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州市第六中学 |
释义 | 苏州市第六中学位于东北街132号,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艺术学校。 学校始建于1940年,原名苏州有原学校,1953 年改名为苏州市第六中学。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39名,教师146人。学校占地29225平方米,建筑面积16441平方米。学校教育设施齐全,艺术楼、科学楼、实验楼、体育馆、佩文楼、文英艺术楼等现代建筑与明清建筑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景色宜人,环境幽雅。 艺术特色介绍(1.独具特色的艺术课程建设 2.独具特色的艺术管理体系 3.独具特色的艺术环境营造 4、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学校教育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从1992年至今,学校根据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依托苏州吴文化的独特优势,调整、优化学校教育诸要素的关系,把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艺术教育成为学校的教育优势,形成了“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办学风格,学校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办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段时间,学校为各类高校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毕业生,他们被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院校录取。学校因办学成绩显著,1999年,被评定为“基本达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的省级重点高中”;2004年,被评定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009年增名为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 学校特色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暨苏州市第六中学,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省级艺术高中。学校于92年开设艺术班,至今已有十余届学生毕业,高考录取率近100%,本科率90%以上。录取的高校有:中央美院、清华大学、中国美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西安美院、西安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 学校艺术教育已17周年,艺术专业教学自成体系,专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各种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要求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条件为学生进行专业设计。学校以文化课与艺术课并重,文化课教师有着丰富的艺术班教学经验。 2009年该校将招收四个市区艺术班。设有美术、音乐、舞蹈、影视表演和播音主持四大专业。其中美术专业含一个国际班,与乌克兰中央美院联办,由外教担任专业教学,学生毕业经学校推荐可直升乌克兰中央美院;学校是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的生源基地,每年可派出一定数量的音乐专业学生赴新留学并按一定比例享有不等数额的奖学金;影视表演和播音主持专业是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进行的合作办学,定期会有高校教师授课;舞蹈专业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办学,有南艺的专业教师来校定期指导。 艺术特色介绍多年来,学校在“全面育人,办学有特色”的思想指导下,按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艺术教育的目标,以承担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为载体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在苏州市乃至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分别以《苏州市六中创办特色高中》《树特色教育之范走和谐发展之路》、《艺术教育:知识与个性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为题,对该校的特色教育作了报道。由于办学模式示范性,教育教学的独特性,教育部授予该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江苏省教育厅命名该校为首批“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9年1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 1.独具特色的艺术课程建设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一所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课程建设。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为此,该校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艺术特色班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六中特点的艺术校本课程。该校的校本课程主要包括艺术选修课和活动课。 该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苏州地方资源和学校资源,对原有各项专题讲座的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并用课程要求加以规范和提升,形成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艺术选修课。例如:为艺术班美术类学生开设素描、色彩、设计基础、欣赏等课,为音乐类学生开设声乐、乐理、视唱、练耳、形体、舞蹈、器乐、欣赏等课。为影视表演和播音主持类学生开设表演、形体、台词、声乐等课。2009年该校将增设舞蹈专业,招收第一届学生。准备为舞蹈类学生开设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与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剧目排练、舞蹈作品赏析、舞蹈概论等课。 该校依托苏州吴文化的优势,开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艺术活动课。