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绥安镇
释义

简介

绥安镇位于漳浦县中部偏西,为县治所在地,是漳浦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土地总面积 128平方公里。北至查岭村,隔宝音寨山(海拔355米)与长桥镇溪内村相邻;西至马坑村,隔 石古山(海拔101米)及马坑山(海拔136米)与石古农场相邻,又隔鹿溪中游及棕口溪与石榴镇梅北村、梅东村相邻;西南至京里村,与大南坂农场毗连;东南至草埔村火烧埔以东的埔顶 张社,与旧镇镇林美村相邻;南至后港村,隔苦竹山与旧镇镇梅竹村相邻;东至罗山村和卫 星农场,隔罗辉山(海拔413米)、东罗山(海拔293米)与万安农场西垄、文周、古陂等作业区相邻;又至顶下草村,隔岩山(海拔546米)与赤土乡为邻。周围除上述山峦外,镇境多丘陵 ,其中县城北面有大峰山(又名后堵山,海拔409米),县城南面有旗山、鼓山。镇区中部 和西南部为鹿溪流域小平原。

绥东村位于绥安镇中部,县城东隅及东郊,北邻绥北村,南邻炉尾村,东邻石斋、麦园埔二 村,西邻绥南、南门二村。源自水磨岭和坑内磨山的北溪在油车汇合,流经本村,至炉尾汇

入鹿溪。

政区沿革

绥东民国时期为绥安镇的绥东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一区(城关区)的绥东乡。1958年9月属城

关公社绥东大队,1980年9月改属城关镇(1982年3月改名绥安镇)。1984年5月大队改为行政 村。绥东村辖8个村民小组,第一组在东门兜及巷尾,第二、三组在东街,第四、五组在花 亭巷,第六、七组在府前街、十九门内、市场边大埕内,第八组在溪仔林自然村,现共有59 2户,2302人。?

姓氏源流

绥东村主要有林、胡、蔡、卢、李、柯等姓,林姓主要居于溪仔林自然村,与麦园埔同源。胡姓主要居于东门兜、东大街及巷尾,鹿溪村所分衍。蔡姓主要居东街(今将东街也作为府前街的一部分)的顶蔡厝巷和下蔡厝巷,大部分由东埔分衍,一部分由割后传来。东埔有蔡氏祖祠,俗称浸水祠堂(在今食品厂),其先世是陈元光部将、固始人蔡长眉,传裔云霄之西,其裔孙蔡元鼎(蒙斋)于宋末至五代避乱隐居漳浦北境大帽山下,传裔蔡坑社(今属赤岭乡前园村),其长子长孙蔡芹,任广东判度支,传裔于澄海、潮阳,其裔孙蔡元仲,于宋末从潮州回居漳浦东埔,传裔东街、王顶、石斋村及旧镇上蔡、寨内、长桥镇割后。卢姓居后沟

巷一带,祖先来自竹屿,为陈元光部将卢如金后裔。李姓居绥东市场边大埕内,为西街明朝御史李瑞和后裔。柯姓居东街、十九门内,属“大中丞派”,其祖于清初来自晋江。?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542亩,农地510亩,农作物有水稻、杂粮、蔬菜等,果树不多。一部分农地已用 于建厂办企业,和住宅小区。有淡水养殖业2户,建筑集体5组,从事餐饮业及个体经商户100多户,在开发区打工者400多 人,劳务输出国外3人。全村饮用自来水(溪仔林自办自来水设备,其余皆由县水厂供水)。供电情况正常。电视装机普及率98%,电话装机普及率85%,有手机550支。除溪仔林外,都有宽敞的水泥路面村道。镇中心小学设本村,校园面积10820平方米,建筑面积3719平方米,设24个班级,学生1138

人,教师66人。

名胜古迹

印石亭,始建于宋,民国25年重建。周围石刻甚丰富。解放后辟为革命烈士陵园。东岳庙,祀仁圣大帝,庙原被拆毁,今部分重建。?注生娘娘庙,俗称娘妈庙,始建于元,今保存较好。?孔庙,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洪武初,历代修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学泮池及印池,在今公安局内及对面,始辟于明代。?

古代人物?

高耸,明成化十三年举人,官临江通判。?

徐弼,明成化十六年举人,官廉州府同知。?

徐辅,弼弟,成化二十二年举人。?

卢维祯,明隆庆二年进士,官户部左侍郎。?

卢火廷,万历十六年举人。?

民国时期人物?

叶庆士,荷兰莱丁大学教授。?

陈则蔡,漳浦县参议会议长。?

华侨人物?

绥西村

绥西村位于绥安镇西部,县城西隅和西郊。东、北邻绥北村,南邻绥南村,西邻马坑村西庙

社。发源于长桥镇溪内和掷石鸟嘴山的割后溪流经棕口、绥西出南门,汇于鹿溪。国道324

线从绥西经过。?

政区沿革?

绥西民国23年设西街、西隅、西湖3保,属第一区城厢联保(民国29年改为绥安镇)所辖。民 国33年,东英、北岭、盘陀3乡合并于绥安镇(镇公所设在西街顶李氏大宗祠),西街、西隅 、西湖3保合并为绥西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一区(后改为城关区)的绥西乡。1957年12月,改 属城关镇(县直属镇)辖,随即成立绥西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属于城关公社的 绥西大队。1980年9月,从城关公社划出绥东、绥西、绥南、绥北、南门5大队和1个居民大 队成立城关镇(1982年3月改称绥安镇),为县直属镇(后城关乡合并于绥安镇)。1984年9月, 绥西大队改为属于绥安镇的绥西村,辖西街、西门、西湖、埔顶4自然村。现共有805户,31 80人,其中西湖社210户,834人;西门社(青年路)91户,354人;埔顶社39户,165人;西街 村民一部分移居虎仔山下(埔顶社附近)建新村,留在原地者还有465户,827人。?2002年11月,绥西村与西街居委会合并,成立绥西社区居委会。社区人口共2157户,7634人 。?

姓氏源流?

西湖社以在西湖之滨得名,为蔡姓聚居地,开基祖直翁(谥号),开基于元代,其祖先源自赤岭乡蔡坑,为五代时期著名理学家蔡元鼎后裔(元鼎的祖先蔡长眉,原籍河南固始,随陈政 、陈元光入闽“开漳”,居云霄之西,传裔至五代,蔡长眉避乱移居漳浦县北大帽山下,传裔蔡坑)。西湖社明清时代人才辈出,清初分传后裔于下布(今属大南坂下楼作业区),清代人才辈出。?西街有李姓聚居,其族并分布于北街、东埔等处,其祖庸政、庸执(谥号)二兄弟,开基于明 代天顺年间,崇祯年间出进士李瑞和,任御史。西街金芳社等处有蔡姓聚居,为西湖所分衍 。自街道拆迁改造后,西街的姓氏聚居情况不复存在。?埔顶原为陈姓聚居地,现为多姓所居。?西门(今青年路)有林、陈、曾等多种姓氏。?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450亩,农地50亩,主要种植水稻、香蕉。有南山场一片山地,种植荔枝、龙眼

等果树。?

