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蓑蛾
释义

蓑蛾

Psychidae;bagworm moths

图片为大蓑蛾各期图

蓑蛾亦称袋蛾。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蓑蛾科(Psychidae)昆虫。世界性分布。幼虫用丝、枝叶碎屑和其他残屑构成长6∼152公厘(1/4∼6吋)的袋状外壳负之而行,并在其中化蛹。雄蛾体粗大,翅宽,翅展平均25公釐(1吋),翅缘有缨毛。雌蛾蛆形,无翅,留在袋内交配和产卵。常绿树蓑蛾(Thyridopteryx ephemeraeformis)雌体交配后即死亡,卵留在母体内直到孵出。幼虫破坏树木,尤其是常绿树。

鳞翅目蓑蛾科的通称 。全世界已知约800种 ,中国记录20余种 。蓑蛾成虫小形的翅展约为8毫米 ,大形的翅展可达50毫米。雄蛾复眼小。无单眼。口器退化。翅发达,翅面有鳞片或只有鳞毛,呈半透明状,翅斑纹简单,色暗而不显。

幼虫肥大,胸足和臀足发达,腹足退化呈跖状吸盘。幼虫吐丝造成各种形状蓑囊 , 囊上粘附断枝 、残叶 、土粒等。幼虫栖息囊中,行动时伸出头、胸,负囊移动,因而有结草虫、结苇虫、木螺、蓑衣丈人、避债虫、皮虫、背包虫、袋虫等象形的俗称。

蓑蛾一年发生的代数因种类而异。多以幼虫和卵越冬 。洋槐蓑蛾在北京以卵在死的雌蛾腹内越冬。初龄幼虫性活泼,群集蓑囊表面,吐丝下垂,随风飘散,随后在叶面、树枝上吐丝造囊,藏于其中。老熟幼虫将囊用丝固定悬挂在植物上,在囊内化蛹。雄蛾羽化后,从囊下端飞出。雌蛾羽化后仍栖息在囊内,伸出头、胸部等待雄蛾飞来交尾。雌蛾产卵在囊内或将受精卵留在腹中。每一雌蛾产卵约100~200粒,最多可达3000粒。

蓑蛾幼虫是林木、果树、行道树的重要害虫,大发生时常把树叶吃光,在树上挂满蓑囊。吃光树叶后还能转移到附近的作物上继续为害,造成果实、种子产量的下降。蓑蛾食性很广,如黛蓑蛾可为害柑橘 、荔枝 、香蕉 、龙眼 、板栗、咖啡、木棉、枇杷、杧果、樟、相思、黄檀等40余科70多种植物。幼虫除取食植物叶片和嫩枝梢外,还为害植物的花蕾、花、幼果和果。例如,墨蓑蛾属中一些种类是苹果树的重要害虫,初春为害苹果树的叶芽和嫩枝梢,影响树势生长;在苹果树开花期,幼虫为害花蕾、花和幼果,造成落花、落果,使产量下降;秋季苹果即将成熟时,幼虫啮食苹果,被啮的苹果极易腐烂,严重影响苹果的质量。另外,蓑蛾的幼虫还能捕食寄主植物上的蚜虫,如碧皑蓑蛾能捕食蚜虫多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