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文龙故居 |
释义 | 孙文龙故居地址位于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现有院落一处,有北房上下十问。其出生地孤堆底村“下院”西南小屋犹存。 孙文龙他是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生于1931年,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优越的省城机关主动申请回乡支农,先后任乡长、党委书记、副县长、革委会主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直到身患绝症,依然奋斗不止。1982年逝于任上,年仅51岁。 孙文龙任职期间,正值“左”风盛行时期,他不顾风险,带领阳城人民开阳城种植苹果之先河,使童山染岱,花果飘香;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华北蚕桑第一县”; 开渠截流、筑堤造田,创出了河、泉、溪、井、池、拦、截、蓄、引、提综合利用水资源全国第一县,拍成电影《山区人民找水》在全国推广;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在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赞扬;武乡县被树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落实冤假错案经验在全省推广;屯留县再插兴桑旗,五里庄丝织挂毯走向世界。 孙文龙短暂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他逝世后的八年,三县人民自发为他树碑建亭,集资拍摄了反映他革命精神的电视剧《沧桑情》。阳城县委从1964年至2000年先后三次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中央赴晋“三讲”教育督查组领导陈明枢给予了高度评价。《山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感人至深的长篇通讯一一《不能不写的报道》,再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先后出版了《人民公仆孙文龙》,《魂系百姓》,长篇纪实小说《孙文龙》,《太行丰碑》等二十余种书刊,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其故乡人民在孤堆底村再次建起纪念亭,办起了孙文龙同志生平事迹展览室。孙文龙精神无愧为共产党人的一缕圣魂,一座丰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