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校内,成立合唱团、舞蹈队、铜管乐队、民乐队、诗画社、速写兴趣小组、动漫兴趣小组、泥塑兴趣小组、国画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等;一种是在校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动,如举办画展,进行服务演出,以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同时,经常开展单项艺术活动,定期举办综合性的艺术节。 该校还组织教师编写出《吴门画派名作欣赏》、《人物速写教程》、《速写卷》、《素描卷》、《色彩卷》、《视唱》、《表播教程》、《台词教程》等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与舞台。在2008年高考中,该校艺术类考生专业达本科线率为96%,其中有一名学生以338分名列江苏省音乐统考第三,文化达本科线率为99%,文化、专业双达本科线率为96%,该校也因此在苏州市直属高中2008年高考总结表彰会上获“特色发展一等奖”。 2.独具特色的艺术管理体系多年来,学校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管理体系。 首先,科学制定规划,实现目标管理。该校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制定了《苏州市六中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3年—2010年)》。为落实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学校五年工作目标、近三年工作目标及年度工作目标。 其次,加强体制建设,狠抓组织落实。该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艺术教育处(简称“艺教处”),由一名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副校长分管。艺教处负责全校范围内艺术教育的计划制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及教学活动的实施,并对艺术特色班的专业考试、填报志愿等工作进行指导。学校建立了完备的艺术教师考评机制,促使艺术教师苦练内功、外树形象,促使青年艺术教师快速成长、成熟。为提高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艺术教师全部担任艺术班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教学相长,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第三,建立必要制度,实施规范管理。在认真贯彻各类教育法规的基础上,该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制定了《苏州市第六中学管理手册》,其中有“艺教处工作职责”、“艺术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奖励条例”明文规定:艺术竞赛获奖者享有与文化学科竞赛获奖者同等待遇。在实施过程中,重视以德管理,以情管理,以法管理,注重日常的指导和检查,并组织评价工作,使各项制度得到落实。 该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学校的艺术班学生人人都有两本学业成绩册,一本是文化课各科各模块的学习成绩和学分记录及教师的评语;另一本则是艺术成绩册,记录了各专业教师对每门艺术选修、必修课程的专业评语和点拨,各门艺术课程的成绩。 第四、量身定制目标,强化艺文并进。面对该校的生源情况,学校采取“目标管理”机制,要求学生艺术、文化齐头并进,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艺术班高考要求文化、艺术并重,高中三年要合理安排艺术课、文化课的比例,才能保证艺术生高考时艺术能通过,文化能达线。在文化教学上,严峻的现实逼着学校在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考纲和学生的实际,注重取舍,敢于取舍,采取了低课时安排,中切入选题,高效益教学的做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应对高考。学校文化、艺术两头都抓,两头都硬,才铸就了每一个考生都能走向成功。 3.独具特色的艺术环境营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课程,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因此该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例如:利用课间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播一些音乐作品。为了办好音乐播放节目,该校还成立了一个“校园音乐播放的研究”课题组,重点研究一年四季不同时间对节目应如何选择,经典作品的重播率及时间间隔等问题。该校的艺术画廊经常展出学生、老师的作品。徜徉在校园中,你会感到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赋有一种艺术教育的功能。 学校自实施艺术特色教育以来,积极建设校园环境,各教学楼内都布置该校师生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并拥有六百多平方米的美术展厅,经常举办师生书画展,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力求和“以人为本,尚美求真”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创设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高品位的校园氛围。 同时,该校想方设法,积极改善艺术教育条件,近三年,学校艺术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提前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该校拥有苏州市一流的艺术教育设施,总面积为2973平方米的“文英艺术楼”,内设美术作品展厅、演出大厅、排练厅、琴房等,佩文楼(综合楼)内有苏州市一流的画室。目前,该校位于大柳枝巷内的南校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这个占地3.5亩,投入在4000万左右的新校区将成为江南地方文化和现代艺术潮流相结合的开放的美术教育区,以后所有的美术教育活动都将在这里进行。 4、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该校作为“苏州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积极开展艺术交流,充分发挥四星级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扩大了苏州市艺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该校的艺术交流和示范主要体现在三个“联动”。 一是该校与国内外的很多高校联动。该校与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乌克兰中央美院(原苏联著名的三大美院之一)、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江南大学等高校保持密切联系。