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台南县
释义

台南县,中国台湾省的一个县,西临台湾海峡。与台南市为邻。面积2016平方千米。下瞎1市、7镇、23乡 ;人口100多万。汉族为主。属南亚热带、北热带湿润气候,天然气资源丰富,盛产海盐。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甘蔗、稻谷、花生、豆类、水果。矿产有石灰岩。名胜古迹有洋港大帝宫、南鲲身代天府、关子岭、碧云寺等。

中文名称:台南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台湾省

面积:2,016.0075平方公里

人口:1,103,761人(2009年7月)

气候条件:珊瑚潭

简介

公告指出,台北县改制计划、台中县市合并改制计划、台南县市合并改制计划及高雄县市合并改制计划,自即日生效;并自2010年12月25日,台北县改制为新北市,台中县市合并改制为台中市,台南县市合并改制为台南市,高雄县市合并改制为高雄市。

基本资料

县名:台南县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县长: 苏焕智简称: 南、南县

设立始年: 1920年

行政区类别: 县

区划: 1市、7镇、23乡

政府所在地 新营市民治路36号

总面积: 2,016.0075平方公里 (台湾的第9位)

总人口: 1,103,761人(2009年7月) (台湾的第8位)

人口密度:547.50人/平方公里 (台湾的第15位)

县象征: 县花桂花

县树:樟树

县鸟:水雉

官方语言 国语:(现代标准汉语)

时区: 国家标准时间

地理:经纬度 北纬120度20分0秒,东经23度3分0秒120.33333333333;23.05

海拔高程: 最高:1,241米(大冻山)

气候

气候类型: 副热带季风气候

平均温度: 年平均温:23.8℃

最高月均温:28.9℃

最低月均温:20.7℃

基本概况

台南县已于2010年12月25日与省辖市台南市合并升格改制为直辖市,改制后面积2,192平方公里,人口187万。

台南县位于中国台湾省西南部,西临台湾海峡。面积2016平方千米。人口100多万。汉族为主。明分属天兴州和万年州。清分属台湾县和诸罗县 。光绪十三年(1887)置台南府。1945年设台南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甘蔗、稻谷、花生、豆类、水果。矿产有石灰岩。名胜古迹有洋港大帝宫、南鲲身代天府、关子岭、碧云寺等。

台南县是本省开发较早的地区,畜牧业较为发达,盛产甘蔗。工业主要有制糖、肉类、食品加工、造纸、制药、成衣等。台南县已建立台湾第二个科学园区即台南科学园区,目标是要把农业大县转型成为科技大县。随着时代推移,如今在科学园区的进驻下,台南县也即将发展成台湾高科技重镇之一。

台南县境平原坦阔,西海岸是广大的泻湖区,沙洲绵互,如今则整片水域都布满蚵棚、定置渔网;海岸线则是台湾最大的日照盐场所在,俗称为“盐份地带”。与沧莽的海岸相比较,内陆平原区则是满布绿意的农业区。平坦的陆地原不利于蓄水,因此历代莫不大兴水利。

各乡镇孕育出的丰庶农产及广袤的田园景致,正是台南县吸引游人之处:柔软多汁的麻豆文旦声名远播,玉井芒果香甜硕大,白河莲田连绵潋滟,官田采菱扁舟轻摇,再加上东山乡的龙眼、南寮椪柑、楠西杨桃、左镇破布子、关庙凤梨等,一幕幕农业地景,勾勒出富饶的乡村风貌。

由于开发得早,台南县文物古迹也冠于全台,境内古迹多,庙宇也多,民俗庙会相当风行,其中以盐水蜂炮、南鲲鯓王爷祭、西港烧王船、慈济宫上白礁、头社夜祭最脍炙人口,吸引大批信徒游客蜂拥而至,多彩多姿的民俗盛会,交织出农业乡最眩目的人文活动。

区划

县治新营市,辖2市7镇22乡:新营市、永康市;新化镇、麻豆镇、佳里镇、学甲镇、白河镇、盐水镇、善化镇;归仁乡、左镇乡、玉井乡、楠西乡、南化乡、仁德乡、关庙乡、龙崎乡、官田乡、西港乡、七股乡、将军乡、北门乡、後壁乡、东山乡、六甲乡、下营乡、柳营乡、大内乡、山上乡、新市乡、安定乡。台南县位于台湾岛西海岸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南、北、东被高雄县、嘉义县所包围。全县面积2016公里,人口110. 7万人(2001年底)。下辖1市(新营市)、7镇(盐水、白河、麻豆、佳里、新化、善化、学 甲)和23乡(后壁乡、东山乡、柳营乡、六甲乡、下营乡、北门乡、将军乡、七股乡、西港乡、安定乡、官田乡、大内乡、楠西乡、南化乡、山上乡、新市乡、永康乡、仁德乡、归仁乡、关庙乡、龙崎乡、左镇乡与玉井乡)。县治设在新营市。

台南县是本省开发较早的地区,畜牧业较为发达,盛产甘蔗。工业主要有制糖、肉类、食品加工、造纸、制药、成衣等。台南县已建立台湾第二个科学园区即台南科学园区,目标是要把农业大县转型成为科技大县。

