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鹤山 |
释义 | 太鹤山原名“青田山”,又名“试剑石”、“丹山”,为道教胜地三十洞天。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城北面。已列入丽水市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级旅游区。山坡露岩广布,古松奇石众多,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题刻、古庙亭台是太鹤山的特色。太鹤山有历代和当代名人,如刘径、郑奎光、王崇铭、陈慕华、沙孟海、粟裕、傅杰、张爱萍等摩崖碑刻34处,文化内涵丰厚,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文化教育公园。 中文名:太鹤山 拼音:tai he shan 别称:青田山 名誉:国家AA级旅游区 植被覆盖率:85%以上 摩崖碑刻:34处 景区简介,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城北面,因古时白鹤栖息而得名。相传道士叶法善在此炼丹得道,跨鹤升天而去,故又名“试剑石”、“丹山”,为道教胜地三十洞天。太鹤山原名“青田山”,位于县城北面,是青田县城人们的城市公园。因古时众多的白鹤栖息而得名,已列入丽水市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级旅游区。山坡露岩广布,古松奇石众多,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题刻、古庙亭台是太鹤山的特色。这里古松奇石,景色幽雅。谢桥春晚、丹山溅玉、仙乡问鹤、环翠孕秀、抚松听涛、滴露点易、混元试剑、望江舒啸等八景各具风采。主景混元峰--试剑石一分为四,宛如剑劈一般,相传叶法善丹成试剑劈石而成,甚为奇异。 自然地理太鹤山太鹤山以古松奇石为特色,为典型的低丘地貌,主峰海拔144.1米,山坡露岩广布,古松奇石众多,太鹤古松大多数以松科松属的薄皮型高产马尾松,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太鹤山以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所组成,为花岗岩岩株因地壳抬升,南侧瓯江流水强烈下彻而出露地表所形成。试剑石为花岗岩节理长期受流水风化侵蚀淘空而形成,其他象形石和白鹤洞、盘龙洞等均因塌陷搭架而成。太鹤山岩石奇特,有混元峰、公鸡岩、孝顺岩等象形岩石,其中混元峰位于太鹤山巅,主体岩体相对裸露,形似方章呈“十”字型剪切,系节理地质构造的一块巨石。 名人题刻太鹤山太鹤山有历代和当代名人,如刘径、郑奎光、王崇铭、陈慕华、沙孟海、粟裕、傅杰、张爱萍等摩崖碑刻34处,文化内涵丰厚,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文化教育公园。青田因在太鹤山下而得名鹤城镇,是县内旅游接待中心。县城周边还有塔山、昆山、石郭坑、西门乐洞等许多景点。 古代游客曾游玩太鹤山发现古松与岩石相依相伴,其中“抚松石”、“石抚松”等题刻,是这里古松与奇石真实写照。太鹤山摩崖题刻50多处,有题名、题诗、刻像三种,正、行、草、篆、楷等书体皆具。有“混元峰”、“试剑石”、“长松介石”和现代人陈慕华的“烟雨松鹤”、沙孟海的“太鹤胜迹”、张爱萍的“山川孕秀”、粟裕的“装点关山”、艾青的“印月池”等题刻,最具特色的是刻立在混元峰东南面岩壁的“杨枝观音”线刻像,刻像清晰,像高约3.8米,宽1.6米,有“闽弟子郑奎光书”款,与普陀山杨枝寺刻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的杨枝观音像相似,如此庞大的杨枝观音刻像为省内罕见。 著名建筑太鹤山有谢桥亭、溅玉亭、问鹤亭、听涛亭等亭台10余处。 谢桥亭年代最早的是谢桥亭,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而建,此亭始建无考,在清同治元年毁于兵,同治十二年重建,建筑平面正方形,面积为25平方米。