村办企业有:埔顶机砖厂、绥西酒家、下?鲍鱼场(与县水产公司合办)等6家,村年纯收80

万元,村民免负担统筹和提留规费及卫生费。?

村民在绥安开发区务工者400多人,出县务工者100多人,出国劳务5人。村里有泥水匠20多 人。开店经商者和从事第三产业者250人,个私民营企业26家。?

全村道路基本是水泥路面。村民全部饮用自来水。村民电话普及率95%,有手机500多部。电 视机及日常电器户户皆有。?

村医疗所有医务人员4人。?

1996年建新的村部。2001年建老年人活动中心。规格颇大,活动正常。?

绥西小学校园面积2800平方米,已建新校舍,面积达6242平方米。现设34班级,有学生1653 人,教师72人。自设校以来已培养200多人考上大中专。?

名胜古迹?

西湖,始辟于南宋嘉定八年,现已由县建成西湖公园。?

西湖宫,祀玄天上帝。?

蔡新纪念馆。由漳州蔡新研究会漳浦蔡新故里委员会倡导,由蔡姓族人及旅台漳浦乡亲捐资于2002年落成。驿内庙,在麦市街与西街相接处。该处于宋代设“仙云驿”,元、明、清设“临漳马驿”,为招待过往官员、公差及传递文书的机构,驿已废,仅存驿庙一座。?

古代人物?

李长庚,明万历四十六年举人。?

李瑞和,明崇祯七年进士,官松江府推官、两浙巡盐御史,世称“西街李老爷”。?

林梓,居新路,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官通政使。?

蔡大壮,明嘉靖二十八年举人,官宁乡知县。?

林宰,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兵部侍郎。?

蔡宗禹,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刑部主事。?

林采,明万历三十四年举人,官广西副使。?

蔡而巽,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官行人。?

蔡而烷,清顺治九年进士,官东昌府推官。?

蔡而亘,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官桐柏知县。?

绥南村

绥南村位于绥安镇西部,县城南隅及南郊,北邻绥西村,南邻南门村,东邻绥东村,西隔鹿溪与京里村相望。南门溪流过本村西境至炉尾汇入鹿溪。?

政区沿革?

绥南民国时期为绥安镇的绥南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一区(后改称城关区)的绥南乡。1958年9月成立属于城关公社的绥南大队,1980年9月改属城关镇(1982年3月改名绥安镇)。绥南村辖9个村民小组,第一组在大陂自然村,第二、三组在水门,第四、五、六组在准提室,第七组在詹厝?、盐仓巷,第八组在官学口,第九组在水门。全村共726户,2701人。?

姓氏源流?

除县城南郊大陂社为陈姓聚居地(今46户,196人,仍以陈姓为主,祖先来自佛昙大坑)以外,其他在城内南隅的各村民小组都是多姓组合,其中较成宗的有:南门内詹姓(地名詹厝潭),有祖祠(詹御史祠堂,今利用为老年人活动中心)。祖先来自赤湖西庵。水门陈我峰巷及三房巷陈姓,祖祠在水门,俗称陈我峰祠(明代进士陈梧,号我峰),这一派陈姓祖先来自马口甘棠;三房巷陈姓一部分来自旧镇白沙,民国初年始迁入。叶厝巷一带叶姓,祖先源自佛昙白石。南门内、准提室巷曾姓,祖先源自德化。水门林姓,祖先源自乌石。木屐街一带柯姓,祖先源自溪南。王姓有两支,一支居万年春巷一带,祖先来自南靖;一支居王厝内一带,祖先来自横口。此外有商、洪、欧等姓,商姓源自上埔(商树埔),洪姓源自杜浔。?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683亩,主要种稻和蔬菜。农地157亩种杂粮和蔬菜。绥南场有山地一片,在马坑村界内的“插花地”,大部分种果。?

有淡水养殖户10多户,养鳗场1家,鹅鸭养殖户5户,每户经常在栏600多头。绥南村除大陂社外,村民都住城内南隅,这一带原是商业荟萃之区。改革开放后,有约400户村民经商,有的为小商小贩,有的办企业成纳税大户。著名的有王亚丁的鸿达电器厂。著名的餐饮业东山饭店、朝阳饭店是绥南村人开的。有汽车货运大户6户,共有货车120辆。从事手工业者也不少。有100多人在开发区做工。?

村民饮用自来水。供电情况正常。户户有电视机。电话装机普及率98%。?

建水泥路面道路,王顶600米,准提室巷600米。?

绥南小学与南门小学合并为县第二实验小学,2001年9月建成新校舍,校园面积6674平方米,教学楼一座三层半,建筑面积2123平方米,设18班级,学生664人,教师27人。全村有20多人考入重点大学。?

名胜古迹?

城隍庙,在南大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东溪祠,在詹厝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詹御史祠,在南大街,今为老人活动中心。?

陈我峰祠,在准提巷。?

尚书府,在城隍庙西侧,尚书、探花林士章府第。?

袁进士府,在盐仓巷。?

蔡新府第,俗称相府,其旧址今为绥安法庭。?

古代人物?

叶穆,叶厝巷人,明景泰四年举人,官河间府同知。其弟叶谐,亦官同知,移居北街司马第。?

詹惠,居南街,明正德三年进士,官南京御史。?

陈梧,居准提室巷内,明嘉靖二十年进士,官广东佥事。?

吴一桧,居间仔埕,明万历元年举人,官兴国州知州。?

吴廷龠,一桧子,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江西按察使。?

林绍祖,林士章玄孙,居尚书府,清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官吏部员外郎。?

林凝崇,绍祖孙,雍正元年举人,官高明知县。?

民国时期人物?

柯汉扬,国民党漳浦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省参议员,驻会委员。?

绥北村

绥北村位于漳浦县城北门内外,今为市区的一部分,北邻辕门、油车二村,东邻石斋村,西邻绥西村,南邻绥东村。源自水磨岭和坑内磨山的北溪流经本村大亭,出东门兜至炉尾汇入

鹿溪。?

政区沿革?

绥北民国时期为绥安镇的绥北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一区(城关区)的绥北乡。1958年9月为属于城关公社的绥北大队,1980年9月,与绥东、绥西、绥南、南门等大队同时从城关公社划出成立城关镇(1982年3月改为绥安镇),1984年9月,大队改为村。绥北村辖北街、东埔、北门兜、大亭、楼仔顶、羊朝、杜松林7社,现共有764户,3015人 。2002年11月,绥北村与北街居委会合并,成立绥北社区居委会,社区人口共2529户,5941人 。?

姓氏源流?

