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随访连战的日子 |
释义 | 连战首访大陆至今已过去两年,人们也早已从国共两党首次握手的兴奋中冷静下来。当时报上轰轰烈烈的新闻已成过去,而这本经过作者长期思考和沉淀的厚书中有许多翔实历史记录和珍贵的资料。包括国共双方领导人的谈话,以及亲历现场的氛围,人物活动,街头民众的反响。让我们从多侧面、多角度再次体会这件大事的含义。 作者:刘卫兵 ISBN:10位[7801957253]13位[9787801957252] 出版社:九州 出版日期:2007-09 定价:¥28.00元 内容提要正值京城大暑时节,热浪袭人。这天新华社记者刘卫兵带来一部厚厚的书稿,是他的新著《随访连战的日子》。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这无疑是国共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国共关系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辛亥革命后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五四运动后两年。为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两党曾并肩战斗。以后百年来恩恩怨怨、分分合合,因不同政见而分手,又为国家民族而合作。其间几多大事载入史册。如孙中山联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总之,凡握手合作之时,便是民族之幸,人民的福祉,这些事件也就成了历史的里程碑。现在,正值“台独”势力猖狂抬头、两岸局势复杂之际,国民党主席连战的访问,应是民族的福音,祖国统一大业的新进步。当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亮点。谁来记录这个亮点,首当其冲是新闻记者。谁能有幸处于新闻的最前线,贴近记录事件的现场和人物,只有少数贴近采访的记者。刘卫兵正是这样一个幸运者。 记者的第一素质是社会责任,这也是成功的前提。担大责大成功,担小责小成功。当天降大责于斯人时,抓住机遇,他就可能取得成功。应该说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并不太多。 刘卫兵是人大新闻系毕业的新闻摄影记者,从业近20年已有过多次这样的机遇。每次他都能不违天时,不辱使命。更可贵的是他除了胜利完成摄影报道外,事后又能勤奋思考,提炼事实,秉笔成书,为历史存照。他报道过兴安岭森林大火,1998年中国抗洪,阿富汗战争,总理为农民讨薪。曾经有七八年的社会新闻、突发事件的采访经历。更有近十年的中央新闻的采访历程。出版了《日本人印象》、《奔波在战争前线》。现在又出版这本《随访连战的日子》。记录的多为大事件、大主题。对于一个青年记者来说,这应该是不小的成绩。难怪连战先生也翘起大拇指对他说:“好样的!” 连战首访大陆至今已过去两年,人们也早已从国共两党首次握手的兴奋中冷静下来。当时报上轰轰烈烈的新闻已成过去,而这本经过作者长期思考和沉淀的厚书却静静地问世。我想,我们现在细品这本书至少有两点意义。一是让我们重温事件,了解和记住历史。书中有许多翔实历史记录和珍贵的资料。包括国共双方领导人的谈话,以及亲历现场的氛围,人物活动,街头民众的反响。让我们从多侧面、多角度再次体会这件大事的含义。同时,也为日后史家修史留存了第一手资料。二是,新闻同行可以从中感悟一些成功的道理。这里融入了作者的勇敢、智慧、汗水和意志。甚至还有许多占位、角度、用光、变焦之类具体新闻采访的技术、技巧。当我们看到“胡连会”这样的大场面的同时,也看到一个普通记者的大形象——中国新一代记者的形象。 历史是由无数事件组成的。但不要忘记,事件是由人记录下来的,特别是现场的新闻记者记录下来的。所以一部历史就是一部新闻史。不为良相就为良医。不能做历史事件中的主人,就作记录历史的主笔。这是记者的光荣。 古语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卫兵捧着这本书稿来见我时,有几分羞涩地说:“都四十了,才这么一点东西。”但只要我们看过这本书,都会承认,他已经立起来了。当这本书问世时,该是京城的秋天,那是个收获的季节。希望他立得更高、更好。 编辑推荐梁衡(人民日报原副总编、作家): 作为历史的主笔是记者的光荣。卫兵不违天时、不辱使命.为历史存照.为社会尽责。看过书的人都会承认,卫兵已经“立”了起来。祝愿他立得更高、更好。 吴雁泽(中国文联副主席): 从作者的书里感受到他是个说实话、有见解、讲政治的青年。在完成好任务时,他还责备自己干得不理想.真令我这个老头钦佩.!”文如其人”四个字送给卫兵是再恰当不过了。 王文澜(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 拍摄好新闻人物犹如攀越高峰.山路艰难。卫兵擅长用朴实、自然的镜头语言刻画人物.展现历史瞬间。不夸张、不做作,深入浅出而又耐人寻味。 罗京(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卫兵做事勤勤恳恳,做人实实在在。工作好、学习好、书写得也好。 朱寨(文艺理论家): 作品内容鲜活生动,文字明快流畅。原滋原味,不拘成规。图文并茂,图文生情,读来赏心悦目。 张国良(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文汇报》社社长): 笔落惊风雨,天涯共此时。家事、国事、天下事.真情、真意、真情怀。 叶文玲(当代作家): 看似从容的文字,却具有一种异常的时速。字里行间,传递本性的阳刚之气,又如同伴随着自然散发的野草花香扑面而来。作者相得益彰的文字和摄影,来自他明月秋水的坦荡和真诚。俗谚云:贵人不顶重发。我笃信:卫兵的大脑门之所以不太长头发.是因为长了较多的智慧。 作者简介刘卫兵,1967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进入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先后在新闻中心、中央新闻及社会新闻采访组担任编辑、记者多年,其间曾派驻甘肃分社、香港分社任驻站记者。现为中央新闻采访中心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八届全国青联委员。 国内最早奔赴阿富汗战争前线的摄影记者。参加过内蒙古森林大火、98南北方特大水灾、党的十六大、人大政协“两会”、中美世贸谈判、香港、澳门回归、连战首访大陆等重大及突发事件采访。从事中央新闻采访近十年,多次随国家领导人赴国内外考察、访问。新闻作品多次在国内比赛中获奖,其中《总理为农民追工钱》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已发表新闻图片近8000幅、文字作品30余万字。 主要作品有:摄影集《日本人印象》、纪实文学作品《奔波在战争前线》。 目录序 引子 “真没想到,要采访国民党!” 搜索“连战” “山雨欲来” 第一章连战,终于来了! 春雨悄然而至 准备往里冲! “相见恨晚” 第二章拜谒中山陵 仰望中山陵 “连哥您好” “致上最高的敬意” 总统府的一缕阳光 “连主席,台湾不能独立啊!” 第三章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拥抱 跨越海峡的拥抱 故宫:跨越 第四章北大演讲 一次特别的演讲 未名湖畔 第五章60年来,国共领导人首次握手 路在脚下 胡连首次会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祖父、父母与连氏家族 第六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找寻小时候的种种” 回母校 第七章回望祖母墓 清凉寺边的祖母墓 祭拜 回望 第八章会晤汪道涵 冒雨抵达上海 给汪老请安 “敬重连战” 第九章给连战“送礼” 彩扩店的夜晚 在连战房间 我认识的“阿姨”——连方踽 第十章杨柳青时 第十一章经贸论坛,再拍连战 第十二章特别的中秋节 第十三章赞吧龙脊梯用 第十四章致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第十五章连横与玛瑙寺 第十六章博鳌论农业 第十七章跳望台湾岛 第十八章一道浅浅的海峡 第十九章春天的脚步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