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原科技大学 |
释义 | 太原科技大学创建于1952年,历经了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2年-1953年)、太原机器制造学校(1953年-1960年)、太原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2004年)三个办学阶段,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建校50多年来,学校实现了从中等专业学校到单科性学院、从单科性学院到多科性大学的两大历史性跨越,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中文名:太原科技大学 外文名: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校训:负重奋进,笃行求实 创办时间:1952年 类别:省属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山西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郭勇义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主要院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 硕士点:53个 博士点:11个 院士:3人 主要奖项: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突出贡献单位2008.山西省模范单位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实践先进单位 大学简介高校名称:太原科技大学 英文名称: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of Taiyuan 成立时间:1952年 高校隶属:山西省政府 高校性质:省属 高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晋阳湖校区:晋城校区地址略] 邮政编码:030024 历史沿革1952年是山西省工业厅创办的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学校首任校长支秉渊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内燃机制造的先驱、杰出的汽车制造专家和桥梁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内燃机制造第一人”、“中国的福特”。 1953年学校划归国家机械工业部,并更名为太原机械制造学校。 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0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是新中国建设的两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之一。 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3年成为第二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98年学校改为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理为主。 2004年学校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 200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6年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2007年获山西省“模范单位”称号。 2008年获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008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授予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建设点”。 2009年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10月将迎来建校60周年 建立与成长太原科技大学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于1952年建校,在全国机械制造和重大技术装备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1956年划归国家机械工业部,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所重型机械院校之一。1965年,国家为加强学校建设,将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的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及相应师生全部并入了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并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抽调了一批专业教师,使学校的办学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998年,在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改为由国家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为主的省属老八所重点大学。现为山西省管。在此期间,学校启动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学校经教育部校名更改委员会评审通过,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掀开学校发展历史中新的一页。 五秩春秋,励精图治。太原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新中国重型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兴起到逐渐强大的光辉历史。几代科大人也为共和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任校长学校的首任校长是:“中国的福特”、“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中国内燃机第一人”、“近代机械工程家”,与侯德榜、凌鸿勋、矛以升、孙越崎等四人获“中国工程师金杯奖”的支秉渊先生。学校前任校长、现山西省副省长张少琴教授创立的基于能量的Z—断裂准则可成功地预测含裂纹复合材料板的裂纹扩展方向角及裂纹开始扩展的条件,得到国际断裂力学界的认可。即:世界公认的“Z-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目前,太原科技大学已从原来的一所单科性机械类院校,发展成为现在的在全国机械行业内颇具实力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教学规模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并大力发展研究生及博士生教育,并兼顾全日制高职高专教育和成人本、专科教育。太原科技大学现占地面积1500余亩,现有建筑面积46.9万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16万平方米,实验室面积8.5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218万元,各类图书资料120.6万册,电子资源库24余种,各类电子图书总计30.55万册。图书馆拥有CSA、SpringerLink、CNKI、超星、万方、维普等20余种数据资源库。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科研优势,现有1 个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充分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目前,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本科学生9000余人。另有独立学院学生8000余人。 大学论坛太原科技大学论坛由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翰林文化传媒协会成立于2008年,旨在为太原科技大学校友提供一个自由的学术、思辩、休闲、交友平台! 2010年成为山西省高校品牌论坛。 2009年成功举办“翰林杯”太原科技大学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在校园内引起很大的反响,获得校团委高度肯定。 2008年科大论坛建站。 华科学院学院评价太原科技大学一好风光里好治学[摘自新浪招生考试杂志]园景浏览:“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确不假,五台山、灵空山、石膏山、五老峰、庞泉沟、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营造了山 西美好的环境,今日的山西以勃勃生机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宾朋。宜人风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太原科技大学地处太原市以西,凭借着强大的学科实力在全国科技类大学中独霸一方。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学校现有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法学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艺术系和体育系共 11个学院(直属系)。材料加工工程、车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程力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应用数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学院简介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是一所以机械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为特色,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由太原科技大学和山西省导通科技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独立学院。