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隐山 |
释义 | 孙隐山位于浏阳市城东。相传为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栖隐之处。山麓有升冲观、洗药桥、洗药井、炼丹台等胜迹,皆因纪念孙思邈而名。其中洗药桥在县城东门外、浏阳河港口处,即今济川桥。此桥为明代嘉靖元年重修,清同治六年水毁,后由当地群众集资重修。后改建以钢筋混凝土桥代之。为浏阳市出入之要道。“药桥泉石”为浏阳市八景之一。同名的还有一位现在的书法家。 简介【孙隐山】位于浏阳县城东。相传为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栖隐之处。山麓有升冲观、洗药桥、洗药井、炼丹台等胜迹,皆因纪念孙思邈而名。 孙思邈(581?~682),唐代隐士,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通百家,善谈老庄之学,兼通阴阳推步,曾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诏为国子学士,不受。唐太宗诏至京师,辞不受命,返山隐居。年百余岁卒。著《千金方》93卷和《千金翼方》,两书记录了大量的古代医方及其适应症,内容非常丰富。 升冲观在孙隐山东北麓,滨浏阳河。始建年代不详,宋、元即有之。观原有前后两进,分别供奉儒、道、释三教神像。前殿铜铸药师像,高2.3米,惜于1958年由当地街道办事处组织人力以破除迷信为借口捣毁之。孙隐观殿宇也被拆毁,今仅存后殿,由县竹器厂占用。殿内神像及其他古物,已荡然无存,仅殿后四株古樟无恙,树高20米,郁郁葱葱,生气盎然。 洗药井在升冲观后殿右侧围墙附近,井为圆形,口径约50厘米,皆用青条石砌,井水清澈微苦,传为孙思邈洗药而致。近处居民多汲用此井水。1979年,浏阳县房产公司建民房于升冲观侧,竟将古井填毁。 洗药桥在县城东门外、浏阳河港口处,即今济川桥。此桥为明代嘉靖元年(1522)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水毁,后由当地群众集资重修。1964年县人民政府改建以钢筋混凝土桥代之。现桥高7米,长20米,宽6米,为浏阳县出入之要道。"药桥泉石"为浏阳县八景之一。? 孙隐山历史浏阳城区东边绵伏小山,人称孙隐山。孙隐山因孙思邈隐居而成名。关于孙隐山,县志有载:“东城外小山岳伏城隅,传孙思邈栖隐处,有洗药泉、炼丹岩诸迹。”大唐贞观年间,孙思邈离乡别祖,不远千里来浏阳结庐为观,采药炼丹,著《千金方》、《千金翼方》。何以“千金”名书?序中有述:“人命至重,贵如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认为,人命重如千金,不应草菅人命,他把医德看得重于医术。注重医德医风,是他被传为后世楷模的原因所在。 孙思邈不仅跋山涉水搜集单方,为民采药疗疾,而且不畏艰险,炼制丹药,对李畋成功发明爆竹烟花颇有裨益,使浏阳成为世界花炮发源地。故此,孙思邈就于浏阳结下不解之缘。2001年,浏阳人民把孙隐山改建命名为“思邈公园”,用以纪念孙思邈。 孙隐山有洗药桥,乃孙思邈洗涤草药之处,为“药桥泉石”之胜境。山东北脚下,有冲观傍山矗立,是近城古寺观之一。观右边内有洗药井,呈圆形,青石砌成,直径约50厘米,井水清澈而微苦。传说泉水从老树穴中出,孙思邈取以洗药,致井水有苦味。孙隐山半山腰处,有荒坪,宽16米余,相传孙思邈在此炼丹,有丹灶。清同治《浏阳县志》有《秋登炼药台》诗云:“白云散尽余衰草,炼药神仙安在哉?天地生人天地老,不知饮酒且归来。” 书法家孙隐山简介孙隐山 号金石寿。男,汉族,1953年4月生,大学文化,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1972年参军入伍,1998年转业地方工作,现任职于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县人大常委。 自幼酷爱书法,先工唐楷,主临颜柳,后兼及汉隶,尤擅楷书。 荣誉从军二十七年,曾在国防工程建设中腰臂伤残而习书不辍。毛笔.硬笔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省 、市、县及军队大赛并获奖。2007年其毛笔楷书作品入编《21世纪中华翰墨名家大典》(第一卷)、《风流千古—首届醉翁杯全国优秀书画作品汇编》、 《当代艺术名人墨缘大典》、《艺术丰碑 ·中国书法史籍》。获“金色年华·全国书画作品北京邀请展”金奖,“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梅兰竹菊全国书画大赛” 金奖,“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 金奖。 庆祝党的十七大全国书画作品精粹展金奖等,被湖南炎黄书画院授予“情系河山杰出艺术家”、被湖南毛体书法研究院授予“华夏民族笔魂”、“博学多才书画名人”等荣誉称号。 现为中国书画院院士. 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翰墨名人国际书画院高级院士. 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院士、山东省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沂州书画院副院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