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泰伯公 |
释义 | 简介泰伯公是周武王的大伯公、周文王大伯父。为了让贤,泰伯公也三让王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论语》中就有赞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历史渊源史载,泰伯公作为吴氏先人,在开启江南文明方面举功至伟。他断发纹身,开荒种地,开创了江南野蚕家养、野猪进圈的历史,他还是一年两熟种水稻的始创人。 当初一家已有六万孙 泰伯公由遥远的陕西吴山,迁入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江南,在梅里(今江苏省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后周文王封其五世孙周章为吴子,列为诸侯。吴文化由此发源,吴王阖闾、夫差均为其后人。延陵季子后代移居义乌,是在公元1065年(北宋治平年间)。是年,义乌吴姓第一人吴圣造任乌伤判簿,携眷南来。 泰伯公、延陵季子一脉性格温良,与世无争,所以人皆长寿,两人都活了92岁。吴圣造也是一位寿星,他在乌伤为官,官位不显,但多有德政,所以也史册留名。据史载,吴圣造的妻子孙氏大寿时,当时的宋徽宗在“御保殿画北堂萱一轴,庆寿诗一篇以赐庆寿。” 940年前,吴圣造作为泰伯公第81代孙来到乌伤时,吴姓仅此一家,如今已经有了6.4万后人。吴姓也成了义乌三大姓氏之一。 从3000多年前的始祖泰伯公到如今的119代孙,义乌延陵吴姓宗谱一直没断过。而建于778年前的延陵祠,历经10余次修葺保存至今。77岁的延陵吴姓后人吴宗银说:“为了传示后人,我们今年重新整理了族谱孤本,重新修订印制,每套足有56大册。”义乌延陵祠今年的这次修葺,是有祠以来第13次。时至今日,不少北宋时期的雕梁画栋至今仍装点着这古朴的祠堂。 其他泰伯庙在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是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泰伯公在梅里(今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当时的梅里成为了吴文化的发源地。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泰伯大殿庄严辉煌,正中一尊身高近五米的泰伯像,两旁是泰伯、仲雍后裔的二十八尊塑像。 无锡梅村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每年初春都要举行泰伯庙祭祖大典,从初春到盛春开始的庙会也接连不断,有“三月香汛”之说。每年正月初九,是吴地人民纪念先祖吴泰伯的日子,每到今天这个日子,虔诚的人们都会从各地赶来祭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