主要姓氏有胡、黄、刘、林、陈、程、李等。程姓主要住北门兜和北街,有祖祠,源流不详 。明成化间,浙江开化人、举人程孟于任漳浦县学教谕,其后裔也传衍北街一带。李姓主要居东埔、北街,为西街明代御史李瑞和的后裔,祖祠“倒插金钗”已拆除。林姓主要住北街顶港头林巷一带,祖祠已拆除,祖先来自佛昙港头;也有源自路下及其他地方的林姓。陈姓主要住北街,祖先来自沙西镇蓬山,有祖祠;也有源自其他地方的陈姓。刘姓主要住北街,祖祠已拆除,祖先源自杜浔北坂。胡姓主要住北门兜,源自炉尾。黄姓主要住千秋楼角,源自杜浔徐坎。?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365亩,农地705亩,山地不多。农作物有:水稻蔬菜和荔枝、龙眼等果树。有个私鞋厂1家,石板材厂1家,从事运输的货车4辆,小车1辆,手扶拖拉机40辆,机板车20辆。有个体商户300户,修配业10家。淡水养殖业2家,一在水磨岭水库,一在石榴镇玳瑁村。在绥安开发区做工者150人。劳务输出国外5人。?

电视装机普及率95%,电话装机普及率85%,有手机400多部。90%住户饮用自来水。县实验小学设在本村。校园面积9365平方米,校舍面积9925平方米,设44班,学生2916人,

教师122人。村卫生所一所。?

名胜古迹?

黄道周墓,在石斋公山,其右前侧有四君子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门天后宫,始建于明代,已重修。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街“世大夫第”古民居,明代从佛昙港头迁居县城的显官所建。?

南门村

南门村以在县城南门外得名,今属县城建成区南隅。北邻绥南村,东邻绥东村,西隔鹿溪桥闸与京里村为邻,南隔鹿溪与溪南村相望。在南门外和南门内之间有南溪,又名南门溪。原是鹿溪的主流河道,明万历年间,南溪被洪水改道从今鹿溪桥闸处经过。崇祯六年(1633年),在岩前溪(今割后溪)汇入鹿溪处筑双

溪坝,拦水入南溪故道,解决城西、城南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双溪坝圮坏后,又在附近的“梧桐隙”处筑陂拦水引入南门溪。1974年底至1975年初,“农业学大寨”鹿溪县城段自梅东合溪口至英山、后港11.7公里的河道,裁弯取直,人工开挖一条底宽100~130米、堤高6米、全长8.3公里的新河道,并在涂桥头建成一座横跨鹿溪新河道的26孔石拱桥闸,用以调节上游来水,保证县城工农业、居民生活用水。鹿溪县城段的裁弯取直后,使城西、城南居民免受水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显著,但南门溪的来水发生问题。1978年,在梧桐隙上方筑石陂,引源自割后之水入南门溪,能灌城西、城南农田,南门溪又有活水注入

。到了八十年代,南门溪上段周边多基建,南门溪源头来水又产生问题,南门重现“龙须沟”。1986年,县政府拨专款12万元,在西湖洋新开一条宽9米、深2米、长933米,流量每秒4立方米的引水渠,上连梧桐陂,下接南门溪,并对南门桥以上河道清污排障,对双溪口至城东溪(东门溪)380米土渠改石渠。经过治理,南门溪又有源头活水,南门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九十年代,随着西湖公园小区建设,近年来,南门溪再一次成为“龙须沟”,今城建主管部门和绥安镇、南门村正在共商根治南门溪方案,预计近期内可望实施。?

政区沿革?

南门自古有“金南水镇”之称,民国29年为属于绥安镇的金南保,民国33年与榕树保(商树埔、京仔)合并为金榕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一区(城关区)金榕乡,1987年划属城关镇(区辖镇)管辖,1958年9月属于城关公社的南门大队。1980年9月从城关公社分出绥东、绥西、绥南、绥北、南门5大队设立城关镇,1982年3月改名绥安镇。1984年9月5大队改为行政村,隶属不变。南门村辖王顶、沟仔尾、田仔?、港仔口、土桥新村5社,现共有502户,2024人,其中,王顶132户,552人;沟仔尾120户,519人;田仔?148户,552人;港仔口92户,357人,土桥新村10户,44人。?

姓氏源流?

南门村有蔡、郭、李、陈、刘、林、张、程、谢、黄、江、张、庄、曾、杨等多种姓氏。蔡姓分居于王顶、沟仔尾、田仔?、港仔口、土桥新村等处,祖先来自东埔(东埔有蔡姓祖祠俗称“浸水祠堂”,在今食品厂处,为东街、石斋村、南门村及旧镇上蔡、寨内蔡姓的总祖)。谢姓居沟仔尾、田仔?等处,祖先有从沙西镇北旗村来,也有从赤湖来。庄姓为港仔口原住民,祖源不详。郭姓为王顶原住民,祖源不详。程姓居王顶,祖先来自舟市。江姓居沟仔尾及田仔?,祖先从海澄来。?

石斋村

??石斋村位于绥安镇中部,处县城东偶。北邻绥安工业区及油车村,西邻绥北、绥东二村,南邻炉尾、鹿溪二村,东邻黄仓工业区和黄仓、麦园埔二村及县苗圃。源自水磨岭和坑内磨山的北溪在油车村汇合,经本村出东门兜,至炉尾汇入鹿溪。新建的朝阳大街从本村的河尾、草潭、后田自然村经过。龙湖路东段出东门兜,经本村讲堂社,至黄仓工业区接省道牛旧线。讲堂社,以社内有黄道周讲学处而得名。黄道周号石斋,村以黄道周的号“石斋”命名。

政区沿革?

石斋村民国29年属第一区东英乡的下蔡保及鹿车保一部分,民国33年东英乡合并于绥安镇,下蔡保及黄仓保和鹿车保的一部分合并为石斋保。新中国初期,石斋保改为属第一区(后改称城关区)的石斋乡。1956年10月,城关区一部分改为城关镇,一部分改属石榴区,石斋村属城关镇,而原属石斋乡的黄仓社改属石榴镇所辖的鹿溪村。1958年9月,属城关公社的石斋大队,1984年9月为城关乡石斋村,1988年5月属绥安镇。村辖荔枝林、宪台、草潭、后田、过潭、河尾、围内、车仔、坎坑、山仔顶、后埔、竹仔崎、讲堂、河尾新村14社,现共有662户,2880人。?

姓氏源流?

荔枝林、宪台、草潭、后田、过潭、河尾、围内为蔡姓聚居地,从前统称“下蔡”。蔡姓占石斋村总户数的70%。其源流是:来自河南固始的陈元光部下蔡长眉,居云霄之西,其后裔蔡元鼎(号蒙斋)为唐末至五代的著名理学家,避乱隐居漳浦大帽山下,后裔建立蔡坑社(今属赤岭乡前园村)。元鼎的长子长孙蔡芹,宋初任广东判度支,传后裔于澄海、潮阳,至宋末,其裔孙蔡元仲回居漳浦东埔,分衍石埕(今荔枝林),再分传宪台、草潭、后田、过潭、河尾、围内等社。?

