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 |
释义 |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自2005年9月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以来,通过建立和完善地质公园主碑、博物馆、陈列馆、标示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具备了揭碑开园条件,于2007年9月成功揭碑开园。 中文名: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 所属区域:中国内蒙古 面积:938.39平方千米 门票:免门票 主要景点(月亮湖景区 敖伦布拉格峡谷景区 通湖景区 巴丹吉林沙漠景区 曼德拉山岩画景区 胡杨林景区 居延海景区 黑城文化遗存景区 海森楚鲁风蚀地貌景区) 开发意义(一、有利于促进这个盟旅游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打造这个盟旅游业品牌 三、有利于资源的保护 四、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 五、有利于生态保护 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简介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规划总面积为938.39平方千米。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独特。根据地质遗迹的成因类型、地理分布特点以及保存方式,把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划分为3个园区,分别是:腾格里园区、巴丹吉林园区和居延海园区,每个园区内地质遗迹的内容和突出的重点各不相同。 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以沙漠、戈壁为主体的地貌景观,创造和打破了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其中腾格里沙漠是中国拥有湖泊数量最多的沙漠;中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鸣沙区,以及世界最高沙山;被誉为“活化石”的胡杨林为公园屹然撑起一片绿色,“沙漠明珠”居延海则悄然闪着熠熠的光芒,让人魂牵梦萦。巴丹吉林的秀美神秘,腾格里的钟灵毓秀,居延海的碧波荡漾,古生物化石的耐人寻味,与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沙漠地质公园的精华所在。 规模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630.37平方公里,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3个园区10个景区组成。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唯一性的特点和极高的美学与科学研究价值。 3个园区分别是巴丹吉林园区、腾格里园区、居延海园区。巴丹吉林园区位于阿拉善右旗境内,包含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岩画、红墩子峡谷、海森楚鲁风蚀地貌4个景区,面积为424.72平方公里。是以沙漠峡谷、风蚀地貌及历史悠久的岩画等景观为主体特色和科学探险、科普旅游及自然生态的观光区。主要开展科教、沙漠探险、人文特色旅游等游览项目。 腾格里园区位于阿拉善主旗境内,包含腾格里沙漠、吉兰泰盐湖、敖伦布拉格峡谷3个景区,面积为347.1平方公里。是沙漠、盐湖、峡谷及宗教文化等景观资源为主要特色的科考和休闲度假区。主要开展科学考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娱乐项目。居延海园区位于额济纳旗境内,包含居延海、黑城文化遗址、胡杨林、马鬃山古生物化石4个景区,面积为166.57平方公里。是以胡杨林、居延海、古城遗址、古生物化石及航天城等为主要景观资源的生态观光旅游区。重点开发自然生态旅游、科普科教等项目,同时结合居延文化、土尔扈特文化等发展特点旅游。 主要景点月亮湖景区月亮湖景区面积约3 km2,是一个秀丽的淡水湖泊。东望其状如新月,西瞰似中国版图,属古代湖泊因长期干旱而被分割的时令湖之一,因长期受地下承压水的维持而不干涸。湖水凝碧,苇丛含烟,各种鱼类翔游浅底,珍禽异鸟翩然湖上,是度假旅游的胜地。 敖伦布拉格峡谷景区敖伦布拉格峡谷是以流水作用兼有风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地貌。景区内发育十大峡谷,总体由西向东展布。峡谷蜿蜒曲折,两壁陡峭,风蚀龛和各种风蚀地貌形态各异,如人似画,栩栩如生。骆驼瀑飞流直下,砂岩石柱挺拔矗立,雄伟壮观,是研究我国干旱区丹霞地貌成因和演化的典型地区。 通湖景区位于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四面沙丘环抱,内部湿地富饶,湖畔绿草茵茵,牛羊成群和白色蒙古包群、五彩野营帐篷与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景色怡人,如诗如画。 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总面积4.71万km2,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以“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最高沙峰为必鲁图峰,海拔1609米,相对高度500米,是世界沙山的最高峰,号称“沙漠珠穆朗玛”,巴丹吉林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被誉为一“世界鸣沙王国”。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俗称“沙漠千湖”。在众多湖泊中印德日图泉最为神奇,不足3m2的暗礁上有108个泉眼,被誉为“神泉”。巴丹吉林沙漠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 曼德拉山岩画景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曼德拉山岩画中保存有6000多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构成了曼德拉山岩画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研究我国的民族史、美术史、畜牧史、天文史、宗教史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真实的资料。 额日布盖峡谷由北向南呈“人”字形展布,长约5km,两壁岩石呈褐红色,其基岩是距今约1.5~1.8亿年的侏罗纪砂岩和粉沙岩。主要在流水冲蚀及风蚀作用下形成。 胡杨林景区额纳胡杨林是世界上现仅有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现有面积44万亩,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金秋的胡杨林是额济纳最富魅力的景致。胡杨又名梧桐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胡杨属落叶乔木,多生长在水源附近,耐盐碱,生长较快,生命力极强,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三千年生命之说,是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居延海景区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北38km,保有水域面积35.4 km2。景区内包括烟波浩淼的居延海,茫茫无垠荒漠戈壁,戈壁与沙漠的过渡带,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人们在沙漠中寻找奇迹,渴望真切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黑城文化遗存景区位于额济纳旗东南部,距达来呼布镇约25km,包括黑城、怪树林、红城、绿城、大同城和甲渠侯官遗址等景点。它向世人展现了不同时期额济纳的人文历史,漫步走进黑城遗存景区,将会让我们缓缓揭起古代额济纳神秘的面纱。 海森楚鲁风蚀地貌景区“海森楚鲁”为蒙古语,意为“像锅一样的山石”。在方圆数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景区内风蚀母岩为距今约1.5~1.8亿年的侏罗纪花岗岩,由于岩性及其矿物成分的差异,加上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了各种风蚀地貌。海森楚鲁是我国西部地区花岗岩风蚀地貌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是研究风蚀地貌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博物馆。 