台南县东边有一部分山地丘陵,逐渐西降至平原,形成背山面海、气候温和的优越条件,再加上充沛雨量与密布的灌溉埤渠,浇灌出丰饶的土地,为物产富庶的农业大县。随着时代推移,如今在科学园区的进驻下,台南县也即将发展成台湾高科技重镇之一。台南县境平原坦阔,西海岸是广大的泻湖区,沙洲绵互,如今则整片水域都布满蚵棚、定置渔网;海岸线则是台湾最大的日照盐场所在,俗称为"盐份地带"。与沧莽的海岸相比较,内陆平原区则是满布绿意的农业区。平坦的陆地原不利于蓄水,因此历代莫不大兴水利。

各乡镇孕育出的丰庶农产及广袤的田园景致,正是台南县吸引游人之处:柔软多汁的麻豆文旦声名远播,玉井芒果香甜硕大,白河莲田连绵潋滟,官田采菱扁舟轻摇,再加上东山乡的龙眼、南寮椪柑、楠西杨桃、左镇破布子、关庙凤梨等,一幕幕农业地景,勾勒出富饶的乡村风貌。

地理气候

西临台湾海峡,与台南市为邻,东边有一部分山地丘陵,逐渐西降至平原,形成背山面海、气候温和的优越条件,再加上充沛雨量与密布的灌溉埤渠,浇灌出丰饶的土地,为物产富庶的农业大县。属南亚热带、北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24℃,1月均温17℃,7月均温27℃。年降水量约1900毫米。天然气资源丰富。盛产海盐。

旅游景点

珊瑚潭

乌山头水库位于六甲乡与官田乡交界处,由空中鸟瞰,只见水域蜿蜒曲折、状似珊瑚,故有“珊瑚潭”之称。珊湖潭由30多条支流汇合而成,蓄水面积1300公顷,潭广水深,潭中浮着100多座小岛、半岛、周遭环绕的山林面积更达4700公顷,景致清幽秀丽。水库工程从1920年动工,利用曾文溪、官田溪之水,在中游乌山头处筑水坝,历时10年才完工。乌山头水库宛如嘉南平原的地母,不但改善了15万余公顷看天田的命运,也带动了台南县的观光事业。如今的乌山头水库,与曾文水库相通串联,借由水力落差发电,共同供应台南地区民生与工业用水。

乌山头水库风景区的旅游精华集中在西岸的大坝区,由入口票亭前取右道,经三角埤公园、香榭大道可抵。大坝区周边景点包括天坛、溢洪道、吊桥、中正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烤肉区、儿童游乐区等,其中仿北京天坛造型而建的小天坛,早已是水库的代表性地标。

横跨在溢洪道上的红色吊桥,为观赏泄洪的最佳据点;循着湖畔道路前行,两旁林荫浓密,中正公园内遍植松柏,登上公园最高处瞰风顶,幽氲的水潭尽入眼帘。公园旁便是长长的大坝石堤,为眺望水库风光的至高点,也是游客最钟爱的漫步赏景之处,黄昏时分,落日长空,更添壮阔的气势。

盐份地带之旅

阔坦的大地,炎炽的日头,终年掠野的风,洁净无垠的汪洋,这四项地理天候条件的结合,孕育了台湾西南沿岸广袤无边的盐田。

从嘉义布袋到台南七股,延伸3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台湾三大日照盐场:布袋、北门、七股由北而南铺展。黄莽莽的平野上,一汪汪盐田与鱼场绵延到天际,白色的盐堆与水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就是老一辈人习称的“盐份地带”。

乡土情

从100多年前的明郑时期开始,晒盐景象就是嘉南沿海的特殊地景。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南部旱季,正是晒盐的好时节,盐工们自远处闸门引海水进入内陆盐埕,经蒸发、浓缩、曝晒,盐分浓度越来越高,最后形成颗颗正立方体天然结晶盐堆积如雪。黄昏时,夕阳余辉映耀在盐山和盐滩水面,映照出粼粼波光,而风车嘶嘶旋转起舞,白鹭鸶静栖沙洲,展现出独特的盐田风光。随着盐村人口外移,昔日,盐工们头戴斗笠、身包花布衫,赤阳下铲盐、挑盐的干活情景,已不复见。唯一不变的是盐山,始终表示着地方产业的缩影,数百年来不曾改变。为了有效地开发滨海盐田的观光资源,台盐有意在北门乡设立“盐业博物馆”,展示中外各国和台湾的盐业历史与文化,以带动滨海地区的繁荣。

虱目鱼的故乡

“盐份地带”除了盐田多之外,纵横交错的鱼场也是一大特色,这些鱼场多半以饲养虱目鱼为主,规模堪称全台之冠。以现捞虱目鱼做成的各式料理,成了滨海乡镇吸引老饕的名食。

虱目鱼滋味甘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被认为具有滋补、养颜之功效,因此广受民众喜爱。品尝虱目鱼以农历6~8月最佳,此时雨水丰润,肉质最细嫩,尤以重量1斤左右者最美味;虱目鱼可煎烧、可做汤,还可做虱目鱼丸、虱目鱼干,而虱目鱼头、虱目鱼肚、虱目鱼胗均深受老饕喜爱。在台南沿海一带到处都吃得到虱目鱼料理。

