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泰人 |
释义 | 基本概况泰人 Thai 亚洲中南半岛泰国人口占多数的民族。亦称“暹罗人”。约3800多万人(1981),占全国人口的80%。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使用泰语, 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有独特的字母文字,系13世纪下半叶根据吉蔑文草书体创制。泰人与中国傣族、壮族以及缅甸掸人、老挝寮人等同源,与中国古代百越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根据分布地区和方言,分为中部泰人、东北泰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4大支系。中部泰人是典型的泰人,有1100多万人。历史上受孟高棉人文化影响较深,社会经济发展较其他地区的泰人先进。中部泰语(即曼谷语)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语。东北泰人有1400多万人,基本上是居住在泰国境内的原寮人(佬人或老挝人),日益受中部泰人同化,已使用泰文,官方和学校已通用泰语,但民间仍使用寮语,并保持寮人的许多生活习俗。北部泰人曾于13~18世纪在泰北以清迈为中心建立“兰那国”(《元史》称“八百媳妇”),故称兰那泰人;兰那国又名“勐阮”,故又称泰阮人。自称“昆勐”,意即本地人。有800多万人。古时使用兰那文(泰阮文),现已普遍使用泰文,官方和学校通用泰语,但民间仍使用兰那方言。南部泰人有400多万人,由当地泰人与孟人、马来人以及北部泰人、东北部泰人移民融合而成。各地区尤其是中部和南部城市里的泰人,都融合有华人血统。 民族信仰在泰人中,除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外,大多信小乘佛教,亦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他们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实际上混有当地流行的婆罗门教及精灵崇拜、祖先崇拜的成分。国家庆典、婚姻喜寿、丧葬祭祀,都须由佛教僧侣诵经祈祷。男子一生中必须有一段时间到寺庙当和尚。佛寺在农村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泰人的泼水节、春耕节、水灯节等节日都来源于婆罗门教;还有专属于佛教的节日,如万佛节、 吠舍佉节、 守夏节、解夏节等。文化艺术受佛教和婆罗门教影响尤为明显。古典文学与艺术作品,诸如诗词、 戏剧、童话、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一般都具有佛教和婆罗门教的特点和色彩。泰人见面和告别时双手合十而拜,也源自佛教的礼节。 生活习俗泰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橡胶树等;渔业、手工业亦发达。妇女穿沙笼(统裙)和紧身上衣或背心,喜戴戒指、项链、耳环、银腰带等饰物。边远地区至今保留文身习俗。农村居住干栏式高脚屋,村庄多建在河溪附近或离水源较近的地方。盛行火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