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锦
释义

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产品分大锦、小锦、彩带等数种。大锦又称“仿古锦”,花色有40多种。宋锦,它的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

特产简介

苏州宋锦是在唐代织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织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

宋锦起源

宋锦起源于宋代,发源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主要产地

宋锦的主要产地除了苏州之外,还有成都的蜀锦。苏州宋锦,蜀锦和后来明代南京的云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

追溯历史

成都蜀锦自汉代就已经相当繁荣。史载西汉初年,成都地区的丝织工匠在织帛技艺的基础上发明了织锦,“锦”,就是用多种彩色丝织成的多彩提花织物。汉代时,成都已有专门的锦官,并建有锦官城,将作坊和工匠集中在一起管理,成都也因此而名为锦城,锦官城,濯锦的河流也被称作锦江。到了唐代,蜀锦业更加兴旺发达,果州(今南充)、保宁府(今阆中)等地所产的生丝源源不断地涌向成都,用这些地区的生丝制作的蜀锦质纹细腻,层次丰富,色泽瑰丽多彩,花纹精致古雅,尤以团花纹锦、赤狮凤纹锦等最为珍贵。唐玄宗身穿的五彩丝织背心,被视为“异物”,安乐公主出嫁时的一条单丝壁罗龙裙,“飘似云烟,灿如朝霞”。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也珍藏有“蜀江水幡”,“蜀江太子御织伞”等许多唐代蜀锦的残片。而且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蜀锦开文字之先河,织出了“兰亭序”,被作为“异物”送入皇宫。四川窦师伦设计的“陵阳公样”,自唐初起流行百年而不衰。北宋时,成都转运司在此设立了锦院,专门生产上贡的“八答晕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以及为广西各少数民族喜爱的“广西锦”。到南宋时,成都锦院还生产各种细锦和各种锦被,花色更加繁复美丽,这些丝织锦在后来通过商贸等方式逐渐流传到全国,成为知名的传统品种。

产品用途

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何丝绸类手工艺品都无法达到的实用性问题。通常在我们感念中艺术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画框装裱展示,那与一般的书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宋锦的工艺决定了它的实用性,质地非常坚固,可以适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为它可以反复的洗涤。

结合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的审美观念,胜百杰成功的将宋锦应用到了商务礼品、家庭装饰、工程装饰、家纺系列、男女服饰及仿古艺术品等众多领域。

宋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绝伦、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非常广泛。胜百杰多年来在秉承传统宋锦工艺的前提下充分融合了现代审美需求,与诸多知名企业强强联手合作开发出大量的实用型宋锦手工艺品。

工艺特色

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

染色需用纯天然的天然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植物染料,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宋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法轮、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在色彩应用方面,多用调和色,一般很少用对比色。

宋锦织造工艺独特,经丝有两重,分为面经和底经,故又称重锦。宋锦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可分大锦、合锦、小锦三大类。大锦组织细密、图案规整、富丽堂皇,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高级礼品盒,也可制作特种服装和花边。合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画的立轴、屏条的装裱和一般礼品盒。小锦为花纹细碎的装裱材料,适用于小件工艺品的包装盒等。其制作工艺多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组织;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纬线三种;一纬纹与地兼用,二纬专作纹纬,分段换色织造。其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其间饰的团花或折技小花,规整工致。几何纹有八达晕、连环、飞字、龟背等。色彩多用调和色,不用对比色。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纱、三种色纬织成。常在格子藻井等几何纹框中加入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宋锦主要用作书画装饰和官员服装。

近代也生产结构简单的盒锦(小锦),是纬二重小提花织锦,多用环形和万字形花纹。宋锦又称“宋式锦”、“仿宋锦”。现代以苏州所产著名,有“大锦”、“合锦”、“小锦”等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鉴别方法

辨别缂丝及宋锦真伪有一种很直观的方法,图案看上去应有强烈的层次感,但手感却是很平滑的,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至于上等的精品要从几个方面观察,

1.观察整幅作品的密度,越是紧密的,做工越是精细。

2.看看色彩图案是否失真。

3.仔细观察色彩的渐进过度,好的作品非常自然,很难找到明显的过度色。

4.丝线的粗细,越上等的作品,丝线越细。

遗产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钱小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宋锦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种含义

宋锦是用彩纬显色的丝织物。

宋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宋代由官府锦院主持生产的织锦,二是指明、清时期由苏州织造府主持生产的宋式锦。

