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长泰 |
释义 | 苏长泰(?一1919)戏剧活动家。字子和,陕西商县人。自幼喜欢戏曲,后长期在家乡及关中一带演戏。民国初年加入西安榛苓社,系须生演员,兼任教练。后与班主不和,脱离该社,于民国四年(1915)自己创办长庆社。招收了一期学生,出名的有阎国斌、刘光华、王绿林、王保兰、曹安民等人。其徒耶金山在外充当跑班长,在内照料家务,深得苏家欢心,苏民国八年在西安病逝前,因三子皆小,曾托耶金山掌管社务,耶不忘师恩,竭力而为,改长庆社为三意社。 苏有子三人,长子苏哲民,次子苏新民,三子苏育民。哲民、育民从艺,均成为秦腔一代名家。 艺术生涯: 戏曲活动家。字子和,陕西商州西荆乡井沟村人。从小酷爱戏曲艺术,经常在乡间庙会上吹打演唱。富有组织才能,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带领一些民间戏曲艺人,从商州山中来到华山脚下的华阴县,在华岳庙三月古会上演出,从此,拉开了三意社百年演艺活动的序幕。后来人们传颂的那句歌谣:“商州蛮子下了山,十几个人走平川。”正是这次演艺活动的写照。 就在当年三月华岳的古会上,苏长泰以商州吹鼓班子为基础,并吸收西安、华阴、华县和渭北等地的江湖艺人,组成以其兄名字命名的长庆班,三意社的雏型就此形成。 长庆班最初在商州、华阴、潼关、华县、大荔等东府一带演出。几年后,由于经济的困苦,苏长泰忍痛解散了长庆班,随同艺人葫芦儿、李金鸣等人在三原、富平、蒲城等地搭班演戏、后因关中连年干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只得离乡背井,远走兰州卖艺谋生。 1904年(光绪三十年),苏长泰经历了长期困苦和波折,终于在西安东关东新巷定居下来。在艺人王治安的支持下,辍演多年的长庆班又在繁华的东关敲响了开业锣鼓。可惜好景不长,尽管有其徒耶金山和跑班长潘长三的鼎力相助,由于业不抵债,只得在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八仙庵农忙古会上,在山西会馆(今二十二中)墙壁上张贴解散的通告。一个民间职业班社要维持生存权,是多么的不易啊! 长庆班解体了,但苏长泰还作着组班立社的梦。为了养家糊口,他搭入西安榛苓社演出,并教授学生。直到1915年(民国四年)秋后,苏长泰和其徒耶金山在东关栗店借得八十石麦子为开业基金,并有秦中社社长李金鸣将全部戏箱让给苏长泰,愿与苏氏合股,重新开办了长庆社。聘请了秦腔名艺人三斗金、张寿全、梁箴、雒福生,王德孝、陆顺子等,招收一批学生,其后出名的有阎国斌、刘光华、王禄林、李益中、李桂芳等人。这时的长庆社,已是西安剧坛上耀眼夺目的主要班社之一。 1919年(民国八年),苏长泰在东关寓所病故,终年五十六岁。因三个儿子均尚年幼,托徒弟耶金山继任社长,使这个民间职业班社得以延续。苏长泰之子苏哲民、苏新民和苏育民均为秦腔一代名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