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宿松县
释义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西北与湖北省黄梅县、蕲春县毗邻,东北与太湖县接壤,东南与望江县相连,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为皖西南门户,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是安徽省水产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中文名称:宿松县

外文名称:Susong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孚玉镇等

电话区号:0556

邮政区码:246500

地理位置: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

面积:2393.53平方千米

人口:57.1万(2010年)

著名景点: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等

拼音:sù sōng xiàn

行政区划代码:340826

地理位置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东与望江县共抱泊湖,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宿松地跨东经115°52′~116°35′,北纬29°47′~30°26′,处长江下流顶段北岸。县域南北长约71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

地形地貌

宿松县地质构造属于淮阴地质古大陆向南京拗陷过渡地带的大别山山脉东部末端。对该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其中西北部为山区,境内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最高峰罗汉尖海拔1015.5米,为松杉竹茶主要产区;中部为丘陵,面积854平方公里,为该县最大面积的自然类型区,为粮油主产区;中南部有龙感湖、黄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总面积104万亩,为优质水产基地;南部为冲积平原,是优质商品棉集中产区。水文:宿松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总的特征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长,东南部少而短。发源于大别山的凉亭河、二郎河两大河流,具有山区河流的一定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凉亭河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它们把大别山南麓的径流串入湖泊(县域中部和南部,水面辽阔,水资源丰富,有连成整体的泊湖、黄湖、龙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东经华阳流入长江。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毫米,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

县情简介

宿松县古称松兹侯国,建县于西汉高后年间,约2200年历史。属安徽省安庆市管辖。2011年3月2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皖发〔2011〕10号文件,宿松被确立为省直接管理县体制试点县。宿松县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耕地64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境内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自然资源丰富。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安徽第一,养殖条件优越,名优特水产品有较高知名度。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棉花常产超过2.5万吨;有“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等,是皖西南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到2010年4月5日止,宿松县有二个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分别是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宿松县工业园。宿松县处于长江经济开发带和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地区,又是安徽省“一线两点”率先开发开放战略布局重点地区,也是“承东启西”的结合部。交通十分便捷,贯穿南北的105国道、横贯东西的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距离省会城市合肥220公里、武汉190公里、南昌170公里,至皖鄂赣三省6个机场车程都约两小时,到九江外贸码头、214码头、石化专用码头等3座对外开放码头车程1小时左右。

自然资源

宿松县依山面湖临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地跨大别山山脉、丘陵岗地和平原、湖畈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资源的多样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有64万亩耕地,73万亩山场,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种植作物稳定发展,柑桔、板栗、茶叶、蚕桑以及黑李等名特优水果已形成规模,山区松、杉、毛竹、药材、经果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资源丰富,突出的有四类,棉花:宿松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品质优良,年常产2.5万吨,特别是沿江沿湖圩地区棉花稳产高产,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水产:宿松是水产大县。全县总水面面积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养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渔淡水面积(可养水面84万亩)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冻,养殖无霜期256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有利于渔业发展,而且整体资源条件优裕,水体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丰茂,鱼类种类繁多,河蟹、虾、鳖等名优水产品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享有盛名。青、草、鲢、鲫、虾以及鳖、鳝等水产品产量高,莲子、芡实、荸荠、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动植物品种全。全县大力培植水产支柱产业,坚持大湖水面开发与滩涂精养、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养殖齐头并进,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华绒毛蟹为拳头产品的鱼蟹混养成功,黄湖牌大闸蟹享誉全国,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国家优质农产品称号;滩涂(面积20万亩)开发强力推进;以芡实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养殖成效初显。矿产:宿松县矿藏丰富,非金属矿品种多、储量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种有煤、磷矿、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硅藻土、石英沙岩、兰晶石、金矿等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居全省前列;煤储量466万吨,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此外滑石以及铁、铅、锌、银、金等都具有开采价值。