车仔、坎坑、山仔顶为张姓聚居地,张姓占全村总户数的25%。其祖先源自溪南村中营社,

为陈元光部将、河南祥符人张伯纪的后裔。?

讲堂社是黄道周后裔聚居地。?

石斋村还有少数林、陈、萧等姓。?

经济状况及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550亩,农地999亩,山地3900亩,其中种果1300亩,造林2600亩。农作物有水稻 、蔬菜龙眼、荔枝、桃、李。有个私企业明荣实业有限公司及木材加工厂各1家、花岗岩开采场3家。有以手扶拖拉机和机板车为主要工具的运输户80多户。有为建筑工程服务的搅拌机5部,从事建筑人员300多人。

? 供电情况正常。电视基本普及。电话装机普及率80%,有手机230支。?

自建村道3公里,水泥路面,通到全村各社。10社饮用自来水,尚有4社未敷设水管。?

石斋小学校园面积660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设12班级,学生429人,教师28人。?

名胜古迹?

黄道周讲学处“明诚堂”,俗称讲堂,其前身“东皋书舍”,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扩建为明诚堂书院。今为黄道周纪念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尾玄天上帝庙。?

鹿溪村

鹿溪村原名鹿溪桥,以宋庆历四年在该地建一座鹿溪桥而成为地名,后简称鹿溪。位于绥安镇南部,处县城东郊。东邻黄仓村,西邻炉尾村,北邻石斋村,南隔鹿溪与后港村交界。?

政区沿革与姓氏源流?

鹿溪民国29年为东英乡所辖鹿车保,民国33年东英乡合并于绥安镇,鹿车保改为鹿溪保(原鹿车保所辖车仔社改属石斋保)。新中国初期为属于第一区(城关区)的鹿溪乡。1956年改属石榴区。1958年9月改为属城关公社的鹿溪大队(1961年7月至1964年9月一度改属从城关公社分设的鹿溪公社),1984年9月改为属城关乡的鹿溪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鹿溪村属绥安镇辖。村辖鹿溪及白石山脚2自然村,全村共618户,2452人,其中白石山脚30户,125人。鹿溪村为胡姓聚居地。?

文物古迹?

胡氏祖祠,现利用为老年人活动中心。?

青峰岩,亦称峰山岩,在旗山上。?

鹿溪庵,庵前有“第一山”、“离垢境”等石刻,旁有胡廷宴故居。?

麦埔村

??

麦园埔村位于绥安镇东部,处县城东郊。北邻县农科所,南邻黄仓村,东邻草埔村,西邻黄仓开发区,西北邻石斋村。源自岩山西坡的塘脚营溪流经本村铁炉桥,经黄仓至白石山脚汇入鹿溪。省道牛旧线公路经过本村。省级乡镇工业园区黄仓工业开发区设在村境内。?

政区沿革?

麦园埔清顺治年间为“在坊”麦园埔保,康熙三十九年与黄仓保合并为麦仓保。民国时期属绥安镇石斋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第一区(城关区)石斋乡所辖。1956年改属旧镇区大埔乡所辖。1958年9月成立属城关公社的麦埔大队,1984年9月改为属城关乡的麦园埔村,1988年5月城关乡合并于绥安镇,麦园埔村归属绥安镇。村辖麦园埔、岭头、黄仓街、新亭、铁炉5社(自然村),全村共251户,1003人。其中,麦园埔社75户,352人;岭头社22户,95人;黄仓街社32户,130人;新亭社48户,215人;铁炉社74户,211人。?

姓氏源流?

麦园埔社为林姓聚居地,多数祖先源自路下,少数源自乌石。?

岭头社原为麦园埔所分传的林姓所居,民国时期只剩下一户,鹿溪桥村一位胡姓入赘,传下胡姓三兄弟,分三家,后裔繁衍至今22户。黄仓街社原为李姓聚居地,与黄仓社李姓同源,后县城北街陈姓在该社设“金川号”鼎炉,遂有北街陈姓来居,现该村以李姓为主,少数是来自北街的陈姓。新亭社为张姓聚居地,其祖源自中营。现有少数王姓、李姓,为后来者,李姓来自黄仓。铁炉社原为李姓聚居地,与黄仓同祖。现有林、柯、陈、张、郭多种姓氏,其中林姓来自乌石,陈姓来自草埔。?

黄仓村

?

黄仓村位于绥安镇南部,处县城东郊。西、北邻石斋村,南邻鹿溪村,东邻麦园埔村。源自

岩山西坡的塘脚营溪自东向西流经麦园埔村铁炉桥至黄仓村,有源自九曲岭的小溪来汇合,

至白石山脚汇入鹿溪。省道山旧线公路从黄仓村通过。省级乡镇工业园区—黄仓开发区设在

村境内。?

政区沿革?

黄仓清初顺治年间为“在坊”的黄仓保,康熙三十九年与麦园埔合并为麦仓保。民国29年为

东英乡的黄仓保,民国33年东英乡合并于绥安镇,黄仓保与下蔡保合并为石斋保。新中国初

期属第一区(城关区)的石斋乡所辖。1958年9月改属城关公社鹿溪大队所辖,1961年7月从鹿

溪大队分出成立黄仓大队,1984年9月属城关乡黄仓村,1988年5月并属绥安镇。黄仓以一个

自然村为行政村,现共有280户,1165人。?

姓氏源流?

黄仓原为黄姓聚居地,明代李姓之祖开始自海沧迁入黄仓,清代衍成大族,并分传于黄仓街

和铁炉,黄姓则迁居于县城。李氏祖祠建于清代。现李姓占全村总户数的90%,有少数林、

潘等姓,为后来者。?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430亩,农地140亩,山地2000亩。农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大豆和荔枝、龙

眼、桃李等果树。在开发区和外出务工者400多人,劳务输出国外2人。?

饮用井水。供电情况正常。电视基本普及,电话普及率80%,有手机约100支。?

黄仓小学校园面积248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设6班级,学生137人,教师10人。?

炉尾村

??

炉尾村位于绥安镇南部,处在县城东南郊。北邻绥东村,东邻鹿溪村,西、南隔鹿溪与溪南

村相望。南门溪和绥东溪(源头为北溪)流至本村汇入鹿溪。?

政区沿革与姓氏源流?

炉尾清代和民国时期属鹿溪保所辖。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成立属于第一区(城关区)的炉尾

乡,后合并于鹿溪乡。1958年9月属鹿溪大队所辖,1961年设立属于鹿溪公社的炉尾大队,1

964年9月鹿溪公社合并于城关公社,炉尾大队随之改属城关公社,1984年炉尾大队改为属城

关乡的炉尾村,1988年5月城关乡合并于绥安镇,炉尾乡随之归属绥安镇。炉尾村辖炉尾、

后螺、后坑、象墩(和尚墩)、西营5社。现共有576户,2367人,其中,炉尾188户,359人;

后螺196户,840人;后坑(含象墩)81户,319人;西营111户,449人。除象墩为徐姓所居外

,均胡姓聚居地。胡姓祖源同鹿溪村,炉尾社有本支祖祠。?

