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词四大名家 |
释义 | 台词四大名家指中国最著名的四位戏剧台词教育家,他们是刘宝寅、李默然、赵兵、徐平。他们以各自非凡的魅力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素有"南宝寅,北默然,赵兵徐平绝世间"的美誉。 刘宝寅:又名刘戈,著名主持人、配音艺术家、教育学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电视艺术系语言艺术与表演艺术教师。 1975年7月18日出生,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 1990年3月至1993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学员; 1993年11月至1996年9月河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学生; 2000年7月至2002年1月签约湖南电视台,任节目主持人; 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上海卫视、上海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戏游记》主持人; 2003年1月至今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系艺术语言教师; 2004年至2007年浙江卫视《新闻联播》主持人。 2001年10月获得全国普通话测试一级甲等证书、同年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节目主持人上岗证书; 2006年7月获国家普通话测试员资格,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男声配音员。 建有录音棚刘戈配音工作室,配音作品数万部,在江南配音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上海戏剧学院自乔榛,童自荣之后培养的最出色的配音界精英。 出版有录音专辑<杭州印象>。代表作品译制片<变形金刚>\\<终结者>\\<特种部队>\\<朗读者>\\<史密斯夫妇>\\<角斗士>\\<钢铁侠> 李默然: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电影演员、辽宁人民艺术剧团院长.从艺逾60年,李默然共演出话剧60多部。先后在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第一次打击》、《智取威虎山》、《市委书记》、《报春花》中担任主要角色。此外,还在8部影片中担任过主角。1962年在影片《甲午风云》中成功地创造了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形象,赢得广泛声誉。后又在影片《兵临城下》中饰演东北民主联军姜部长。“文化大革命” 后参加拍摄《检察官》等影片,并曾主演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 演出影片:1962:《甲午风云》; 1964:《兵临城下》; 1977:《熊迹》; 1978:《走在战争前面》; 1983:《检察官》; 1984:《花园街五号》。 1945-1950年李默然登上舞台初期,表演带有很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 1951-1952年,他经过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的学习和训练,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在《曙光照耀莫斯科》一剧中扮演党委书记库列宾,获东北地区话剧汇演优秀表演奖。 1953年以后,他创造了数十个舞台形象,其中较有影响的有1954年在《尤利乌斯·伏契克》中扮演的伏契克,1956年在《日出》中扮演的李石清、在《李闯王》中扮演的李岩,1960年在《第一次打击》中扮演的季米特洛夫,1962年在《第二个春天》中扮演的冯涛,1979年在《报春花》中扮演的李键(该剧参加国庆30周年演出获表演一等奖)等。1990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李默然担任节目演出裁判,还客串了当中的多个节目,令观众印象深刻。 李默然的表演富于激情,演出气度恢宏,凛然有正气,感情真挚而充沛,并善于抓住关键时刻,在一连串的情感爆发中,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着力追求的是塑造有感情、有个性的活人。他重视技巧的掌握,重视对人物基调的整体把握和处理,同时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内心生活的动作细节,使人物个性鲜明。在他的表演中,本色与性格化、生活与夸张等艺术上的辩证对立因素被较好地统一起来。 赵兵:男,1962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在语言艺术与戏剧教育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四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学生遍布全国及海内外,其中如童自荣、潘虹、陈红、王洛勇等都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绩。著作有《朗诵基础知识讲讲座》、《朗诵艺术》、《朗诵艺术创造》及一系列艺术语言与戏剧教学方面的论文。曾获教育部、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教学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赵教授还担任上海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副会长,上海普通话测试中心视导员等职。为中央台、上海台等录制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连播、寓言、广播剧。如《闪闪的红星》、《聊斋》、《战争与命运》等,并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还为千余部中外电视剧、电视片、电影、科教片配音、解说。如《姿三四郎》、《007》、《魔冠庄园》、《家、春、秋》、《济公》、《台风》、《敦煌艺术》、《冰雪南极》等。还为暴雪出品的大型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十个种族的介绍进行配音,他的传略业绩被载入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及《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等。 徐平:男,汉族,1959年生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博士。 1990年进入台词教研室从事台词艺术语言教学工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台词教研室主任;教学对象包括有:表演系表演本科、导演系导演本科、电视艺术系编导本科,以及专科生、研究生和部分留学生。 主要教授课程:“舞台(演员)艺术语言基本功”、“舞台(演员)艺术语言的基本表现”、“舞台(演员)语言外部基本技巧训练”、“舞台(演员)剧本角色台词的艺术处理”、“话筒艺术语言处理”、“艺术嗓声的训练与保护”、“艺术语言基本功课程的组织与安排”、“汉语的发音与朗读”等;教材编写有《新疆民族班台词补充教材》,先后与人合作编写《表干93班〈表演系台词课基本功补充教材〉》、《90班〈舞台语音基本技巧教材汇编〉》、《91本科班台词补充教材》,并先后与人合作于1995、1998年出版了《舞台(影视)语言基本技巧》、《演员语言基本技巧》等教材;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话剧舞台语言嗓声特点分析》,《话剧舞台语言基本功的基础理论》,《论话剧舞台语言的嗓音特征》,《发声:演员语言技术的基础》,《话剧舞台语言用声训练的基本方法浅析》等多篇;在艺术语言研究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话剧舞台语言嗓声的分析》(1991)一文,第一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结合“歌手共振峰”的分析原理,对话剧舞台语言基本功的嗓声特征进行了分析。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话剧舞台艺术语言嗓声研究上的空白,并第一次发现了中国话剧舞台语言基本功嗓声的“特性共振峰”。为话剧舞台语言的训练、检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曾获文化部第三届部属高等艺术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奖等奖项。艺术实践包括:在《八月的乡村》、《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原突围》、《邓小平》、《冼星海》等多部电视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其中14集电视剧《中原突围》(饰演:李先念)曾获2003年度“全国‘五个一’精品影片奖”、 2003年度“飞天奖”和2002年度解放军“金鹰优秀影片二等奖”。曾为多部电影电视的配音,以及参加多部广播剧的创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