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粟特文
释义

粟特文概述

粟特在今苏联塔吉克北部和乌兹别南部,地处阿姆河中游两岸及泽拉夫善河流域,在希萨尔山以北,以萨马尔干、布哈拉为中心。古时其西为帕提亚,南为巴克特里亚(大夏),北为花拉子模,与花拉子模、帕提亚同属波斯阿契门尼德帝国,后归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帝国(公元前三世纪)

粟特文粟特语属于中期伊朗语的东部方言。粟特人曾对回纥及其后人的文化产生过重要作用。维吾尔族人曾经使用过的回鹘文就是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创制的。粟特文文献大都是基督教、摩尼教和佛教等宗教内容。粟特文字母由一种地区性的阿拉美字母发展而来。它和塞姆字母一样,全部都是辅音符号。一般情况下元音不予表明。在 中国境内发现的粟特文文献主要有三种字体,即标准体、摩尼体和古叙利亚体。因字体不同 ,其字母数量也各不相同。

又称窣利文。古代窣利人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用以记录当时流行于中亚及中国西北部的商业语言──窣利语,也有人用这种文字书写宗教文献,其中尤以佛经为多。这种语言属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同波斯语和古和阗语关系密切。有人认为现代苏联境内帕米尔高原的雅格诺比语即其遗存。窣利既是古代地名、又是古代民族名和古代语言、文字名。

在汉文史籍中又作粟弋、速利、孙邻、苏哩、修利、粟特等。在古波斯文和阿吠斯陀文中作 Sughda, 在巴列维文中作 sūlik。此外,还有 Surik,Sogd等不同写法。窣利地处乌浒水(今阿姆河)与药杀水(今锡尔河)之间。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曾对窣利的地望和文字情况作过简要记述,指出窣利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20多个字母 ,竖读其文。根据对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窣利文残卷及其他考古材料的研究,一般认为窣利文字母来源于叙利亚的阿拉米字母。阿拉米字母有22个,窣利文借用了其中17个。这套字母只表示辅音,不表示元音,有 3种变体:①萨秣建体,随窣利移民传入许多地区;②佛经体,公元500年前后出现;③草体,最晚在 7世纪前已出现。行款有从右向左横写和自上而下竖写两种。传世文献有摩尼教、基督教,佛教经典和商业书信等。13世纪蒙古族进入中亚后窣利文遂废弃。

书写规则

早期自右至左,自上至下书写,传入中国以后改为自上至下竖写

分词

音节间无空格

没有合体

17个字母有词首形式,18个字母有词中形式,16个字母有词尾形式。

没有大小写之分

行文中没有声调符号

有关出土文物

粟特文买卖女婢文书

名 称 : 粟特文买卖女婢文书

时 代 : 唐(公元618-907年)

尺 寸 : 长46.5厘米、宽28.3厘米

出土时间及地点 : 1969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35号墓出土

文 物 简 介 : 正反两面均墨书粟特文,正面24行,背面1行。这份契约立于高昌延寿十六年(公元639年),内容是:石国人乌塔之子沙门乘军,在高昌市场上给康国人突德迦之子六获以高纯度的卑路斯钱120德拉克麦,买下出生于突厥之域的曹国人奴婢优婆遮。内容完整,字体整洁美观,是研究高昌历史和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民族状况的珍贵资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6: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