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极拳运动 |
释义 |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个世纪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预防疾病的手段。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华佗曾编选了五禽戏作为健身运动。 概述《 太 极 拳 运 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编著“太极拳运动”之摘要】他说:“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为了证明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从而充分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 ,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和新陈代谢过程。 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和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呼吸,以及横膈运动。并且特别要求人们在打拳时,尽量做到心静,精祌贯注。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照顾毫不散乱,连绵不断。同时由于有些动作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了大脑和神经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兴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会有一种感觉舒服,精神焕发的感觉。这就是练拳人兴趣浓厚的原因。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意义的,“情绪”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能活跃起来,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这对治疗功效来说非常重要。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軽松柔软的健身运动。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它既是保健体操也是病人的医疗体操。这一点中西医都是公认的。 一、太极拳的特点1、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 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运动。所以,不同年令,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参加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一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2、连贯均匀;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虚实变化和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贯串,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的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去,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体现出柔和的特点,也能使身体得到均匀 发展。 4、协调完整。在太极拳运动中,无论是整套还是单个动作,都要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打太极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以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不要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显得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 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太极拳在锻炼方法上对姿势动作的各种要求。 二、动作要领1、意识引导动作。 意欲沉气,要有把气沉到腹部的想象。意不停,动作跟着不停,就好象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要做到“意动身随”必须注意两点:第一,安静;练拳时,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心理上必须安静下不来,把精神贯注到每个细节,否则就会快慢无序手脚错乱,就是要“动中求静”。再就是要集中注意力,在心理安静的前提下,专心致志地打拳,经久锻练就会意动身随,手到劲发。想象力自然地和身体的活动密切配合好。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这里说的放松是指在自然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放松肌肉和关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硬。当然,初学者比较难以掌握“力”的大小,所以先要放松,使各个关节都舒展开来,避免紧张,力求圆活。然后再慢慢地使力量集中起来。逐步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的要求。 3、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身体全面锻炼的运动。有人说“全身一动无不动”“脚,腿,腰完整一气”这些都是形容“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初学者虽然知道要以腰为轴,但意念与手脚还不能协调,所以,最好通过单式练习[如单练起式,云手等],以求得身体与手脚协调,同时也要练习步法[如弓步,虚步和移动脚步等]以锻炼下肢的支撑力量 和掌握步法要令。 4、虚实分清,重心稳定。 