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虉草
释义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茎秆通常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40Cm,有6—8节。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薄膜质,长2—3mm,叶片扁平,幼嫩时檄粗糙,长6—30Cm,宽1—1.8Cm。圆锥花序紧密狭长成穗状,长8一15Cm,呈紫色至淡绿色,密生小穗,小穗由1枚两什小花及附于其下的2枚退化为外稃的所组成,长4—5mm,颖具狭翼,孕花外稃宽披针形,内稃舟形,背具1脊。种子淡灰至黑色,长约3mm 。除作饲用植物外,其茎秆可编织用具或造纸,也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中文学名:虉草

拉丁学名:Phalaris arundinacea Linn

别称:草芦、园草芦

界:植物界

科:禾本科

属:虉草属

分布区域: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地区均有分布

生态特征

栽培驯化容易成功,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天然草地补播和在环境条件恶劣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之一。在我国温带地区返青早,一般于3月中,下旬返青,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生育期约113-124天;而在南方的亚热带地区,一般播种当年不能开花结实,只有在第二年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如果春播,其生育期可达437天,如秋播:其生育期可达285天。草冬季茎叶不枯萎,青草期长,利用期也长(表22-1)。

为长根茎性禾草,根状茎发达,富含养分,芽点又多,在 刈割情况下能促进芽点萌发和出土,因此,其再生性是很强的,一般每年刈割3-4次,并不影响其生长发育。该草春季生长迅速,刈割宜在抽穗之前,花后茎叶老化,草质降低。

可用种子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或切割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尤以无性繁殖能力强,因其根系强大,根状茎横向延伸,其节上能 长出新的植株。据报道,播种和栽种当年可繁生49-56株,第二年 延伸至98cm,繁生为1079.6株。草不足之处是结籽率低,用种子繁殖生长缓慢,苗期管理费工。草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在土壤pH值4.9一8.4的范围内都能良好地生长。也适应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肥土,受水淹过的潮湿土壤它能生长繁茂。它既耐涝,又能抗旱,还能耐寒。 草抗逆性强与其发达的根系有关,除了根状茎横向伸长外,每0.5—1cm便有一根状茎节,每节都能长出2—4条须根,多达6 条,长约20一26cm,分布于3—30cm的土层中。根状茎节部的不定根,部分埋于土中,部分露出地面,这样大量的根状茎和不定根 便组成了一个吸收水分养分和透气的根层,所以遇旱涝均能正常生长。

据报道,1985年在内蒙古哲里木盟查金台牧场试验地积水浸泡60天,仍能正常生长,但影响结实率。在温室中,从1985年11月24日灌一次透水后,到1986年2月17日抽穗再未灌水,池土干裂3cm左右,室内相 对湿度为70-80%,夜间伴以l℃和短时间0℃的低温,但生长仍很旺盛,株丛高度达100Cm左右,只是结实率不高。在查金台牧场试 验地极端最低温为零下30.9℃的情况下,能安全越冬。6月份以后 温室中极端最高温常达40℃以上亦能正常生长。

饲用价值

草质鲜嫩,叶量大,每株一般有8—12片叶。叶面积大,拔节期单株总叶面积为94.85—140.943cm2,抽穗期单 株总叶面积为123.38—165.212cm2。植株中部叶最宽可达1.9cm,长35.3cm。葫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马、牛、羊 等家畜喜欢吃。

葫草在营养期,其营养成分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可达18.9—27.65%,脂肪多达4—6.38%, 而纤维素含量仅18.02%,但在抽穗开花以后,其营养成分急剧下降,而纤维素含量显著上升。因此,利用应在抽穗前为好,其营养 成分见表22—2。草可青刈饲喂,也可割制干草和青贮,还可以放牧利用。也可和苜蓿、红三叶等豆科牧草组成混播草地。草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年可刈割2—3次。据报道,在内蒙古,草播种或栽种当年生长较慢,第二年生长速度加快,产量达到高峰,可亩产鲜草2867.15kg,折合干草711.75kg,第三年 略减,可亩产鲜草2763.9kg,折合干草690.95kg,以后每年仍保 持这一水平。在我国南方,草播种当年生长较快,并可获得一定产量,而 以第三四年产量最高,每年可刈收干草400—550kg,往后年份也 能维持如此产量。

栽培要点

草适应性强,对土壤选择不严格。在建立人工草 地时,要求清除杂草,施足基肥,翻耕后,耙平即可。葫草春秋两季均可播种。我国南方播种在3月中下旬以前,北 方可推迟到4月中旬以前,南方秋播宜于10月中旬之前。葫草可用种子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或切割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用种子直播,可开沟条播,播深为3cm,行距30cm,播后覆 土1cm。每亩播种量为1—1.5kg。

根状茎繁殪更易成活,且便于 管理,切一小段根状茎以50cm的株、行距(行间各穴错开),栽后 需灌透水即可成活。葫草繁殖能力强,种植第二年可形成强大的株丛,第三年即覆盖 地面,使其他杂草难以侵入。一般无有病虫害,因此,田间管理简单、 省工。但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迫施速效氮肥并灌水,以促进茎叶再生。总之,研究和开发利用草资源,对于饲草生产和遗传育种工 作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药材》

【药名】虉草

【别名】草芦、马羊草

【汉语拼音】yi cao

【英文名】all-grass of Reed canarygras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Phalaris arundinacea L.

【功效】调经;止带

【考证】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2卷2期》。

【科属分类】禾本科

【拉丁文名】Herba Phalaridis arundinaceae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3200m的林下、潮湿草地和水湿处。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华东和湖南、四川等地。

【动植物形态】虉草 多年生草本。有根茎。秆通常单生或少数生,高60-140cm,有6-8节。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薄膜质,长2-3mm05-7-4叶片扁平,幼嫩叶微粗糙,长6-30cm,宽1-1.8cm。圆锥花序紧密狭窄,长8-15cm,分枝上举,密生小穗,小穗长4-5mm,含1枚两性小花及附于其下的2枚(有时为1枚)退化成线形或鳞片状外稃,有3脉;颖草质。等长,脊上粗糙,上部有极狭的翼;孕花外稃宽披针形,长3-4mm,上部具柔毛,短于颖,软骨质,无芒,有5条不明显的脉;内稃舟形,与外稃同质,背具1脊,脊的两侧疏具柔毛;雄蕊3,花药长2-2.5mm,子房光滑,花柱2。颖果包紧于稃内。花、果期6-8月。

【性味】苦;平;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出处《中华本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