该校与世界著名的乌克兰中央美院签约合作办学,成为该院的教学基地,该校开设了“乌克兰班”,聘请该院的教师来校授课,该校优秀的学生可以免试直接进入乌克兰中央美院。该校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合作办学,成为对方在苏州的教学及培训基地,同时也成为该校高考招生在江苏的招生点。此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通大学、江南大学以及浙江湖洲师范学院等纷纷给该校挂牌,使该校成为这些高校首选的生源基地。该校又与新加坡兰佛士音乐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每年可以直接选派一批学生到新加坡留学。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沟通,使该校把握住学校与学生发展的契机,提高学校的办学档次。 二是该校与国内外同类学校进行联动。该校与英国艾塞克斯郡香菲尔德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两校师生建立了网上联系,通过交流,借鉴了英国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国际影响,现在两校每年都有师生互访。学校还与全国美术特色教育名校——青岛六中建立姐妹学校,并加强了与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艺术特色学校的联系,借以实现信息互通、师资交流,共同提高。 三是该校与苏州市艺术特色初中校、苏州市区小学、少年宫进行联动。至今苏州各县市区共有18所初中学校成为该校的艺术生源基地,苏州市二十六中学、苏州市二十中学已成为该校的艺术教育基地。 特色办学就是让学校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领域,从优势项目到项目特色,从项目特色到学校特色,再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1992年,该校在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中选择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创办艺术特色教育,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以点带面,以局部代整体,实现整体优化而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貌。2007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批准该校增名为“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校”,2009年1月,该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这标志着该校已实现了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转变。今后,学校将在促进艺术教育内涵发展上狠下功夫,为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机会和空间,为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优质高中而不懈努力。 历任校长介绍张希斌 第一任校长 任期: 1940~19471948~1950 钱首璞 第二任校长 任期:1947~1948 高晋杰 第三任校长 任期:1950.4~1953.1 钱辉唐 第四任校长 任期:1953.1~1954.9 黄则民 第五任校长 任期:1954.9~1964.2 吕赓麐 第六人校长 任期:1978.8~1981.8 潘良云 第七任校长 任期:1981.8~1984.9 周凤昌 第八任校长 任期:1984.9~1989.2 男,1930年3月4日出生,江苏无锡人,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90年6月离休。1949年7月~1949年8月无锡周潭镇夏征工作;1949年8月~1952年1月无锡东宋巷小学校长;1952年2月~1952年7月无锡烧香浜小学校长;1954年8月~1958年7月江苏师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团委副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1958年8月~1972年6月江苏师院附中办公室、政治处、教导处主任;1972年7月~1990年8月市六中副校长、校长、调研员。2003年10月去世。 肖德生 第九任校长 任期:1989.2~1998.7 男,1938年3月13日出生,江苏张家港人,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60年3月参加工作,1998年8月退休。1960年7月~1960年9月苏州建筑工程学校教师;1960年9月~1962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大专毕业;1962年7月~1972年9月苏州建筑工程学校教师;1972年9月~1980年3月苏州市教育局工作;1980年3月~1989年2月苏州市第二中学政治教师、副校长;1989年2月~1998年8月苏州市第六中学校长、书记。 高德兴 第十任校长 任期:1998.8~2002.8 男,1947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苏州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82年7月~1984年7月吴江市铜罗中学任教;1984年8月~1987年7月吴江市八坼中学副校长;1987年8月~1989年7月吴江市桃源中学校长兼书记;1989年8月~1991年7月吴江市铜罗中学校长兼副书记;1991年8月~1995年7月苏州市一中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995年8月~1998年7月苏州市一中副校长、三元中学校长(书记);1998年8月~2002年8月苏州市第六中学校长;2002年8月调至苏州市教研室。 吴法华 第十一任校长 任期:2002.8~2005.8 男,1948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68年10月~1977年2月太仓市归庄务农;1977年2月~1978年2月苏州木材加工厂工人;1978年2月~1982年2月江苏师院物理系本科毕业;1982年2月~1999年7月苏州中学教导主任;1999年8月~2002年7月苏州市第十中学副校长;2002年8月~2005年8月苏州市第六中学校长;2005年8月起任苏州市第六中学正校级调研员。 唐爱民 第十二任校长 任期:2005.8~2010.10 男,196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长。历任吴县中学副校长、虎丘实验学校校长兼书记、苏州市第六中学校长。 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原吴县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原虎丘区首届名教师。 现兼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学术研究员,《基础教育参考》理事会副理事长。 