过去有人说:“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就是形容练太极拳应当注意脚步轻灵和动作均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注意虚实变换得当,没有动作不稳定的现象。假如不能维持身体平衡稳定,那就根本谈不到动作的轻灵,均匀。 太极拳的动作,无论怎样复杂,首先要把自已安排得舒适。这就是太极拳“中正安舒”的基本要求。凡是旋转的动作,应先稳住,再提腿换步;进退的动作,先落脚现场慢慢改变中心,同时做到沉肩松腰松胯,以稳定重心。这样练天长日久,动作无论快慢,都不会产生左右摇摆,上重下轻和稳定不住的毛病。 5、呼吸自然。 练太极拳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呼吸急促,初学者应按自已原来的习惯呼吸,熟练之后可根据个人的体会,毫不勉强地按昭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结合起来。但是不要勉强。 三、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1、头部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部向上顶,所谓“头顶悬”即避免颈部肌肉硬直,更不要东偏西歪和自由摇晃。眼神要随着身体转动而注视手或注视前方。打拳时力求神态自然,注意力集中否则会影响锻练效果。 2、胸部 要求“含胸拔背”,意思是在锻练时要避免胸部外挺,也要不要过分内缩,应顺其自然。“含胸拔背”互相联系的,背部肌肉随着两臂伸展,尽量舒展开,同时注意胸部肌肉自然松弛,不可紧张,从而呼吸调节也自然了。 3、腰部 有人说:时时留心在腰间,腹中松静气腾然;“腰为车轴”。如果腰部力量中断或在身体转动起不了车轴的作用,就不可能做到周身完整一气。注意腰部不可用力前挺,以免影响转动时的灵活性。这样腰部松垂可以增加腿部力量,使下盘稳固。在松腰时,还要注意脊椎要直立,不要因松腰而后屈和歪斜,否则会造成胸腹部紧张。所以说,腰脊是练太极拳的第一主宰。 4、臀部 练拳时要求“垂臀”,这是为了避免臀部凸出和左右扭动。总之,垂臀和顶头一样,应用意识调整,不要用力控制。 5、腿部 练拳人常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初学者往往顾了手顾不了脚,多数人只重视上肢的动作,而忽略了腿脚的 动作,以致于影响了整个拳架的学习。所以在练拳时必须注意重心的移动,脚放的位置和腿弯的程度。首先要求胯和膝关节放松,脚的起落要轻巧灵活;前进时要脚跟先着地,后退时脚掌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总之,在重心移动时,应保持身体平衡稳定,蹬脚,分脚,摆脚都宜慢不宜快。自然稳定为重。 6、臂部 太极拳对手掌的要求:收掌时,掌心应微微内含,但又不可软化;前推时,除了注意沉肩垂肘外,手腕要微向下塌,但也不要太弯下。手法屈伸翻转要力求轻松灵活,手指要微屈,拳要松握,不要太用力。要求做到:臂部始终保持一定的弧度,推掌和收掌时,都不能突然断劲。这样才能做到既有节奏又连绵不断,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灵活自然。 四、初学太极拳要注意事项 1、速度要均匀 初学者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把动作学会要领掌握好,熟练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速度是四到六分钟。 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者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以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外]。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或低一些的架势。 3、要适当撑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不如长拳等运动剧烈,但下肢的运动量也不小,由于重心的转换比较慢,从而增加了腿部的负荷量,所以,要看个人情况决定运动量的多少。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要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4、要持之以恒 练太极拳与其他运动一,贵在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即使认为已经学会了,也不能“一曝十寒”中断练拳。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增强体质和防病治病的效果。 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清晨和傍晚,就近走到公园,树林,江河边等处空气新鲜环境安静之处练习。如果参加太极拳的辅导学习,集体练拳收效会更好一些。 四、练拳的过程和要点练太极拳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在姿势完成式和动作过渡式上打好基础。能够做到姿式正确,动作舒展。第二阶段要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和及其特点,做到圆活自然,连贯协调。第三阶段则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和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美统一。 [一].第一阶段 1、端正: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式正确。特别要保持上身自然正直,两肩两胯自然放松,要切实做好身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因为,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都必然牵连其他部位,造成错误定型。所以“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草率从事。这样做可能刻板一点,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予盾,其他问题,以后容易解决。 2、稳定: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是基础。很多人下肢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够。多数是由于步法不对。 如果步子过小或脚的位子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的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弄清楚,这样既培养了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将各种步法的要领掌握好。 