溪南村

溪南村以在鹿溪南岸得名,位于绥安镇东南部,处县城南郊。西北邻京里村,东北隔鹿溪与南门、炉尾、鹿溪三村相望,东南隔旗山与后港村为邻,西南与大南坂农场交界。源于黑山尖的下楼溪流经本村的下仓、水田寨,汇入鹿溪。?

政区沿革?

溪南清代为在坊溪南保。民国29年为第一区东英乡(民国33年合并于绥安镇)的溪南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一区(城关区)溪南乡。1956年改属石榴区。1958年9月为属于城关公社的溪南大队。1984年9月为城关乡的溪南村,1988年5月随城关乡合并于绥安镇而改属绥安镇管辖。溪南村辖溪南、中营、下仓、水田寨、梨仔园、过黄6社,现共有720户,3000人。其中,溪南社568户,2330人;中营40户,200人;下仓70户,300人;水田寨18户,70人;梨仔园10户,40人;过黄14户,60人。?

姓氏源流?

溪南、下仓、过黄、梨仔园4社为柯姓聚居地,开基于元代,开基祖惟恂公,来自同安。溪南柯姓分传于县城、杜浔等处。第六世柯良,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台湾,传裔台湾。?

中营社有陈、张、胡、吴、黄等姓。张姓有祖祠“太尉堂”,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祀陈元光部将张伯纪,奉为开漳始祖。?

水田寨为刘姓聚居地。?

京里村

?

京里村位于绥安镇南部,处县城南郊。北邻南门村,西邻上埔村,东邻溪南村,南邻大南坂农场,国道324线从村中通过。?

政区沿革?

京里原名仔,写作京里,民国时期属绥安镇金榕保(包括南门、京里、商树埔),新中国初期属第一区(城关区)商树埔乡,1956年10月改属石榴区商埔乡,1958年9月属城关公社的京里大队,1984年9月为城关乡的京里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而改属绥安镇所辖。京里以一个自然村为行政村,现共有270户,1050人。?

姓氏源流?

京里为吴姓聚居地,开基祖吴寿,是龙海仓里开基祖吴岳的第五代孙,生于元代至正二年,卒于明代宣德元年(1343~1426年),妣金氏,盘陀娘仔寨人。有祠堂2座,称上祠堂、下祠堂。?

马坑村

马坑村位于绥安镇西部,处县城北郊。北邻和埔农场及寨窑村,西至新厝顶社与绥西村埔顶社为邻,南至西庙社与绥南村大陂社为邻。源自马坑山(海拔136米)的马坑溪流经村境,至梅东九堀山下汇入鹿溪。源自长桥溪内和中西林场的岩前溪流经本村棕口、高罗山,从“梧桐隙”汇入鹿溪。国道324线公路经过西庙社边。省道牛旧线公路经过马坑、下学。?

政区沿革?

马坑清代为马坑保。民国前期情况不详,民国33年设马坑保,属绥安镇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第一区(城关区)的马坑乡。1956年10月改属石榴区。1958年9月改属石榴公社的马坑大队。1964年9月改属城关公社。1984年9月改为属城关乡的马坑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马坑村属绥安镇。村辖马坑、乌潭埔、下学、新厝顶、棕口、高罗山、西庙7社。现共有560户,2500人。?

姓氏源流?

马坑社为吴姓聚居地,开基于元代。?

乌潭埔、棕口、下学、新厝顶为陈姓聚居地。乌潭埔之祖源自深土墩柄;下学、新厝顶之祖源自南浦乡畚箕湖,都属“圣王派”。?

高罗山为蔡姓聚居地。?

寨窑村

?

寨窑村位于绥安镇西北部,东北邻查岭、楼脚、后潭3村,南邻马坑村及和埔农场,西邻石古农场。源自石榴镇东山村申内的东山溪流经本村,至半径汇入棕口溪,至大陂附近汇入鹿溪。?

政区沿革?

寨仔窑原名寨仔姚,以姚姓聚居地得名,今作寨窑。寨窑村所辖寨窑、半径2社,民国时期分属查岭保和霞潭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寨窑社属石榴区东山乡所辖,1958年9月成立属于石榴公社的寨窑大队,1958年9月划属大南坂农场石古分场,1963年改属城关公社,仍为寨窑大队,划后潭大队的半径社来属寨窑大队。1984年9月改为属城关乡的寨窑村。1988年5月撤城关乡,改属绥安镇。现全村共有224户,926人。其中,寨窑社178户,725人;半径社46户,201人。?

姓氏源流?

寨窑社主要姓氏姚,开基于明代,建有祖祠,其祖来自龙海紫泥。寨窑姚姓于清代分传县城、霞美和东山县。寨窑社还有少数严、王、林、刘、詹、陈等姓。半径社有余、蔡、张、陈、黄、周等姓。余姓从石榴镇长林传来。蔡姓从霞潭传来。?

后潭村

??

后潭村位于绥安镇中部偏北,属县城北郊。北邻楼脚村,东邻辕门村,西邻寨窑村及查岭村岭门社,南邻绥安开发区。国道324线公路从村西通过。?

政区沿革?

后潭村与楼脚村主体同在霞潭自然村之内,连带附近自然村组成两个行政村。清代为霞潭保,民国时期分为楼脚、霞潭二保。新中国初期合为属第一区(城关区)的楼脚乡,1952年改属石榴区的霞潭乡,1958年9月,属城关公社楼脚、后潭2大队,1984年9月改为城关乡(1988年5月合并于绥安镇)的楼脚、后潭2村。后潭村辖后潭、后埔、郭厝、大园(新村)、竹?5社,现共有580户,2270人,其中后潭500户,1900人;后埔20户,90人;郭厝10户,40人;大[HT5,7]土[KG-*4]丘园40户,190人;竹?10户,50人。?

姓氏源流?

后潭与楼脚都是蔡姓聚居地,同一祖祠,其祖来自诏安,开基于元代。后潭蔡姓占全村人口的99%,还有少数苏、方等姓。?

楼脚村

?

楼脚村位于绥安镇中部,大峰山(旧名后堵山)南麓,东邻后潭村,西邻寨窑社,北邻查岭村,南邻绥北村。国道324线从村西通过。?

政区沿革与姓氏源流?

楼脚与后潭同在霞潭社,清乾隆间建卿和楼,楼所在的一隅得地名为楼脚,在霞潭社后半部的另一隅则以后潭称之。自明、清至民国初期的政区沿革,楼脚与后潭同。民国29年始分为属北岭乡(民国33年合并于绥安镇)的楼脚、后潭二保,新中国初期合并为霞潭乡,1958年9月分别成立属城关公社的楼脚、后潭二大队,即是现在属绥安镇的楼脚、后潭二村的前身。

楼脚村辖楼脚、山顶、树林尾3社,现共有464户,2072人。其中,楼脚社409户,1838人;山顶社13户,73人;树林尾社42户,175人。楼脚村蔡姓占全村户数的99%,其他陈、林、张等姓占1%。蔡姓与后潭共祖。?

