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墨佛 |
释义 | 孙墨佛,(1884~1987)原名孙鹏南,字云斋,曾用名孙巍,字尧天,号眉园、别号天舌山人,又名剑门老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山书画会理事 。辛亥革命老人。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人。 中文名:孙墨佛 别名:孙鹏南,云斋、孙巍、字尧天 国籍:中国 出生地:莱阳 出生日期:1883 逝世日期:1987年9月5日 职业:中央文史研究员,著名书法家 毕业院校:青岛赫兰大学 代表作品:书源,孙中山先生年谱,打不得九论 相关事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就读于青岛赫兰大学(即德华大学)。1908年毅然加入同盟会,追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为山东早期的同盟会会员。曾任北方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主任。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入山东军官讲习所学习军事,后赴大连秘密联络伐袁。1917年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中任海军司令部参议。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孙墨佛任大元帅府参军。大元帅府参军。1922年叛军炮轰大元帅府时,他与人合计掩护孙中山脱险。事后,孙中山任命孙墨佛为安抚史。1928年,在河南省创建民权县。1930年,他迁居北京,专事著述。先后纂成《书源》56卷,《孙中山先生年谱》16卷。抗日战争期间,孙墨佛广泛接角社会各界人士,力主坚持抗战。曾奠书"乾坤正气平三岛,海岱雄风震十洲"挽联以表达他对抗日名将张自忠壮烈捐躯殉国的敬佩之情。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力主和平建国,坚决反对内战。他撰写的《打不得九论》等反对内战的文章发表后,曾轰动一时。建国后,受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1952年经周恩来和董必武举荐,应聘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并被推荐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他毕生还致力于书法和文史研究,自幼随刘大同学书法,后得到王垿、康有为亲授 。初学魏碑,继临“二王”,旁及篆、隶、章草等 。 中年转习狂草,晚年专攻孙过庭《书谱》 。对魏晋、六朝碑帖悉习钻研,集诸家之长,自成体系,真、草、隶、篆四体皆能,造诣极深。时与南派著名书法家苏局仙齐名,有"南苏北孙"之说。1934年,为在日本落成的"中国会馆"题名,深受国外友人赞赏。将书写的500余部全文书谱,无偿捐赠给全国各地文化教育部门。孙墨佛著述颇丰,作诗词5000余首,收入《天赖集》中。1987年7月,在北京病逝,终年104岁。 作品一览曾编纂《书源》三十六卷,《孙中山先生年谱》十六卷,《古今题画诗万首绝句选》十二卷,《古书正义》六卷和自作诗词多卷 。 轶事典故辛亥老人——孙墨佛 会上,大家一致推举孙墨佛,因他过去曾担任过东山县县长,有经验。孙当即表示愿为效命。并说:“以我之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孙总理创立三民主义,民权为重,国民渴望有民权,于今更甚,我想,新设县名之‘民权县’最好!” 冯玉祥和众人都点头称是。问他何时可走马上任。孙墨佛说:“生民望治久矣,若大旱之望云霓,赤子之盼慈母。刻不容缓,国事为重,我于明日即可上路!”冯甚喜,又问:“你要带多少兵马?” 孙墨佛想了想,笑道:“昔日赵帅蜀,一琴一鹤而巴蜀大治。我虽不敢和古贤相论,给我一伙夫做饭,一佣人扫地研墨抻纸足矣。我不惯骑马,可请往相国寺租一毛驴,便可启程。”冯及众人,听了无不大笑,甚至将信将疑,以为孙是在说玩笑话。果然,第二天,即1930年3月8日,孙墨佛一行几人就前往上任了。当然,没有骑毛驴,还是乘火车沿陇海路西进,而孙墨佛确实轻装简从,只携了简单的铺盖衣物和一个书箱,其内装着他须臾不可离的笔砚书籍。 孙墨佛在李霸集下车,放眼黄河故道,黄沙满地,哀鸿遍野,当地老百姓只能靠掘草根、剥树皮度日……孙墨佛命人暂在一处破关帝庙安身,借此访察民情,倾听民声。第二天,他命人煮了两大锅猪肉,备了数坛白酒,令地方把牢中犯人押至关帝庙前,赏给酒肉,并晓之以大义,对他们讲:过去犯了法,不能说全是你们的错,也是官府、军阀逼的。只要以后悔过自新,可以既往不咎,明天大家可回家与亲人团聚,务农做工,多做善行。并希转告绿林弟兄,三日之内到新的民权县县衙报到,可带枪支马匹,一律录用为警察或民团,保安一方,为社会出力……当时,在场的村民、官员、犯人精神大振,欢呼新政,一些人感激涕零,表示此后愿做良民,并说服旧日同伙速来归顺。