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海涛
释义

人名。主要人物有山东大学法律硕士孙海涛,主要从事美国成年监护制度与精神卫生立法研究。著名残疾人运动员孙海涛,1996年第十届残疾人奥运会,连夺铁饼、标枪、铅球三块金牌,并破两项世界纪录、一项奥运纪录。其它还有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骨科医生孙海涛、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孙海涛、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海涛等。

山东大学 法律硕士

孙海涛,江苏泰兴人,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文学院外语系,熟练掌握英语和日语;

毕业后先后在中商集团与好孩子集团从事口译,翻译与国际贸易工作;

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主要从事美国成年监护制度与精神卫生立法研究,在法律方法,山东社会科学,南通大学学报(哲社版),延边大学学报(哲社版),唯实,前沿,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要代表作品:美国成年人监护标准及对完善我国成年人监护标准的启示;

美国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之关系权研究;

意定监护制度比较研究;

美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及启示;

美国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之监护外关系权研究;

美国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之监护人培训制度研究;

论美国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公共监护制度的构建与发展。

骨科医生

孙海涛,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专家库成员,早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有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从事脊柱外科专业10余年,是武警山东总队医院脊柱专业主要成员之一,熟悉脊柱外伤、退行性病变和肿瘤的诊治并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颈肩腰腿疼的诊断和各种治疗,临床经验丰富。工作之余坚持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2000年考入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著名骨科专家贾玉华、李牧等教授,专攻脊柱与骨关节病,获外科学硕士学位。

都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直要命,但脊柱与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同样让你坐卧不安,苦不堪言。孙大夫贴身体会到患者的痛苦,一但有就诊患者,一边宽言安慰,一边精心医治,让病人从精神和生理上同时得到医治。为了让病人更快的减清痛苦,他翻阅大量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穴位按摩等各种方法最大化减轻患者的疼痛。凡是被他治疗过的病人疼痛都减得快”。久而久之,慢慢得在住院部里流传出这样一句话:“喊痛就找孙大夫,他是我们的急时雨”

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十年来孙海涛博彩众家之长,到国内多家著名医院参观学习干细胞移植、椎间盘抽吸、椎体成形等高新技术,掌握并开展了熟练掌握影像学支持下的脊柱微创治疗,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CT引导下颈、腰椎间盘突出的激光、射频和臭氧介入治疗及对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将高风险的复杂手术治疗转变为简单安全、直观精确的微创介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2009年在和国内某著名低温医学研究室的一次合作中,终于成功将自体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成微创治疗脊髓损伤、脊柱疾病新疗法的开拓者。并荣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二、三等奖七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深受国内外脊柱疾病专家的好评。

著名运动员

孙海涛,男,1977年5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学生,1999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996年秋天,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

孙海涛站在第十届残疾人奥运会田径赛场,心里有些紧张。队友们大多已结束比赛,大多披金挂银。若是自己空手而归,这人就丢大了。

看看对手的赛前训练,觉得危险不大,但也许人家使障眼法子,故意一松一紧,让你来不及调整。真正进入比赛,才可以说顺利了。

铁饼比赛,海涛心里说:“我一定能行的,找一定投好。”他做到了,以47米56的成绩一举夺金。这一成绩超出第二名5米,超过澳大利亚人保持的原世界纪录72厘米。

真正的考验是标枪比赛。标枪是海涛的第二副项,是“三铁”中他的最弱项。

第一枪,他就投出超过48米的好成绩,但与排在后面的德国选手成绩相差无几。第二枪他尽了全力,投了50.50米,打破了该项目沉寂门年之久的奥运会纪录。而他再也没有力气投了,只好放弃余下的机会。

两项过后,海涛成了媒体的“众矢之的”。国内传媒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很骄傲。说到这里他木自觉地直了直腰。他说就是应该这样告诉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我比你们站得高,我是胜利者。

铅球是海涛的主项,这块金牌自是他囊中之物。不出所料,尽管比赛那天突然风狂雨骤,又有不少波折,他仍以15米66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他在本次赛会上的第三枚金牌。

海涛出手不凡,连夺三金,并破两项世界纪录、一项奥运纪录,霎时成为观众和媒体的宠儿。而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有了一位少年老成、堪当重任的新旗手。