董彬第十三任校长 任期:2010.10~ 男,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江苏教育学院政治系本科毕业,辽宁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198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学校教研组长、团委书记、教育局教研室管理组组长、中学政治、德育教研员,学校副校长、校长兼书记、苏州市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现任江苏省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苏州市第六中学校长。先后被评为局级、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关心和支持工会退教工作好领导、局“党员承诺活动”先进个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12月当选为平江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教学特色:“四点一面”教学法即面向全体学生,讲清知识点、激发兴奋点、捕捉发散点、渗透教育点,被评为苏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教学格言: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学术成果:先后主持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教法研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研究》、《空乘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普通高中空乘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研究》等多个国家、省、市教科研课题,撰写的《让思想政治课充满生命的活力》、《中学思想政治课考试改革之我见》等1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被评为苏州市区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名师风采周振威美术特级教师 周振威,男,1950年3月出生,苏州第六中学艺教处主任,中学美术特级教师。 董彬苏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苏州市区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董彬,男,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江苏教育学院政治系本科毕业,辽宁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特色:“四点一面”教学法即面向全体学生,讲清知识点、激发兴奋点、捕捉发散点、渗透教育点,被评为苏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学术成果:先后主持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教法研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研究》、《空乘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普通高中空乘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研究》等多个国家、省、市教科研课题,撰写的《让思想政治课充满生命的活力》、《中学思想政治课考试改革之我见》等1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被评为苏州市区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李勇民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 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江苏省体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体育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首批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苏州跨世纪高级人才培养对象。 周默菡苏州大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周默菡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外语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 曾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现任苏州市第六中学副校级调研员、第六中学党总支委员、苏州市中小学外语教学学会理事。2005年参加苏州市英语中考命题工作。 荣誉称号:教坛新秀、十佳 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苏州市党员十佳教学能手 苏州市中青年英语学科带头人 苏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王松泉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王松泉,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第六中学教科室主任。 获苏州市教育局记功奖励,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1年评为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担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课题组组长,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艺术类学生差异教学”课题组副组长。 多篇文章在全国评比中获奖,如《人本教育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点》获2004年全国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获2008年“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一等奖。《“感悟”摭谈》等数十篇文章分别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新课改教学研究》《语文报》等报刊上。主编与参编《中学生写人记叙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中学生综合阅读》《新编初中语文知识手册》等二十多本教辅用书。 徐锦源苏州市名教师、劳技学科带头人 许锦源,中学高级教师,原为语文教师,所学的专业也是汉语言文学。1994年中德合作劳技教学实验项目在六中实施,由此转行担任劳技教师。 曾获得过“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98.9)、“苏州市劳技学科带头人”(98.11)和教育部评定的“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及荣誉。两次编著出版江苏省初中劳技教学课本。 