接着,孙墨佛在民权县,大力推行他独特的执政思想,为官一方,兴利在民。他首先整肃吏治,平丨反冤狱,又亲自规划新县城,开辟商市,还在禁盗、禁赌、禁烟、禁娼上下功夫,继而恢复农耕,复兴百业,仅仅一年多的功夫,使民权县民生大大改观。而他自己与下级和百姓同甘共苦,怜老惜贫,平日布衣粗食,外出或走路或骑驴,没有一点儿“官”气,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他的廉洁和勤政之名远播四方。 一年多后,他离开民权县,百姓夹道欢送,依依难舍。每当回忆这段经历,孙墨佛说:“昔有唐太宗李世民因‘清狱释囚’而得贞观之治,汉曹参相齐,避正堂而舍盖公,以黄老之术,而齐国大治。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清静而民自正’,即‘无为而治,清静而定’之道也。” 视官如土情义若山 抗战爆发后,孙墨佛激烈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他热切盼望全民一心,共赴国难,他到处奔走,鼓动抗日。应山陕景梅九、焦子静诸老友之邀,铤而走险,奔赴南京。又溯江西上,历经苏、皖、赣、湘、鄂、豫,进入潼关,抵达西安。会晤刘子衡,刘此时设帐八仙庵,二人甚感投机,志同道合,决定以讲学方式宣传抗日。此间,在景梅九家又得识林伯渠,交谈甚洽,林老特邀孙刘二人得便往延安一走。 这位刘子衡先生,大名鼎鼎。也是山东人,193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为国民政丨府主席林森讲过《易经》,后在南京、西安等地为国丨民党高级官员,将领讲学,柏文蔚、冯玉祥、李济深、顾祝同、王耀武等都尊之为师,同时,刘子衡又和共丨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等人交好,还曾帮助营救过许多被捕的中丨共人士与群众。 孙墨佛虽长刘子衡18岁,但孙极佩服刘,呼之为“刘先生”,刘则尊称孙为“大哥”。孙刘二人风雨同舟,形影不离,热心宣传抗日道理。 抗战胜利后,孙和刘一家同在徐州居住,一天,刘去了南京,恰好有一客来访,当时第七绥靖区司令方先觉驻防徐州,招待客人时请来了孙墨佛,饭后,客人执意要去看望刘子衡的老母。于是一行人来到简陋破旧的刘家居所。孙墨佛本来有些醉意,又看到眼前刘家的寒伧,心中甚是不满,当着客人面问方先觉:“你看你住的地方,再看看老师住的地方,你看得下去吗?”方辩解说不能怪他。孙听后,益发气上心头,将刘家桌上一碗饺子扣在桌上,指着方斥道:“你当着一军司令,富贵荣华,吃香喝辣,还有脸说!” 方先觉一时尴尬无奈,又不敢冒犯孙墨佛,连忙招呼随从人员将孙扶上轿车回府。途中,孙吐了一车,及至司令部门口,孙急叫“停车!”方以为他仍要呕吐,就让人扶孙下车,不料,孙步履蹒跚地走到司令部门口,解开腰带,哗哗地撒起尿来……众人见状,又急又笑,方先觉心里叫苦,客人忙上去劝扶孙墨佛,说:“孙先生小便,不该选这地方!”孙却说:“我还不知道这是他的司令部,但这个司令部,只配我小便,连大便也不配!”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时,刘子衡已看出蒋介石蓄谋发动内战,便力劝王耀武可以出国治病为由避开内战,王开始听从了,但后来又经不住蒋介石的压制和利诱,最后出任山东省主席,加入了蒋打内战的行列。刘子衡得知后极为生气。于是受李济深之邀,偕孙墨佛,三人至南京晤谈,打算继续劝说王“消极”内战。1946年秋,孙墨佛又往济南去看王耀武。 孙墨佛好酒,王耀武则以好酒款待他。孙一边嗅着酒香,一边对王戏言道:“你送我的是什么酒?莫非民脂民膏吗?若是,我则不敢喝!” 王耀武听了,笑道:“哪里哪里,是我用自己的钱给您置办的!”回头又对副官说:“酒钱从我的钱里开!”孙墨佛听了边喝边说:“也罢,即便是民脂民膏,让我喝了,也比他们喝了强!因为我喝多少,也是坚决不打内战的!”王耀武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很不自在。 1946年11月间,刘子衡在《大公报》上发表反内战文章《打不得九论》,引起南京政丨府的恼怒。此后,刘孙二人一直被特务跟踪。一年多以后被迫返回徐州。 1948年2月24日深夜,在云龙山招待所正沉睡着的刘子衡、孙墨佛,突然被一阵乱枪声惊醒,接着流弹击碎了门窗玻璃,室内一片狼籍,刘孙二人立即意识到情况危急,巧妙在室内掩蔽,此时,守卫的士兵奋力还击,双方对射良久,暗杀的特务仓皇逃去,守卫士兵亦二死一伤,刘孙二人幸免于难。 诗酒相伴翰墨留芳 孙墨佛一生以诗和酒为伴,又以笔砚碑帖相随始终。早在年轻时,即被人称之“孙颠三癖”。 孙墨佛自幼受儒学教育,每日读经、读诗、写字作文章,有着深厚的基础。后来笃爱诗词,一生吟哦不辍,所写诗歌,能保存下来者,不下万余首。其中包括七律、五律、五绝、五古等形式。在学习古代诗歌传统中,最为钦仰李白和杜甫。他在80岁自寿的80首诗前《小引》,自道:“嗜好言情,仰慕别裁别趣;最爱吟咏,私淑诗尽诗仙。”