历史沿革

公元前184年(汉高祖四年),设松兹侯国,隶属庐江郡,始有行政建制。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建县,公元5年(汉平帝元始五年)称松滋县(王莽时一度改松滋为诵善),公元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设松滋郡,梁武帝天监初称高塘郡,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始称宿松县,一直沿用。宿松,含旧松兹之义。唐、宋、明、清初,隶属几经变更,至1645年(清顺治二年)正式属江南布政司安庆府。1912年(民国元年)直属安徽省,1932年10月至建国前属第一专区。建国后隶属安庆地区、安庆市。宿松县是革命老区,宿松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孱陵(今公安县)乐乡(原高成?县-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宿松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李白游居于此,在此地寻找客栈但是客栈已满。于是便在松树下睡了一晚,后来便把此地取名为宿松。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该县总人口836922人,其中非农人口107836人,农业人口729086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75‰。县域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族、壮族、满族、苗族、彝族、侗族、土家族、高山族、傣族、哈尼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傈僳族等14个少数民族。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全县各民族和睦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行政区划

据有关资料显示,宿松县辖9镇(孚玉镇、复兴镇、汇口镇、许岭镇、下仓镇、长铺镇、破凉镇、二郎镇、凉亭镇)13乡(洲头乡、九姑乡、千岭乡、程岭乡、高岭乡、五里乡、佐坝乡、隘口乡、河塌乡、陈汉乡、柳坪乡、趾凤乡、北浴乡)207个自治村(社区),安徽省辖华阳河农场、安徽省九成监狱管理分局均驻境内。

风俗民情

民间艺术

宿松县处于吴楚文化交汇地带,钟灵毓秀,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祥地;黄梅戏以其动人婉转的甜润唱腔,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倍受人们喜爱,历经千年风雨,芳香依旧沁人心脾;构成黄梅戏唱腔和剧种基础的“断丝弦锣鼓”(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的民间器乐形式,曲牌有30余首,分为打击乐和丝竹乐间奏的断丝弦曲牌、锣鼓曲牌、弦乐曲牌三类)和“文南词”(一种类似歌舞演唱的形式,多为2~4人演出,其典型代表作为1950年代初期佐坝区虞松峦村文南词剧团排演的《浪子抛球》)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两朵民间艺术奇葩,至今广为流传。据宿松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历史上不少时候两县曾属同一行政区域。就是共产党创建初期,两县还属同一个党支部。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中国戏曲志》、《黄梅县志》、《宿松县志》等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 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开始,宿松人就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十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鼓书是流行于全县广大地区的一种单人表演的表演形式,表演者左手持檀板(牙子),右手轻巧鼓锤敲击一用数根近米长的竹杆做成的鼓架支撑的一面小扁鼓,说书人在表演过程中,有四句头或二句头的清唱,有或长或短的说白段落,说唱中的开头、中间、末尾均夹以节奏很强的鼓板打击声。

灯班、灯会、灯展:民间春节灯班在该县较为活跃,灯班的“大件”是龙灯,一般还有舞狮、彩船、挑花篮等,灯班中夹以各色方圆、大小不等的花灯,还有锣鼓班子和吹奏的号者。许岭、下仓的灯会,佐坝的龙舟会,晓星、赵岭的狮舞,百余年来深受县内外群众欢迎。

民间工艺

根雕是20世纪90年代在该县兴起的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造型艺术,宿松从事根雕创作作品较多且有一定造谐者有周青、洪水先等人;周青,安徽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有根雕作品300余件,其根雕《芭蕾》1977年获解放军某部建军50周年美展一等奖,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根艺美术家”称号。木雕工艺在宿松由来已久,早期作品多为佛像和花板;许岭镇高家的木雕佛像曾销往外省外县,小孤山启秀寺有一帧观音菩萨像是其作品。花板雕刻是宿松颇有历史渊源的工艺制作,其作品用于床、柜、建筑饰品或构件,县内陈汉、凉亭、二郎、隘口、北浴等地均有从事花板雕刻的艺人。纸扎工艺在宿松有相当长的历史,民间扎制花灯、龙灯、祭品等艺匠较多,特别是扎制的祭祀工艺品,如亭台屋宇、花鸟人物,栩栩如生。

石雕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雕作品有狮、龙、凤等,石刻作品以碑刻居多,不仅运用阴阳刻技法雕刻文字,有的还刻有各种图案,如龙凤花鸟,人物走兽;程岭乡王惠文石雕石刻技艺水平较高,宿松小孤山、太白书台、彭泽龙宫洞等处都有其作品。

盆景制作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喜爱盆景并亲手制作者渐多,作品有山石盆景、植物盆景、珊瑚盆景、木雕盆景、山石、植物盆景等。竹编工艺20世纪80年代兴起,工艺竹编有花钵套、果盘、食品盒、竹制工艺凉席等。剪纸在宿松民间较为时尚,有绣花鞋、窗花等。

