历,也只推测说是因建文皇帝当年逃难的缘故。 作品简析一二句写时间、地点,三四五六句写太子桥周围的景致,七八句写桥名的来历。全诗重在写景,以竹树泉石花柳衬托当地风景的雅致,浓淡相宜,宛如一幅水墨画。 作者简介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