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风维娜 |
释义 | 台风维娜(英语:Typhoon Vera;台湾译作薇拉,港澳译作维娜;日本气象厅(JMA)国际编号:770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临时编号:07W;JTWC分级: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分级:强烈台风),是1977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一个热带气旋。 维娜形成于北纬25 度以北,是少处在此处生成又发展为台湾中央气象局标准之强烈台风(中心风速51米/秒)的热带气旋;此外,维娜于短短的48小时内由热带低气压发展为强烈台风,其发展之迅速及V字型的路径,亦均属少见。 简介形成 1977年7月28日 消散 1977年8月1日 最高风速 以台湾中央气象局测量结果换算为198km/h (107kts) [1](10分钟平均风速) JTWC测量结果为203km/h (110kts) [2](1分钟平均风速) {{{highest 3-min winds}}}(3分钟平均风速) {{{highest gusts}}} (瞬间最大阵风) {{{current winds}}} (现时风速) 最低气压 930hPa 死亡人数 104人以上 影响地区 中国台湾、中国大陆 发展及路径1977年7月26日0时,维娜前身的热带扰动透过卫星云图被观测到,其中心位于北纬25.5度,东经133.6度处,接下来的24小时,该扰动向西移动并持续增强;27日5时,JTWC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28日0时,发布热带低气压07W的警报;紧接着该热带低气压被升格为热带风暴(相当于台湾的轻度台风),并命名为维娜。 因受日本本州东方的副热带高气压的压迫及东南方热带低气压的牵制[5],维娜随后向西南偏西移动。13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29日6时增强为台湾中央气象局标准下的中度台风,7时对台湾东北部及北部发布陆上台风警报。 同日12时,高压开始朝西南方维娜前缘扩展,维娜也因此转为西南走向;其后,维娜逐渐增强,30日6时,中心风速增强为100kts(52米/秒),成为台湾中央气象局标准下的强烈台风;12时,卫星资料显示,维娜转向西北偏西移动,同日稍后,中心通过日本西表岛及石垣岛附近。31日0时,维娜达到其强度巅峰,中心风速达110kts(57米/秒),之后其强度因接近台湾陆地而逐渐减弱。 维娜的V字型路径31日9时30分,维娜登陆台湾北部的基隆市,并以11kts(20公里/小时)的速度沿基隆河河谷以西南偏西的方向朝台北市前进,基隆及台北在维娜吹袭下,皆刷新了先前最大风速的纪录,在从台北市的东北方经过后,维娜继续以几乎正西的方向移动,于同日13时30分自桃园、新竹间进入台湾海峡。 8月1日1时,台湾中央气象局解除陆上台风警报;2时,维娜由金门东北方近海登陆中国大陆福建泉州附近;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解除海上台风警报,12时,维娜减弱为热带低气压。 影响台湾在台风黛玛以反S型路径肆虐南台湾之后短短数日内,维娜接续以同样少见的V字型路径吹袭北台湾,一南一北皆使台湾受到重创,台湾北部除破纪录的强风以外,亦降下相当多的雨量。 交通基隆港内时价新台币4,000万元的货柜起重机有3台被吹落入海;台中港有1艘拖船沈没。陆上交通部分,因风力过强,电讯中断,或路基被水冲毁,铁路各线班车全部停驶;公路方面,北横、中横及南横公路因黛玛及维娜接连吹袭而多处坍方。 电力台湾北部有7座输电铁塔倒塌,1,004支电杆被吹倒。其余零星灾情有:台北市北门口高架道路工程钢架被吹落压毁车辆,北投大屯山一带则有房屋因山崩而遭掩埋等。 总计维娜在台湾共造成104人死亡,10人失踪,65人受伤,1,472间房屋全倒,6,642间房屋半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