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 |
释义 | 作品名称: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记叙文 作者:宋景公 简介宋景公本名子头曼,宋国第二十七任君主,宋元公之子。宋景公三十年(前487年),曹伯阳背晋,干预宋政,宋景公伐之,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荧惑守心,景公忧心大祸,问于太史兼司星官子韦,子韦说:可移于宰相或苍生。景公念及天下苍生,皆不同意,此时荧惑退避三舍。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为太子,在位48年而卒。 在位起讫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69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469年。 出生地相城 立都相城 年号乙酉(公元前516年) 荧惑守心“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 荧惑又名赤星、罚星、执法。又视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天理,在南方为火星。火之精,赤帝之子。方伯之象,主岁成败,司宗妖孽,主天子之礼,主大鸿胪、主死丧、主忧患。总的来说,在古人的眼里,火星是近于妖星,司天下人臣之过,主旱灾、饥疾、兵乱、死丧、妖孽等等。火星在五常为礼,于五事为辨。 “心”是指天蝎座中的红色一等亮星―――心宿二,由于它红光如血似火,故我国称它为“大火”。天蝎座是黄道星座,在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中属于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心宿有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而火星总是在黄道附近移动,火星留守在天蝎座的罕见的天象,在中国的星占学上被认为是最不祥的,象征皇帝驾崩,丞相下台。不祥的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则两星相互辉映,争“红”斗艳。这就叫“荧惑守心”了。 2001年3—7月份就发生了这种有趣天象:3月7日火星顺行,离心宿二5.3度,这是可以观察到的荧惑守心的开始,5月11日以后火星改逆行,又重新向心宿二附近移动,到7月20日再次接近心宿二,之后再度顺行远离心宿二,结束荧惑守心天象奇观。 概况传书曰:“宋景公之时(1),荧惑守心(2)。公惧,召子韦而问之 曰(3):“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天罚也(4),心,宋分野也 (5),祸当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使治国家也,而移死焉, 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也(6)?宁独死 耳。”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欲杀其民以 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者乎?是寡人命固尽也,子毋复言。”子韦退走(7), 北面再拜曰(8):“臣敢贺君(9)。天之处高而耳卑(10),君有君人之言三, 天必三赏君。今夕星必徙三舍(11),君延命二十一年。”公曰:“奚知之?” 对曰:“君有三善(12),故有三赏,星必三徙。三徙行七星(13),星当一年, 三七二十一,故君命延二十一岁。臣请伏于殿下以伺之(14),星必不徙(15), 臣请死耳。”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16)。如子韦之言,则延年审得二十一 岁矣。星徙审,则延命,延命明(17),则景公为善,天祐之也。则夫世间人 能为景公之行者,则必得景公祐矣。此言虚也。何则?皇天迁怒(18),使荧 惑本景公身有恶而守心,则虽听子韦言,犹无益也。使其不为景公,则虽不 听子韦之言,亦无损也。 注释(1)宋景公:名头曼。春秋末宋国君主,公元前516~前451 年在位。宋景公出三善言:据《吕 氏春秋·制乐》记载,宋景公当政时,火星犯“心宿”,认为是天将罚宋的预兆。于是宋景公说了三 句怜惜臣民的话,火星当晚就离开了“心宿”,解除了灾祸,并且自己还延长寿命二十一年。 (2)荧惑:即火星。由于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在天空中运行,时而从西向东,时而从东向西, 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称为荧惑。守:疑“在”之误。《吕氏春秋·制乐》作“在”,可一证。