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钿 |
释义 | 孙钿 (1917~) ,诗人。别名郁钟瑞。1995年荣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以笔为枪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作家”纪念碑。作品有小说《高野良雄之死》、《在乡村里》等。 简介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17 民 族: 汉族 原名郁钟瑞、郁文源。上海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3年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流亡日本,先后在日本大学和早稻大学读书,并参加东京的中国剧人协会、诗歌座谈会、社会科学座谈会等左冀社团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留守处工作人员,大别山第八团团部秘书、参谋、民运干事,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顾问,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宁波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旗》、《望远镜》,小说集《在乡村里》、《初生期》、《高野良雄之死》(译成法文),《孙钿诗文选》,译著《日本当代诗选》等。 作品孙钿主编《侨胞》、《东江》、《东惠》等革命刊物。1995年荣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以笔为枪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作家”纪念碑。作品有小说《高野良雄之死》、《在乡村里》等。1937年发表第一首长诗《给敏子》,从此驰骋诗坛63年。《日本当代诗选》是孙钿近年译作。 事迹出生孙钿不姓孙,他姓郁,原名郁钟瑞,字文源,1917年出生于上海小南门,孙钿是他的笔名。小学毕业后孙钿进了上海大同大学附中,随后便就读于大同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爱国运动日趋高涨,十几岁的孙钿也卷了进去,1933年已是大学生的孙钿开始从事革命戏剧和文学活动,参加了“暴风雨剧团”,演出了《叛徒》、《南归》等进步戏剧,并与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一起自筹资金,出版文学刊物《天明》。这些进步活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仇视和迫害,大同大学读不下去了。1934年孙钿进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读书。孙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正在留学的21岁孙钿毅然归国,于7月20日回到上海,随即参加了“留日学生抗日救亡协会”。在做社会工作的同时,孙钿写了许多激情洋溢的诗歌和散文,寄给巴金主持的《烽火》和胡风主编的《七月》,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击退敌人去》,不久又发表了长诗《给敏子》。紧接着孙钿参加了新四军,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不久,孙钿受党组织委派去香港从事地下工作,受廖承志直接领导,负责主编《侨胞》、《东江》等刊物,并继续诗歌创作,一时“战士诗人”孙钿光灼文坛,声名远播。 诗人孙钿成为教育工作者纯属偶然。从 1938年8月直到全国解放,孙钿的秘密党员身份从未公开过,他给别人的印象始终是一个战士诗人、一个进步文艺工作者。 1950年郁文源在等待奉派海外接受新任务之前,抽空来甬探亲访友;在老友李庆坤家巧遇后来当宁波主管教育文卫的副市长翁心惠先生,其时翁在市中任教导主任,接谈之后翁心惠坚持请郁文源无论如何暂留宁波帮帮忙,到市中去教一段时间政治思想课。意气相投盛情难却,郁文源去当教师了,这一当就当长了,市里再不舍得放行了。 1953年春天,宁波市政府交给郁文源一副新担子———去广济街宁波卫生学校任副校长,处理学校和学生矛盾隔阂,兼管总务和讲授语文。郁文源从联系安排毕业班的实习工作入手,赢得了学生信任,继而努力抓好学生生活和思想教育,使学校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当时宁波卫校有医生、护士、助产士三个专业,学生共一百几十人。鉴于当时国内护士稀缺,严重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郁文源向市卫生局建议独立创办一所宁波护士学校以扩大招生。经省卫生厅审批,宁波护士学校正式挂牌,并于1953年暑期招考录取首届新生100名,校址设在原华美医院护士班院子里,当时的市卫生局长郭绍兴任名誉校长,郁文源负实责,任副校长。这下子,诗人抽不出时间写诗了,郁文源既要跑经费盖教学楼,又要找人商讨制订教学计划;既要到处想办法延聘教师,又要购买教学用的解剖实验材料;没专业教科书就以刻印讲义替代,学生宿舍不敷使用便借佑圣道观房子暂时顶替;师生饮用盥洗水不好解决,学校就自建水塔抽取北斗河水过滤消毒供给;食堂要办得好,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他这个校长还要带头讲授好政治思想课,创业艰难千头万绪,郁文源简直忙得脚不点地了。 办学第一重要的是师资,而那时师资特别紧缺。为了请教师,郁文源把腿都跑细了;到中学商聘文化课兼职教师,到医院商聘专业课兼职教师。这段时间,郁文源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了这所护士学校他真呕心沥血、艰苦备尝了。当然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那就是学生的茁壮成长和对他这个校长的由衷爱戴。 