纵观盐份地带全线景观差异不大,除盐田、虱目鱼场、蚵棚外,浅海里有人捡蛤蜊,采牡蛎,浩瀚的大海上渔舟点点,每年一度黑面琵鹭渡冬的盛况,都是游客可择地游玩的重点。

地方特产

台湾年来有很多地方都大力推动荷花产业化,北有桃园县观音及新屋一带,东有花莲县马太鞍,中部也有不少地方以荷花作为地方产业的一环。然而,讲起赏荷,台湾第一个将荷田发展为观光地的是台南县白河镇。旧名“店仔口”的白河,位於六重溪与八掌溪之间,另有白水溪流贯全境,区内以农产品为主,而荷花在30多年前已是重要经济作物。1995年配合文建会社区总体营造计画,台南县将白河的荷乡风情规画成“白河莲花节”,未料一炮而红,打响白河荷乡之名,最兴盛时曾栽植有4百多公顷,带动了莲花产业文化发展,甚至建有莲花产业文化资讯馆。

白河镇种植的荷花品种甚多,包括有石莲(莲子少、但莲藕大,适宜做莲藕粉)、建莲(莲子产量多)、大贺莲(又称“大憨莲”,主要莲种)、菜莲(主要取藕作菜)、睡莲(花色多而美)等等。而这些清丽秀雅的荷,整株都有经济价值。荷叶可作为荷叶饭的炊具,荷花可以观赏,荷花花瓣可以晒乾制成荷花茶或入菜,莲蓬内的莲子是消暑圣品,而莲子里的莲心收集后又可制成莲心茶,莲藕则可料理或制成藕粉。

夏日过后,荷花渐渐凋萎,白河镇便进入采收莲子的季节。在莲田中把莲蓬采回后,先要挖取出内部的莲子,然后在莲子上划痕脱膜,再以牙签手工戳除有苦味的莲心,最后予以包装,全部过程非常费工,而且1公斤的莲子加工后大约只剩6百公克。一般而言,目前市面所售的干莲子均为进口,本地所产的量仅供鲜食,口感鲜香且甜。

入冬后,则是白河镇收成新鲜莲藕及开始制作莲藕粉的时节。莲藕粉煮水食用口感极佳,对於胃肠不佳、养颜美容、退火颇有助益。而因为制作过程复杂、产量更少(一分地的石莲仅可生产120公斤莲藕粉),所以价格昂贵。也因此有众多仿冒品乱市。

近年白荷镇的荷田栽植面积一路减少,相关单位除持续推动荷的相关农产品,也发展莲花大餐、莲子饼、蜜莲子、莲花T恤等周边商品,让农业带动观光,让地方产业更兴盛。

民族风情

西拉雅人的故乡

平埔族,乃相对于“高砂族”,是日据时代对台湾平原地区原住民的通称。300余年来,在汉人的通婚、经济掠夺、文化优势下,平埔族已渐渐消逝于历史的洪流中;根据学者研究,台湾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流有平埔族的血液,见证了早期社会“有唐山公,无唐山妈”、汉人男子与平埔女子大量通婚的移民史。

消失的部落

西拉雅族曾是平埔族中人口最多、势力最强的族群。过去,萧垄社、目加溜湾社、麻豆社、新港社为西拉雅的四大部落,合称四大社。传统的西拉雅社会为母系制度,女子拥有财产继承权,昔日台湾民间男女婚嫁的入赘制,据说就是西拉雅的风俗。许多来自大陆的“罗汉脚”(单身男子),因与西拉雅女子结婚而取得财产权,不少土地就这样流入汉人手中。走访台南县,已难体会西拉雅的面貌,但从部分村落的公廨、太祖信仰、祀壶习俗、传统祭典中,仍可窥见西拉雅的遗风。

祀壶夜祭嚎海

公廨是西拉雅人祭祀、议事的公所,类似汉人的庙,传统上只有三面墙,不设庙门;祭坛不奉祀具体的神灵形象,而是膜拜小口大肚的壶、矸、象徵太祖、阿立祖、阿立母、太上老君等神祗;瓶矸中盛水,并插着过山香、香蕉叶或泽兰等植物,祭品则是米酒、槟榔。

祀壶信仰是西拉雅族的文化特徵,时至今日,在佳里、白河、官田、东山、大内、左镇等乡镇的村落里,仍可见到一些祀壶的公廨,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公廨已改建成汉人风格的庙宇,不复传统风貌。其中佳里镇的立长宫、大内乡头社的太上龙头忠义庙较广为周知;左镇乡亦为西拉雅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高达八成的人口具有平埔血统,乡内公廨也有10余座;而东山乡的吉贝耍部落(东河村)则是保存最完整的平埔聚落,村中拥有多座大小公廨;至于白河镇的六重溪公廨,是唯一以茅草、竹材搭建的传统公廨,别具古朴韵味。

