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和平 |
释义 | 1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人物简介男,1955年8月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995年获得比利时Louvain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 社会兼职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 国际 《Journal of Geodesy》编委; 国内《科学通报》特邀编辑; 《自然科学进展》、《地震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空间信息》编委;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全省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 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 国内外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6.12-1980.07: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习; 1980.08-1991.10: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工作; 1991.11-1996.01:比利时Louvain大学理学院,学习; 1996.02-至今: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1997.01-至今:研究员 1998.09-2000.08:任院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2000.12-2005.01:任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05.02-至今:任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 主要研究情况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相关领域: 主要方向为地球重力场观测技术,理论模拟,资料处理和地球动力学应用解释等。 主要业绩包括建立和完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 精密测定全球重力潮汐参数; 发展大气变化对重力场观测影响理论; 利用地表重力观测探讨最新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 研究地球液态地核的近周日共振现象; 构制考虑液核共振效应的重力潮汐参数模型、检测地球自由振荡和地球固态内核的平动振荡现象等。 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国家精密测绘服务、全球大尺度地球动力学研究和空间技术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背景材料。 近年近年内多次到比利时、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香港、意大利和卢森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和访问。 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重要方向性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地球与空间科学前沿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比利时政府合作”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在理论和方法上有独特之处,并有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较重要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作为主要科技人员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并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并多次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优秀论文奖; 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2 湖州师院学院教授◎ 简介孙和平,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99年1月浙江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1995年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历史系留学进修,同时,获德国歌德学院德语文凭;2003-2004年浙江大学哲学系STS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6月被浙江大学接受申请哲学专业同等学历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院学院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专职教师,浙江省哲学学会会员、湖州市哲学学会副会长。 在教学方面,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和《科技哲学》等课程的讲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得到同行和同学们的好评。目前正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建设工作。 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原理和科技哲学。已完成的论文有:《论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完整理解》(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教研究》1996年第1期);《诺思关于技术与经济结构变迁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高等教育论丛·社科卷1997年第4辑);《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实践概念的教学改进----兼与现行教材《原理》作者商榷》(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教育与研究文选》全文收录);《论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原初领域》(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1999年第8期全文收录);《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必然判断用法》(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钱威主编教材《高师素质教育引论·第一章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社会主义的目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性》(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的主体间性本质评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1期 第一作者(共2人));《论恩格斯如何扬弃“哲学基本问题”》(《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独立)《论“虚拟实在”对“科学实在”的内在化》(《哲学研究》2006年第4期 第一作者);《信息空间中“恶”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伦理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3期 第一作者);〈信息哲学视阈下的工程伦理媒介基础转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期 第一作者);〈传媒哲学与科学研究的虚拟交互关系〉(《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独立,《人大复印资料》(B6 科技哲学)2007年12月全文转载);〈“风险社会”的传媒哲学阐释〉(《哲学研究》2009年4期);译著《传媒、计算机、实在性》([德]克莱默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主体间性问题及科学与道德关系研究》,其成果专著《科学与道德关系的先验阐释》,并得到浙江省社联省级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主持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信息阈中的灾害伦理性质研究》(2008年)。 ◎ 获奖成果2009年获得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2008年获得湖州市政府第十三届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2006年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2等奖(浙江省教育厅); 2005年12月被评为“湖州市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社科联颁发); 2005年8月获得湖州市政府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4年9月获得湖州市政府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作者); 2003年9月获得湖州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2年9月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01年1月获得湖州师院优秀科研奖三等奖; 2001年6月获得湖州市哲学学会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0年10月获得湖州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3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基教司课改培训特邀嘉宾,南京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责任人,全国中语会教改中心常务理事,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中心常务理事,南京市中语会副秘书长,南京市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审查专家组成员。 1952年出生于南京。在苏北农村插队十年,其间任民办教师四年。1978年考入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后回苏北县中任教,1986年调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任中语教研员。二十多年来,主持全区四轮初中教材试验工作,领衔承担七项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均取得满意成果,获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1998、2002、2006年三次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员。 参加过北大版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的编写。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著有《语文学习门径》《初中生语文手册》《议论文论点论据宝典》多本,主编《完善你自己----中学生心理百题》《学生百科数典》《读写技巧ABC》《作文大全》《作文话题大全》等教辅书刊九十余种。有八十篇论文在核心刊物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励,撰写文字达八百万。进入课改以来,参与教育部课标的审读和课改培训光盘的录制,应邀在省内外作多场课改辅导报告。多次被聘为全国语文教学大赛的评委。2005年4月《语文教学通讯》作为封面人物予以介绍。从2004年起连续7年在南京市中学语文骨干培训招标项目中标,担任骨干教师培训的管理和授课工作。 4 四川省委党校教授◎ 人物简介四川开江县普安镇人。早年当知青、修铁路、作乡村代课教师、县文化馆辅导工作人员。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上海师范学院现代文学研究班结业。曾在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数年,后调入成都。现任教于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教授。 近年来主要在各地乡村城镇从事田野调查和作业,收集整理四川乡土文化资料。参与黄龙溪、洛带、青林口、木门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创意策划工作。 近年出版《四川方言文化——民间符号与地方性知识》、《人文开江——县域社会与文化个案研究》等著作4种;《浣花溪随笔》、《眷顾的美丽》等散文作品集2种。有文学评论、散文、论文、著作、文化创意策划文案等获种种奖项或收入文摘、选刊、选本和大学、中学语文参考教材。 ◎ 主要著作《四川方言文化——民间符号与地方性知识》 《人文开江——县域社会与文化个案研究》 《四川省开江县白岩河-孙氏族谱》 《浣花溪随笔》 《眷顾的美丽》 《中国公文大辞典》 《中国公文写作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