在今天孝闻街第二医院新大楼的原址上,1954年,终于矗立起了宁波护士学校的新教学楼。望着凝结着自己几多心血的崭新教学大楼,郁文源舒心地笑了。 为了适应国家急需,郁文源的第一梯队百名“女兵”的学制定为二年(以后各届都是三年)。转眼就到了 1955年,眼看第一届学生快要毕业,这批“战士”是不是好样的?这支“队伍”经不经得起实战摔打?考验机会终于来了。宁波护士学校的首届学生中有一部分骨干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担任伤员的护理救治。真是“出水才见两脚泥”,14名学员全部出色完成任务,3月5日凯旋归来的女将们光荣地擎着团旗拍了一张集体照。在地方参加实习的学员也都顺利通过了考验。 正当郁文源校长干得热火朝天浑身来劲,1955年5月他接到去杭州开会的通知。郁文源赶了去,不料一个晴天霹雳,作为诗人孙钿,他被宣布逮捕,关进了杭州乌龙巷监狱。原来孙钿与胡风多年的笔墨交往,及日寇进攻香港期间他与胡风全家一个多月的生死与共,让他成了“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尽管这年春天日益升温的“批判胡风”使孙钿有一点不祥预感,但他坚信自己对党忠心耿耿,经得起任何考验,也便不太放在心上,即使如今成了“囚犯”,他仍相信自己一身清白,一切都会过去。果然蹲了一年多监狱后,他被宣布释放,结论:不是叛徒,不曾投敌当汉奸,也不是胡风分子,可以恢复原职。 可是世上事情从没有这么简单。回甬后,郁文源发现自己不断遭遇推托冷落,他不仅不能回到自己一手创办的护士学校去,一度连工资也领不到,而只能在街道暂领点生活费。拖了几个月,郁文源才被分到机关干部学校,每天晚上给干部学员上夜课。他认真备课,努力写作,希图来个昨天损失今日补。天真的孙钿哪里知道他的档案里还留有一顶“胡风思想影响分子”的大帽子呢! 有人说, 1957年春天是和煦明朗的,孙钿也这么想,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作指导,他作为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理应帮助党整风,郁文源应邀参加市文教界座谈会,自然也发了言,比如学苏联应取长补短不可迷信;农民生活远未富裕还相当贫穷;新闻报道太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不懂专业知识而去领导专业性强的单位是很困难的,领导者应多多钻研业务……结果孙钿被打成“大右派”,连他写的诗歌也成了“大毒草”。比如说“我戴了白色口罩,在寒风中踽踽独行”被分析批判成是在“暗示我们的社会是白色恐怖”等等。孙钿为自己辩护,便被定为“顽固堡垒”、“死硬派”。不久,孙钿被发配去梅山盐场做苦工。后来又去四明山叩石挖土修公路,去浙西江山夯地基运土石筑铁路。作为被管制分子,他拾过垃圾,制过煤渣砖,当过各种各样临时工。因他的关系,孩子求学无门,经济困顿逼得他的老伴多次悄悄去卖血。生活实在无法维持,孙钿就借钱买蜜蜂去放养,放蜂放到内蒙古,他又被诬陷为是“空降特务”、“思图叛国投敌的现行反革命”,被关了两年,后又被押回宁波。五十多岁的孙钿走投无路,只好从头开始学当油漆工,学当广告匠。 冬尽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胡风冤狱的平反,诗人孙钿的冤案也终于昭雪,1980年,已64岁的他恢复名誉,恢复党籍,往后又先后被推选为市八届人大常委和九届市政协常委。 有道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离休后的孙钿又拿起了久违的七彩笔。诗坛再次响起孙钿深沉雄健清新的歌吟,长诗《跨进21世纪的门槛》让人们看到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磅礴豪情和浩然风采,著名作家何满子给他寄来仿杜牧诗的一首七绝:“落魄江湖惯独行,也知才短此身轻。十年一觉文坛梦,赢得胡风分子名。”既调侃又慰勉,友情炽烈浓如酒。 如今,孙钿翻译的《日本当代诗选》早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对照的《孙钿短诗选》也已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发行。 最令晚年郁文源欣慰不已的是他的学生们。50年前阴差阳错的插柳栽桃,想不到今天竟会柳荫匝地,硕果累累,不少当年的医士学生成了宁波市医学权威、专家。更多的护士学生像彩色种子遍撒天山南北、长江两岸。以护士学校1955年首届毕业生为例,10个人报名去了新疆,8个人去了湖北,8个人去了绍兴,10个人去了舟山,3人去了三门,3人去了嵊县,其余分在宁波地区各县市。去绍兴的多分到了麻风病医院,她们多少年无怨无悔地关心病人,认认真真地护理病人,她们的真诚关爱让许多患者恢复了生活勇气而不再自暴自弃。还有个叫张惠英的慈城姑娘被分去新疆西陲边城和田,在极其艰苦条件下扎根边疆,出色地为少数民族服务,被光荣地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多次被评为省级劳模。 更令人动容和难以想像的是不论那些护士学生身处何方,没有一个人忘记她们的郁校长。在采访中她们掏心窝说,正是郁校长军人加诗人的气质让她们懂得什么叫坚忍不拔和如何去发掘生活中的崇高和美丽。自她们的郁校长平反以后,她们每隔几年就要为老校长祝一次寿。每有外地同学来甬,她们便约上一批人去探望老校长。在他面前,那些雪飞双鬓的奶奶外婆们,会像青春少女那样调皮活泼,有说有笑,打打闹闹。 郁文源一手创办的护士学校于1957年又与广济街的助产学校合并,回复了早先的宁波卫生学校原名。但事业在继续,传统在发扬,一拨又一拨护士专业的白衣天使,如汩汩流水源源不断地从宁波卫校毕业,走上既平凡又神圣的护理岗位。她们中不少人在羊年春夏的非常时期曾奋不顾身地冲上阻击“非典”的第一线。 回首往事,孙钿动情地说:“我老了,个人得失荣辱如过眼云烟,很短暂很短暂;但文化教育却很久长很久长。我庆幸此生为党的文艺事业出过一点力;更庆幸还办过一所护士学校,我深信南丁格尔精神必将发扬光大。 2011年中国最后一个“七月派诗人”——孙钿因病救治无效于2011年6月1日中午12:10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不幸去世,享年95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