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双武
释义

孙双武从教已近二十载,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中学历史界名人,网络上热捧的历史名师。就职于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科研成就

截止2008年底,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政史地》《历史学习》《高考金刊》《教学与管理》《历史教学问题》《高考》《广东教育》《起跑线》《试题研究》《试题与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教学与管理》《初中生之友》《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考试报》《中学生导报(历史)》《中学生导报(政治)》《中学生导报(地理)》《综合能力测试导航》《教科导报》《高中生历史》《高中生地理》《中学生科学报》《升学指导报》《高考导航·文科》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700多篇。其中有《坚持正确导向,弱化负面影响》《新编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八要”》《珍惜改革成果,推进素质教育》《高考要充分发挥“加分”和“扣分”的宏观调控作用》《情境·热点·价值·探索——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2历史试题简评》等数十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学历史、地理教学》《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等杂志和《少年文摘报》等报刊全文转载。主编历史教学类论著40多部,参编40多部。他撰写的论文《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瑜瑕摭谈》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考命题成员黄安年同志的论文摘引,还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5家刊物上连载。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历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2001年2月,作为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研究最突出的专家之一,应邀参加由光明日报社《考试》杂志主办的“2001年全国文科综合高考研讨会”,并为与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多名教研员、教师作了题为《高考时事热点重点问题与中学文科综合教学改革》学术专题报告。迄今为止,他已经主持全国、省、市级高考研讨会十余次。2006年起被聘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特约研究员。曾先后数十次应邀赴陕西、贵州、海南、绍兴、台州等地讲学。

工作经历

孙双武的人生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出生地是江西九江市共青城,却与相隔千山万水的温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8月14日,他揣着一颗不甘平寂和忐忑不安的心,从江西老家踏上了前往温州应聘的路程。当时,金温铁路刚刚通车,南昌没有直达温州的车。他经金华转车,于8月16日凌晨3点钟抵达温州。他在温州火车站广场邂逅温州一家报社的记者,交谈间,由于疲惫至极,沉沉睡去,至清晨6点多钟才发现自己差点误了大事,匆匆赶去应聘。至今回想起那次的“沉沉睡去”,他还心有余悸。

在对手如林的竞聘中,孙双武脱颖而出。他江西九江市原来的单位竭力挽留他,老家的另一家单位愿高薪聘用他。但他说自己已经与温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要在温州这块土地上耕耘。

后来,他在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任教期间,又发生了“沉沉睡去”的趣事。那是他在担任高三段教师时,夜以继日地辅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6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他在为一个名叫陈春苗的学生作辅导,说着说着,他手中的书竟然就掉在了地上。学生等了许久,不见老师动静,仔细观察,却发现老师睡着了。学生劝他休息,他说:“让我休息五分钟,再开始。”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满腹经纶的他,常常能轻而易举地写出一篇好文章。为此常有一些老师向他求援,对此,他是头脑清醒,决不“沉沉睡去”。一次,市区某公办学校一位教师要评职称,急需一篇论文,提出以3000元的报酬买下他即将在全国知名刊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署名权。他却“无情”地予以拒绝。他说愿意无偿辅导求学者写文章,不愿意向别人“卖”文章。

他能“一字千金”,更能“一诺千金”。一次,他答应为几位同学补习功课,说好是晚上6点钟开始。这天,他在市区办事,返回时正值出租车交接班。他于是改乘公交车,赶回学校已经6点整。他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为学生补习完功课后,学生们才发现他没有吃晚饭。

学生评价他授课幽默诙谐,他的许多教学“经典”语言,至今为学生所流传。他说他的教学重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他的课,总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一些重要规律,也就是“公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他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他的许多观点也与众不同。他说,高考是在我国教学资源尚不能够满足广大民众要求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这种“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他认为高考命题要改革,改革的方向应朝着不仅能够测试学生的智力、情感、道德情操,还要能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他不崇尚分数至上,把以塑造情商、智商、道德情操、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为终身孜孜之追求。

同仁评价

走近孙双武老师,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不吸烟、不喝酒、不跳舞,业余爱好只是看看书和写写文章。然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孙双武老师创造出了不简单的成绩。

如果要开列孙双武老师所发表的论文目录,恐怕需要几千字。笔者只能概述孙双武老师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参编、主编著作近二十部,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一半以上是在1998年8月加盟育英以后完成的),共约300万字。目前正主编《中外历史专题复习与训练》、《历史高考分课时系统复习指导》、《历史高考分项解题能力新导精练》等6部书,2001年7月份出版其中三部。孙双武老师同时还担任多家杂志社、报社、出版社的特约作者和特约编辑,其中包括历史教学界发行量最大的《中学历史教学参与》杂志。

尤其值得我们育英人自豪的是,孙双武老师是我们身边的专家,他的数篇论文曾经影响过当年的《历史》高考命题。这几篇论文的题目分别是:《历史材料型试题的设计与专项训练》、《历史高考要充分发挥"加分"和"扣分"的宏观调控作用》和《珍惜改革成果,推进素质教育--关于"3+X"方案与历史教学和历史高考关系的调整与思考》。通过这几篇论文的题目,我们其实不难从中窥视到孙双武老师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他努力站在了最高处,走在了最前沿。

一所学校要成就名校,需要一大批像孙双武这样的名师。名师和名校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交相辉映。近些年,孙双武老师在全国历史教学界名声鹊起,声誉日隆,也给学校带来了荣誉。2000年4月,孙双武老师应邀在温州市文科综合学科(历史)研讨会上作高考复习问题学术报告。2001年4月13日,由于孙双武老师所具有的影响,"2001年温州市文科综合学科(历史)高考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孙双武老师作了《高考时事热点问题与历史复习》的专题讲座,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2001年2月,作为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研究最突出的专家之一,孙双武老师应邀参加了由《光明日报》社、《考试》杂志主办、绍兴市教委教研室承办的"2001年全国文科综合高考研讨会",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多名教研员、教师作了题为《高考时事热点、重点问题与中学文科综合教学改革》学术专题报告,受到与会教研员、教师的普遍好评。可以说,孙双武走出了校门,"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也跟着"走出"了校门,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具象征意义的"走出"。

我们看到,灌木之所以长不高是因为它的侧枝太多、太密,也相对较粗。对人而言,"侧枝"象征着人的各种欲望和嗜好,"侧枝"太多了,就会分散人的精力,消解人的进取心,人就只能成为永远长不高的"灌木"。个头不高的孙双武无疑是人中"乔木",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不要抱怨,不要争论,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踏踏实实地投入,你就会得到丰厚的人生回报。

--面对孙双武老师的背景,我们无法不产生尊敬的感觉,他让我们每一位育英人扪心自问:如何更快地在名校中让自己成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