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所知学的视野 |
释义 | 《所知学的视野》是一本全面系统“所知学”的书籍,作者张帆,他在书中对所知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某些特殊领域中的问题应用所知学其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解释。对与所知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展开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争鸣。 版权信息书 名: 所知学的视野 作 者:张帆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 ISBN: 9787500462132 开本: 32 定价: 19.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所知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所知学中存在的诸多疑难问题给出了进一步的深入具体的说明。在第二部分中,着重探讨了所知学的意义及其应用,并针对某些特殊领域中的问题应用所知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解释。在第三部分中,对与所知学相关的诸多理论问题从不同的立场、方法、角度、侧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展开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争鸣。 目录第一章 所知学的基本理论和视阈 一 所知学的基本理论要点 (一)所知学的基本特征 (二)为什么要提出“所知”这一范畴 (三)实知与想知 (四) 知与不知、所知与非所知 (五)所知与独立存在 (六)从所知学的角度研究学说史 二 为什么说“不知与所不知”超不出“知与所知”所知学释疑之一 (一) “知与所知”对“不知与所不知”的优先性与超越性 (二)何以会知道“不知”与“所不知” 三 为什么所知不仅仅是事实、知不仅仅是实知所知学释疑之二 (一)“所知”是否包含“所可能知道的” (二)“所知”能否不是事实 (三)语词、非陈述语句能否表达“所知” (四)“想知”是不是“知”,“信”能否超出“知” (五) 附论:几个方法论问题 四 从知与所知的角度重构作为活动的意识 (一)两种反映与反应:知与无知 (二)作为知的反映的几种非意识类型 (三)作为想知的意识活动 (四) 意识活动作为具有超越性的间接反映 (五)意识在劳动中实现 五 从所知学的角度看语义的确立与理解 六 从所知学的角度看价值 (一)所知学的基本概念与所知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二)价值的本质 (三)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基本模式 (四)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层次 (五)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类型 第二章 对所知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一 关于所知学第一原理问题 (一)所知学第一原理的确定 (二) 关于所知学的第一原理的两点推敲、考察 二 关于所知学之要义 (一)所知学发展概况 (二)构成所知学基本理论的最基本概念 (三)所知学的最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三 关于真假的规定问题 (一) 已有观点及分析 (二)所知学观点及分析 (三)结论 四 从所知学的角度看新闻与价值 五 从所知学看胡塞尔的现象学本体论 (一)所知学与本体论和现象学 (二)胡塞尔的所知学的观念论实在论的逻辑观 (三)胡塞尔的所知学现象学本体论 第三章 所知学问题争鸣 一 关于所知学的若干元理论问题 (一)“所知”究竟能够用来指什么 (二) 我们究竟有可能知道些什么 (三) 我们究竟考察、研究的是什么 二 信与知、相信与知道等相关系列范畴的关系问题 (一)相信、认为与知道 (二)对“知”、“知道”、“知识”等的误用或滥用 (三)知道与证明、凭据 (四)知识是一种以经历、感触为前提条件的为真的信念 三 所知学与语言问题 (一)所知的被动性及其内容与对象问题 (二) 关于词性及将来与可能的不对称关系 (三)关于时态和模态 (四)权利、义务与言语常规 四 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认可、接受“我知道T”之说 (一) 两种意义上的对知、知道的认可和接受 (二)就真假义而言的对“我知道T”的认可、接受 (三)对“我知道T”之说的认可、接受的依据、凭证与理由 五 我们知道什么??从知的独白到知、信、行的视阈融合 (一)“所知”能否成为一切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对“怎样才算知”的反思 (三)对“我们知道什么”的反思:从知的独白走向知、信、行的视阈融合 六 知、信与说的关系辨析 (一)“是”在认知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对于“知”的疑惑及其分析 (三)“信”贯穿于认知过程的始终 (四)“说”在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 (五)结论 七 信念论视阈中知识论的根本问题 (一)古希腊至近代西方哲学关于“知识论的根本问题” (二)现代西方哲学关于“知识论的根本问题” (三)信念论视阈中知识论的根本问题 八 关于“知”、“信”之辩的考察与辨析 (一)考察问题的视角及理路 (二)对“知”“信”之辩的初步考察 (三)真假论者的“知”及其思想的结构性生发点 (四)信念论者的“信”及其思想的结构性生发点 (五)真假论者与信念论者思想的结构性生发点的比较 (六)真假论者与信念论者产生争论的原因 后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