民俗乡风

语言,宿松方言,从广义上来说,属北部方言区。但宿松自古属楚头吴尾,近代系三省交界,南来北往,兼收并蓄,方言中也就既有九歌楚辞中的“刚”,也有吴侬软语中的“柔”。刚起来,青云直上,凛凛威风。柔起来,肝肠寸断,缠绵悱恻。黄梅戏就吸收了相当多的宿松方言,所以唱起来柔情百转,百听不厌。特别是《天仙配》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那一段,“绿水青山带笑颜”中的“绿”,“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避”,用宿松话来唱才算正宗,才有韵味。据语言学家研究,宿松方言有六个音调,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云、阳去、上声和入声。 该县语言比较复杂,与地理位置有直接关联;宿松话可能受到古文字声韵的影响,学诗韵,呼平仄,较易入门,但由于尾音重,学普通话、拼音字母和外语,发音较难准确。如把“来”叫“雷”,“吃晚饭”叫“吃夜”,“吸烟”叫“吃烟”,“妻子”叫“堂客”等。

居住,建国前,在封建宗族制度影响下,农村崇尚家族群居即同姓同族的人员聚居在一个村落,房屋连在一起,一进多重,暗巷穿通,中有祖堂和大门,宅户相望,门窗相对。建国后,经土地改革,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通户减少,独户增多,一般都是“明三暗五”。许多村落建起了康居新村,与城里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进一步缩小。

衣饰,该县人民在衣饰方面,素有爱美俭朴的传统,青春少女,尤爱打扮,入学青年,甚讲整洁,新婚夫妇,必穿华丽。旧时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已很难看出痕迹。

饮食,该县居民,向有“一日三餐”、“一稀两干”或“两稀一干”习惯。惟逢年过节、婚丧贺吊诸喜事,则盛办酒席,分海参席、香荩席、木耳席之类,酒菜甚丰,而且席位排次较严,礼节颇多,有里俗遗风。节日还沿袭旧的饮食传统,元宵吃汤圆,三月三吃避疫耙,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糍粑、咬菱角,重阳吃螃蟹、饮菊花酒,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春节除买鱼肉外,还讲究做印子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流活动频繁开展,饮食渐有南北风味。

婚姻,婚姻制度在建国前多为封建习俗,婚姻过程一般经过托媒说合、父母同意定婚、亲家过门、女婿上门、行报日礼、迎亲礼、抬嫁妆、新郎新娘拜堂、合卺交杯、谢媒、酬谢宾客、三朝回门等仪式。而新娘坐轿上门,行前要哭嫁,放鞭炮,吹喇叭,敲锣鼓,热热闹闹送走。至门前,新婿要迎接,择福寿兼备之妇女二人为“牵娘”,扶新妇下轿。新妇以红帕蒙首,同新郎一起,先入堂拜祖先、天地,夫妇交拜,再入洞房,由新郎揭开红帕,夫妻并坐喝好顺茶,行合卺礼,晚上还撒帐,闹新房。次日谒舅姑,新妇同舅姑共餐。三日入厨作羹汤,夫妻结伴回娘家探亲,当天返回。民国期间,城镇大户人家亦有仿西式结婚者,其礼节大有改进。建国后,男女婚姻获得自由,婚礼一般从简,但也要经过双方恋爱、上门定亲、节日互相往来、正式迎亲结婚、回门探亲等过程。农村婚礼较隆重,旧习较多,定婚前要托媒介绍,定婚后,一年三节要向女家送厚礼,定婚时要加送衣服贵重礼物,结婚时要加送边猪坛酒。推行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许多婚礼习俗并没有那么繁琐的细节。

