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史五蛇羹 |
释义 | 太史五蛇羹是南方粤菜系里面一道著名的菜肴,自晚清时期发明,主要以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水蛇、锦蛇等多种蛇类为材料,具有活血补气、祛风除湿等功效。 简介太史五蛇羹,是粤菜的著名蛇宴菜色之一,以蛇为主要材料,加入鸡、鲍鱼、木耳、香菇等煮成汤羹。当中的五蛇最少包括有眼镜蛇(俗称“饭铲头”)、金环蛇、银环蛇,另外加入水蛇、锦蛇,或眼镜王蛇。吃时加入少许菊花丝。 来历太史五蛇羹由晚清广东翰林江孔殷所发明。江孔殷别号江虾,祖上为商贾。1904年,于最后一届科举中殿试二甲进士,朝考选入庶吉士,进翰林院;故被称为“江太史”。江孔殷曾为广东道台,候补广东水师提督。辛亥革命后,江太史退出政坛改为从商,其位于广州之大宅“太史第”经常食客满座,太史五蛇羹即为其杰作之一。 江孔殷第十三子江誉镠即著名传奇粤剧编剧家“南海十三郎”,孙女江端仪是50年代粤语电影女星梅绮,另一孙女江献珠为香港饮食界名人。 典故民国六年,孙中山先生南来护法,非常国会在广州开会,江太史的三公子江权颖,也是众议院议员,为联络感情,常设家宴,请各议员杯酒言欢。某次,秋风起,以江太史著名的蛇羹招待,而议员多数是外省人,江太史与其公子事前未明言乃飨以蛇羹,各议员且啖且连称精品,更赞为人间美食。吃喝完毕,江太史才含笑力言蛇之美味,为任何山珍海错所不及。众议员突闻所吃者乃蛇,立刻反胃,呕吐狼藉,其中一位议员更害怕得马上跑去医院洗胃,也颇见狼狈。 江太史啼笑皆非,亦明白了议员身娇肉贵,不可乱来。自此之后,他如果以蛇羹宴客,请柬上便写明了,使不吃蛇者知难而退。 特色羹主要以蛇为材料,加入鲍鱼、鲜笋、木耳、香菇、鸡等煮成汤。将原材料捞起用手撕成丝状,用纱布将汤滤清后,勾茨粉推成羹。当中的五蛇包括: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大黄蛇。吃时加入菊花丝和柠檬叶丝。味道鲜美绝伦、浓郁芳香,超凡脱俗的口感令人忍不住,大快朵颐。 功效太史五蛇羹具有活血补气、强壮神经、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等功效,深受中老年人士欢迎。 史料记载粤人的食蛇史,见之于中国的几部早期典籍:“越人得蚺它以为上肴,中国得之无用。”《山海经》和《淮南子》,“盖古之巫书”,里面提到的事,尽皆有点不可思议,但起码要比《剑桥名人录》之类可信而且可怕得多。什么是“既可信又可怕”?比方说,苏东坡的妾侍,在广东惠州时将蛇羹误做海鲜吃下,事后得知所吃为蛇,竟然于数月后死于非命。 相关文化即使在今天,对于居住在“中国”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广东人的这种爱好,仍然是一种可怕的风俗。不过,山东人偶尔也有吃蛇的。《聊斋》早面有一则《蛇癖》说道:“予乡王蒲今之仆吕奉宁,性嗜蛇。每得小蛇,则全吞之,如啖葱状。大者,以刀寸寸断之,始掬以食。嚼之铮,血水沾颐。且善嗅,尝隔墙闻蛇香,急奔墙外,果得蛇盈尺。时无佩刀,先噬其头,尾尚蜿蜒于口际。” 尽管山东人之“啖葱状”足以收入粤语版的《山海经》或《淮南子》,不过,蒲松龄或许相信,广东人吃起蛇来,与吕奉宁大同小异。但在前者看来,这种吃法虽然生猛,却未免过于浪费,没文化,甚至暴殄天物。 广东人不吃小蛇,不吃蛇头,更不生吃。天生一只能闻出“蛇香”之鼻的广东人,非但善于不厌其烦地炮制蛇羹,还能炒蛇片、酿蛇脯,近年来又推陈出新,涮蛇和“椒盐蛇禄”风行广州,而且,吃起来文明得就连碎片也不剩。广州的连锁食肆“惠食佳”,即以“椒盐蛇禄”为招徕,并且在本地的高级杂志上大做整版广告。那广告,黑底,衬着一盘金灿灿的“椒盐蛇禄”,下书一行小宇:“始创于1987”,那份矜贵,绝对不输给同一本杂志上的进口皮具广告。 一九六五年初,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少校到访广州,陶铸等广东党政要员就曾在欢迎晚宴上,一边与切同志把臂畅谈世界革命,交流游击经验,一边将一大盆蛇、果子狸、鸡相会而成的“龙虎凤大会”彻底歼灭。此前,“龙虎凤大会”还曾以国馔的身份,招待过中国人民的贵宾伏罗希洛夫元帅。 格瓦拉少校和伏罗希洛夫元帅,皆为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之人,只有蛇怕他们,他们是不会怕蛇的,因此,除了盛赞好吃之外,也均以实际行动表示了他们对广东人民的这一习俗绝无偏见。 然而,这并不表示吃蛇从此不再引起友邦惊诧。前几年,太阳神的股票在海外上市,因标榜合有蛇、鸡之精华,上市当晚,美国一家电视台的两个财经主持人,根本没有把希腊概念的Apollo当一回事,却一口一个“Snake Stock”(蛇股)地侃了个没完没了。 很早就有中国人对此看不过去,林语堂曾经正告老外:“任何人都不能使我相信蛇肉的鲜美不亚于鸡肉这一说法。我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年,一条蛇也没有吃过,也没有见过我的任何亲友吃过……吃蛇肉对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是件稀罕事儿。” 不是林语堂忘了广东人也是中国人,就是他在一时的正义冲动之下挺身而出地干了一桩蠢事。《淮南子》里面提到“越人”固然不可能包括衣冠南渡之后的闽南居民,而且,古早的漳州人吃不吃蛇一时也无从考证,不过他们经常被蛇吃到却是事实。漳州南门之外,过去曾专设“蛇王庙”一座,其功能就是替人解除蛇咬之痛--有效范围只限于被城里的蛇所咬,乡野之蛇无效。 食蛇之被视为异行,皆出自惧蛇。像广东人那样干脆把蛇吃到肚子里去,非但可使自家的恐惧全消,还能使对方之恐惧倍增。 在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凡好吃的束西一开始都是好药,蛇也不能例外。先民们见面时,应该不会以“吃饭了吗?”为问候,而是“有好药吗?”不过,蛇的药效从一开始就有点诡异,就像蛇一样。《山海经》之《海内南经》章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对于这个语焉不详的“心腹之疾”,学术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