环翠寺是青田佛教活动最大场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依次有环翠寺、大雄宝殿、三层殿(圆通殿、三观殿、卧佛殿)等,始建于明末清初,屡毁屡建。1981年,太鹤山被辟为县城公园,在青田侨胞和各界人士的资助下,不断修整开拓,景观更趋丰富,形成了谢桥春晚、丹山溅玉、仙乡问鹤、环翠孕秀、抚松听涛、滴露点易、混元试剑、望江舒啸等八大各具风采的景点。 刘诚意伯庙是青田鹤城纪念刘基史迹的唯一活动场所,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三十六洞天太鹤山位于青田县鹤城镇北一华里处,历代以出鹤闻名于世。据晋《永嘉郡记》记载:“青田山古时有双白鹤,巢于其上,年年生子,长大便去,只余父母一双,精白可爱,多云神仙所养”。南北朝时的梁元帝肖绎《鸳鸯赋》中有“青田之鹤,昼夜俱飞。”诗人杜甫的《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诗中曾有“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的诗句,足见青田太鹤山产鹤历史之久远,影响之深广。同时,太鹤山还是历史上号称我国道教名山的三十六洞天之一。 八大胜景太鹤山上有谢桥春晚、迎翠溅玉、仙乡问鹤、文苑怀翠、松声塔影、望江舒啸等八大胜景。环翠堂收藏了古今名人墨宝近200幅,走进陈列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欣赏过画室,再细细地观看对八大胜景的题词。 景一“谢桥春晚”中,有楚图南题的“谢桥亭”三个大宇,有方毅所写的楹联:“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景二“迎翠溅玉”中,有胡两文老人写的榴联:“溪上风清月白,山中鸟语花香”。景三“仙乡问鹤”中,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写的“太鹤胜景”和“问鹤亭”,有著名书画家诸乐三和上海书法家任政所题的“太鹤公园”匾额。景四“文苑环翠”中,有楚图南题的“环翠堂”三宇,有著名书法家王遐举写的楹联:“石试剑井炼丹天下名山堪占一,亭藏经松巢鹤邑中胜景实无双”,有陆俨少所题“胜景在前”、粟裕所题“装点关山”、程十发所题“映翠”、艾青所题“印月池”。景五“松声塔影”中,有钱塘书画社江天蔚写的“听涛亭”。 景六有老书画家、湖州书画院谭建丞所写的“长松露下研周易,高石霞分比叶师”,有省书法家商向前、郭仲选写的“松鸣鹤舞”和“回顾风烟入怀里,一湾溪水抱沙汀”,还有周昌谷题的“松抚石”和上海苏渊雷写的“石抚松”。景七“混元试剑”中,有陈慕华所题“烟雨松鹤”,爱新觉罗。博杰题的“白鹤洞”,陆定一写的“一路松声长带雨,并空风气总成云”,吴作人写的“丹泉”。景八“望江舒啸”中,有魏文伯所题“望江亭”,谢添所题“公鸡岩”。此外,在太鹤山境内还有张爱萍所题“山川孕秀”,肖娴所题“问津桥”,姜东舒所题“听涛亭”……现在,这些墨宝大都已镌刻在风景点上。欣赏这些名家字画,仿佛在大山上观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欢快地流着,潺潺有声,心花怒放;又好象在绚丽的晨光中,一支短笛在甜畅地吹着,悦耳醉心,令人神往。 走出环翠堂,登上太鹤山上主景“混元试剑”的巨壁上,清晰可见唐、宋、元、明、清的摩刻。有唐人的“混元峰”,宋朝诗人刘泾题刻的“清泥切石剑无迹,丹水含英鼎飞出;仙风绝尘鸡犬喧,杉松老大如人立”的《慕仙铭》,元人曹用的“遗刘处闲剑师诗”,明朝的“长松介石”,还有唐朝括州道士时法善的刻石巨像等。相传,叶法善曾在峰下白鹤洞和丹井处炼丹,丹成试剑,劈巨石为四,断壁宽30余米,深10余米,人积试剑石”,又名“四角坛”。站在试剑石石背上,纵目四眺,可俯欧青田整个县城:南面的瓯江,帆船点点;东面的华侨新村和华侨饭店,整齐壮观;西南的商业大街,车水马龙。