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湾南岛民族 |
释义 | 台湾南岛民族(Taiwan Austronesian )市中国台湾岛上的原住民民族,系属于南岛语族。南岛语族包含800多种语言,可分为东、西两支︰大洋洲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的语言,及新几内亚东部的语言,属东支;马来亚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菲律宾语等,则属西支。台湾南岛民族的语言,传统上归属西支,但亦有学者认为︰可以独立为“福尔摩沙支”。南岛语的使用人口,大约两亿;分布于东至复活岛、西迄马达加斯加、南达新西兰、北到中国台湾之间广大洋面的岛屿上,约占地球表面的2/3地区。台湾不仅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语言学家甚至认为︰南岛语族的起源地是台湾,因为他们是在迁到台湾以后才开始分化并对外扩散的。从距今约5,000∼6,000年前起,南岛语族的祖先分批由华南或东南亚先后迁移到台湾定居,并逐渐形成今日所知的族群与分布型态。此外,透过考古资料的建构,台湾史前史可以上推到1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既延伸了台湾住民活动时间的上限,亦连结、拉长了南岛民族在台湾栖息的可能时间。岛上的南岛民族,因历史缘故,被外人大别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类,前者即现存的雅美、泰雅、布农、赛夏、邹、阿美、卑南、排湾、鲁凯等所谓的高山族;后者则为已汉化的噶玛兰、凯达格兰、道卡斯、拍瀑拉、巴布萨、巴宰、和安雅、西拉雅诸族,另有史称水沙连六社的邵族。虽然,各族基本上都是属于马来-玻里尼西亚文化系统,但在体质、语言、文化等方面,却有极大的差异。尽管他们大多采行狩猎、采集与山田烧垦并行的生计,但随自然环境、聚落型态的不同等,各族自行发展出独特的社会文化,并大多拥有雕刻、编织、制陶、筑屋等精美的工艺。近几百年,各族相继在岛内进行小型的民族迁徙,族群间的文化接触,使族群语言、势力、空间分布等,产生各种变化。17世纪开始,经历外来的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及国民政府的统治,南岛民族的传统社会,在汉人社会与急速工商业化的冲击下,已崩溃解体、文化流失。此一生存危机,造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变迁,是南岛民族适应当代社会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台湾原住民人口约有43.9万(2003),只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9%,但分布面积几近全岛的一半,使南岛民族的问题与台湾社会有更大层面的纠葛。至于平埔族的真确人口,则不易估算,惟其与汉人社会的长期混融,不但丰富了台湾社会的族群内涵,亦使台湾文化平添难以计数的平埔质素。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