除了公廨外,夜祭也是今人认识西拉雅文化的橱窗。为了纪念祖神,不少部族近年来恢复夜祭的活动,其中头社的太祖夜祭仍保有完整的点猪、翻猪、烤猪、唱牵曲、生吃猪肝猪血等仪式,最受游客及民俗学者瞩目;而吉贝耍则保有嚎海的古礼,每年农历九月初五,为了纪念祖先安渡台湾,都会在夜祭之后由尪姨(女巫)遥祭先民。此外,佳里镇北头洋、白河镇六重溪,也各自有着隆重的平埔祭典。

1.头社的太祖夜祭于每年农历10月14~15日举行,

2.吉贝耍部落夜祭、嚎海于每年农历9月4~5日举行,

3.六重溪太祖夜祭于每年农历9月14~15日举行,

4.北头洋太祖夜祭于每年农历3月28~29日举行,

头社太祖夜祭

大内乡头社村的太上龙头忠义庙,主奉古萧垄社、湾里社、新港社、社仔社太上老君,以及笃加阿立祖,不仅包括中、东、西室三个公廨,还拥有一座竹编仿古的文物馆,彷如西拉雅文化的小窗口。

每逢农历10月14日夜间至15日凌晨,太上龙头忠义庙都会举行太祖夜祭,为现存较完整的西拉雅传统祭仪,由于与汉人祭典仪式大相迳庭,再加上大量吟唱亡轶的古调,以及饮猪血、生啖猪内脏的血腥场面,使得这项祭典充满神秘色彩。

保护神的传说

头社附近的丘陵地带原为大武垄社故地,太祖是西拉雅族的最高祖灵,又称太上老君,夜祭是为庆祝太祖寿诞而举行;据传大武垄社先祖渡海来台时,曾于海上迷航,幸蒙太祖指引方得顺利上岸,因而感其德奉为社群保护神。夜祭传统由来已久,其意涵除祭祖灵外,也与西拉雅族“向”的信仰分不开。“向”即宇宙间永生不灭的灵,会伤害人,也会帮助人,太祖便具有掌管“向”的力量,助其子民趋吉避凶。

夜祭之前,乩主会在农历9月1日举行“开大向”(也称“开天地向”),太祖将天地间所有的“向”开释,这些“向”可在往后的一个半月内自由行动,并在夜祭时享受村民的感恩献礼,夜祭的尾声则会举行“禁大向”仪式,收回所有的向,以免祸害人间。

农历10月1日,村民们便至公廨进行大扫除,这天也要“开向曲”,神秘而古老的曲子开始教唱。到了14日下午,乩主先为祀壶披上新的红色绸缎,挂上信徒奉献的金牌;信徒也可取用缸内的“向水”以保平安。太阳下山之后,人潮逐渐涌入,在下午6点点猪进酒后,太祖夜祭正式揭开序幕。

不夜的传承

每年夜祭时,都有还愿、祈求平安的村民奉献猪、羊以祭太祖;猪在经过点猪进酒仪式后即当场被宰杀,临死前的凄厉叫声,令人不禁胆颤。

在12点之前,庙埕上会穿插着宋江阵、牛犁阵等民俗表演,到了午夜,白衣少女围成圈吟唱的“牵曲”正式登场。牵曲人头戴花冠,手牵手,唱起古语编写的曲调,至于歌词的意思,由于传诵年代已远,已无人了解,一说是描写先祖渡海来台时遭遇的“七年饥荒”,也有说是“望母调”,乞求祖先长久庇护后代子孙。

整个典礼的高潮是在清晨5点的“开血瓮”、“翻猪”等敬献仪式。血瓮盛装的是鲜猪血,上覆槟榔枝、糯米饼、面巾,分别有警棍、粮食、擦汗的意义,用以管理及犒赏保护主家的“向兵”。乩童开血瓮后,协助的“三坛”舀起血水由乩童代表太祖食用,为了表示兵将极满意这个贡品,遭附身的乩童会发狂似地扑向血瓮,以双手舀出生血生饮,而溅得嘴角、胸膛满是血腥,周围闪避不及的人也遭到波及;空气中尽管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及诡谲气氛,但却深切表达了人对神灵高度的敬意。

直到天色微明,夜祭活动总算告一段落。15日下午牵曲队还须至各部落为村民祈福,傍晚时分,乩童主持“禁曲向”仪式,自此时起至明年开曲前,禁止再吟唱牵曲;这个夜晚,整个村庄酬神宴客,闹到午夜方休。尾声由乩童再度出场,进行最后的“禁大向”仪式,所有飘流于宇宙天地的“向”,在太祖号令下各自归回本位,两天的太祖夜祭至此才算圆满地画上休止符。