此刻顿觉凉风爽爽,心旷神怡,难怪历代许多名家在此留下墨迹。 园林植物景观,是太鹤山风景区的一大特色。目前,山上主要以马尾松作基调,上百年树龄的古松有205棵,其中最大的—棵古松,位于环翠堂西侧,高达24米多,胸径为91厘米,树龄约800多年。根据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及树木生长习性,1982年以来,管理处的同志又在深岩地区片植近二万棵墨松、湿地松。在马尾松林中,间植金钱松等常绿乔木,在主要景点和山路两侧,丛植了苏铁、香樟、椿树、女贞等常绿阔叶树。还辟有桔园、桃园和具有江南植物区系特色的毛竹林。为了创造公园的四季花景,还在备景点重点配置有春开的梅花、紫薇以及冬开的腊梅、茶花等花木。太鹤山已 成为浙南闻名的风景旅游区。 景区特色四月太鹤山四月的太鹤山,已经是满目的嫩绿葱茏,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到处洋溢着春意。拾着石阶向上,抬头间,转弯处,不经意间总会有一两枝新绿探出来。那新生的,总要蓬勃些。山上本是花也不多,现在已入暮春,所以已寻不到多少踪迹了。绿叶间,隐约地有些将谢的桃花、樱花。真是花无百日红,我想,真不如这绿的自在,绿的永久。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有位苏州人不无自豪地说:“外人来苏州,那真是游玩。我们苏州人,却是找个地方,静静地喝杯茶,闲闲地消遣着。”是的,这太鹤山也是常来的,我们可是不必急着赶到山顶,就这么慢慢地踱着,懒懒地走着。看到平坦处一方石桌、石椅,便坐下了。耳畔流水淙淙,鸟鸣婉转。旁边有棵枫树,枝上张挂着片片掌形嫩叶,透过淡淡的阳光,竟然似乎是透明的了。我不禁有些诧异了,记忆中的枫叶是红红的,艳艳的,哪知这时的枫叶竟是这般绿的动人。 坐着,聊着,便也不想起身了。是的,我知道山顶是太鹤山的风景佳处,可以迎东风,观远山,望碧江。可是,我不必上山,因为那风景已经入我心中。记得不久前,到苏州旅游。人们都说,到了苏州,不到虎丘,那就不算真到了苏州。可是,及至到了虎丘,才发现只是一处平平坦坦的山丘,实在是没什么奇处。想是这吴中平原少山,物以稀也为贵,这虎丘便也借着吴王的剑扬名了。可不是么,平时抬头见山,低头也见山。有时还嫌这山阻挡视线的,阻隔来往的。可这一路行来,平平坦坦,没见什么山,只有畦畦田地,天地衔接,一览无余。而在平淡无奇处,突兀见一山丘的隆起,真的是给人一种惊喜。古人喜欢屏风是道理的。也许,这就蕴含着含蓄与曲折。或者,如同一个女子,没有曲线,那自然谈不上风韵了,是不是?我想,在这平原处,随是什么山,必会被捧作名山。可能是敝帚自珍,我以为这太鹤之绿,要胜于虎丘,要是把太鹤搬到虎丘,肯定要引来更多的赞赏。 记得,那日,导游指着一块小石头说,这叫“试剑石”。我不由得失声而笑,呵呵,这哪能也叫试剑石,咱太鹤顶上的试剑石才叫试剑石呢!高五六米的巨石,仿佛是被什么利器一分为四。这相形之下,不缔是小巫见大巫。只不过,太鹤并没有吴王的足迹,也少了文人墨客的渲染,所以一直不为外人之所知。而这巴掌大的小石头却也成为虎丘一景。想是不单是人需要机遇与包装,这石头,这山也一样。 夜登太鹤山太鹤山在我生活的小城,是小城中最早的公园。据说,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因有神人在此得道驾鹤升天而得名,具体位列第几,我却并不清楚。山上古树葱茏,绿荫掩映,多摩崖石刻,我知道当代最著名的,应该是沙孟海老先生留下的墨迹。山顶有一巨石,从中分为两半,或者原本就是两块石头相偎相依,传说是神人试剑时劈开的,故称试剑石。小时候,是非常向往来此游玩的,能进一次城已是十分炫耀的事情了,何况可以来公园玩耍?对于公园一词,记忆中我并非是从书中获得的,第一次听到有人提起公园,就似乎和太鹤山有关。这里,给了年少时的我很多惊奇和憧憬。 长大了,离太鹤山近了,或许是因为缺少了距离带来的美丽,或许只是纯粹的因为我在偷懒,竟少了当年爬山的渴望。能夜登太鹤山,应该有酒精的功劳。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和朋友多饮了几杯,于是在朋友的提议下乘兴相互搀扶着登上了太鹤山。