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人酤酒 |
释义 | 原文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wěng)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迓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为蔽,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注释1、酤:卖酒。后文“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中意为“买酒”。 2、升概甚平:容器量酒量的很平,意思是“分量很足”。升,量酒的器具。概,刮平斗斛的小木板。 3、遇:待。 4、谨:恭敬有礼貌。 5、为:酿造。 6、不售:卖不出去。 7、怪: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8、或:有人。 9、孺子:小孩子。 10、挈:携带。 11、龁:咬。 12、道:本领。 13、为:是。 14、之:无义,表取独。 15、蔽:受蒙蔽。 16、用:被动,被重用。 译文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询问他所在乡的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哪。”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查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分析这则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末期的《韩非子》,由卖酒的浅显事物而推论出治国的高深道理,用恶犬、猛狗来比喻那些伤害忠臣、阻挡忠谏的佞臣、权奸,指出正是这些邪恶小人蒙蔽、挟持了君主,使他们听不见治国的良策,亲近不了敬献忠言的贤臣。要得国之昌盛,就要「清君侧」、除恶狗。这便是「狗猛酒酸」的深刻道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