学院位于太原市晋祠路,紧邻太原市风景名胜晋阳湖,在太原晋阳新区的规划范围。学院于200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200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3月,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05年1月,通过了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专项检查。自2003级学生起,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学士学位。学校实行民营机制和独立自主的办学模式。 办学优势自创办以来,充分依托太原科技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理念,继承太原科技大学“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办学传统,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努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使学校走向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共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学、会计学、英语15个专业,在校学生4400余人。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积极努力奋发进取,力争办成一所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高、深受社会欢迎的多科性独立学院。 院系设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主流学科特色鲜明、配套学科相互支撑的一所多科性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材料物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冶金工程 环境与安全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交通运输 应用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经济、贸易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经济学专业、企业管理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科学专业、信息技术专业 法学院:法学专业 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心理学专业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日语专业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院为太原科技大学下属2级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 、 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部,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两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等 9个专科专业 成人教育:职业技术 独立学院1所(华科学院) 近期成就1、教育部祝贺太原科技大学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2011.01.17,祝贺由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黄庆学教授主持研发的“大型宽厚板矫直成套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发来贺信,向该校及全体获奖人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对广大科研人员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 教育部在贺信中同时希望该校科研团队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60国庆阅兵典礼上的'魅力山西彩车'为太原科技大学制造 3、2008残奥会上的智能草坪为太原科技大学研制 2008年9月17日晚的国家体育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残奥会闭幕式上,一封《给未来的信》的信笺,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惊叹。在现场灯光效果的映照下,郁郁葱葱的小草随着微风、伴着乐章起舞,与草面上绽放的鲜花交相辉映。鲜花不断地变换着,一封《给未来的信》的信笺就这样诞生了。昨日,记者采访了这封神奇草坪的创造者— —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齐向东先生和他的科研制作团队。 第一眼看到齐教授一行时,除了脸上难以掩饰的疲惫外,最醒目的就是他们四肢上斑斑点点的疤痕。齐教授说,这些都是北京蚊子留给他们的“功勋章”。当时,他们在北京通州区一处工厂进行智能草坪的制作,每天工作到很晚。当工作完成的时候,身心疲惫的他们倒头便睡,蚊子的“造访”已经无关紧要了。 紧急受命 2007年11月,太原科技大学四名科研人员齐向东、田继红、王兴、孙江被紧急借调到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对智能草坪进行技术攻关。由于该草坪对尺寸、承载等多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许多技术参数已到极限,实现起来几近不可能,眼看着导演们美妙绝伦的精彩创意面临着被砍掉的危险。仅仅用七天的时间,齐教授和他的团队就制作出第一套智能草坪样品。作品几近完美,但是,在红色花朵开放前演员们就已到位,不可避免地会踩到出花口,于是导演要求演员将脚移开时,花朵必须再次开放。齐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研制出一种复杂的弹簧结构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技术攻关完成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进行了采供招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参与招标的其他两家企业相继退出,齐教授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时,导演张继纲对他说了一句话:“作为山西人,要勇于承担责任。”事情就这么定了,之后两个半月的时间里,齐教授和他的科研制作团队要制作2626多块智能草坪,总面积达到7848平方米,也就是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要求每一单元草坪动作灵活,精度被要求达到0.1毫米。草坪上的花朵共36万朵,动作气缸1.6万条,气动管道3万米,控制电缆的长度为3万米、电气控制点数为479个。齐教授和他的团队仅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300名太原科技大学的研发人员、社会实践的本科生与120名技术工人一起齐聚北京通州区一处工厂,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齐教授介绍,智能草坪除了面积大,更重要的是要求灵活可靠,比如黄色的花朵要按照书写的顺序一笔一划地拼成中英文的“给未来的信”,而且两行文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精心组织 智能草坪转运进场工作只能在短短五个小时之内完成,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四个仪式中转场时间最短、单位时间内工作任务最重的一个。从合同签订之日起,它就已列上了议事日程,因为在现场,除了要保证这七千多平方米的草坪在短短的五个小时之内转运进场外,还要保证现场安装的9000多个电源接头无一虚接、断路,18000多个气动接头无一漏气,并且全部组装调试到位,其困难可想而知。进入9月以来,在上级领导的亲自指挥协调下,经过了精心组织、科学统筹、现场试验,终于形成了一整套转场方案以及应急预案,9月17日凌晨,智能草坪整体调试完毕。齐教授介绍说,在测试过程中,其中一块草坪内的电控线在转运的过程中脱落,被电气测试人员及时发现,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利用备份元件解决了问题。 演绎奇迹 9月17日晚8时,残奥会闭幕式正式开始。经过数天连续的紧张工作和熬夜,主控室里所有人的眼睛都是通红的,没有人说话,静静的,只能听到心跳声和对讲机里传来的话语。随着指挥员简洁的“起黄花”指令,整齐而鲜明的绿色草地上,伴着一曲悠扬的古筝声,黄色小花静静地渐次开放,花朵“行云流水”,一笔一划显现出中英文字符:“给未来的信”。随之而来的是60万片香山红叶的飘然而下,整个过程完美衔接。体育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所有的人激动地拥抱了起来,齐教授的双眼又一次湿润了。直到这个时候,草坪制作组的同志才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将相机带在身上。 太原科技大学科研工作坚持“立足优势,结合需求,注重应用,强化转化”的原则,围绕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大型企业项目近500项,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41项,其中“延长大型轧机轴承寿命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421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2部。