特征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独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性在这块古老神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从旧石器时代就留下人类活动的足迹,自春秋战国时代起,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反映殷商、西周、战国先民弱水流域活动的先秦遗迹;居延海和巴彦毛道地区的西汉移民戍边、屯垦开发;雄居盟境东北的贺兰山塞防遗址,纵贯东西的草原“丝绸之道”,以及300年前,土尔扈特部冲破沙俄的重重围阻,历尽艰辛,回归祖国,谱写了“东归英雄”的不朽史诗等等,构成了阿拉善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历史画卷。 二、独特性阿拉善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以最高沙山、最大响沙区、最密集的沙漠湖群构成世界级的沙漠奇观,世界四大宇航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北温带罕见的珍稀植物宝库贺兰山天然次生林、世界三大胡杨林区之一的额济纳天然河谷胡杨林、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遗迹黑城及曼德拉山岩画、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天然盐湖生产基地吉兰秦盐湖等,为发展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和高科技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被誉为“中国秘境”。 三、文化性阿拉善不仅有独特的地质遗、丰富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还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黑城出土的居延汉简,是《史记》、《汉书》之外,现存数量最大的汉代历史文献;曼德拉山保存有6000多幅栩栩如生展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岩画;南寺内珍藏着大量稀有的佛像、佛经和佛教文化;北寺内建有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教育学于一身的阿旺丹德尔的纪念塔和纪念牌;唐代诗人王维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这里留下的优美篇章等,形成了阿拉善独特的文化传承。 四、不可替代性我国最大的航天城——“东风航天城”坐落在这个盟。阿拉善盟还拥有我国唯一坐落于沙漠腹地的佛教寺院巴丹吉林庙,我国拥有湖泊最多的腾格里沙漠,我国距离城市半径最短的沙漠探险营地月亮湖沙漠旅游度假区,全国罕见的地貌规模之大、形状之完美、地貌类型之经典的花岗岩风蚀地貌海森楚鲁,属于风蚀原石构造的稀有峡谷景观的红墩子大峡谷,拥有大量珍遗的国内罕见的门类之多、数量之大、分布范围之广的古生物化石和恐龙化石。这些资源不仅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而且有些资源属精品、绝品,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 阿拉善独具特色的沙漠地质景观,是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难得的好去处。 开发意义开发建设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重大。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成功,使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有利于促进这个盟旅游业的发展地质公园的建设实际上为这个盟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它可以更好地把这个盟丰富但分散的旅游资源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以三大园区为主体、各具特色、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完整体系,并进一步赋予其更多的科学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阿拉善盟旅游业的品位和档次;同时从提升全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高度,统筹规划全盟旅游业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整合资源、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盟、旗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阿拉善盟的旅游资源,促进这个盟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打造这个盟旅游业品牌作为国家地质公园的一员,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在一定程度上与黄山、泰山、九寨沟等名山大川齐名,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这个盟旅游业的知名度。这个盟的最终目标是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如拿到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金字塔招牌,就会进一步扩大这个盟旅游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拓展阿拉善盟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三、有利于资源的保护沙漠及其相关的地质遗迹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有效保护,势在必行。建设地质公园就是对历史遗迹、自然遗迹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把资源的科学内涵、知识内涵挖掘出来,使其可观赏、可体验、可感受、可消费,让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加快公园建设。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内唯一以沙漠戈壁景观为主、融合蒙古族草原文化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及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公园的申报阶段,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今后公园的建设过程中,除了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外,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来共同参与公园的建设,共同发展阿拉善盟的旅游业。 五、有利于生态保护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气候演化,造就了阿拉善盟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人为的破坏,这个盟的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尤其是处于北京乃至华北生态屏障的重要地理位置,更显示出保护好阿拉善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园的建设坚持先保护后开发、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以及沼气等新技术,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走生态旅游、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随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增加,使当地人民不仅认识了自然的旅游资源,而且自觉地把积保护资源、发展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建设,既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既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升人民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沙漠、戈壁的认识;进一步加速人们对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这个盟旅游业发展;推动这个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这个盟的对外开放,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最终成为这个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亮点。 