教育理念:劳技教育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的内容,同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工作中,认真探索“项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研究成果多次在省市级有关会议上介绍。 杨权栋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第六中学教科室主任。系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写作学会通讯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组成员、陶行知研究学会会员 吴冰市区化学学科带头人 吴冰,苏州大学化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化学教研组组长,苏州市十一五课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及其评价研究》主持人。 林波市区体育学科带头人 1991年8月工作,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致公党党员,教研组长,苏州市体育中心组成员。 运动队训练成绩显著,所带足球队在参加的姑苏晚报杯足球赛均名列前三名,并五次获总冠军,8次第一名,所带田径队队员多次获市比赛前三名,训练的跳绳、踢毽队市比赛连续多年获前三名,多年来培养出十多名田径足球项目二级以上的运动员并进入高校。 教科研方面: 陈丽芹女,苏州大学艺术硕士(油画专业在读)。中学高级教师 1997年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8月至今在苏州市六中任美术教师。常年但任高一到高三美术班专业教学,并任所教艺术班副班主任、该年级的美术备课组长。 杨榕苏州市第六中学艺教处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苏州市合唱学会副秘书长,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教坛新秀。 从教16年来,一直担任六中高中艺术班声乐、乐理、视唱、练耳和合唱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已送出了13届艺术班学生,所教学生被各级各类艺术高校录取,包括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知名大学。 张继红张继红,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盟盟员。苏州市平江区第七届政协委员、民盟市六中支部主委、民盟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003年作为“苏州市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成员赴加拿大学习交流,2004年加入苏州市中小学外语教学学会,2007年参加“江苏省高中英语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曾担任英语教研组长,高中部年级组长,现任苏州市第六中学政教处主任。 学校机构机构人员名单校长室:董 彬(校长) 李勇民(书记) 吴 军(副校长) 巴 瑶(副校长) 周默菡(副校级调研员) 办公室:巴 瑶(主任) 张胥奎(副主任) 陈 静(助理) 陈 利(助理) 教务处:朱 勤(主任) 吴 青(副主任) 马 杰(助理) 政教处:张继红(主任) 高 丽(助理) 陈伟珍(助理) 周小燕(团委书记) 艺教处:杨 榕(主任) 科研处:杨权栋(主任) 廖芳芳(副主任) 信息处:韩国兴(主任) 对外交流处:冯 清(主任) 总务处:朱 刚(主任) 戴 勇(副主任) 王 萍(副主任) 工会:廖芳芳(主席) 督导处:周振威 黄维俊 学校管理人员名单校长室: 董 彬(校长) 办公室: 张胥奎(主任) 陈 利(助理) 教务处: 朱 勤(主任) 吴 青(副主任) 马 杰(助理) 政教处: 张继红(主任) 高 丽(助理) 陈伟珍(助理) 艺教处: 杨 榕(主任) 科研处: 杨权栋(主任) 廖芳芳(督导员) 信息处: 韩国兴(主任) 对外交流处: 冯 清(主任) 总务处: 朱 刚(主任) 戴 勇(副主任) 王 萍(副主任) 工会: 廖芳芳(主席) 督导处: 周振威 黄维俊 教研组长: 徐裕菊(政治) 王 香(语文) 王炯廉(数学) 宋蒙娜(英语) 学校荣誉日 期 获 奖 名 称 授奖单位 2007.1 2006年度苏州市创建平安单位平江区先进集体 市公安局 市综治办 2007.1 2006年度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 市教育局 2007.1 2006年度考核先进集体 市教育局 高二年级组(吴青)、数学教研组(张胥奎) 2007.1 苏州市第二届“纵横杯”键盘操作比赛中荣获大键盘录入组团体三等奖 市教科院 电脑教学基金会 2007.1 2006年平江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平江区政府 平府[2007]7号 2007.2 第二批“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 苏州市教育局 苏教法规[2007]2号 2007.2 第五批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 苏州市教育局 苏教法规[2007]3号 2007.4 2006年度全市教育信息与宣传先进单位二等奖 苏州市教育局 苏教信息[2007]2号 2007.4 2006年度建设健康城市先进单位 苏健[2007]1号 2007.7 “2007特色文化校园行”活动最佳组织奖 苏州市教育局 苏教政宣[2007]57号 2007.9 2007年度苏州市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六中德育志愿岗 苏州市教育局 苏教团[2007]22号 2007.9 2005~2007年度苏州市教育局五四红旗团委 苏州市教育局 苏教团[2007]20号 2007.11 第三批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苏州市教育局 苏教信息[2007]11号 2007.12 第六届校歌比赛普高组二等奖 苏州市教育局 苏教体卫艺[2007]54号 2008.1 苏州市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市区高中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市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组委会 市区高中组金牌第四名 (玻璃奖杯) 2008.1.1 直属高中高考奖艺术特色一等奖、整体发展三等奖、学科发展三等奖 教育局 2008.1.1 苏州市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局 2008.3.26 教育局直属单位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教育局 苏教办[2008]12号 2008.5.7 “与奥运同行,与健康相伴”万米长跑优秀组织奖 教育工会 苏教工[2008]21号 2008.5.15 2007年度实施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先进集体 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教育局、文广局 