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宇晨
释义

孙宇晨,笔名史小博,祖籍山东。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生。曾于南方周末总部实习。2011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获五所顶尖美国名校录取,分别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常青藤三名校录取(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其最终选择入美国常青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研究生。同年成为时代华纳旗下《亚洲周刊》的封面人物。新浪微博为@史小博北京

人物履历

1990年7月生于青海省西宁市

1993年随父母移居广东省

2007年 获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7年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文学专业

2008年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中国史专业 其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年级第一

2009年 香港中文大学Faculty of Arts, 历史学专业交换

2009年 代表北京大学参加于荷兰海牙举行的哈佛大学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

2010年 于南方周末实习

2010年 创办北京大学西学社,任社长

2010年 报名参选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团,但未能获得选举资格

2011年 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常青藤三名校录取(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

2011年 获李政道博士“君政基金”资助,赴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交换,同期获得“君政学者”称号

2011年 赴美国常青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

2011年 成为《亚洲周刊》第二十六期封面人物

亚洲周刊封面人物

亚洲周刊2011年第二十六期的封面人物为孙宇晨与蒋方舟,其标题为《互联网下的蛋:中国九零后精英》,在主编邱立本在封面故事《新青春之歌响彻中国》中,关注中国互联网所产生的新一代,认为“在网络的世界里,中国九零后是义无反顾的先锋,他们用今天Web 3.0的速度和视野,冲破很多中国人认为牢不可破的制度囚笼,唱出他们的新青春之歌,也唱出中国的希望。”同时希冀中国九零后的代表人物,能够“割破意识形态的紧身衣,追求普世价值,冲破制度的囚笼”。孙宇晨被认为是北京大学或九零后的代表人物之一。

同期的封面文章《网络下的蛋:中国90后先锋改变中国》,报道“中国九零后一代大学毕业正走向社会,其中的精英如清华蒋方舟和北大孙宇晨脱颖而出,自信、独立、忠于自己欲望;网络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工具,在虚拟社会中单打独斗、抱团抗敌,在社交网络中点对点漂移。”九零后被称为“不会羞涩的一代”,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和现有秩序,以不同方式塑造中国未来。同期的封面文章,《北大孙宇晨的北大之梦》描述孙宇晨作为九零后的成长简史,其被认为是北京大学的新兴代表人物。其对会商制度的批判,以及民主价值的坚持,让“不少毕业多年的校友因为这些文字找到孙宇晨的人人网账号、微博账号,给他留言,说这个一九九零年出生的男孩终于让他们看到了点北大该有的样子。”

代表文章

其2010年5月后,开始撰写时评,在网媒(人人网,新浪,未名BBS)及《萌芽》杂志发表,文笔犀利,2011年关于北大会商制度的评论获得广泛关注。

主要作品有:

《来,让我告诉你会商制度是什么》

《精神病们,请体谅领导和国家》

《北大精神在哪里?》

《袁腾飞他们可以封杀你》

《我是一条没有舌头的狗,请装上空调》

《一道论证题》

个人其他信息

其同样擅长演讲辩论,2008年获北京大学第九届演讲十佳称号。

考入北大,一道论证题

孙宇晨将其考入北大的事迹写成《一道论证题》,在《萌芽》发表后引发轰动《三本到北大:网瘾少年一年大逆转》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2007年2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将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4年的本科学业。

而他的《一道论证题》,更是引发了数万封回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