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丽萱 |
释义 | 苏丽萱,宁德市专业拔尖人才,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奖”、“星星火炬奖”获得者。她主持 的“自主·合作·创新”课题通过省立项。她崇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她身体力行、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在教改上有所建树,先后在国家和省 级刊物上发表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循序渐进自读自悟》、《走进课改进 感悟课改》等数 十篇论文和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苏丽萱,宁德市专业拔尖人才,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奖”、“星星火炬奖”获得者。她主持 的“自主·合作·创新”课题通过省立项。 她崇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她身体力行、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在教改上有所建树,先后在国家和省 级刊物上发表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循序渐进自读自悟》、《走进课改进 感悟课改》等数 十篇论文和教学设计。 教学经历从小在闽东海边长大的她,家乡的海陶冶了她好强、勇于挑战的性格与海的胸怀。1981年走上三尺讲坛,2002年8月调福安市逸夫小学任校党支书、校长。二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不仅没有使她苍老与倦怠,相反的让你感觉她似乎返老还童了,她还是那样的童心未泯、青春依旧。她就是福安市小学唯一一位女校长,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宁德市拔尖人才”,逸夫小学校长——苏丽萱。 从教以来,做为老师她是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的语文学科好老师。做为校长她使逸夫小学,由当时的一所教学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奇缺(连本校老师子女都不愿就读),负债达300多万元的城区弱势学校,成为一所拥有先进教学设施和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教学质量的名优学校。 成长历程小学执教苏丽萱自小知书达礼,悟性好,组织能力强,深得老师喜欢与信任,久而久之,读书时代的她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老师”,也是在那时她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 1981年毕业于宁德师范学校的苏丽萱怀着童年的梦想和初为人师的激动心情,来到福安下白石中心小学成为一名教师。开学第一天她早早到校,准备迎接她教师生涯的第一批学生。但发生了一件她意想不到的事,有几位学生家长找校长要求调班,理由很简单,他们不放心将自己的孩子给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黄毛丫头。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使性格好强的她仿佛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感到伤心与尴尬,不知道如何面对家长与学生。可她知道别无选择,要想成为一个让人信任的老师,就必须要先充实自己。于是她将个人的婚事整整推迟达四年,将自己参加工作领到的工资省吃检用,余下钱用于订阅与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为了尽快掌握教学规律,她几乎听遍了校内所有教师的课,千方百计争取学校给自已机会上公开课,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1985年恰逢福安市实验小学要充实新人,对象是全市各校任教3-5年师范毕业的优秀青年教师,经筛选苏丽萱在众多的教师中脱颖而出,作为当时唯一的女教师被录取了。 成绩斐然在实验小学的17年,是苏丽萱教师生涯最有成就的17年。当时很多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是否在苏丽萱任教的班级,当作孩子被分配班级的好坏与否,甚至为了能加入她所任教的班级而动用各种关系。经过她教的学生,大部分还和她保持着书信、电话联系,逢年过节他们总不忘给他们的苏老师问好或到他们的苏老师家坐坐。在苏丽萱的办公室里,看到了满满的一抽屉当年学生家长写给她的感谢信和学生的书信。当年苏丽萱教过的学生,现今很多已为人父人母了,但只要还在当地的他们都把孩子送到逸夫小学,只因为苏丽萱是逸夫小学的校长,他们相信她!回忆起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苏丽萱深有感触:有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爱是对教育执着的不竭动力。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学生尊重和宽容,面对每个儿童教育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犯错误,而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的错误。为了学生的发展,应善待各类学生,不仅要给他“锦上添花”更要给他“雪中送炭”,真心呵护童心、童尊、童趣、童乐,为他们营造一个“张扬个性、和谐发展、自由表达、自主体验创造”的空间。正是因为这种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使她成为了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的优秀教师。 从她本人获得“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宁德市文明先进个人”、“宁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众多荣誉中我们不难体会她的价值所在。 一校之长2002年8月苏丽萱接管的逸夫小学,是一所两幢教学楼尚未完工,操场尘土飞扬、高低不平,班级教学设备奇缺,没有广播、电视、电脑,音乐、体育器材,全校老师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房间办公;老少教师青黄不接,老教师即将退休,年青教师新从农村调入,教学能力低下(无法承接大型的开课)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生源奇缺(连本校老师子女都不愿就读),负债达300多万元的城区弱势学校。 她上任第一周就被蜂拥而至上门讨债的人逼迫 ,亲朋好友纷纷劝她道:“你一个女人在原单位干得好好的何必跑到这自讨苦吃,在这你能得到什么?为什么好校不呆偏往弱校跑。”亲朋好友的劝说没有让苏丽萱动摇。身处困境的苏丽萱不断的思索着:这倒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但问题是我眼下我该怎么做呢?我该怎样才能使学校摆脱困境?我该怎么去改变现在的逸夫小学?首先,解决学校资金问题是当务之急,没有资金就没有完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没有完备先进的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只是纸上谈兵。