刚到山脚的亭子就因为肚子胀得厉害而有些喘不过气来,只想坐下歇歇。朋友催我,快走,一口气爬上山顶才有意思!苦苦哀求,不允,只得继续攀爬。这一天没有月亮,山路依稀可辨,两旁的树木黑影幢幢,偶尔会从树叶间闪出一缕两缕或红或白的光来,将原本黝黑的阶石划出一道两道痕迹。这是山下泛上的灯光,或是藏于树丛的路灯射出的,却不得而知了,只是偶然会看到草尖树梢也被这光滚上了一层金边。远处传来的几声鸟鸣更增添了夜的寂寥,近处的古树让山风摇晃着,沙沙作响,有时会忽然掉下一个小小的黑影,大概是松鼠罢。好容易登上山顶,攀上试剑石,已是气喘如牛两腿直颤了。端坐着,俯瞰小城夜景,只觉灯火辉煌,繁华似锦。朋友靠着我的背,面向山阴。我说,小城的夜景也挺美的。他说,灯光下掩藏的不知是什么呢。我说,小城现在也很繁华了。他说,整天在这繁华里挤来挤去,够了,还不如对面灰白的坟墓呢。要我也转过身去。他说,抛了那繁华吧,好好感受下大自然,听听鸟鸣,看看树影,多好。我觉得有理,听从了他的话。一时,只听得秋虫呢喃,夜莺偶啼,和着的就是我们的心跳了。 忽而,痛恨起山下的灯光来,只觉它们将这里映得太亮了。此时此刻,这里应该是黑影幽幽才能显出它的魅力的。就招呼朋友下了试剑石,并躺山顶土坪之上。仰面看到一束白光徐徐掠过,我说,像监狱里的探照灯。他说,应该是患有窥视癖的人在窥视我们。我乐了,他也大笑,问我,可记得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句子?脑中搜索半天,只好坦白,好像是《龟虽寿》里面的句子,应该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两句的。他便漫吟此诗,抑扬顿挫,缓急轻重竟能处理得如此之好,全然在我的意料之外,了无平日的拘谨与忧伤。我忽然也想高歌,可惜喉咙早已让烟酒腐蚀得不忍耳闻了,但还是唱了,走腔跑调断断续续,大概用读、喊或者叫会更确切些。朋友并在意,跟着我嘶喊着,可惜了他美妙的歌喉。而后,相视大笑。他说,我想成为画家。我说,你是画家。他说,你应该成为作家。我说,我是作家。他说,人一生下来就活在一个圈子里的,戴上面具朝而复始地兜着圈儿。我说,是的。他说,无论如何跨不出去的。我说,是,跨不出去。顿了顿,我又说,好在今晚此刻是我们的,可以偷偷溜出这个圈子。他静默了。又只听到秋虫、夜莺和着我们的心跳了,时间就在静默中流逝。仿佛是很久,我终于说,走吧。他默然起身,搀扶着我下山,融入繁华的灯火,成了匆忙的人群。 景区历史相传唐朝叶法善在此炼丹试剑,丹成得道,跨鹤升天而去,被道家称为“青田山洞”,为道教胜地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三十洞天。明清期间,混元书院、瑞龙书院、心极书院、正谊书院皆设于此。优美的景观和历代的开发,使太鹤山文化积淀丰厚,成为青田文化的“根”。青田之名因太鹤山下有田产青芝而名“青田”,县城因在太鹤山脚而名“鹤城”。1981年,太鹤山被辟为县城公园,在青田侨胞和各界人士的资助下,不断修整开拓,景观更趋丰富,形成了八大各具风采的景点。太鹤山位于青田县县政府驻地的北面,西面与昆山相接,东面与塔山相连。 美食敲肉羹是一种民间传统菜,先把精猪肉切成小块或碎片状,用山藕粉反复搅拌,加作料和水,烧煮而成。品种还有海参羹、干张羹,最后为甜羹,味均鲜美异常。敲肉羹既可当一道“正餐”饱食,也可作为“小吃”点缀。不管你的口味是喜甜、喜辣、喜淡、喜浓,配上适当的佐料,无不吃了还想吃! 用料:瘦肉、番薯粉,豆腐丝、豆芽、红萝卜丝各若干,加上鸡蛋两只,配上当地的香菇、金针、木耳,泡好切成丝,另备高汤一大碗。 制法:将番薯粉一半倒在菜板上,另一半倒在碗内调水备用;瘦肉切成若干薄片放在番薯粉上,用面杆轻轻翻面敲打,肉和粉敲成薄薄的肉饼状备用;在锅中放进豆腐丝、香菇丝、金针、木耳等,倒入高汤(最好是鸡汤或骨汤),汤多汤少由个人口味决定;等汤沸腾后将敲好的肉饼撕成小块放入,然后把鸡蛋打入碗内和番薯粉一起调好,倒入锅内同时用勺不断翻调,为防锅底粘焦,最后装碗,配上香油、胡椒粉、小葱等上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