丧礼,旧时陋习,颇尚迷信,凡老父老母死后,一律要举行丧葬礼仪,以尽子女孝意。穷人家办丧事一切从简,豪富人家则大肆铺张,从服丧到殡葬,一般要经过如下礼节:断气时要抬上门板,烧送路钱;遗体洗澡,穿衣下塌后,在送进棺材;讣告亲友,设置灵堂,子女轮流守孝;至亲穿白色孝服,妇女系白裙,亲友穿白盖头,穿半截白鞋;三日内接受亲友来吊,入殡封棺;来吊者送轴、挽联和钱,有的加送三牲,均要焚香跪拜,孝子在帷内跪拜回礼,放鞭炮,奏哀乐助哀;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有管灯、做七、收敛、破狱之类迷信项目,目的是为死者超度灵魂,入地狱免罪;出殡前做堂祭,礼生呼礼,哭诉祭文,孝子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盖头,随礼生环堂祭奠三次,反复上香叩首,哭泣至哀;出殡时鸣锣开道,燃放鞭炮,沿途丢纸钱;入葬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地,定出墓葬的方向和时日,提前掘穴,按时营葬。建国后,这些旧俗和迷信活动基本制止。

节日,节日在民间流行的较多,几乎月月都有,以农历节候而定。正月初一为元旦,又名春节,早起开门,放鞭炮,出天方,拜家长,互相祝福。饭后,邻里造拜,名曰贺年,亲友开始往来。是日,不洒扫庭厨,取蓄藏也,见面均讲“恭喜发财”。初七为人日,傍晚鸣鞭炮,如除夕,祝人类长寿。十五为元宵节,盛行玩龙灯和花灯。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三月清明日为清明节,祭祀、缅怀祖先、先烈。四月初八为浴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六月初六为天中节,七月初七为七巧节、十五为中元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月十五为小阳春,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二十三日送灶神、二十四日过小年、腊月最后一天为除日。建国后,一部分仍保留下来,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另外还增加了许多公历上的重要节日,如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际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可谓新旧兼顾,推陈出新。

经济建设(2011年)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1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4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9.73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28.45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2.2∶40.8∶27.0变化为30:44.5:25.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3%,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1116101 13.1

第一产业 334305  4.2

第二产业 497318 22.4

第三产业 284478 9.6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990 8.5

批发和零售业 28136 9.7

住宿和餐饮业 27112 10.6

金融业 15878 7.2

房地产业 49878 5.3

其他服务业 136485 11.5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是安徽省政府2010年4月批准筹建的省级工业园。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位于宿松县城以南47公里的复兴镇,南临长江、北依黄湖、东靠长江绝岛小孤山。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处于皖、鄂、赣三省交会点,既是八百里皖江第一园,又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堡,她与环鄱阳湖生态示范区隔江相望,和武汉城市圈北岸牵手。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拥有5公里深水岸线,规划筹建的复兴港为5000吨级深水码头,年吞吐能力 165 万吨。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与安徽省属华阳河农场毗邻,在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规划的50平方公里中,有40平方公里是安徽省属华阳河农场用地。特定的区位条件、长江黄金水道和省属华阳河农场用地,赋予了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先天禀赋。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陆路交通非常便捷,通过省道宿复线(S213)与105国道、沪蓉高速和合九铁路相连,规划中的安九公路穿境而过,距九江、安庆分别为40公里、100公里。经安九公路可打通至九江和沪蓉高速通道。产业园距正在建设中的望东长江大桥40公里,通过大桥可接通安景高速直达江南。

根据规划,临江产业园将重点发展轻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三大产业。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的批复文件(全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筹建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的批复

皖政秘【2010】97号

安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批准设立宿松县临江产业园的请示》(宜政报【2009】63号)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筹建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筹建期间有关政策比照省级开发区执行。

二、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应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轻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等产业。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发展重点。

三、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位于宿松县复兴镇,规划面积按6.08平方公里控制,其中一期规划面积为5.6平方公里,四至范围由国土资源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核定。要科学制定园区分期规划,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加强集约节约用地,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效一片。

四、要加强对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筹建工作领导,做好产业园建设与有关城乡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待产业园筹建工作结束后,报省政府正式批准。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四月五日

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374公顷,比上年扩大49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362公顷,比上年扩大139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4884公顷,比上年扩大68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333公顷,比上年扩大445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8.3万吨,比上年增加0.86万吨,增长2.3%,连续六年创新高。油料产量6.06万吨,比上年增加0.52万吨,增长9.4%;棉花产量3.23万吨,增长12%。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0.5万头,比上年增长5.1%;全年生猪出栏33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0.3%。主要肉类产量3.36万吨,增长3.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91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1.45万吨,增长38.1%。水产品产量7.53万吨,增长2%。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2.9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农用拖拉机12949台,增长10.4%;农用运输车517辆,下降6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99万吨,增长6.4%。农村用电量2.37亿千瓦时,增长20.3%。有效灌溉面积44.37千公顷,与去年持平。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11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24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35.7%和36.6%,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高于全县5.3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8.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全县25个工业行业增加值除纺织业外均呈现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3.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278.3%、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6.1%、食品制造业增长53.7% ,纺织业下降8.1%。