历史沿革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台南县管辖区域:东为嘉义区山地新高山(即玉山)山顶,位于东经120°57′12″;西为北门区七股乡十分塭,位于东经120°1′36″;南为新丰区关庙乡龟洞,位于北纬22°53′5″;北为虎尾区仑北乡许厝寮,位于北纬23°49′56″。东南及南以二层行溪及楠梓仙溪上游与高雄县为界,西临台湾海峡与遥接澎湖县,北以浊水溪与台中县为界。县境内涵嘉义及台南二省辖市。面积满潮时为5189.8854平方千米,人口1434045人。管辖的附属岛屿有:佐佐木岛(1947年3月26日改为海丰岛)。管辖新丰、新化、曾文、北门、新营、嘉义、斗六、虎尾、北港、东石等10区,共66乡镇(15镇、51乡)。县政府于1946年1月7日正式成立,初设于台南市,后迁于新营区新营镇。

1948年10月18日,将东石区的布袋乡改为布袋镇。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台南县合嘉义市,分为台南、嘉义、云林三县。台南县辖新营、新化、新丰、北门、曾文5区,计31乡镇,588642人,面积2003.5876平方千米。 台南县:管辖新营、盐水、白河、麻豆、佳里、新化、善化等7镇,及柳营、后壁、东山、下营、六甲、官田、大内、西港、七股、将军、北门、学甲、新市、安定、山上、玉井、楠西、南化、左镇、仁德、归仁、关庙、龙崎、永康等24乡,合计31乡镇。东为南化乡西阿里关,位于东经120°38′0″;西为七股乡十分塭,位于东经120°1′36″;南为关庙乡龟洞,位于北纬22°53′5″;北为白河镇内角,位于北纬23°24′30″;中心位置为官田乡渡头村三块厝,位于东经120°20′,北纬23°3′20″。本县东以乌山与高雄县为界,西临台湾海峡,与澎湖群岛遥遥相望,南隔二层行溪与高雄县连接,北以八掌溪与嘉义县毗连,东北以大冻山与嘉义县分界,西南曾文溪下游邻界台南市。县政府设于新营。

1968年2月,学甲乡改称为学甲镇。1981年12月25日,新营镇改制为县辖市新营市。1993年5月1日,永康乡改制为县辖市永康市。

2010年12月25日由省辖市台南市和台南县合并升格改制为直辖市,改制后面积2,192平方公里,人口187万

经济发展

台南县的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盛产水稻、芒果、莲子、文旦、甘蔗、凤梨等农作物,另有养殖渔业(虱目鱼)与沿海盐业等,为台湾主要的农渔业生产区。台南县政府在多年以前曾计划引进炼钢、石化等重工业,其中最著名的开发案就是滨南工业区;但该开发案近年已因环境保护和观光考量,加上预算问题而遭搁置。 1990年代后期起,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在县境内设立,本县乃成为电子、电机等高科技制造业的重镇。战后初期的台南县经济发展,就如同当时整个台湾经济一般,是处于混乱、百业萧条的状况。由于台南县大部分人口是依靠农业生活,所以基本上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经济形态。从1950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对台湾实行经济援助,注入大量资金,帮助台湾恢复经济。加上当局实施土地改革及发展“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台南县也积极发展农工商业,推行一连串的土地及经济改革措施,奠定今日台南县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发展

战后的台南县,因产销设施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农业生产萎缩,所以需要振兴农业,恢复战前农业的水平。于是,当局在50年代,提出台湾农业史上最重要措施,就是“土地改革”,让实际耕作的农民拥有自己的耕地,提高农民耕作意愿,成为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因素。这次的土地改革,也是台湾史上第一次成功的例子。战后当局为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土地充分利用,增加单位面积的生产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为了充分供应粮食,解决突然从大陆迁入的120万军民的民生问题,乃自1949至1953年先后推行土地改革政策。 由于战后土地改革成功,大部分的佃农成为自耕农,拥有自己的耕地,愿意在农业发展上求新求变。因此,台南县各种作物的产量,不断的提高,而且项目繁多,从单纯的米、糖传统作物,到今日发展出具有乡镇特产的产业文化,是经历多年农业改革的成果。今日台南县不论在耕地面积,或是农产品的产量及种类,一直高居全台之冠,故有“农业大县”的美名。稻米为台南县重要农产品之一,但为纾解稻米生产过剩所造成的严重仓容不足,及外销困难亏损等问题,县府在1983年推动稻田转作计划。由于县府在稻田转作初期,加强推动集团转作及选定区域,培育8万农建大军,提升农民素质,又推动杂粮集团转作及订定集团转作奖励办法,所以推动绩效相当良好。该县曾经连续两年获得全台推动稻田转作绩效第1区第1名的佳绩。农田转作计划的成功,解决稻米生产过剩的问题,引进高经济价值产品及推广台南县既有的莲子、洋香瓜、金柑、蕃茄等,以达发展一乡一特产的目标。