3、舒松:把动作做得舒松,但不是软化无力,而是按照规矩尽量做得舒展些。任何运动总是松紧张弛交替进行,太极拳也是如此。要求“运劲如抽丝”。初学者往往不适应这种要求,易使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坏了动作的端正和稳定。初学者要克服这种毛病,首先从舒松入手,去掉紧张和僵硬,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4、轻匀: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的特点,初学者要注意慢,柔,轻,匀四点。慢可以体会要领,边做边想。但熟练之后就要努力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二]。第二阶段 1、连贯:打太极拳有一定基础后,就要做到节节贯串。各个动作要前后衔接,一气呵成,犹如行去流水。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不要中途断线、比如“揽雀尾”,初学时可把掤,捋,挤,按分成四个动作,熟练后就要衔接起来,不可松懈间断。 2、协调:练太极拳是全身性活动,要求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比如“云手”,腰脊转动带动两臂划圆。两手随着臂部运动不断地内外翻转,两腿支撑整个身体左右移动重心,颈部也随身体自然扭转,同时两眼不断地注视交换的手。这样才是处处密切配合的全身运动。否则就违背了“周身相随”的要求。 3、圆活:太极拳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掌握这一规律便能自觉地动作直来直去和转死弯,拐直角的现象,使动作圆活不滞。在动作要领上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活动,要转动自如,避免故意摇摆。只要反复按照要领练习,就一定可以做到变转圆活轻灵顺遂。 [三]。第三阶段 过去有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懂劲就是了解太极拳的用力特点,掌握用力要领。从练套路上来讲,“劲力完整”就是指力量连绵不断,刚柔并济。“内外统一”是指意念,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 1、虚实分明,刚柔并济 太极拳的“虚”和这“实”:动作达到终点定式为“实”,动作变转过程为“虚”;支重的腿为实,辅助的腿为虚;手臂也是一样。实的部位和动作用力沉着充实,虚的部位和动作要求轻灵含蓄。分清了动作的虚实,我们用力时就要有张有弛,区别对待。明白了虚实和刚柔之后,还要掌握两者的统一,太极拳所有的运动都是矛盾双方运动转化的过程,[两手两腿大多是一虚一实相互交替]"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要求在用力上不能绝对化,每个动作每个瞬间,都是处在几种相反相成的力量作用下,在相互牵制和对抗中进行的。比如手臂前推时,掌根向前用力,肘部却向下沉,肩窝向后缩,上身尽量放松,这样就使力量沉而不僵,两臂就象棉里裏铁。手臂后收时,肩力放松并向后带,肘部向外引,手腕也要微微放松,使前臂自然而圆活地旋转,既不突然断劲又不故意摇摆,使动作轻而不浮,活而不散。掌握了松紧张弛的辩证统一,就使劲力刚柔相济,打起拳来身体好象在弹性屈伸中运动,显示出极其柔软又极其坚实的特点。 2、连绵不断,劲力完整 太极拳劲力除要求刚柔相济,还要求均匀完整。时时处处不断劲,就是指力量的中断停顿,脱节,要使劲力绵绵不断,就要在动作,协调,圆 活的基础上掌握用力规律。太极拳用力要求发自腰腿,运用于两臂两手,达于手指。运动起来以腰为枢纽,周身完整一气。初学者往往忽视腰腿,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手的变化上,结果双手孤立地运动,使动作支离飘浮,散乱断劲。比如“云手”,两臂交叉划圆一定要在腰部旋转带动下进行。凡是腰部旋转都要和腿的屈伸,脚的外产撇里扣,和重心移动配合一致。 我们强调腰腿发力,周身完整并不是忽视上肢作用。练太极拳为了防止断劲,在动作上要求走曲线转弧圈,上肢曲伸尽量与臂部的旋转相结合,以利于劲力的连贯。前臂外旋时,注意小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外拧劲;前臂内旋时,注意拇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里裹劲。前推时,除腕部微微塌住劲外,可注意中指和食指领劲,意念中好象力量贯注到指尖。 3、意念集中,以意导动 练太极拳自始至终要思想集中,初学者是想动作和要领,技术熟练后思想就逐惭转到运力上。例如揽雀尾,包括掤,捋,挤,按四个小动作,捋劲要有牵引或捋住物体的想象;按劲要有推按的同时与腰腿用劲结合。意念指导动作会使力量和动作更为准确,富有内容。初学者在理解和实践中三点,第一,意念集中不是呆板紧张,意念要与劲力的刚柔松张一致,形成有节奏有变化的运动。意念活动和劲力运用是统一运动的两个方面,都要体现“沉而不僵轻而不浮”的特点。第二,打拳时要注意情绪饱満,精神贯注[包括眼神动运用]。既不能紧张也不能死板皮遢。要富有生气。第三,意念,劲力,动作三者是统一的但它们的关系有主有从,意念引导劲力,劲力产生运动。所以太极拳要求“先在心,后在身,”势换劲连劲换意连,但这种主从关系不能理解为脱节割裂。太极拳不追求虚静,否则会使人莫测高深,无从适从。 4、动作呼吸,适当配合 初学者只要求自然呼吸,熟练之后可根据个人体会在合乎自然的原则下,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和动作要求,这种呼吸叫做“拳势呼吸”。一般来说,“开吸合呼”即肩胛开放,胸腔舒张时吸气;肩胛内合,胸腔收缩时呼气。这与我们生活中的习惯是一不能致的。有人习惯在以手臂的伸,进,分时结合呼气,屈,退,合时结合吸气,这样做在一定条件下也行,但不能机械地套用。“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就是说动作和呼吸要自然协调,不可机械勉强。 拳势呼吸不是绝对的,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只要求在一些主要动作和胸肩 开合明显的动上做到“拳势呼吸”在一般过渡动作和复杂动作仍以自然呼吸为主。总之,练太极拳要因人制宜,保持呼吸的自然,不要生硬勉强,违背呼吸的自然规律,以免有伤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其乐无穷,穷其陈旧,换来新生。祝愿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健康长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