学校非常重视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0年,学校与中国二重集团、太重集团、柳工集团、徐工集团等全国四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大大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目前学校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科研优势,现有1 个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主办刊物《太原科技大学学报》、《铸造设备研究》具有较大影响力,并承办《思想教育》、合办《山西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等期刊。2008年学校被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称号;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筹备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英语竞赛、体育大赛中,获国家和山西省一等奖、二等奖共计50多项。 专业建设学校现设有55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博士学位授予学科3个,分别是: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工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学科65个,其中一级学科12个,分别是: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二级学科53个,分别为: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机械化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应用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诉讼法学、科学技术哲学、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光学、电路与系统、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企业管理等,另在13个学科领域拥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学校现有15个学院(直属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工程中心5个、58个实验室(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太原科技大学本科专业一览→经济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法 学,社会工作。 教育学:社会体育。文学:英语,艺术设计,绘画。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环境科学。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大学科门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大学科门类),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工程力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会计学,电子商务。 教学体系太原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健全,基础教学组织完善,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工作与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务工作、实践教学、学籍管理、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素质教育等各方面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在培养模式上,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实行了弹性学分制和学生自主选课,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进行选科(专业)选课、选师、选时,加大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力度,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个性,营造出更为宽松的成才环境和空间。近年来,学校为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按照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全面修订教学大纲,积极试点名师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和品牌课程建设工程,形成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共投入经费 3000万元。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教学设施,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同时开展了CAI教学试点,逐步实行了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的开放,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更新改革,完善了教学管理手段,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网上选课及其服务系统。建立了由“教学督导评价,领导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管理的全局性、全程性和全面性。学校图书馆全部图书资料流通实现计算机管理,为中国期刊网镜像网二级站,并建有多种期刊的集成数据库和电子阅览室,可实现多种资料的检索查询。 教学成果秉承“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办学理念,学校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各类人才。特别是在国家机械制造和重大技术装备行业,毕业生多数已走上管理和技术骨干岗位。在全国机械制造大型企业中校友遍布,许多校友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负责人。 学校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坚持“出精品,上水平”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近年来累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6项,出版教材82部。现有5个国家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品牌专业。拥有1个国家示范试验中心,4个省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 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名列山西省高校前茅,在部分特色专业领域,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全校一次性就业率多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增设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近年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中,获一、二等奖计100余项。学校设有较好条件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其中附属机械厂是省高校校办企业中唯一有定型产品,产品畅销全国 30多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非洲的教育部审验合格的企业,每年可接纳3000余名工科学生教学实习,学校另有固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60余个。学校积极推进与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研究生工作,利用国家及研究院所具有的先进仪器设备及实验手段、高级别的重点项目和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的多学科工程硕士培养基地。目前学校已与多家研究院所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学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积极改善培养结构,提高培养质量,从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在校期间发展高水平学术论文等环节入手,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和保证体系。 科研成果学校科研工作坚持“立足优势,结合需求,注重应用,强化转化”的原则,围绕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近五年来,累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500余项,其中山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共计154项,25%的项目后续获得了国家级项目资助。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6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2项,“一种空间机构的钢板滚切剪技术与装备”项目获2008年国家科学发明二等奖,“大型宽厚板矫直成套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CSSCI等收录5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2项,其中发明专利约占60%。