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隋唐东都城遗址 |
释义 | 简介隋唐东都城文化遗址位于洛阳市区,北依邙山,南对伊阙,西至涧河,东逾瀍水,洛水横贯其中。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所建,历经唐、武周、五代后梁、后唐、后晋诸王朝。北宋是为西京。东都城址分为外郭城、宫城、皇城、东城、含嘉城、圆壁城和曜仪城。规模宏大,而局有序。城址周长为27.52公里,是洛阳最大的一座古代都城。城内有里坊109个,河南多于河北。现在河南已找到了55个,河北仅找到9个。城内有三个大的市场,东为丰都市,西为大同市,瀍河东岸有通远市。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大体包括今洛阳市区,北接邙山,南对龙门,东瀍西涧,城跨洛河两岸。其外廓城(罗城),东北角在唐寺村,西北角在苗沟村,东南角在城角村,西南角在古城村。 景区介绍共有8座城门,东3、南3、北2,以南面中门定鼎门最宏伟。城垣遗址周长约27.5公里,略呈正方形。内由宫城、皇城、东城、圆璧城、曜仪城、含嘉仓城等组成。其中宫城地处郭城西北隅,四面有墙,东墙长的1275米,西墙长约1270米,南墙长1710米,北墙长1400米。共有6座城门,以南面中门端门为主。隋时乾阳殿、武后时重建的明堂(万象神宫)最为豪华壮丽。皇城地处宫城之南、东、西,为皇子皇孙府第及百官衙署所在地。东城地处皇城之东。含嘉仓城位于东城北面,创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6),唐代继续使用,是隋唐两代大型官仓之一。四周有墙,自成一城,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2米,面积43万平方米。仓城内分布有排列整齐的密封式地下圆形窖穴,已探出287座,发掘11座。窖穴一般口径为8~18米,深3~11米。口大底小,壁斜下内收,窖底坚硬,经过火烧处理;其底纵横铺木板两层,周围砌木板,经油漆。大部分窖内有砖刻铭文。外廓城为官吏私宅及百姓住地。城有103坊,洛河南有东市、南市、氵廛河东有北市等3个商业市场。西苑地处都城西面,周长200余里。上阳宫地处宫城之西,正门、正殿皆向东。都城之内,街道纵横,其中定鼎门街,北起皇城端门,中经洛河天津桥,南达外廓城定鼎门,长9里,宽100步,中为御道,路旁各植樱桃和石榴两行,极为宽敞壮观。其遗址位于今洛龙公路西约500米处。隋唐东都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历一年建成。武周时期曾大加扩建。后梁、后唐曾建都于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