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晓艳 |
释义 | 简介女,1970年生,博士,教授。1998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任河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3年于德国作“洪堡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7月回国。2004年与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和Jena大学建立计算材料学及新材料研发项目合作和互派学者的国际合作关系。2004年7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兼任中国体视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分会副秘书长。 学术经历兼任中国体视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相变委员会委员,美国材料学会会员,J.CrystalGrowth和Int.J.Compu.Eng.Tech.国际刊物编委,ScriptMater、MaterSciEng、ComputMaterSci等国际刊物评审专家。 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多门课程,培养研究生20余名(含毕业生)。主持建立了与德国TU-Darmstadt和FSU-Jena大学、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的长期国际合作关系。2004年入选“北京科技新星”。2005年作为主研人入选“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并作为学术骨干入选“教育部学术创新团队”。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2007年获得“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于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SCI/EI论文12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AdvMater(影响因子IF9.107),NJP(IF3.754),ActaMater(IF3.549),Nanotechnology(IF3.037)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 主持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科技计划研发攻关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教育部人才项目等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基纳米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超细硬质合金和计算材料学。 成就与荣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于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其中收入SCI/EI/ISTP 78篇。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科技新星计划及教育部有关资助项目等6项课题。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材料学,金属纳米材料热力学、相稳定性及纳米晶粒长大的研究,亚微米及纳米硬质合金新材料等。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5年3月 民族:汉族 专 业:材料加工工程 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北京化工大学 职 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纳米粒子的构筑及其功能化 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3,高效过滤材料等功能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表征 4,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在研研究项目 1,基于磁性POSS的新型聚丙烯耐久驻极高效过滤材料的构筑及其电荷储存性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12.01-2014.12,主持。 2,低温活性自由基聚合用于结构可控高分子合成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11.01-2013.11,参与。 3,稀土掺杂氧化铝纳米纤维负载钯催化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天津市科委,2009.04-2012.03,参与。 参加完成的研究项目 1,三维硅基主链结构杂化高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0374007) 2,氰酸酯三维硅基杂化树脂及其高性能微电子复合材料的制备,科技部863。 3,掺杂纳米电气石双组分熔喷法制备耐久驻极纳微纤维高效过滤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863。 4,新世纪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攻关项目(No. 03023) 主要论文: 宋晓艳, 程博闻,多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复合材料学报,2010,27:29-35。 宋晓艳, 程博闻,聚苯乙烯/ 多面体倍半硅氧烷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57 。 宋晓艳, 程博闻,聚苯乙烯/ 多面体倍半硅氧烷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通报,2010,(9):81-88。 宋晓艳,邢金峰,邓联东,董岸杰. 双氯灭痛壳聚糖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2010,41:105-10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