苏文办[2008]14号 2008.6.23 苏州市2006~2007年度古建筑抢修保护先进集体 市政府 苏府[2008]76号 2008.6.26 2008年“肯德基杯”苏州市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二等奖 教育局 苏教体卫艺[2008]20号 2008.10.1 苏州市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市区高中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市区高中组金牌第四名 市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组委会 2008.10.6 网上夏令营优秀组织奖 教育局团委 苏教团[2008]23号 2008.11.1 第二届苏州市优秀教育网站评比教育门户网站类二等奖 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等 2008 直属高中高考奖艺术特色一等奖、整体发展三等奖、学科发展三等奖 教育局无文件 2008 苏州市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铜牌) 2008.12.10 2008年苏州市区中小学舞蹈比赛高中组二等奖 教育局 苏教体卫艺[2008]39号 2008.12.22 2008年度平江路街道辖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平江路街道爱卫会 平爱会[2008]号 2008.12.30 2006~2007年度苏州市教育系统工会工和先进单位 教育局教育工会 苏教工[2008]56号 2009.1 2008年度考核先进集体 政教处 高一年级组 教育局 2009.1.1 2008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平江区平江路街道 2009.1.1 直属高中科学提高教育质量奖、艺术特色发展一等奖、整体发展三等奖、学科发展三等奖、规模质量三等奖 教育局 2009.1.4 2008年度实施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及工程先进集体 市委宣传部等 2009.1.4 首批2008年苏州市“平安校园” 平安校创建小组 2009.1.5 2008年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暨十佳网络教学团队评比:高中组一等奖——六中数学团队、高中组二等奖——六中语文团队、高中组十佳网络教学团队——六中数学团队 电教馆 2009.2.1 2009年苏州市区中小学生冬季跳绳、踢毽比赛获高中组男子组二分钟双摇跳短绳项目团体第二名、高中组男子组三分钟跳大绳团体第六名、高中组男子组三分钟盘踢毽子团体第一名 教育局 2009.2.1 第二批苏州市中小学合格心理咨询师 教育局 2009.3.1 六中团委:打造青年教师奖坛 激发共青团组织活动2008年工作创新奖 教育局团委 2009.3.1 2007~2008年度平江区爱国卫生先进集体 平江区爱卫会 平江区人事局 2009.4.1 六中工会“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万米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奖 教育工会 2009.4.1 苏州市教育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 教育局教工委 2009.5.1 2007~2008年度全市教育信息与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局 2009.5.1 苏州市教育局2006~2008年度文明单位 市教工委 市教育局 2009.6.1 2006~2008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市教工委 2009.9.1 2009年苏州市中小学生“爱为祖国歌唱歌咏比赛”市区高中组一等奖 教育局 2009.12.1 2007~2009年度“五四红旗团委标兵” 教育局 2009.12.1 2009年苏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声乐类中学甲组一等奖一个,舞蹈类中学甲组三等奖二个,器乐类中学甲组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校园剧类中学甲组一等奖一个,绘画中学组三等奖二个,书法篆刻中学组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摄影类中学组二等奖二个、三等奖二个 教育局 2009.12 六中德育志愿岗位获市教育工会第二批“先进青蓝文明岗” 教育工会 2010.1 2009年度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平江区平江路街道 2010.1 2009年度党内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局 2010.4 2009年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集体 教育局 2010.4 六中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获庆百年“三八”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 教育工会 2010.4 2009年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集体 市体育局、市教育局 2010.5 六中工会获“全民健身、快乐同行”万米长跑优秀组织奖 教育工会 2010.5.4 2009年度苏州市五四红旗团委 教育局 2010.5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2010.6 江苏省中小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省教委 2010.7 苏州市中学生足球比赛(市区高中)男子组第一名(奖状) 体育局、教育局 2010.7 2010年苏州市“可口可乐·姑苏晚报”杯青少年暑期足球赛优秀组织奖(铜牌) 大会组委会 2010.7 2010年“肯德基”杯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苏州赛区)比赛一等奖,拉拉操组二等奖 市教育局 2010.9 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 省教育厅 2010.10 表彰苏州市参加首届江苏教育博览会工会先进单位特别贡献奖 市教育局 2010.10 苏州市教育工会先进“巾帼文明示范岗”——六中德育志愿岗 市教育局 2010.10 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部艺教委 2010.11 2010年苏州市第二届“唯唯亭亭”少儿才艺大赛舞蹈大赛市区比赛二等奖(奖状) 市教育局、广电总台 2010.11 2010年苏州市区直属学校中小学生舞蹈比赛高中组二等奖 市教育局 2010.12 教育局直属学校优秀门户网站二等奖 教育局 2011.1 直属学校优秀门户网站评比二等奖 市教育局 2011.2 2010年度教育事业发展奖 市教育局 2011.3 2011年市区中小学跳绳、踢毽子比赛获高中男子组3分钟“8”字形跳绳第六名;高中男子组2分钟双摇跳短绳第四名;高中女子组3分钟盘踢毽子第三名;高中男子组3分钟盘踢毽子第五名。 教育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