海涛身高183厘米,体重达116公斤,标准的“三铁”运动员体格,站着坐着看都像座小山。看到过赛场上的海涛威风八面,气势如虹,一股子舍我其谁的霸气,没有对手也会刷新世界纪录,但赛场下的海涛如此温和、细心,简直可以说体贴入微。这个东北大汉,说话彬彬有礼,生怕惹你不高兴;做事小心翼翼,生怕累你不方便。若觉得能帮你的忙,他自己就先做了,木用谁招呼。他稚气未脱的脸上,总是挂着质朴的笑容。

凡大动物多温和,虎背熊腰的海涛可算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海涛,很早就懂得做人要替别人想得多些,要做~个热心肠的人。与人为善,是他至今处处遵循的做人原则之一。

海涛在省体校上学的时候,妹妹在阿城上学。一次他看完妹妹回哈尔滨,在长途车上碰到一个老太太,背了一袋什么东西,看起来不轻。海涛看她背着吃力,就搭茬问她去哪里。老人说去道里区。海涛又问:“有人接吗?”老人说没有。海涛说:“那行李怎么办呢?不如我送你去吧。”转了两趟公共汽车,到了老人家楼下。得知老人住5楼,家里只有另外一个老人,海涛毫不犹豫扛起袋子,送上5楼。回校晚点、累点,但他心里感到踏实。

1997年5月,海涛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随黑龙江代表团到北京开会。团里有个残疾人作家,60多岁了,坐轮椅,起居甚是不便,随团的工作人员不多,难以面面俱到。海涛就主动负责起他的生活服务。老作家几次来京,但行动不便,竟没有逛过北京的街道。海涛白天得空陪他逛商店,晚上推着他走长安街,结果把自己的脚磨坏了。省残联有个同志,刚好有个儿子与海涛年纪相仿,大会期间正赶上母亲节,海涛就买了一束花,祝福那位儿子不在跟前的母亲,就当是祝福了自己的母亲。

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许多人突然没有了家,海涛心里很难受。虽然自己上学也需要钱,他还是从以前比赛得的奖金中拿出5O00元钱,通过工商行汇给中华慈善总会,说明要帮助那些受灾的残疾人。

认识海涛的人都为他的热情、诚恳和体贴所动,特别愿意与他相处。他不管到哪里,马上就会有一大帮朋友。到南大不久,他就被同学们亲热地称作“胖胖”。出征远南,全班同学聚到一起,包饺子为他壮行。他在曼谷比赛,他的同学得空就聚在系办公室,看一眼他们牵挂的胖胖。他载誉归来,回到阔别半月的3舍201室,发现门上贴了一行醒目的大字:“热烈欢迎胖胖凯旋!”比赛耽误了功课,早有同学替他准备好笔记,供他学习迎考了。海涛深有体会地说:只要你心里充满对别人的爱,你就会兴奋。你的眼睛、你的大脑、你的灵魂,都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会使你感觉生活美好,使你有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也可以感染别人,你就有希望把你的周围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海涛把自己生活中这些平凡但是良好的习惯,归功于小时

所受的良好教育。

1977年5月,海涛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篮球教练,母亲是中学教员。一年以后,妹妹出世。一家人的生活安宁、祥和。父母从不溺爱他,从他会说话那天起,就教他一些正派的做人道理。

海涛小时候没怎么显得聪明,两岁多了才学会走路。胆儿还小。很窄一条沟,都不敢跨过去,只好爬过去。要是旁边有别人,爬过去后就自我解嘲道:“真笨。”省得别人费神来说。

海涛胖乎乎的,大家都喜欢,也淘。5岁那年冬天,他到冰上玩陀螺,跌破了腿,体质本来就不好,正好流行动脑,就感染上了。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好,当作重感冒治,耽误了。烧到第五天,人已经开始昏迷了,父母看着不好,赶忙送到哈尔滨,抽脊髓化验,才确诊,但是太晚了,右眼已经烧坏。幸好左眼基本正常。一家人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8岁的时候,海涛上了小学。左眼能用,没有意识到什么。偶而有个把人说句难听的话,也从没放心上。

上了初中,海涛左眼的视力已大不如前。由于个子大,被排在教室后排,看不见黑板,又不敢说,第一次数学测验,竟只考了17分。老师问妈妈,是不是海涛智力有问题。他听了很难过,就努力多看书以弥补看不见黑板的弱点,第二次考了56分,还是没及格。教师夸“有进步了”,海涛但愿老师没这么“夸”。后来终于调到了前排。第二学期,他的数学就考了100分。海涛终于不必为自己的智力自卑了。