查岭村

??

查岭村位于绥安镇北部,北与长桥镇割后村毗连,南接寨窑村,东隔石壁山与罗山村交界,西与石榴镇玳瑁村及石古农场下林自然村为邻。源自长桥镇溪内和中西林场葛后工区鸟嘴山的岩前溪在割后村汇合,流至本村,有源自石壁山和源自玳瑁村九龙山的支流分别自东、西来汇合,然后南下经棕口至高罗山附近的梧桐隙汇入鹿溪。国道324线通过查岭村境内4公里。?

政区沿革?

清顺治年间为葵坑保,康熙三十九年改为西坑保。民国29年为北岭乡的查岭保,民国33年改属象牙乡。新中国初期为第一区(城关区)查岭乡,1956年10月改属石榴区。1958年9月改属于石榴公社的查岭大队。1961年7月改属城关公社。1984年9月改为城关乡查岭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查岭属绥安镇。今村辖葵坑、岭门、白楼、后?、龟潭、查厝、桥内、石壁、瓷窑、田中央10社(自然村),全村共559户,2486人,其中,葵坑40户,180人;岭门101户,440人;白楼55户,260人;后?70户,320人;龟潭25户,120人;查厝115户,500人;桥内120户,510人;石壁30户,140人;瓷窑2户,10人;田中央1户,6人。原来还有西坑、洞仔二社,今无住人。?

姓氏源流?

葵坑为苏姓聚居地,源流不详。岭门为许姓聚居地,开基于明代,开基祖来自龙海徐翔,为唐代许天正、宋代许登后裔。岭门许姓传裔于白楼和龟潭。白楼原为傅姓所居,现许姓为白楼主要姓氏,傅姓只存1户。龟潭全为许姓所居。后?为陈姓所居。查厝老住民为查姓,源流不详。查厝还有少数黄姓和张姓,为后来者。桥内为王姓聚居地,其祖源自横口。石壁有薛、蔡、王等姓,薛姓来自石榴镇东山村,王姓来自桥内。?

辕门村

辕门村位于绥安镇中部,处县城北郊。绥安工业区一部分在村范围内,2002年11月整合于绥安工业区,改村民委员会为居民委员会。北邻罗山村,东邻油车村,西邻后潭村,南邻绥北 村。村道四通八达,交通便捷。?

政区沿革?

民国时期辕门属绥安镇罗北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罗北乡所辖。1958年9月为城关公社辕门大队,1984年9月改为城关乡辕门村,1988年5月撤城关乡,辕门村隶属绥安镇。村辖辕门、舟市、水涵、塔顶、考湖、埔仔6社,共364户,1484人,其中,辕门85户,342人;舟市60户,259人;水涵67户,283人;塔顶53户,230人;考湖39户,178人;埔仔18户,70人。?

姓氏源流?

辕门村姓氏有朱、程、黄、陈、王等姓。朱姓居水涵社,有祠堂2座,其祖源自云霄岳坑。水涵朱姓分传于赤土乡顶山南、下山南二社。程姓居辕门、舟市二社,其祖来自县城北门。

罗山村

??

罗山村位于绥安镇北部、县城北郊(距城2?5公里)罗山下。“罗山”取“诸山罗列”之意,东北有罗辉山,海拔413米,为绥安镇与赤土乡的分水岭;东南有东罗山,海拔293米,为绥 安镇与万安农场的界山;北有水磨岭,越水磨岭、慈云岭,为长桥镇甘棠村地界;西北有后 堵山(大峰山),海拔409米,本村南面有打山石,往南即为县城的平坦地带。?

历史沿革

? 宋至明清时代,罗山属在坊(县治所在地及近郊为在坊),清代设罗山保。民国29年亦设罗山 保,属北岭乡,民国32年,罗山保与北乡保合并为罗北保,属绥安镇管辖。解放初设罗山乡 ,划属第一区,1956年10月划属石榴区,1958年3月划属霞潭乡,9月,划属城关公社,为罗山大队。1989年改属绥安镇的罗山村,辖罗山、岭脚、铺后、大埔、大路塔、东罗6社(自然 村)。?

各社人口及姓氏源流?

全村有607户,2585人,各社户口及姓氏情况如下:?

罗山社,173户,766人,大都姓朱,认南宋理学家朱熹为祖。族谱记载,朱熹裔孙朱国兴移居漳浦县罗山。罗山本是吴姓聚居地,朱国兴入赘于罗山吴员外为婿,后来罗山吴姓向别处发展,朱国兴则成为罗山大社开基祖,分衍后裔于铺后、潭仔头、岭脚、田仔、枫厝、大埔、瓦窑、凹仔顶和县城南郊的鸽仔田朱厝(已无社),还传裔于广东揭阳县桂岭乡大岭村,以及台湾、南洋等地。罗山朱氏祠堂“沛国堂”。社内有古榕树2株,古樟树1株。大埔社,95户,400人,大都姓朱,由罗山社分衍。铺后社,180户,734人,大都姓朱,由罗山社分衍,另建有祖祠,因曾利用为私塾,称“大学”。?

东罗社,82户,364人,大都姓林和姓张。林姓系由县城北街分衍,称“浦北林氏”,是明成化年间宁府长史林埙的后裔及族亲,林埙之祖属军籍,自莆田迁漳浦。张姓为陈元光部将张伯纪的后裔。社内有古榕树2株。?

大路塔社,77户,321人,都姓薛,系从东山村大路社(今属石榴镇)分衍,东山村薛姓从长泰山重传来。大路塔社薛士彦于明万历间登进士第,官至云南左布政使。大路塔薛氏祖祠已坍废。社内有古榕树1株,古芒果树3株。?

油车村

?

油车村位于绥安镇中部,处县城北近郊。北邻罗山村,南邻绥北村,东邻石斋村,西邻辕门村。源自水磨岭和坑内磨山的北溪流经本村,过东门兜,至炉尾汇入鹿溪。改线后的省道山旧线从村北经过。?

政区沿革?

油车民国时期属绥安镇罗北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城关区,1957年12月改属石榴区的罗北乡所辖,1958年9月属城关公社的油车大队,1984年9月改为城关乡的油车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油车村属绥安镇所辖。今村辖油车、高厝下、京仔3社,现共有205户,975人,其中,油车社145户,620人;高厝下20户,120人;京仔社40户,235人。姓氏源流?

油车社以杨姓为多,还有程、潘、詹、林等姓。杨姓祖源有两支,人数较多的一支源自佛昙;另一支源自霞美镇竹寺社。程姓与辕门、舟市同是源自县城北街。潘姓原居东门外(今石斋村),民国初年始迁居油车,东门外潘姓旧社已废。林姓源自赤土乡荷芽,属“乌石林”。高厝下有林、黄二姓,林姓源自乌石。京仔社有林、黄、胡、杨、蔡等姓,林姓从县城北街传来,北街林姓源自莆田,开基于明代。(北街林姓有两支,一为“港头林”,一为“浦北林”,传衍东罗、京仔社的为“浦北林”)。?

