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僳僳族拉酒
释义

僳僳族“拉酒” :云南怒江峡谷的僳僳族酿制和饮用的水酒“拉酒”,因饮用方法而得名,独具特色。

僳僳族拉酒原料

僳僳族以小麦、玉米、高粱、稗子等为原料,煮熟蒸透后,拌上酒曲,密封贮存在瓦罐中发酵成酒渣。

拉酒饮用方法

嘉宾临门时,取出适量的发酵酒渣,放在锅中或盆中,置于火塘火上,饮者团团围坐,主人不断往锅中或盆中加水,一面拉滤酒渣,一面斟酒敬客,直到酒味淡时为止。

僳僳族拉酒文化

“嚼烟”与“贴面酒”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可见烟丝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不久,口唇就象抹了椰子红。如今,一些女性认为,嚼烟有失大雅,戒烟逐渐成了她们的自觉行为。

“贴面酒”,也叫双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场面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他们常把自己酿的浓度高的酒藏与家中,留作款待客人。至于宴会歌舞较大的场合,则往往饮临时酿制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饮酒时所的盛器,较原始的是竹筒,现在有时用陶瓷器皿。

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则就要从头来过。饮“贴面酒”是绝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与其她女子贴面而饮,妻子也与其他男子来个“双杯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僳僳族

傈僳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国内外人口总计有100多万。其中,国内人口为57.4万余人(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国外人口40多万,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是傈僳族的主要聚居区,人口有20多万。其余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丽江、永胜、华坪、宁蒗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县;保山市的腾冲、龙陵、昌宁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瑞丽、陇川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禄劝、武定等县;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宾川等县以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西昌等地,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除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相对聚居,形成较大村落外,其余各地的傈僳族多与汉、彝、纳西、白、傣、景颇等民族交错杂居。

傈僳族主要聚居区“怒江大峡谷”,地处中缅边境,国土面积147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境内自东向西为云岭、澜沧江、碧罗雪山、怒江、高黎贡山、独龙江、担当力卡山,逶迤连绵, 山河纵贯, 形成“四山夹三江”的大峡谷地貌。怒江大峡谷以雄奇、壮丽、险峻而以“东方大峡谷”著称。峡谷两岸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河谷和山颠海拔相差3000多米,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海拔高差,孕育了怒江流域“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的立体气候,形成了热、温、寒三种并存的独特的气候带,为各种动物繁衍生息和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天然的动植物宝库,享有“动物王国”、“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傈僳族是居住在怒江峡谷附近的主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同心酒”是怒江大峡谷中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傈僳语称为“双杯打”。

他们还有自己的“阔时”(过年)节,节日期间,人们除了在家祭祀祖先,相互祝贺,或在村中举行射弩、跳舞、对歌等娱乐活动外,还要带上行李或食物,到远离村寨的温泉举行赛诗对歌的“澡堂会”。“刀杆节”是傈僳族同胞最庄严神圣的民族传统节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