台南洋香瓜

为促进台南县农业持续成长,突破现阶段的发展瓶颈,县府于1984年提出“加速推动农业升级发展精致农业”的计划。这项计划是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灌输核心农民现代化农场经营管理与生产技术,并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高价值农渔牧产品,以加速农业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增进农民收益,让该县农村能呈现另一种新面貌。而为了让精致农业推动成功,县府也拟定发展精致农业重点方向,如发展技术密集的农业、辅导农产品加工、发展地区性特产、发展观光农业等等。 多年精致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所得,增加农民务农意愿,让台南县各乡镇市都发展出许多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如白河莲子、官田菱角、大内酪梨、麻豆文旦、佳里牛蒡、玉井芒果、归仁释迦、南化龙眼、七股洋香瓜、关庙菠萝等等,提高台南县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再创农业活力与生机。

1991年,台南县被指定为全台西部唯一办理地区农业先驱计划的示范县,这项地区农业发展6年计划,是以照顾农民,发展农业,建设富丽农村为目标。该项地区农业先驱计划,希望达到“生产农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的预期成效,做为1992至1997年台湾全面性实施地区农业的重要依据。 县府并于1993年在佳里镇龙安小区,实施富丽农村示范计划,期望整合并调整产销机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规划朝向科学化、企业化、艺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台南县富丽农村的景象。该计划自1991至1994年度止,投入总经费约14亿,改善农、林、渔、牧、水土保持、农产运销等环境,估计总效益逾65亿元。该县因推广绩效卓著,1993年荣获全台第2区第1名的佳绩。各项计划影响至今,成果斐然,农民反映良好。

产业文化活动的举办,是结合地方农特产品、生态景观及民俗文化等要素,并塑造成观光游憩的活动。其主要的目的,在活络当地经济、振兴地方产业、保存传统文化、提供城乡交流机会等等,是乡镇市未来发展经济、保存地方文化的有效方案。台南县最早提出“产业文化”的口号,是1995年的全台文艺季“走马濑之春-南瀛产业文化节”。翌年(1996)的“白河莲花节全台文艺季”活动,则将小区产业、历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结合,成功塑造地方产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因白河莲花产业节一炮而红,成为全台注目的焦点活动,县府即提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政策。往后数年,以地方自有产业为标题的节庆名号,在台南县各乡镇市不断推出,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消费采购,不仅增进当地观光产业的发展,也促销当地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台南县产业文化活动年年持续展开,活动内涵也不断推陈出新,慢慢形成“一乡一特产”的产业格局。各乡镇市与农产品结合的印象,深植在游客心中,让台南县农业发展有新契机,同时也让地方文化活络起来。

工业发展

战后台南县的工业发展,在当局的指引下,有计划的采取“农工并重”政策,除了推行土地改革,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外,也积极发展工业。大体而言,台南县的工业发展,可分成以下5个阶段:

第1阶段:第1次“进口”替代(1950年代)

这一时期有自大陆移入的120万人口,粮食需求量大增,加上巨额的军事负担,如何维持生产,使经济发展稳定,是本期的重点工作。为了加强经济发展,并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当局推动一连串的经济建设计划,第1期(1953年至1956年)经济建设计划的提出,从此展开台湾经济发展的新纪元。但受制于资金不足、技术水准低落及“外汇”不足等因素,当局于是提出“进口替代”的工业发展策略。所谓“进口替代”,是指当局实行高关税及严格执行“进口”数量管制等保护措施,来扶植岛内资本需求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力密集性民生轻工业,用以取代原需进口的货物。此一阶段,台湾迅速建立许多民生工业,如纺织、合板、塑料、水泥、味精、食品加工等等,这些产业不仅成为主流,也进一步变成主要出口产业。 在1960年底,台南县的工厂登记家数有1,040家,以食品制造业的种类最多,如碾米工业(379家),食品工业(234家)。其它较多的工业依序有砖瓦、机械、制材、非金属矿物、榨油等等工业。

第2阶段:“出口”导向(1960年代)

由于“进口替代”的轻工业,在当局扶植之下,逐渐面临岛内市场日趋饱和、生产技术无法提升等问题。为使工业持续发展,争取外汇来源,必须拓展出口,于是当局转而采取对外“出口”导向的经贸策略。所谓“出口导向”,是指“出口”结构的改变,以轻工业产品在“出口”中取代农产品暨农产加工品的主导地位,让台湾的经济发展,由岛内导向转为积极的“出口”拓展。由于积极拓展“外销”,许多中小型制造业迅速发展,如雨后春笋般的设立,需要大量的人力及场所,当时当局大力提倡“客厅即工厂”,于是台湾家家户户接受“外销”工厂的委托,装配半成品,按件计酬,大幅减少工厂成本开支,促进当时经济的高度发展。由于“出口导向”政策奏效,再加上世界经济持续繁荣,使台湾出口贸易呈现快速的发展,台湾经济在此时期高度的成长,是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期。台湾靠着充沛的劳力与低廉的工资,一些轻工业如纺织品、塑料制品、合板、电子等产品,持续大幅成长,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到60年代中期,工业产品在“外销”市场上,已取代农产品及农产加工品的地位,成为台湾最重要的“出口”项目。