英山村

??

英山村位于绥安镇南部,西南隔鹿溪与后港村相望,北邻麦园埔村铁炉社,西邻鹿溪村白石山脚,东与旧镇镇甘林村交界。?

政区沿革?

英山民国29年为东英乡所辖的英山保,民国32年撤东英乡,英山保改属旧镇镇管辖。新中国初期为属于第一区(城关区)的英山乡,1956年10月改属旧镇区,1958年9月属旧镇公社的英山大队,1964年9月改属城关公社。1984年9月改属城关乡的英山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英山村属绥安镇辖。今村辖英山、打山、涂厝、树下、后营、瑞岩、南门坑、崎溪、后营9社,共有853户,3578人。2002年设三峡移民安置点,接纳移民7户,34人。?

姓氏源流?

英山社为王姓聚居地,其祖来自秦溪,秦溪之祖来自官浔横口(康庄)。?

打山社以王姓为主,祖源同英山社。此外有少数李姓。?

瑞岩社以王姓为主,与英山社同源。此外有陈、蔡等姓。?

南门坑社以王姓为主,祖源同英山社。此外有林姓。?

崎溪社以吴姓为主,由石榴镇崎溪村传来。此外有陈、涂、王等姓,由附近村社移入。?

后营社以孙姓为主,源流不详。?

涂厝社以涂姓为主,源流不详。按唐代随陈元光父子“开漳”的部将有固始人涂本顺、涂光

彦,涂厝社涂姓是否其后裔,待考。涂厝也有少数孙姓,由后营社迁入。?

树下社以蔡姓为主,源流不详。?

后港村

后港村位于绥安镇南部,北隔鹿溪与鹿溪、英山二村相望,西邻溪南村及大南坂农场瓷窑村

,南与旧镇镇青年农场交界,东与梅竹村毗连。1980年由县交通部门建成的自后港通英山的

鹿溪大桥,极大方便鹿溪南岸的后港、梅宅、梅竹、青年农场等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政区沿革?

后港民国29年属东英乡的后港保,民国33年改属旧镇镇。新中国初期属于第一区(城关区)的后港乡,1957年改属旧镇区英港乡所辖,1958年9月,成立属旧镇公社的后港大队,1961年底,改属鹿溪公社。1964年9月改属城关公社,1984年9月改属城关乡的后港村,1988年5月 ,城关乡并入绥安镇,后港村隶属绥安镇。村辖中社、厝仔胡、徐坑、后坑、溪头、寨仔脚 、凹仔顶、峰山、径仔头、新社10社(自然村),今共720户,2920人,其中,中社510人,厝仔胡100人,徐坑150人,后坑110人,溪头360人,寨仔脚321人,凹仔顶620人,峰山300人,径仔头140人,新社130人。?

姓氏源流?

中社、后坑、凹仔顶、寨仔脚4社为杨姓聚居地,开基于明初,祖先来自六鳌东门。六鳌东门杨姓之祖来自杜浔城里村山东社。山东社,始祖杨维邦,为宋理宗咸淳年间大臣,度宗时受平章政事贾似道排挤失权,后随端宗小朝廷航海南下,忧愤国事,死于船中。船至古雷曾停靠,其子杨考、杨敞将其火化,背骨灰至杜浔鸡母岫山埋葬,葬毕回古雷,而小朝廷船队在元军追击下已继续南下广东,两兄弟乃在鸡母岫山之下定居。由于祖地在山东衮州泗水,命名该地为小山东。后港杨姓大宗祠在中社。?

溪头为方姓聚居地,有祠堂,其祖来自云霄。?

峰山原为蔡姓所居,今为方姓聚居地,自溪头分传而来。?

新社为蔡姓聚居地,其祖来自杜浔过洋村龙潭社。?

径仔头为陈姓聚居地。?

徐坑为徐姓聚居地,源自炉尾村象墩社,于明代嘉靖年间来此间守护刑部郎中徐表墓,后裔成为一社。? 厝仔胡为胡姓聚居地,祖先于明代来自鹿溪村。?

草埔村

??

草埔村位于绥安镇东部,北邻下梧村及万安农场,东邻大埔村,西邻麦园埔村,南邻英山村。源自东罗山东坡的古陂溪南流经下梧至本村,与源自岩山西坡的塘脚营溪汇合,西流经麦园埔、黄仓,至白石山脚汇入鹿溪。省道牛旧线和县道火烧埔至佛昙线经过本村。?

政区沿革?

民国时期属浯江乡的草埔保。新中国初期属浯江区古锦乡所辖,1956年10月撤浯江区,草埔改属旧镇区的大埔乡所辖。1958年9月后属城关公社的草埔大队,1984年9月改为属城关乡的草埔村,1988年5月后属绥安镇所辖。草埔村辖草埔、埔仔、长脚营(塘脚营)、大林、埔顶张5社,共426户,1766人,其中,草埔176户,722人;埔仔72户,292人;长脚营104户,436人;大林59户,241人;埔顶张15户,69人。?

姓氏源流?

草埔社及埔仔社为陈姓聚居地,祖先来自佛昙大坑,属“太傅派”。?

长脚营原名塘脚营,陈姓为主,祖先来自旧镇石柄,属“圣王派”,建有祠堂。此外有林、曾、魏、黄等姓,为后来者。村内有古榕树多株。?

大林社以在一片树林下得名(今称“火烧埔”的地方,从前曾是林荫地),有黄、陈、刘等姓,陈姓源同草埔,黄姓源自旧镇狮头(一说源自广东),刘姓源自刘坂。?

埔顶张社有张、李等姓,张姓源自广东大埔,李姓源自永定。村里有古榕树一株。?

大埔村

??

大埔村位于绥安镇东部,岩山西麓。北邻顶下草村,西邻草埔村,南隔鸡角冠山与旧镇林美村交界,东隔岩山与旧镇镇后垄村交界。源自岩山西坡的塘脚营溪流经村境,汇入鹿溪。乡村道路西通省道牛旧线,东接省道漳东线,道路交通便捷。?

政区沿革?

民国29年属东英乡的大埔保,民国33年东英乡并入绥安镇,撤销大埔保,其地改属浯江乡草埔保辖。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属第一区(后改称城关区)的大埔乡,1956年10月改属旧镇区辖。1958年改属城关公社的大埔大队,1984年9月属城关乡的大埔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大埔村属绥安镇所辖。今村辖大埔、北叶、石厝、佳山、南面5社(自然村),全村共386户,1601人,其中,大埔社115户,550人;石厝社85户,350人;北叶社70户,350人;南面社29户,136人;佳山社42户,210人。?

