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湾黑熊 |
释义 | 中文学名:台湾黑熊 拉丁学名:Selanarctos thibetanus formosanus 别称:狗熊、白喉熊 二名法:Formosan black bear 界:动物界 门:索脊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 科:熊科 亚科:棕熊亚科 属:黑熊属 亚属:亚洲黑熊亚属 种:台湾黑熊 台湾黑熊学 名:Selanarctos thibetanus formosanus 俗 名:狗熊、白喉熊 英 名:Formosan Black Bear 生物特徵台湾黑熊极为强壮,体长120~170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它的头呈圆形、颈部短、眼睛小、吻部很长。它的头约26-35公分长,头围约40-60公分。耳长8-12公分,它的吻部形状像狗,因此许多人习惯称呼他为「狗熊」。它的尾巴短,通常不到10公分。身体覆盖著粗,浓密而具有光泽的黑毛,在颈部的毛可以超过10公分长。它的颔部末端是白色的,在胸口有黄色或白色毛呈V字型、或是弦月的形状,因此英文中也有「月熊」(Moon Bear)的称呼。 形态特征:体长约130~160公分,肩高约60~70公分,体重约95~120公斤,最重可达200公斤。身体壮硕,四肢粗壮,前后肢皆具五趾,掌粗厚并且全部裸出,尾短,鼻骨长。冬季时全身皮毛粗黑,夏季转为棕褐色,因胸前有一「V」字形白色斑纹,故又称白喉熊。 生态习性:为台湾陆上最大型之食肉目熊科动物,杂食性,以植物之叶子、嫩芽、果实、树根、昆虫及小兽为主食,但对于死尸、腐肉也来者不拒。喜独来独往,除了交配期或抚育小熊期间外,通常独居。白天在树洞或岩洞内休息,黄昏或夜晚开始出外觅食。活动范围广且具领域性,常以爪搔刮树皮或撒尿等方式标示其领域范围。善爬树、孔武有力,然而敏捷性与速度比一般肉食动物差,走路时四肢贴地有些笨拙。黑熊生性凶猛,危险性颇高,然而除非受到威胁或受伤、受逼迫或为保护幼熊时,才会攻击。攻击时采直立姿势,速度快。如果在森林中不巧遇上了,只要保持冷静,别任意挑逗它,并迅速离开现场,它才懒得理你!冬季时并不冬眠,可能迁至较低海拔觅食。冬季为交配季节,母熊独力怀胎六至九个月后,产下一至三只小熊,等小熊满一岁后,即脱离母熊开始独来独往的生活。平均寿命约三十年。 栖地分布:为台湾特有亚种,在全岛海拔1000~3500公尺之间的森林地带皆可发现其踪迹。 生物特征台湾黑熊极为强壮,体长120~170厘米,肩高60~70厘米,最重可逾200公斤。它的头呈圆形、颈部短、眼睛小、吻部很长。它的头约26-35厘米长,头围约40-60厘米。耳长8-12厘米,它的吻部形状像狗,因此许多人习惯称呼他为“狗熊”。它的尾巴短,通常不到10厘米。身体覆盖著粗,浓密而具有光泽的黑毛,在颈部的毛可以超过10厘米长。它的颔部末端是白色的,在胸口有黄色或白色毛呈V字型、或是弦月的形状,因此英文中也有“月熊”(Moon Bear)的称呼。 生活与行为台湾黑熊是杂食性动物,虽然它们吃昆虫、小动物、甚至腐肉,但它主要的食物是植物,主要吃叶子、花苞、水果、植物的根。玉山国家公园所记录的黑熊食物包括春天喜好肉质多的植物、夏天吃软而糖类多的水果、秋冬则吃富含脂肪栎树的果实、胡桃。除了交配期需要照顾幼熊 之外,它们是独居的,活动力强。 与温带地区的亚洲黑熊不同,台湾黑熊不冬眠,它们一天中平均有54-57%的时间在活动,夏天和秋冬会高达60%,春天约47%。春夏季的活动时间主要在白天,秋冬当栎树的果实多的时候,则夜间活动会增多。 台湾黑熊不仅会爬树,也会游泳,它们也许看来笨拙,但它们奔跑的速度每小时达30-40公里,可以轻易超过人类。 即便黑熊可能具有攻击性,但它们极少在没有原因的情况下攻击人类。它们被人类猎捕的历史很长,也具有敏锐的嗅觉和听觉,黑熊通常会尽可能避开人类。因为台湾黑熊非常稀少,现在野外已经很难发现。在有限的目击记录中,黑熊会撤离与人类相遇的现场。如果在野外碰见黑熊,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安静和沉着的离开。维持距离而不干扰黑熊,对人与熊来说都是最好的策略。 繁殖台湾黑熊是独居动物,除了母熊在哺育幼熊的时期外,它们没有固定居所。它们的交配期很短,公熊尾随母熊几天,交配后它们就各自回到独居生活。母熊在3-4岁时发展到性成熟,公熊则在4-5岁,通常比母熊晚一年。交配期通常在六到八月,怀孕期则有6-7个月。因此小熊通常在12月到隔年二月间出生。 