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俗乐 |
释义 |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寻根究底,几乎都来自民间音乐,只不过改变了它的内容和情调而已。有著名琴曲《广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我国历史上第一支官方组建的俗乐乐队,就是曹操铜雀台上全部由女性组成的乐队。 详述俗乐是当时流行的世俗之乐、民间音乐,是新兴的乐舞,又称 郑卫之声.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战国齐宣王就曾向孟子说: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直好世俗之乐耳。 这标志着民间音乐已经进入了各国宫廷并为王侯贵族所接纳。在南方楚国的民间音乐——楚声兴起,伟大诗人屈原曾利用这种音乐创作出《九歌》等著名作品。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 楚声 随着以楚为基地并以楚为旗号的起义大军而在全国扩大着它的影响。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都来自楚地,他们所歌所咏多为 楚声.其中刘邦亲自创作的《大风歌》是楚歌名作,其歌辞为: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歌虽然只有三句,但气势磅礴,沉郁高亢。刘邦教沛中少儿120人歌唱,亲自击筑伴奏,唱到后来,刘邦起舞, 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后来这首歌被用于郊庙祭祀的场合,刘邦的唐山夫人作有《房中词乐》17章,也是用 楚声 创作的。汉代郊庙祭祀乐除沿用少数先秦雅乐如《文始舞》(原《韶舞》)、《五行舞》(原周舞)外,大多是汉代用楚声 所创作的乐舞,所以在当时未被列入雅乐系统,仍归属于民间音乐,由乐府领属。到了汉哀帝时,诏罢乐府,依大臣孔光、何武所奏,将这些汉代所作郊庙乐归于太乐领属,升格为雅乐,从此打破了人们传统上只把先秦古乐作为雅乐的概念。俗乐是宴会之乐,流行音乐,皇室贵族吏民宴乐时常在宅院、广场上演奏这种乐舞,旨在娱乐。乐人往往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倡优、女乐,乐器虽时有钟、磐,但以管弦乐器为主,其舞蹈腾跳杂乱,表演轻松活泼。 汉代是俗乐兴盛的时代,来自民间的楚歌楚舞在汉代上层统治者中广泛流行。楚歌是一种感情色彩极为浓郁、具有抒情性的民间曲调,整个两汉 楚声 不歇。刘邦有《大风歌》、《鸿鹄歌》、武帝作《秋风辞》、《瓠子之歌》、昭帝的《黄鹄歌》、刘邦之子赵幽王刘友的绝命歌、唐山夫人所作的《房中祠乐》、戚夫人所歌的《出塞》、《入塞》、《望归》、燕刺王刘旦的绝命歌、华容夫人的应和歌、李陵的《别歌》、东汉末年弘农王被董卓所逼与妻唐姬绝别时所唱和的悲歌,都是楚歌。楚舞往往和楚歌相伴,刘邦的戚夫人 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西京杂记》);汉成帝时赵飞燕 体轻腰弱 ,能作掌上舞,可见其轻盈。华容夫人、唐姬的舞蹈恐怕也是楚舞。从史籍的描述看,楚舞具有轻柔、飘逸、舒缓的特点。如《长袖舞》、《折腰舞》、《巾舞》等,其翘飏长袖、长巾和折转舞腰的特点正好体现了飘逸、轻柔的楚舞特色。少数民族賨人(板循蛮)的民间舞即《巴渝舞》的传入给轻柔、曼缓的楚舞增添了惊险性、热烈感。民间乐舞的兴盛也使庄重场合下宫廷乐舞的内容发生了改观。如楚歌《大风歌》成为汉代庙堂祭祀乐,唐山夫人用楚声创造庙堂之乐,《巴渝舞》后来成为宫廷礼仪舞蹈,民间古老的农作舞成为朝廷祭祀后稷神的《灵星舞》,因此汉代庙堂祭祀之乐由于使用了新鲜活泼的民间俗乐竟不得列入雅乐,直到汉哀帝时才正式作为雅乐,这也说明此时的郊庙祭祀之乐的面貌又趋刻板僵化,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汉代乐舞以楚歌楚舞为基础,又吸收了外来民族乐舞,同时也受到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杂技、角抵、俳优的影响,形成了它既有飘逸、曼缓的一面,又具有惊险、刚劲的一面,有时还渗入了丑角的喜剧美,所以能够满足欣赏者多方面的审美要求,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