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穗乌毛蕨 |
释义 | 穗乌毛蕨(学名:Blechnum spicant)形态优美,是陆地簇生植物,植株高植株高60—150厘米。根状茎粗壮,直立,顶部密被褐色钻线形深紫褐色鳞片。叶羽状,深绿色叶片,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适宜大型盆栽观赏,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分布于北美洲。 中文名称:穗乌毛蕨 外文名称:Deer fern, hard fern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纲:薄囊蕨纲 目:真蕨目 科:乌毛蕨科 属:乌毛蕨属 拉丁学名:Blechnum spicant 形态特征穗乌毛蕨是陆地簇生植物,植株高植株高60—150厘米。根状茎粗壮,直立,顶部密被褐色钻线形深紫褐色鳞片。叶羽状,深绿色叶片,叶柄长20—50厘米,宽度60厘米。坚硬,上面有纵沟,无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0—100厘米,宽15-40厘米,先端惭尖,基部不缩狭,一回羽状;羽片18-50对,互生,斜向上,无柄,线形,长11-24厘米,宽6—10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脉羽状,分离,侧脉二叉或单一,近平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孢子囊群线形,黑色,盛夏初秋成熟着生于中脉两侧,连续而不中断。 冬季,林间的地表植物大多都枯萎了,但耐寒性蕨类植物穗乌毛蕨绿油油的叶子常年不变。这些梯状排列的圆头叶子能够经受严冬的考验,在寒冷的气候中仍然旺盛生长。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美洲:阿拉斯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加利福尼亚,爱达荷,俄勒冈,华盛顿,欧洲,亚洲东北部。 生长习性栖息地:荒原,沼泽,山地草原。平均分布于于海拔1200米上下。生长速度缓慢,在生长期平均每天增加的0.3米。叶子全年常绿,种子6月至8成熟。喜光,喜沙质、中性或偏酸性、重粘土的土壤,成长期要求排水良。可以生长在全树荫(深林地)、半光照(光林地)或无遮荫的环境。需要潮湿的土壤。 孢子繁殖,播种时要对表面的腐殖质的丰富的土壤进行消毒。堆肥要保持湿润,最好用一个塑料袋团住保持湿润,直到它们大到能建立良好的小团块植株。第一年越冬要移入温室,在春末或夏初移到室外。在春季或秋季。较大的小团块芽株可以种植,用盆栽并置于框架上,直至长成亚成株。 经济价值穗乌毛蕨形态优美,具有苏铁的风韵,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适宜大型盆栽观赏,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 叶片和根均是可食部分,根煮熟后可以作为食物应急。也可作为药用植物,具有收敛皮肤溃疡、治疗腹泻、治疗癌症、美容皮肤和健胃的功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