学校设有教育部重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西省治金设备设计理论及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山西省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镁及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刊物《太原科技大学学报》、《铸造设备与工艺》具有较大影响力,并承办《思想教育》、合办《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等期刊。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高校科研先进单位”,2010年被授予“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0年学校与中国二重集团、太重集团、柳工集团、徐工集团等全国5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大大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先后与中信重工、三一重工、洛阳轴承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由学校与太原重工合作研制的大型空间七杆机构滚切剪机、十五辊组合式矫直机等成果广泛应用于宝钢、首钢、太钢等上百家钢铁企业,形成系列化、成套化技术优势,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学校研制的CB工程草坪项目成功用于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获得奥组委的好评。学校与江苏江海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于2010年4月正式开工,建成后预将成为引领国家锻压行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学校控股高新技术公司“科大重工”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年产值达近亿元、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公司。 师资校历太原科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09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18人。教授126人,副教授238人,具有博士学位82人,具有硕士学位35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242名,山西省拔尖人才2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20人,省部级学术骨干60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42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山西省青年科研专家15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和青年科技专家6人,机械工业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0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生12人,,省级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4人,有3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重型机械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入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3人入围山西省“333人才工程”,山西省海外人才“百人计划”高级人才1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路线,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斯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班尼迪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丰桥创造大学、马来西亚威本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已开展与美国奥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及选派访问学者的合作项目。学校还与日本中日言语交流协会等国外社会团体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致力于与国内高校的沟通与交流,为机械行业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众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与企业合作关系五十多年来,太原科技大学一直立足于国家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上百家全国机械制造骨干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00年,学校与全国七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使学校产学研合作进一步规模化和制度化。学校还与机械行业各大研究所合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积极服务于山西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太原重工、太钢、平阳机械厂等一大批山西省骨干企业和各地市政府部门开展广泛合作。2004年学校与运城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运城工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及科研优势,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进步。 校友会张建欣 任山西省副省长。 张少琴, 2003 年 1 月任山西省副省长。 罗祯利,男,高级工程师,1992年7月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现工作于重庆起重机厂,任副厂长,总工。 冀明德 任大同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中共大同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张江安 1983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轧钢机械专业。现任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李善继,男,1966年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攀钢集团成都钢铁公司副总经理。1988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轧钢机械专业。 朱成基,现任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1986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轧钢专业。 闫少泉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起重运输专业。 张洪泉,现任沈阳凿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瑞风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2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轧钢机械专业。 石治平 现任 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主任。1985年毕业于该校工程机械专业。 顾翠云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谢萍 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赵东海,现任中共洛铜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常委、书记、董事长。 赵广生 宁夏吴忠仪表集团董事长 宋学斌 中核集团四O四厂长 李钢 1987年6月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三系铸造专业本科四年制,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留校历任学生处科员,机械二系办公室主任、校教务处教研科科长,高教学会副秘书长,管理工程系讲师、副教授,人文社科系副教授。 虞跃明: 1982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机专业。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部长。工学学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杜群贵,九三学社社员,1965年6月生,山东省莱州市人,1985年毕业于该校工机专业。1995年8月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后来华南理工大学工作,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机械电子工程硕士授予点室主任、教授。 章二平,出生于1955年3月,1982年1月毕业于该校工程机械专业,现任广西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占海,1982年7月毕业于该校工程机械专业,2002年于吉林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公司副总经理。 