荣誉公园于2004年11月28日晋升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 2005年9月19日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第五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上,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荣获本年度唯一晋升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格,并在2009年6月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工作; 2009年8月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会议上评审通过,8月23日在第三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上正式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现有国家地质公园138家。目前,以沙漠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阿拉善是全球第三家。 世界之最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面积900多平方公里,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居延绿洲三大景区。立园的根本是3个世界之最: 第一,巴丹吉林沙漠里遍布高大沙山,相对高度200-300米,最高的达到500米,被称为“沙漠珠穆朗玛”,是世界仅有。 第二,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湖区。经诺尔图湖周边为例,就有144个湖泊星罗棋布。若是淡水湖,湖周长满青草绿树,俨然江南水乡风光。若是咸水湖,湖周也有灌木荆棘,而且人可以浮在湖面上,不会游泳也沉不下去。 第三,两大沙漠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登上沙山,从山顶往下滑,常常可以听到沙山的轰鸣声,十分响亮。 实地考察2009年6月24日至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Richard Watson(理查德·沃森)先生、Pasquale Li Puma(帕斯夸莱·李·彪马)先生和世界地质公园评委赵逊先生、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陈小宁副司长、袁小虹处长,世界地质公园信息化网络办公室李慧女士,在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赵保胜副厅长,阿拉善盟副盟长李超英及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盟行署、盟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对中国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 七点建议 就进一步加强地质公园建设方面,专家组一行提出七点建议: 一是加强协调统筹管理。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沙漠、戈壁、人文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阿拉善的资源不仅仅局限在3个园区10个景区里面,还有许多宝贵的地质遗迹,要将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3个园区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统一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旅游与环保的矛盾是所有地质公园面临的挑战。沙漠地质公园吸引了很多游客,包括很多西方探险游客,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有可能对地质遗迹造成破坏,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保护环境。 三是多方沟通加强合作。与学术机构建立密切联系,有好的意见建议及时沟通;与西方地质公园建立友好关系,交流建设地质公园的做法,分享管理地质公园的经验。同时,利用这一资源把西方的游客介绍过来。 四是制定环境教育规划。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出版科普读物,树立宣传标牌,建立教育基地,组织少年儿童参观学习,使他们从小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促进地质公园的发展。 五是当地百姓得到实惠。地质公园的建设,对当地、对国家、对世界都是非常有益的。对地质公园的管理,可以让当地的老百姓参与进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六是挖掘历史文化底蕴。阿拉善的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唯一性的特点。阿拉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文化,要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沙漠文化和草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加强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历史文物保护,把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当地的文化密切地结合起来。 七是各级政府长期支持。地质公园的建设是不断前进的,对地质公园的管理是动态的,就像交通红、黄、绿灯一样,只有一直符合世界地质公园标准,才能一路绿灯,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得到黄牌,甚至红牌。因此,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地质公园建设。 影响建立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对于进一步保护和研究沙漠地质遗迹、运用世界品牌效应提升阿拉善的知名度、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乃至科学合理开发沙漠旅游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挖掘沙生产业潜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意义。因此,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一举夺得第五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内推荐评审会桂冠,是阿拉善乃至 内蒙古全区地质遗迹保护及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标志着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即将迈进世界地质公园的行列。同时,更会促进阿拉善旅游事业的大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 巴丹吉林高大雄伟的沙山、敖伦布拉格流水风蚀出的神奇峡谷、碧波荡漾的居延海、生生不息的胡杨林……这些地质地形景观组合成了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全貌。 多年来,在演绎“人定胜天”、沙退人进的故事的同时,一直在抱怨沙尘暴和沙漠,它让我们投了那么多资,种了那么多树,却依然摆脱不了“风起黄沙不见天,到处流沙埋家园”的窘境。其实,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废物,沙漠也不例外,只要我们换了思路和做法,沙漠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了“好东西”,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使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得到了永续利用,自然在这里真正回归了自然。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但可以提供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的场所,还能改变当地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地方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