姓氏源流?

大埔社为翁姓聚居地,其祖来自长桥镇东升村三古社,与官浔镇溪坂村翁姓同源。?

石厝社为林姓聚居地,其祖源自乌石,属“探花派”。?

佳山社为张姓聚居地。?

北叶社,有叶、林二姓,叶姓从佛昙白石传来,林姓从乌石传来。?

南面社主要有叶、林二姓,分别源自北叶和乌石。?

顶下草村

??

顶下草村由顶草、下草两社(自然村)组成,位于岩山北麓,是绥安镇最靠东边的村社。南邻大埔村,西邻下梧村和万安农场,东邻赤土乡万安村。源自岩山南陂的下草溪向北环绕岩山下,经顶草、下草,向东流入赤土乡界汇于浯江。?

政区沿革?

顶下草清代属七都万安保。民国29年属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的万安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第八区(浯江区)赤土岭乡所辖。1956年10月浯江区合并于旧镇区,赤土岭乡合并于荷山乡,顶下草随之属旧镇区荷山乡管辖。1958年9月属浯江公社(1961年7月合并于旧镇公社)的顶下草大队,1961年,顶下草大队改属城关公社,1984年改属城关乡的顶下草村,1988年5月城关乡合并于绥安镇,顶下草属

绥安镇所辖。现全村共有135户,600人,其中,顶草55户,235人;下草80户,365人。?

姓氏源流?

顶草社余姓占99%,有祠堂,据传与石榴余姓同源,具体源流不详,按唐代有“开漳耆宿”余恭纳,也许系其族人。朱姓占1%,由赤土乡迁入。下草社林姓占70%,祖先源自乌石。吴姓占20%,祖先源自象牙庄,清代建有祠堂,已废。庄、陈等姓占10%。?

下梧村

??

下梧村位于绥安镇东部丘陵地带,东、北两面隔西方山与万安农场交界,西、南两面隔东罗山余脉与县农科所及草埔村交界。源自坑内磨山东坡的古陂溪流经本村后流至草埔村,与源自岩山西坡的塘脚营溪合流,转西经黄仓至白石山脚汇入鹿溪。?

政区沿革及姓氏源流

民国时期属浯江乡古锦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一区(城关区)古锦乡所辖。1956年10月改属旧 镇区大埔乡所辖,1958年9月属城关公社的西峰大队,1960年划属万安农场,1961年7月改属鹿溪公社的下梧大队,1964年9月鹿溪公社并入城关公社,下梧大队属城关公社,1984年9月改为城关乡的下梧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下梧村属绥安镇辖。村辖下梧、西方2 社(自然村)。现共有138户,581人。下梧、西方2社为陈姓聚居地,自梅林分传而来。西方社有戴姓100来人,其祖来自赤土 乡前坂。?

风俗?

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到县城西郊威惠庙(西庙)迎请“王妈”(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夫人种氏)到西方社,为其庆祝寿诞。下梧社则到二十四日才迎请“王妈”,为其庆祝寿诞。西庙王公、王妈于二月至五月内轮流被各地“请”去庆祝寿诞,西方、下梧轮不到王公,只好“请”王妈,约定俗成。??

和埔农场

??

和埔农场位于绥安镇西北部,北邻寨窑村,东、西、南三面邻马坑村。?

历史沿革?

场创办于1961年8月,最初只有场员20人,从红旗农场分出(当时城关公社一度划分为城关、霞潭、鹿溪三公社,红旗农场划属霞潭公社,城关公社在原属红旗农场的和埔组建和埔农场)。以后,场员逐渐增加,现共有55户,182人,都来自绥安镇各村,有胡、魏、陈、蔡、李、詹等姓。?

卫星农场

??

卫星农场位于绥安镇北部,北邻卫星水库,西邻罗山村及水磨岭林场,南邻罗山村东罗社,东隔坑内磨山(又名水吼山)与万安农场西垄作业区交界。坑内磨山西坡之水流经本村,至 油车与源自水磨岭的北溪汇合,经绥东,至炉尾汇入鹿溪。?

历史沿革与姓氏源流?

卫星农场于1959年由城关公社创办,原场员来自公社各大队,1972年将罗山大队第八队后路、中?二社划属本场,原场员编为第一组,后路编为第二组,中?编为第三组。现共有120户,496人,其中,第一组6户,23人;第二组53户,210人;第三组61户,263人。后路、中?李姓为主,开基于明代,开基祖李梓,是县城西街李姓开基祖庸政的第四代孙。祖祠在后路社。?

先锋农场

??

先峰农场位于绥安镇东部,北隔?仔石山与下梧村交界,西邻麦园埔村及县农科所,南邻草埔村,东与顶下草村及万安农场新建作业区交界。县道火烧埔——佛昙线从先锋场东边经过 。

历史沿革?

场成立于1962年8月,初由英山大队派出远耕队20人,接耕原草埔大队的水田40多亩,开垦荒田40多亩,共有98亩,1967年又开垦荒农地35亩,栽种荔枝、龙眼等果树600多株。1972年容纳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20多人,建“知青楼”一座及场部。1977年起知识青年先后回城,至1994年,只剩下场工60多人。2000年场员稳定下来,定居者20户,80人,来自绥安、旧镇、深土等乡镇,有王、黄、蔡、胡、陈、涂、林、潘等姓。有6户住公房,其余每户各 自建住房。用电配套完备,电话、电视等设施逐渐增加。饮用井水。?

红旗农场?

?

红旗农场位于绥安镇北部狗头埔,西北邻查岭村,南邻楼脚村,西邻寨窑村,东北靠大峰山(旧名后堵山)。国道324线从场西经过。?

历史沿革与姓氏源流?

场创办于1958年9月,场员来自城关公社各大队。1961年至1964年城关公社一度分为城关、霞潭、鹿溪三公社,原场员一部分转往创办和埔农场,红旗农场现共有30户,123人,以蔡姓为主,来自霞潭,还有来自广东、潮州的林、邓、周等姓。?

水磨岭林场

??

水磨岭林场位于绥安镇北部水磨岭上,南邻岭下的罗山村,东南邻卫星农场,西隔大峰山(旧名后堵山)与楼脚村毗邻,西北隔石壁山与查岭村毗邻,北隔宝音寨山和慈恩岭与长桥镇溪内、甘棠二村交界,东隔罗辉山与赤土乡及万安农场交界。?

历史沿革与姓氏源流?

水磨岭林场成立于1959年,与水磨岭水库管养处为同一整体。场仅辖一个大洞社(原有小洞社,今无社),在未划属林场以前,为罗山所辖。大洞社原为郭姓所居,现为朱、陈二姓所居,今除一位早年嫁给陈家的郭姓老妇以外,无郭姓。全社18户,86人,其中陈姓47人,朱姓39人(包括异姓配偶),陈姓始迁者陈火丁,为沙西蓬山第十七世,民国时期因逃避兵役迁来,至今传四世。朱姓从罗山迁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