杨守义,男 ,汉族,1942年11月出生,山西省大同人。1968年毕业于该校铸造工艺与设备专业,高级工程师,享受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津贴专家。现任吴忠仪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徐能惠,女,陕西人。1987年毕业于该校锻压工艺与设备专业,分配至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现任该所高级工程师。 郭椒,男,1983年毕业于该校锻压工艺与设备专业,现任兵器装备经济技术咨询中心研究员级高工、总经理。 陈相东,男,汉族,河南方城人,1967年3月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该校冶金机械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历任洛轴技术开发处设计一科助理工程师,洛轴技术处设计科助理工程师,洛轴技术中心轴承研究所工程,洛轴销售总公司顾客服务部经理,洛轴销售总公司顾客服务部华中服务站副经理、站长,洛轴重矿冶金销售处副处长。 崔建昌,1987年毕业于该校铸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现任西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国桢,男,汉族,1957年2月出生于山西临猗,1982年2月毕业于该校铸造设备与工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1982年2月参加工作,1993年1月入党,高级工程师,现任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柴辛,男,汉族,河北省赵县人,1963年1月出生,现任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该校铸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同年分配到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二机械厂,先后担任铸造分厂技术员、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职务,厂副总工程师,生产科长,副长长。工厂改制后,企业更名为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任公司副总经理。 刘积录,毕业于该校锻压工艺与设备专业,分配至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工作。他主持研制开发的液压胀形工艺及设备,获得国家专利局使用新型专利和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励,男,高级工程师,1945年11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68年毕业于该校锻压工艺与设备专业,分配到宣化工程机械集团工作,先后任车间技术员,铸造车间主任,厂副厂长,党委书记,工厂改制更名为宣化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后,任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职务。 唐赣民 东莞市讯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2年毕业于该校锻压专业。 赵建华 法国达飞轮船(中国)有限公司东北区域总经理 1986年毕业于该校锻压专业 袁明,男,江西省抚州人,1963年出生,汉族。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1984年毕业分配到安徽淮北发电厂工作。1993年来到深圳,1994年2月创建了深圳市同洲电子有限公司。现任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文炳 男,1966年12月30日出生,原来自动化841班班长。1988年大学毕业进宁波活塞环厂,1989年担任团总支书记。1992年进宁波自动化仪表研究所,96年担任所长。1997年8月创办宁波大港电器仪表有限公司。2004年创办宁波安科电气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配电产品。现为民主建国会会员。 田东风 大连博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田东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优秀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MBA、太原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委员 王 生 男,1998年毕业于中科院力学所,获博士学位,具有多年从事机械、力学和飞行器设计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经历,现为中科院光电院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设计和飞行器结构CAD/CAE 朱西产,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该校工程机械专业,1995年在清华大学汽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11月入选同济大学百名教授招聘名单,进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任教授,现任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费斌军,男,浙江人, 1954 年 8 月生于北京,于1978年——1982年在该校学习,毕业后赴法国留学, 1986 年在法国高等材料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1987 年- 1989 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常小刚 出生年月:1962年籍贯:山西 西通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职位:董事长 1984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专业,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本公司四届董事会董事长,曾任职于山西省交通厅、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委办公厅,先后任山西省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山西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山西通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璞,男,汉族,1956年9月生,山西临汾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历任太原市万柏林区后北屯村党支部书记,山西机器厂技术员、厂团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太原市委副书记,中共阳曲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清徐县代县长,中共清徐县县委书记,太原市副市长,现任太原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岳普煜 1982年5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曾任太重(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副院长、院长,太重(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现任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本公司董事长。1981年毕业于太原重机学院轧机专业。 曹惠斌,1982年1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太重设计研究院从事锻压设备设计工作;1996年1月先后任太重(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锻压室副主任、主任;1997年4月任太重(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副院长;2000年2月任太重(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设计研究院院长;2001年2月任太重(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2002年4月至今任长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初长祥,1982年1月毕业于该校工程机械专业。历任柳州工程机械集团产品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江阴柳工技术副总经理、柳工副总工程师。 胡洪,男,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4毕业于太原重机学院机械系轧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王吉生 自1982年太原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太原重机厂工作,现任太重总工程师,在起重机械设计研发方面有突出的造诣。被评聘为中国机械工程物流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省城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太原市科协兼职副主席。荣获2005年度太原市特级劳动模范。 王新昌,男,高级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轧钢机械专业,后分配到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工作至今。历任中信重机矿研院冶金工艺室主任助理,冶金设备室副主任、主任,冶金研究所所长,重工矿山机械工程设计院副院长。