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9亿元,增长70.1%;利税7.5亿元,增长48.9%,其中利润4.32亿元,增长63.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67亿元,比上年增长6.4%。资质内建筑企业利税总额785万元。房屋竣工面积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商品房销售面积44.33万平米,比上年增长24.9%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8.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城镇投资59.35亿元,农村投资0.9亿元。

从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2.24亿元,二产完成投资31.36亿元,三产完成投资34.8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为3.3:45.8:50.9。与上年相比,二产投资比重提升4.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81567万元,比上年有所减少。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32亿元,增长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03亿元,增长17.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9.16亿元,增长17.6%;餐饮收入2.38亿元,增长20%。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6.74亿元,增长51.6%;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25.61亿元,增长11.5%。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市场份额为20.8%,比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

新网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新建“万村千乡”农家电40个。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稳步实施。

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30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出口2650万美元,增长16.5%;进口3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3.5%。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31美元,增长17.2%。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0.5万人次,增长21.6%。实现旅游总收入8.78亿元,增长23.3%。石莲洞森林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验收,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升温,黄大湖水上旅游休闲中心一期竣工开业,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各类乡村旅游产品发展迅速。

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全年旅客运输量1191万人,货物运输量116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0.8%和22.3%;旅客运输周转量90516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7888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0.8%和21.1%。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7亿元(含移动、联通)、邮政业务总量0.4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和18.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年末用户8.12万户,比上年减少418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2万户,增长2.4%,农村电话用户6.5万户,减少1.4%。手机用户20.26万户,比上年增加2.99万户,增长14.9%;宽带上网用户28099户, 比上年增加3009户,增长12%。

社会事业

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职业高中4所,在校生11352人,专任教师322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20582人,专任教师113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4%,比上年上升10.7个百分点。普通初中42所,在校生36255人,专任教师2126人。小学237所,在校生59560人,专任教师295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7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达线5019人,再创历史新高。

年末全县共有县级影剧院2个,黄梅戏剧团1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近8.6万册,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9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县乡联网工程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稳步实施。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2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3个,村卫生室190个,县级妇幼保健站、血防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卫生技术人员1586人,执业(助理)医师493人,其中执业医师391人,注册护士525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501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69.22万人,参合率为94.9%。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例4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5万人,增加1.11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2.54万人,减少0.68万人。继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后,县中医院在全省二级中医院评比中排名第一。

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36922人。全年出生人口13499人,出生率为16.13‰;死亡人口4505人,死亡率为5.38‰;自然增长率为10.7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1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545元,增长29.7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865元,增长22.4%。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18410人,比上年末增加1116人,增长6.5%,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进展顺利,参保人数45.48万人。

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4个, 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2227床, 增加387个床位;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27.6床,增长19.5%。低保户按季足额领到低保金,7076名农村五保户按规定标准享受政府供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343人。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种有煤、磷矿、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硅藻土、石英沙岩、兰晶石等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居全省前列;煤储量466万吨,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此外滑石以及铁、铅、锌、银、金等都具有开采价值。

年末森林面积57850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2849公顷,森林蓄积量315.24万立方。年末耕地保有量65748.3公顷。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10071.6万元,增长32%。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97.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50.7吨, 比上年下降1.5%;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7.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综合环保指数98%,与上年持平。

著名人物

徐厉,原为江苏沛县人,后以侯入籍松兹,子孙世居于此,是宿松进入正史的第一个名人,业绩载入司马迁的《史记·年表》,为松兹人民众口皆碑。

张何丹,原为四川人,后定居松兹,为官期间,日夜操劳,讲究法治,体恤民情,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其中“斗米斤鸡”奇案,一直传诵。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公元176年,出生于今宿松县陈汉沟。汉献帝兴平元年,陈武被孙策拜为别部司马。建安四年,陈武组建新军。公元前208年赤壁大战中,陈武为第四队领兵军官,军功卓著,进位偏将军。建安二十年八月,陈武从孙权击合肥,为救孙权,奋命战死,时年四十岁。武有两子,长子陈修,封都亭侯;次子陈表,封都乡侯。父子三人的业绩,均载入《三国志》,饶有名将家风。