父母一直希望,海涛除了眼睛,身体的其他部分都好好的,长大以后生活自理,平平安安。练体育,性格会开朗一点,对以后的生活有好处。于是,从上初中时开始,海涛就成了父亲篮球课上的小“跟班”。但海涛太胖了,跑不动。根据他的体形,父亲让他去练“三铁”。没想海涛一练就喜欢上了。而且挺有悟性,动作标准,一学就会。这就练进市体校了。

1990年,海涛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就破了市中学生纪录。

父母的期望随着海涛成绩的稳步提高而有所调整,他们一文一武,配合默契,海涛哪头都逃不过。渐渐地习惯成自然,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

海涛训练比别人刻苦。别人走了,他还练。教练一看他还练,就陪他练。秋天气候干燥,他的手指尖裂开个大口子,每次投之前,先擦干血迹。为什么不包扎过再练?海涛有自己的想法:要是比赛遇到这种情况,去包扎,手感一定会改变。手的感觉在铅球比赛中很重要,感觉不对,怎么会出好成绩。这样就坚持下来了。第二天,包扎好,又去练。

那时候,教练老拿一些女孩子来跟海涛比,打赌,谁输了谁买冰棍儿。海涛不愿意输给女孩子,实际上他压跟儿不想输给谁。谁比他强,他就管谁叫“师傅”。两年下来,除了教练,没有“师傅”了。训练很苦,但他很开心。正如父母所说,体育训练锻炼了他的意志,使他至少在两方面得益:一是遇到困难不退缩,保持一种良性的心态;二是有恒心,定下目标,就不懈努力。

海涛在训练中的灵气渐渐显露出来。1992年,他被评为全省优秀苗子。1993年,海涛获得第一个全国冠军,是全国分龄赛冠军。

就在这次比赛之后,海涛报考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尽管他的运动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在所有考生中都是最好的,但由于他的眼睛随时有失明的危险,录取工作一波三折。海涛第一次感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最后省体校发给他的是一张“特批”录取通知书。

运动生涯踏上了正轨,海涛却从这波折里,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关于人生,关于命运。

海涛说,他就是那时自觉成为一个“戴帽子”少年的。

“戴帽子”少年有什么特别吗?有的。不是因为戴了帽子显得帅气,有时戴了帽子反而显得傻气。但是戴了帽子,可以使自己忽略一些不必去注意的东西,一心一意地走自己的路。

不管戴了帽子是显得帅气,还是傻气,既然有这样的好处,海涛就决定戴上它去走人生。

“戴帽子”少年记住了一句歌词:不回头,只留无悔在人间。

海涛说,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是“踩着点儿走的”。因为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来回走,所以要步步为营,一步也不能错,才会走上理想的道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1995年,黑龙江省残联的干部鲍利民找到海涛,问他愿不愿意参加残疾人的比赛。海涛参加体育训练以来,都是与健全人比的。参加“残疾人”比赛,好说不好听,他心里有点不太愿意。但还是先看看再说。接触到一些残疾人运动员,他就改变了看法。老一代的残疾人运动员,如刘玉坤、姚振宇等,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给海涛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跟他们这样的人比赛,有什么不体面的。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想赢他们才不容易呢。

当年5月,海涛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拿了铅球和铁饼冠军,标枪不会投,输了。

1996年6月,海涛又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这一次包揽三铁冠军,并超一项世界纪录。

这时离8月份的亚特兰大第十届残奥会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比赛完了之后,海涛就被调到南京集训。

天气炎热。旅途劳累。海涛的右眼发了炎。休息了一周,实在不能再等,还未完全恢复,就投入训练。眼睛很疼,但成绩每天都在提高。虽然每次训练完了之后,眼睛都得热敷,但海涛很开心。集训结束,海涛的铅球成绩提高80多厘米,铁饼和标枪成绩更是提高了2-3米。