1970年,台南县的工厂共有709家。而由表2与表1比较,以劳力密集产业为主的轻工业成长迅速,而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等工厂数大幅减少,其地位则渐由当局保护重视的纺织业所取代。一些资本需求较多、生产技术较高、加工层次亦较多的耐久性消费品工业,如金属、机械、运输等轻工业亦大幅增加。另外,一些属于资本及技术密集的重化工业,如石油及煤制品、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电子机械器材业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亦逐渐增加中,为1970年代重化工业的发展奠立基础。此一时期台南县的工业产品,已逐渐取代农产品及农产加工品,成为最重要的“外销”产品。

第3阶段:第2次“进出口替代”(1970年代)

此一阶段主要鼓励在岛内建立重化工业,积极发展“第2次进口替代”产业,亦即替代重化原料、零组件的进口,并成为1970年代工业发展的重点。至1970年末,台湾经济发展已受到世界瞩目。1973年,当局提出“十大建设”,以重大公共工程来带动岛内经济,同时也奠下往后重工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技术密集较高的产业,如机械、电机、电子及精密仪器等,因快速发展,所以不仅替代“进口”,并且也鼓励“外销”。在1980年底,台南县的工厂登记家数共有3,455家,与前期相比,10年间增加近5倍。此一时期值得一提的产业是关庙藤业,自1972年开始,关庙地区藤业制造进入半机械化作业,专门生产高级的藤椅、藤桌、家具及家饰用品,藤产品出口值年年激增,可说是世界藤制品产量最丰的地区,是当时台南县最有名的“外销”产品。而在工厂类别上,可以发现,由于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本期间化学制品业、金属制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修配业、电力及电子机械器材业、运输工具业等工厂家数增加率最高,至于其它产业的工厂数,则增加不多。 本期台南县的工业,也是朝向重化工业的方向发展。

第4阶段:贸易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1980年代)

此时期,附加价值高、耗费能源较少的策略性工业,如机械、信息、电子、电机及运输工具等产业,生产大幅成长,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主流。1980年代末期,台湾被通称为新兴工业经济地区(NIES)。“经济奇迹”、“台湾奇迹”成为外国学者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评价。1990年底,台南县的工厂登记家数共有5,899家。本期的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修配业、电力及电子机械器材业、运输工具业等工厂家数,较前期一直持续增加,而且增加精密器械制造业243家。因为工厂数目的增加,台南县在此时期已开发完成新营、官田、永康、新市、保安、龙崎等6处工业区,提供厂商设厂,26 促进该县工商业的繁荣发达,进而发展经济。总之,台南县本期的工业发展,是朝向机械、信息、电子、电机及运输工具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策略性工业,而为1990年代的高科技产业奠定基础。

第5阶段:高科技时代(台南科学园区;1990年代)

1995年,为振兴南部经济设置“台南科学工业园区”,让高科技产业有机会立足南台湾,是台南县迈向科技县的重要指标。台南科学园区由“国科会”负责设置开发,未来的营运管理,亦由“国科会”负责。南科位于新市乡和善化镇间的台糖公司道爷与善化农场,园区面积约660公顷。园区外围将设置“台南科学工业园区特定区”,约2,000公顷,供园区工作人员居住、生活及发展相关服务性产业使用。园区建设分成2期规划,第1期的开发,包括园区开发规划作业,为期9年(1995年3月至2003年12月);第2期的开发也是9年(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第1、2期间重叠时间为3年,亦即总开发需时15年。

南科园区分为微电子、半导体及农业生物技术等3个专业区:

微电子精密机械:主要在推动精密机械、机电系统产品、医疗器材及半导体设备等项目的产学整合与研发生产。

半导体:半导体目前居世界6大新兴产业之首位,因此,欲将北部IC产业发展延伸至南部地区,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在南部的发展。

农业生物技术: 主要在推动花卉、畜用疫苗、生物农药、水产经济生物育种、鱼介类诊断与防疫制剂等项目的产学整合与研发生产。

1997年台积电宣布南科设厂后,至2003年8月,累计共有112家厂商获核定入区投资,核定建厂。 其中,在投资厂商产业属性方面,光电产业仍高居6大产业之冠,计有29家厂商入区,展现群聚光环。其余分别为半导体21家,生物技术22家,通讯15家,精密机械24家,计算机外设1家。估计2003年产值突破1,300亿元。 依据“国科会”的预估,未来南科如果经营成功,其总产值将超过新竹科学园区。

商业活动

台南县的商号,在战后初期仅剩1,600多家,战后在大家的努力下,商号组织逐渐扩大,且有公司行号的设立,其组织非一般商号可比,颇具有现代企业的规模。如台湾洋钉股份有限公司、允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及泰丰纺织有限公司等等工商行号,组织设备相当完善,营运情形也相当良好。这些年来,台南县商业活动情形,由台南县历年来商业登记家数、资本额、行业别可以看出,台南县的商业形态逐步转变,商业登记家数、资本额一年比一年增加,显示商业活动相当蓬勃发展。而就行业别来看,台南县的买卖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所占的比率都是最高的,未来也将是台南县商业形态发展的主轴。