周本,系南郡太守周瑜长子后裔,公元860年生于舒州宿松县原梅墩乡。少孤贫,有勇力,曾遇猛虎于严恭山上,徒手格杀之,从而闻名遐尔。

郝杰,字元英,宿松人。少孤,家贫,立志于学,攻读经史,才名远播。草书流利而有工力,人们用“善草如斗”、“纵横皆有趣”来形容,可惜天不假之年,未满三十而离世,但留下了不朽之名。

石良,号松颜,系南宋都统辖石兴宗之孙,宿松县杜溪庄人。自幼秉承祖教,家居习武,略读经史诸书,洞悉时势。1361年,率兵赴九江归顺明太祖,授良为统兵元帅,镇守宿松。次年将粮草运至鄱阳湖,救朱元璋于陈友谅的围困之中。1363年参加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立下大功。1369年被太祖敕封为武德将军英武卫管军正千户,充任指挥,镇守亳州。1377年,被封为武节将军。石良大约是在洪武十九年致仕回家主修石氏首届宗谱的,由长子石镜袭其封爵,明太祖封赏石良回家可造座宰相府,良还乡就造了座一进九重的官厅,石宰相屋的名称由此而生。

金忠士,字元卿,号丽阳,宿松城关人。幼聪颖,家贫而不辍学,1591年,一跃举于乡,深为临川章伯玉所器重。次年入京应试,登进士,授江西乐平县令。忠士初任有声,民歌德政,1599年,召为监察御史,屡疏陈时事,言皆耿直,声震天下。不久,奉命巡按贵州、浙江、河南三省,天子甚嘉其功。1610年还京,迁掌河南兼山东、陕西监察御史。在万历四十四年,诏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朱书(1654-1707),名世文,字字绿,又名杜溪,自幼聪颖过人,10岁能诵许多古典诗文,20岁即在杜溪和严恭山设立书馆。31岁,结识桐城学派戴名世,结为文字友,几年后选贡入太学,中年游历全国,写下不少作品,文稿现存《朱杜溪先生集》、《游历记存》、《评点东莱博文》等。50多岁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佩文韵府》和《渊鉴类涵》。1707年6月19日病逝于京师。戴名世赞其“才气横绝一世,文章为百世之人”,时人每论及桐城文风,都说“朱书、方苞、戴名世”堪称清代文坛上的三颗明星。

罗遵殿,字有光,号澹村,宿松县隘口乡罗家老屋人。自幼发愤好学,23岁即中举人,后四年,入京应试,登进士,从此开始了仕宦生涯。

段光清,字明俊,号镜湖,宿松县仙田庄段家老屋人。少有大志,勤学好问,历任建德、慈溪、江山等县知县。

黎元洪,字宋卿,宿松松塘庄人。因其父经商湖北,遂入籍湖北黄陂县。14岁随父移家北上,寓居天津。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884年编入北洋水师。1895年应两江总督张之洞电召赴宁,曾三赴日本考察军事、政治,颇受器重。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黎元洪极为反感,被封为武义亲王,未受。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其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后又被直系军阀驱逐。晚年投资实业,逝于天津。

徐文藻(1905~1928),名长良,生于宿松县佐坝乡松梅岭一个地主家庭。幼念私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湖北法政专科学校。北伐军进攻武汉,他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宿松开展地下斗争,宣传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建立秘密活动中心,培养发展党员。1927年1月,由中共黄梅县第三区区委书记李实秋主持,在县城天主堂建立了由4名党员组成的第一个中共宿松支部,徐文藻任书记。受革命声势震撼,县公署抓获徐文藻,后被保释。出狱后成立了国民党宿松县左派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和北伐向导队、后援会,徐文藻任常委主持全面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徐文藻领导中共宿松支部和县党部与国民党右派势力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开展轰轰烈烈的讨蒋活动。5月28日凌晨,安徽省政务委员会派团长吴振东率一连兵力突袭宿松县城,徐文藻与共产党员钟国汉、何瀛、尤振球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定对付敌人拷问,写密信指示如何坚持斗争。次日下午,年仅23岁的徐文藻与钟国汉,在县城老厅凛然就义。