海涛在残奥会一亮相,就赢得个开门红。他战胜身材高大的欧美选手,一人独揽三金,破两项世界纪录、一项奥运纪录,风头出足。

但这时的海涛已足够成熟,他在日记中写道:“无论我们接受的是什么,都不须张狂或沉沦。这样,你面前的灰暗会变得明朗,你面前的明朗会变得辉煌。” 1997年,海涛在省体校毕业,面临人生抉择。按社会上的一般看法,海涛有了中专文凭,找个工作,以后有残疾人体育比赛,去参加还能拿点奖金,也算是不错了。海涛却一心想上学。边学边练固然是很辛苦的,但他认为一样也不能耽误。他不停地寻找机会,教练也愿意帮助这位要求上进的弟子。他被天津财经学院的体育教练看中,如愿以偿上了高等学府。

由于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的田径队通常在南京集训,为了方便训练,海涛又离开天津财经学院,到南京大学新闻系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学与练的矛盾。专业换了,课比较生疏,需要大量写文章。开始时一周一篇,后来一周两篇,每月还有一篇大的文章。正好此时,远南集训。时间的合理安排对海涛变得如此重要。

他早上上课,下午训练,晚上也上课,直到9点。回到宿舍就忙着写作文,每次写完都到两三点钟了。同学开玩笑:怎么忙成这样,也没见你瘦下去。

1999年1月,海涛随中国代表团出征曼谷第七届远南运动会。已经是第二次出国比赛,经验有一些了。扛起大旗,海涛已俨然是一个领军人物。

海涛在亚洲目前没有什么对手。他说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输了也是赢了;不能战胜自己,赢了也是输了。跟什么人比赛,不会影响他的成绩。海涛一如既住地战胜了自己,在对手都很弱的情况下,仍然勇破两项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其中铅球成绩是16米29,逼近国家运动健将级水平。

海涛有时候也感到些许迷茫。好像踩在棉花上,不知道下面有多深,不知道脚下面是什么。他与别的年轻人一样,需要一刻不停的求索、反思:自己的明天走向何处?把自己定位到哪里?在社会的风浪中,能否出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成绩已经取得不少,从一个叫父母挂心的半盲孩子,到名牌大学的学生和奥运冠军,从小至今获得的奖牌奖状,都由母亲保存,足有一盒子了。如今又获得一个中国青年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五四青年奖章”。对于这一切,海涛也只是质朴地笑笑。因为他早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永远以为自己得了59分。只有这样,才不会自满,才会更加努力,不断地有上进的动力。

原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说到以后的道路,海涛强调,不论以后干什么工作,都会不遗余力“为残疾人呼喊,为残疾人谋权益”。这当然是很难的。正因为难,才需要人去做呀。

参加残疾人体育比赛以前,是自己的一些小小不顺,使海涛思考一个残疾人可能遇到的命运,这是与自身的前途直接相联系的。参加残疾人体育运动以后,真正进入到残疾人的圈子里,他的思考已远不限于自身的命运了。说起其他残疾人,他的脸上显出与他的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稳重:“我的生命是与他们相联系的。他们过得好了,我才快乐。” 从事残疾人体育运动,不仅使海涛的人生出现重大转折,

而且使他对人生、事业的思考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回忆自身的经历,海涛说:“我遇到过一些不顺,但我一生中遇到过许多热心人帮我。我其实是非常幸运的。如果一个的身体状态不如我,运气又没有我这么好,他的日子会怎样呢?”

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海涛努力不怠,努力把自己的愿望转化成影响,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创造更好社会环境的行列。

他经常给身边的同学讲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时不时组织一些同学进行帮残服务。但他认为就目前来说,他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把比赛比好。比好了,拿了名次,各种媒体都在说残疾人好。这样也许会给另外的残疾人以信念,使他们有个期待,有努力的方向,帮助他们把精神立起来。人当首先自助,不是吗?

他引用了他喜欢的一首歌《光辉岁月》里的一句歌词: “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不分你我高低的光辉岁月,正是海涛的梦想。他将为这一梦想,付出一生的努力。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物理化学硕士导师,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教改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教材、专著4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共五项。

律师

祖籍山东青岛,中共党员。从业多年来,基于原司法部华联律师事务所改制而成的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的强大平台,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农民日报等政法系统和新闻媒体人脉资源。承办了大量的民商事、刑事和行政诉讼案件,尤其擅长刑事辩护,为河北、浙江等地的3名被告人由一审的死刑,在二审改判死缓或无期徒刑;使检察机关改变公安机关确定的罪名,成功承办了河南省驻马店市“9、25”故意杀人案;参与承办了河北省唐山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王某诈骗案,当事人无罪释放。在金融票据、公司法律事务等领域也有所建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