目前台南县的商业和服务业,以新营、佳里、麻豆、永康、仁德、归仁等地较为发达,未来随着县内二高、高铁、快速道路等重大交通建设陆续完成后,边陲和农业地带各乡镇市的商业发展将欣欣向荣,各乡镇市商业发展也将趋于平衡。在商业活动方面,为加强产业服务,配合整体经济发展,台南县在台南生活圈及新营生活圈共规划80公顷的工商综合区。这些工商综合区的开发,将带动台南县整体工商发展更为迅速,其商业机能及创造的就业机会,对地方帮助甚大,也将使台南县整体经济发展体质更加良好。

教育

大专院校

国立: 国立成功大学归仁校区

国立交通大学台南校区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民国九十五学年度全校1489名学生

私立:

长荣大学10,436名学生

真理大学 (麻豆校区)

南台科技大学 18,962名学生

昆山科技大学 13,285名学生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 18,047名学生

台南科技大学(前身为台南家政专科学校、台南女子技术学院)11,440名学生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 10,203名学生

远东科技大学 8,139名学生

致远管理学院 6,493名学生

南荣技术学院 5,567名学生(96学年度上学期纪录)

高中职

国立:

国立新营高级中学

国立后壁高级中学

国立善化高级中学

国立新化高级中学

国立南科国际实验高级中学

国立新丰高级中学

国立台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国立北门高级中学

国立北门高级农工职业学校

国立曾文高级农工职业学校

国立新营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国立新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国立白河高级商工职业学校

国立玉井高级工商职业学校

国立曾文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

国立台南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县立:

县立大湾高级中学

县立永仁高级中学

私立:

私立港明高级中学

私立兴国高级中学

私立明达高级中学

私立黎明高级中学

私立新荣高级中学

私立南光高级中学

私立凤和高级中学

私立华济永安高级中学

私立天仁高级工商职业学校

私立阳明高级工商职业学校

私立育德工业家事职业学校

体育

台湾青少棒的传统劲旅,善化国中、善化国小均位在本县。新荣高中为高中男子篮球名校。

公共设施

台南县立体育场

台南都会公园

佳里镇立网球场

佳里镇立羽球馆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台南馆(规划中)

南瀛天文教育园区

交通

铁路:台湾铁路管理局

纵贯线:后壁车站 新营车站 柳营车站 林凤营车站 隆田车站 拔林车站 善化车站 新市车站 永康车站

大桥车站 保安车站 中洲车站

沙仑线(兴建中):大潭车站 沙仑车站

台湾高速铁路:台南车站

公路 :国道一号 (中山高)

新营交流道 麻豆交流道 安定交流道 台南系统交流道(连接国道八号) 永康交流道 台南交流道 仁德系统交流道(连接台86线) 国道三号(福高) 白河交流道 乌山头交流道 官田系统交流道(连接台84线) 善化交流道 新化系统交流道(连接国道八号) 关庙交流道(连接台86线) 国道八号 台南系统交流道(连接国道一号) 新市交流道 新化系统交流道(连接国道三号)

新化端:

台61线:西滨快速公路

台84线:东西向快速公路—北门玉井线

台86线:东西向快速公路—台南关庙线

客运: 台南客运-已停业 兴南客运 新营客运

县府机构

民政处 财政处 经济发展处 教育处 工务处 农业处 社会处 劳工处 地政处 城乡发展处 水利处 观光旅游处 文化处 行政管理处 新闻处 人事处 主计处 政风处

名人

(依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阿盛(文学家)

陈金锋(职业棒球员,台湾第一位登上美国大联盟的球员)

陈水扁(律师、民意代表、台北市长、总统)

陈唐山(政治运动者、台南县长、外交部长)

高清愿(台南帮领导人、企业家)

郭水潭(作家)

侯雨利(台南帮领导人)

黄朝琴(台北市长、省议会议长、一银台银董事、联合国中华民国代表)

连横(学者)

刘呐鸥(文学家)

李张瑞(笔名利野仓,作家)

李安(电影导演)

苏新(作家、日据时代台湾共产党党员)

翁倩玉(旅日歌手)

吴清基(教育部次长、台北市教育局长、台北市副市长)

吴三连(民意代表、公职人员、台北市长、企业家)

吴新荣 (作家)

杨青矗(作家)

吴修齐(台南帮领导人)

吴尊贤(台南帮领导人)

颜水龙(艺术家)

杨逵(文学家)

杨松弦(职业棒球)

余清芳(抗日领袖)

郑自财(政治运动者)

黄劲连(作家)

李勤岸(作家、学者)

羊子乔(作家)

方耀干(作家、学者)

胡民祥(作家)

黄文博(作家)

陈益兴(台湾教师、殁于1985年曾文水库虎头蜂事件)

历任县长

第一任、二任:高文瑞

第三任、四任:胡龙宝

第五任:刘博文

第六任:刘博文、金骆(代理)

第七任:高育仁、李悌元(代理)

第八任、九任:杨宝发

第十任、十一任:李雅樵

第十二任、十三任: 陈唐山

第十四任、十五任:苏焕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