一些诗中,竟有这样的句子:“谪仙醉佛三生侣”,“前身合是李青莲”和“李杜诗歌万世师”…… 孙墨佛的诗,气势开张,议论精辟,且精心造语,讲究声律,堪为一代诗才。如60岁所写《醉言之五十一》云: 大道沦亡造化穷,乘时崛起几关雄。 荒年讨伐无文事,乱世乾坤重武功。 五凤楼高红日上,双龙阙迥白云通。 我心已醉谁能解,八海澄清唱雅风。 又如《五绝·登万里长城吊古》云: 虎狼吞六国,勒马问秦皇。 万世帝王业,只留一堵墙。 晚年常以诗明志,如《蒋城官舍》云: 一官敝履生身轻,休望人人有好评。 不树丰碑夸德政,但求无过不求名。 暮年,写《咏花眼》,自嘲云: 老来退隐有何能,风味萧然一醉僧, 老眼昏花堪绝倒,一杯酒影满天星。 孙墨佛一生对自己的诗很自负,曾云:“老夫走笔吟豪句,不作人间第二流。”又云:“八十明朝过,梦登李杜坛,论诗双鬓白,报国一心丹”。 孙墨佛活了104岁。从四五岁开始临池直至谢世,一直未弃笔砚,算算写了一百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奇事。 孙墨佛早年习书,取法二王、颜、柳及北碑,后来曾求教康有为,喜临康有为的字,甚至为康代笔……晚年,孙墨老独钟唐孙过庭《书谱》,临写求索《书谱》行草之法,研习探究《书谱》所阐书学之论,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在习书实践中寻求属于自己的风格。 孙老在一首诗中自述: 舐毫泼墨发云烟,唐帖汉碑在眼前。 《书谱》临摹三百卷,诗篇记载五千年。 龙跳虎卧金笺裂,凤舞鸾翔铁砚穿。 “六法”谁知三昧诀,吾宗虔礼万家传。 这里讲“三百卷(遍)”,显然不止此数,为此,老人总结自己临习《书谱》的经验是:“由好入精,由精入妙,由妙入神,由神入化”。像看待自己的诗词创作一样,孙墨佛对自己的书法亦很自负,他这样写道: 大笔挥毫妙入神,龙跳虎卧转洪钧。 闲翻历史从头看,百岁书家有几人? 邓小平82岁生日时,中组部来人请孙墨老为之写了一幅寿联: 美化乾坤新世界,安排宇宙大家庭。 兴犹未尽,接着又用4尺宣纸,饱笔浓墨,写了一个大大的“寿”。小平同志见了非常高兴。 史籍记载胶东文化名人: 孙墨佛(1883-1987) 原名孙鹏南,字云斋,曾用名孙巍,字尧天,别号天舌山人,又号剑门老人。 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员,著名书法家。 莱阳市穴坊镇西富山村人。少年时爱好书法。 1902年就读于青岛赫兰大学。时见国事日非,清廷腐败,遂于1908年加入同盟会,追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为山东早期的同盟会会员。曾任北方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主任。 1917年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中任海军司令部参议。 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孙墨佛任大元帅府参军。陈炯明广州叛乱时,搭救孙中山。任职期间,勤于政事,为民称颂。 1930年,他迁居北京,专事著述。 先后纂成《书源》56卷,《孙中山先生年谱》16卷。抗日战争期间,孙墨佛广泛接角社会各界人士,力主坚持抗战。 曾奠书"乾坤正气平三岛,海岱雄风震十洲"挽联以表达他对抗日名将张自忠壮烈捐躯殉国的敬佩之情。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力主和平建国,坚决反对内战。 他撰写的《打不得九论》等反对内战的文章发表后,曾轰动一时。 建国后,他受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 1952年经周恩来和董必武荐举,应聘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还被推荐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 孙墨佛毕生致力于书法和文史研究。 对魏晋,六朝碑帖悉心钻研,集诸家之长,自成体系,真,草,隶,篆四体皆能。 其书法艺术造诣很深,与南派著名书法家苏局仙齐名,有"南苏北孙"之说。 他为四川成都诸葛武侯祠撰写的"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的词联,笔锋奔放不羁,酣畅淋漓,至今为众口称绝。 1984年,为在日本落成的"中国会馆"的题名,深受国外友人赞赏。 孙墨佛年逾百岁,仍精神矍铄,临池笔耕,一丝不苟。 他汇集了古今各名家书法,书写了500余部全文书谱,分赠给全国各地文化教育单位。 孙墨佛著作颇丰。先后撰有《莱阳县补遗诗》,文各一卷,方言2卷,《梦书生花馆诗抄》初集18卷,《风雪楼过眼录》初稿22卷,《民权县案宗卷改革新编》10卷,《南渡随笔》12卷,《天舌山人书画跋》4卷,《古今题画诗万首绝句选》等,多是未刊稿。 另有自作诗词5000余首,均收入《天籁集》中,1987年9月5日,孙墨佛于北京病逝,享年104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