但资金又应该从哪里来呢?经过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苏丽萱选择了走“减债与发展”并举之路。 当时为了掌握建筑装潢的行情,她不知打听了多少亲朋好友,厂家商店,最后竞把19万元的装修费“砍”到12万元。在发展方面,她想到了寻求社会各界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于是无数次打电话,无数回走访,无数次失望而归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她带着那些专家与企业家们实地考察,不少人被她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所打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一批像刘茂见先生那样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当地企业家纷纷解囊相助,为该校捐建塑胶运动场。 经多方筹措资金后苏丽萱把300多万元的债务减到了一半,同时又投入3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的面貌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所拥有省级图书馆、实验室、所在地级市小学中唯一有面积3000平方米造价达一百万元的塑胶运动场,400平方米击剑馆、乒乓室、一支80多人的铜管乐队、学校独立的网站、资源库、3间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105台电脑的微机室、20台实物展示台、校园环绕立体声操场音乐等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学校。 教育创新苏丽萱开始探索逸夫小学的教育创新途径,组织实施了打造名牌学校,培养名教师、名学生的“三名工程”。她以实施课改为契机,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以德治校,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教育创新机制,在校园中注重营造“人本、人际、人境”的和谐氛围,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苏丽萱深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动力。 平时,苏丽萱总是不断激励教师加强学习,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不断充电,提高业务水平,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经验,感受课改。在教学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学期她都挤出大几万经费派送教师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的培训,还给每位教师每年60多元的订阅费,鼓励他们学习,钻研业务。其次做好校本培训,并邀请专家到学校做课改专题讲座,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同时,立足校本培训,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开设校长论坛(自己以身作则做课)、教师论坛、家长论坛和与学生平等对话等方式,激励教师们深入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感受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大胆尝试,不断总结新经验。 苏丽萱认为,作为师者之师的校长如果没有教学的发言权,就没有教学管理的主动权。她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都先做到,多年来不管当老师还是校长她都将学习理论、学习文化,做课、研课当做自己生活的必须,学校老师每上一节大型公开课总是少不了她的悉心指导和精心设计。为寻求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管理方式,她先后主持参加“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和“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探究”等国家“十五”重点科研项目与省级重点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工作。 辉煌成果经过不懈努力,学校三年来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博得了领导与群众的高度赞赏。在这三年中,学校先后五位老师七次获得国家、省现场教学比赛一等奖,其中:罗鸣亮、邱燕两位老师先后获得全国数学课堂教学现场比赛一等奖,开了闽东教育界的先河;郭洁莹老师的思品与生活课《看我多精神》荣获省现场教学比赛一等奖;林萍、刘道光、邱燕、罗鸣亮分别获省数学教学比赛一等奖。苏丽萱本人及罗鸣亮、刘斌清、林巧铃等二十多位教师的论文共50多篇,在CN级刊物及省级以上获奖、汇编。 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学校击剑队连续两次参加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篮球队获得市赛冠军;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读书教育活动”组织特等奖、优秀奖,林靖宇同学还获得个人全国二等奖,并晋京受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逸夫小学现已成为了一所拥有高素质、业务精、能力强的以中老年教师为学科带头人,以跨世纪的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具有敬业精神、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众多先进教学设施、管理到位的名牌学校,成为闽东首批“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文明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成为福安市小学中唯一的“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闽东唯一的国家级“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少年击剑培训基地”。 笑对人生在苏丽萱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不管作为老师还是校长,再苦再累,她总是笑对人生,快乐似乎永远伴随着她,正如她所言:“天天分享童年,天天分享教育的快乐。这是人生难求的乐事啊!”她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二十多个春秋中 ,我们相信一定会在她身后留下“收割不尽的秋天”! 在苏丽萱心中视追求为“每一天都是新的起跑线”,面对一次次的挑战,她总是沉着应对从不回避,她以一颗平常心,时时刻刻都在孕育着一个个美丽的梦,那就是让校园里“人人享有一份爱、人人得到尊重、人人享有提升生命价值的机会、人人有所追求、人人体验欢乐和成功”,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学园、乐园和老师体验成功快乐的精神家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