现任中信重机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 王保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8月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63年9月考入该校锻压设备与工艺专业学习,毕业留校工作。在该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辅导员、系团总支副书记、系党总支代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兼院长。系山西省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交流会理事、原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高校思想研究会副会长。1994年10月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任教授、党委书记。2002年12月退休。 王瑞刚,男,1947年出生于北京市。1982年毕业于该校应用力学系。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王国彪 ,1964年6月出生于安徽,1982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该校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历任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系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讲师、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矿山机械教研室主任、设备工程系党委总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二处机械学流动项目主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2004年3月至今,任工程二处机械学固定项目主任。 郭振江,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钢机械专业,山西襄汾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设计规划院院长。 张长建 1982年元月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起重输送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历任宝鸡插叉车研究所设计所主任,宝鸡双力叉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宝鸡叉车制造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厂长、党委副书记,宝鸡双力插叉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一拖(洛阳)叉车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一拖(洛阳)搬运机械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宝鸡市首届“五一”金鸡奖章获得者;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中国一拖(洛阳)集团有限公司优秀专家。 齐兰成 中共党员 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铸造厂厂长 高级工程师 孙海燕同志,1961年8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太原重机学院锻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学历,共产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锻造分厂技术科科长。 罗小吟,在重钢冷轧薄板厂工作,先后任项目部设备组组长、设备部主任、设备副厂长、生产副厂长;其中2003年7月在美国安然公司拆迁冷轧设备。 王民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十六大代表。 迟永滨 汉族,中共党员,1949年10月生,籍贯:山东莱州市。1977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系,后留校任教,1988获硕士学位,1998年晋升教授。1999年调来该校。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工程机械学报编委。 姬建钢,男,汉族,籍贯河南省偃师市,1963年5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矿山机械专业,分配到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工作。1988年9月考取洛阳工学院矿山机械专业研究生,1991年6月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担任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洛阳市政协委员。 戚天明,男,汉族,籍贯陕西富平,1954年2月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大学本科学历。1982年1月至1997年11月在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原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矿山机械研究从事矿山机械产品的科研开发设计工作,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担任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技术部副主任;2001年1月至今,担任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长,高级工程师,荣获洛阳市“十大科技青年”、“洛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洛阳市拔尖人才”、“优秀技术专家”。 陈贵斌 1968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经军垦农场锻炼后入伍,先后任代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营教导员;1977年入沈阳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一年,尔后先后任中共党史教员五年,宣传处干事、教务处参谋、副处长、本科学员大队政委;1990年任三十九集团军一一五师副政委,1996年调本溪预备役师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97年调 葫芦岛军分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王创民 1962年10月出生,1982年6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现在读研究生;曾任太重(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太原重工起重机分公司经理、太重(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现任本公司董事、总经理。 束志明 男 高级工程师,兼任徐州筑路机械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历任徐州重型机械厂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徐州专用底盘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徐州重型机械厂副厂长。 罗永峰,男,1957年10月生,陕西礼泉人。1982年毕业于太原重机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任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钢结构室主任。 周敏教授是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机械三系1982年的毕业生,现为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2000年起为终身教授。 华小洋,男,64年出生,博士、博士后、教授,现任文理学院工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机械部跨世纪学术骨干,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起重机械专业技术委员会理事,《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第八次硕士学位授权审核通讯评议专家,山西省科技情报科技查新审核专家,山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 师谦 男,1951 年 9 月生,汉族,山西洪洞县人,教授。 1970 年参加工作,同年应征入伍, 1972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5 年进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钢机械专业本科学习, 1978 年毕业留校。 1978-2004 年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工作 , 先后任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学生辅导员、管理系副书记(主持工作)、学生处处长、党委副书记等职。 2004 年 9 月起至2011年12月任中北大学党委书记。 师谦 教授是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社会心理学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委《山西工作》政策咨询委员会成员等。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