母熊每胎会生1-3只小熊,并喂养幼熊约6个月,幼熊会跟随母熊约两年,直到下一次动情周期来它会驱离小熊。这形成台湾黑熊约两年的繁殖周期。 濒危的物种2001年,在历时半年的“全民票选台湾最具代表性野生动物I”的百万投票中,台湾黑熊以十六万票,获得第一名。虽说台湾黑熊没有中国大陆熊猫的那般被誉为珍奇异兽,但它却是台湾宝岛上最大型的是肉类动物,山林里面最珍贵稀有的精灵。 一位布农族的猎人曾说:“如果山上没有熊,心里会觉得很孤单,森林好像没有人住一样。”我们也绝不希望台湾的山林失去了灵魂,而后代子孙只能于书本或动物园看到它。-----台湾黑熊研究保育网 从1998到2000年共有15只玉山国家公园的台湾黑熊被装上无线电项圈,目击黑熊的事件非常少,没有证据证明尚有多少只台湾黑熊存在。从1989年开始台湾黑熊就正式被列入保护动物。但盗猎可能没有因此禁绝,对台湾黑熊的危害依然存在。当年捕捉到的15只黑熊中,由于盗猎陷阱,有8只丧失了脚趾或是脚掌。 从1989年起,台湾黑熊依台湾文化资产保存法列入濒危动物,在国际上这个物种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I,禁止国际间对这个物种任何产品与任何形式的交易,台湾黑熊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IUCN红色名录宣告这个物种已经很容易绝种。 台湾黑熊保护目前只有在台湾中央山脉山区才可见到台湾黑熊的踪迹,数量不多,正受到严密的保护。根据野外调查在中央山脉大分地区捕捉的台湾黑熊,很多都曾受过猎夹的残害,显示台湾黑熊在野外受到人为活动的强大威胁。身为这块土地的一份子,对周遭的事物能否置之度外呢?台湾黑熊需要您们关爱的眼神与保护行动。 台北市立动物园有一只十三岁,名为「小三」的公熊,在幼年受猎夹残害,经善心人士抢救,辗转送到动物园收容,目前和一只十二岁的母熊「宝贝」一同展示, 每年都有熊熊烈火的表现,可惜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迄今尚无爱的结晶,台北市立动物园正积极的推动台湾黑熊物种保存计划,成立黑熊保育繁殖研究小组, 透过粪便贺尔蒙的检测,长期监控它们的生理现象,期以了解它们的心里事。 台湾黑熊在野外活动力很强,每天需步行数公里觅食,动物园的教育展示也提供了台湾黑熊自由觅食的机会,表现自然探索的行为,如捉鱼,期待您拨冗来园观赏,共同疼惜台湾最大型的食肉目动物。 九十二年度预计推动的台湾黑熊保育计划如下: (一) 改善圈养环境之设施,如床台、集尿沟 (二) 持续进行台湾黑熊粪便贺尔蒙监控计划 (三) 进行活动场环境丰富化 (四) 推行人工繁殖计划,进行精液性状检查 (五) 精液冷冻保存,进行保种计划 (六) 研究粪便保存技术,预计与野外调查学者共同合作,强化野外调查之证据。 (七) 动物死亡器官组织切片之前处理 (八) 编辑台湾黑熊保育宣导手册 濒临绝种的台湾黑熊族群数量恐要向下修正。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调查发现,过去两年捕获并套上追踪器的15只台湾黑熊中,去年只有8只仍可接收到讯号,研究 人员一整年也都没有看到黑熊出没,估计台湾黑熊数量已远低于原先预估的300多只,因此呼吁民众提升保育观念,登山时别丢弃垃圾和食物,更要小心引发森林 火灾,以免破坏黑熊的栖息地。 台湾黑熊是台湾特有亚种,马来西亚也有同种黑熊,不过,由于族群数量少,近亲交配结果导致黑熊存活率低,更不利繁衍后代。玉管处在3年前展开台湾黑熊 的族群生态调查工作,3年前捕获15只黑熊,分别套上无线电颈圈,其中有3只用的是卫星无线电颈圈,以利追踪,令人失望的是,一年下来只有8只黑熊与该处 保持联络。 由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王颖领军的研究小组,去年一整年在台湾黑熊活动频繁的大分地区进行调查,连一只黑熊的踪影都看不到,只寻获部分黑熊的爪痕和粪便。玉管处据此预估,全国的台湾黑熊应不超过200只。 玉管处说,台湾黑熊是国内濒临绝种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寿命可长达数10年,但因数量太少,近亲交配导致基因不良,该处正着手建立黑熊基因 库,了解染色体的变化。不过,采集黑熊血液后必须立即冷冻,送到平地保存化验,过程要花两、三天,技术上遭遇瓶颈有待克服,短期内还看不到成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