下文 云“荧惑在心,何也。”可二证。心:心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颗,即天蝎 座δ、α、τ三星。其主星也叫商星、鹑火、大火、大辰。《宋史·天文志》:“心宿三星,天之正 也。”荧惑守心:古人把星象的变化附会于社会问题,宋景公三十六年,火星迫近心宿,被解释成是 宋国君主要遭受灾祸的预兆,因而使宋景公感到害怕。 (3)子韦:宋景公时太史,掌管观测星象等事。 (4)天罚:古人把火星看作是凶星,它运行到哪里,地上相应的地方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遭受 灾祸。 (5)分野: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我国古代星占术,接二十八宿把天分为二十八个天区, 地上各州郡邦国都与天上的一定天区相对应,各天区所发生的天象变化预示着地上相应的地方会出现 吉凶。按照这种配属,心宿是宋国的分野。 (6)《吕氏春秋·制乐》、《淮南子·道应训》“为”下作“君乎”,可从。 (7)退:疑“还”之误。《吕氏春秋·制乐》、《淮南子·道应训》、《说苑·复恩》均作“还”, 可证。 (8)北面:朝着北面。君主向南坐,臣朝北拜君。 (9)敢:谦辞,冒昧。 (10)耳:疑“听”之误。章录杨校宋本作“听”,可一证。《吕氏春秋·制乐》、《淮南子·道 应训》亦作“听”,可二证。下文云:“子韦之言:‘天处高而听卑’”,可三证。卑:低,下。这 里指地上。 (11)星:指火星。 (12)《意林》引《论衡》文:“宋景公有三善言,获二十一年”,故疑“善”后夺一“言”字。 《吕氏春秋·制乐》作“有三善言,必有三赏”,可证。 (13)三:疑是衍文。一星当一年,七星则七年。要是三徙行七星,只得七年,得不出二十一年。 故疑“三”涉上句“三徙”而衍。 (14)殿:《吕氏春秋·制乐》、《淮南子·道应训》均作“陛”,可从。伺:窥测。 (15)必:果真,如果。 (16)以上事参见《吕氏春秋·制乐》、《淮南子·道应训》。 (17)明:明确,确实。 (18)迁:移。这里是降的意思。 译文传书上说:“宋景公的时候,火星在心宿附近,宋景公感到害怕,召子 韦来问他:“火星快要处在心宿的位置上,这是为什么?”子韦回答:“火 星的出现,预示着上天的惩罚,心宿是宋国的分野,灾祸正当在君主。但是, 可以把它转嫁给宰相。”景公说:“宰相是我任命治理国家的人,却把死转 嫁给他,不吉祥。”子韦又说:“可以转嫁给老百姓。”景公回答:“老百 姓死光了,我将去做谁的国君呢?宁可我一个人死。”子韦再建议:“可以 转嫁到年成上去。”景公则回答:“老百姓饥饿,一定会死去。做君主的却 要杀他的百姓来求得自己活下去,那谁还肯把我当做君主呢?看来,这是我 的寿命本来已经到头,你不要再说了。”之后,子韦又返回来,朝着北面再 向景公叩拜说:“臣冒昧地向君王恭贺。天虽处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听见 地上的话,君王说了三句作为君主该说的话,上天必定要三次奖赏君王。今 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动三个地方,这样君王就会延长寿命二十一年。”景公 问道:“你怎么知道呢?”子韦回答:“君王说了三句作为君主该说的话, 所以要受到三次奖励,火星肯定会移动三个地方。移动一个地方要经过七颗 星,一颗星相当于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寿命会延长二十一年。臣 请求匍伏在宫殿的台阶下面观察,火星如果不移动,臣请求处死。”这天晚 上,火星果然移动了三个地方。像子韦说的那样,景公确实得到延长寿命二 十一年。火星果真移动,景公就延长了寿命,寿命确实延长,那么景公行善, 这是上天保祐了他。这样看来,世上能做到景公善行的人,就必然会得到景 公那样的上天保祐。这话不确实。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上天会降怒的说法, 假使火星本来是由于景公自身有恶行而迫近心宿,那即使听了子韦的话,也 没有什么用处。如果火星不是为了景公的恶行而迫近心宿,那即使不听子韦 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害处。 相关资料《史记》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秦始皇本纪》火星侵入心宿,这种天象象征着帝王有灾。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宋微子世家》火星侵入心宿,心是宋的分野。宋景公很担心。司星子韦说:“把灾祸移给相国吧?”景公说:“相国是我的股肱。”“移给百姓?”景公说:“百姓是为君之本。”“移给年岁?”景公说:“年岁不好,百姓就会困乏,我还给谁当君主啊!”司星子韦说:“您这三句有君主之德的话,上天会听到的,荧惑应该会移走的。”于是他们等了一阵,果然移了三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