黎光祖,宿松县五里乡牌楼村人,安徽省红军书法家。1935年,黎结束私塾学习到南京谋业,寻机就读安徽公学,萌发报国志向;次年北上京都,参加清华大学校内读书活动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7年,他奔赴山西太原,考入抗日军政训练班。全国抗战爆发,他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时,他走村串户,写标语、画漫画,动员群众抗日。尔后,相继刻写油印《行军日报》、《野火报》。抗战胜利后,主编《前进》报。1958年转业,任安徽省新闻图片社社长。黎自幼聪敏好学,喜诗文,酷爱书法,博采众长,独具风格。

叶尚志,原名叶光亮,男,汉族,1919年9月出生,宿松坝头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共党员。出身革命知识分子家庭。原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1981年调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主持常务)。任两届上海市政协常委。兼任过市委举办的部委局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召集人、市干部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参与市委拨乱反正专题讲座,在全市多次主讲;并参加市委党校领导小组工作。著有《烈火雄风》、《静悟遐思录》、《世纪留笔》等文集和《浪花诗稿》、《叶尚志书画集》等。被评为上海市健康老人。

刘奇葆,宿松人,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李金城,宿松人,1963年10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李金城同志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和主持了侯月铁路、兰武电气化改造、孝柳铁路、宝中铁路、灵武铁路、昆玉铁路、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宝兰二线、青藏铁路等十余项国家重点工程以及三峡工程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尼日利亚铁路技术改造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工程项目近20000多公里,分别担任线路专业负责人或项目总负责人,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选线为国家节约工程投资总计约8亿元。

名优特产

宿松县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棉花、油菜、芝麻、柑桔、桃、茶叶、蚕桑、板栗。黄湖的银鱼、白虾、鳜鱼等素称“宿松水产四珍”。

“黄湖牌”大闸蟹,体大腴肥,肉味鲜美,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获安徽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仙田”牌霸王鞭黑芝麻,种皮乌黑,籽粒饱满,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为无药害残留的绿色、黑色食品。

马陵瓜子,盛产于宿松许岭一带,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壳薄仁香,明初皇后马氏亲自将其命名马陵瓜籽,定为贡品;2000年成立了马陵瓜籽有限公司,采用新的工艺生产,品位更佳,风味更独特,该公司获省旅游局授予的“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消协授予的“诚信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优秀龙头企业”等称号,正向农业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

柳溪茶场的“柳溪玉叶”绿茶形如早春柳叶,品质超群,滋味鲜醇,饮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复兴轧花厂“冠球”牌皮棉1992年评为部优产品。

“皖蜀春”57°白酒,1993、1994、1995年分获山东济南市“申奥杯”和上海市地方产品博览会金奖、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五粮大曲”开发项目获安徽省新产品三等奖,新产品“十二钗”和“七仙女”被确认为安庆市对外接待专用酒。

风景名胜

长江绝岛——小孤山

雄居长江中下游之吴头楚尾的小孤山是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风光旖旎,独立不依,北望天柱,南盈匡庐,与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彭泽县的龙宫洞相毗邻。

南国小长城——白崖寨

白崖山位于宿松县城西北趾凤乡境内,距县城五十余华里。主峰雁恋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窄径凌空,飘崖百仞。“南国小长城”白崖寨就盘卧于白崖山上。

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

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达八十余种。境内山峰林立,苍松滴翠,秀竹娉婷,云雾缭绕,霞光熠熠。

神秘的旅游处女地——九井沟

九井沟旅游风景区,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省宿松县隘口乡境内,属大别山余脉,总面积36.72平方公里。

高中教育

宿松中学:安徽省宿松中学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39年,1978年被定为县级重点中学,2001年被批准为市级示范高中,2009年被定为省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6人,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坛新星4人,市、县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坛新星40多人,在校学生3468人。60多年来,宿松中学为高等学校输送了数千名优秀学生,为祖国培养了无数的建设者。一大批优秀学生被录取到北大、清华、科大、复旦等全国名牌大学深造。著名校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08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黎泽明。现任中共四川党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刘奇葆。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亚栋。

程集中学

花凉中学

宿松二中

马塘中学

许岭中学

复兴中学

九姑中学

慧德高中

凉亭中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