宋代官府锦院主持生产的宋锦以四川成都的蜀锦最著名。北宋在成都设转运司锦院,到南宋改为茶马司锦院,所产蜀锦花式繁多。据元代费著 《蜀锦谱》记载,有土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以及输送去广西、黎州、叙州、南平军、文州交易的锦和较贵重的细色锦。其花式有:八达晕、盘球、簇四金雕、葵花、六达晕、翠池狮子、云雁、大窠狮子、大窠马打球、双窠云雁、宜男百花、七八行锦、玛瑙锦、天下乐、青绿瑞草云鹤、青绿如意牡丹、真红穿花凤、真红宜男百花、真红雪花毬路、真红樱桃、真红水林禽、鹅黄水林禽、紫皂缎子锦、真红天马、真红飞鱼、真红聚八仙、真红六金鱼、真红及四色或二色湖州百花孔雀和大孔雀锦、秦州细法及中法真红锦。元代戚辅之《佩楚轩客谈》记载蜀有十样锦:长安竹、雕团、象眼、宜男、宝界地、天下乐、方胜、狮团、八达晕、铁梗襄荷。宋代织锦实物出土至罕,仅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几件五代时的织锦。但前述宋代蜀锦花式,有些可在明锦中找到。

品种分类

宋锦属于织锦类工艺品,工艺复杂品种繁多。宋锦的品种有40多种,分为大锦、匣锦和小锦三类,它们各具风格和用途。其中大锦又分为重锦和细锦。

大锦是宋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图案规整,富丽堂皇,质地厚重精致,花色层次丰富,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其中重锦最为贵重,特点是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纯金线,并采用多股丝线合股的长抛梭、短抛梭和局部特抛梭的织造工艺技术,图案更为丰富,常见的图案有植物花卉、龟背纹、盘绦纹、八宝纹等,产品主要是宫庭、殿堂里的各类陈设品和巨幅挂轴等。明清之后宋锦仍然相沿不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重锦“极乐世界”织成图轴,就是宋锦的极品。在2米宽的独幅纹样中有278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佛像,还有宫殿巍峨,祥云缭绕,奇花异草,充分展示了重锦高超的艺术技巧。大锦中的细锦在原料选用,纬线重数等方面比重锦简单一些,厚薄适中,易于生产,广泛用于服饰、高档书画及贵重礼品的装饰装帧。

匣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书画的立轴、屏条的装裱。大锦质地厚重图案精美,多使用金银线编织。作品美观大气,适合于制作各类书画装饰品。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尽显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锦则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如仿古的屏风、名人的书画、高档场合以匣锦的点缀来突出古典的氛围等等。

中国三大名锦

姑苏宋锦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并列为中国三大名锦。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用彩纬显色的纬锦。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宋锦的品种分大锦、合锦、小锦三种。

苏州织锦始于五代,到了宋代已发展得相当兴盛。特别是宋高宗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区,为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饰的需要,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极薄、极细的的供装裱书画品种。其中有“青楼台锦”、紫百花龙锦”、“柿红龟背锦”等40多个品种。这些美丽的织锦与书画一起被保存了下来。所以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由此得名,流传至今。南宋时已有紫鸾鹊锦、青楼台锦等40多种。宋锦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纱(面经用本色生丝、底用有色熟丝)三种色纬(纹与地兼用的色纬和两种专用的纹纬)织成。宋锦纹样繁复,配色典雅和谐。龟背纹、绣球纹、剑环纹、古钱套、席地文四方连续的图案,朱雀等动物图案,百吉等字形图案最为常见,适合于服装和装潢书画之用。

明清时期中国丝织生产的中心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织锦生产以苏州最有名。苏州织锦织工精细,更因花色具有宋代典雅的遗风而得“宋锦” 之名。清康熙年间,有人从江苏泰兴季氏家购得宋代《淳化阁帖》十帙,揭取其上原裱宋代织锦22种,转售苏州机户摹取花样,并改进其工艺进行生产,苏州宋锦之名由是益盛。此时苏州宋锦用双经轴将地经与特经(纹经)分开,以地经织经面斜纹或平纹的地组织。特经每隔二、三、六根地经牵入一根,在花部与纹纬平织或织成纬斜纹,无花处织入背面,用以固结浮纬。纬丝由长织梭与分段换色的短跑梭配合,从而达到色彩丰富的效果。苏州宋锦根据工艺的粗精、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及使用性能,又分为重锦、细色锦、匣锦3种。

重锦是明清宋锦中最贵重的品种。选用优质熟色丝、捻金线、片金线,在三枚斜纹的地组织上,由特经与纹纬交织成三枚纬斜纹花。花纹一般用很多把各色长织梭来织,在某些局部用短跑梭配合。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康熙“云地宝相莲花重锦”,地经和特经是月白色的,长织纹纬用墨绿、浅草绿、湖蓝、玉色(带有蛋青色的白)、宝蓝、月白(极浅的浅蓝)、沉香(发黄的棕色)、黄色、雪青 (浅青莲色)、棕黄、粉红、浅粉、白色、捻金线等14把长织梭与1把大红色特跑梭(每隔一段距离才织的)来织制,色彩绚烂壮观,这种重锦是宫廷制作铺垫及陈设的用料。

重锦也用来织制绘画挂轴和佛像画,如辽宁省博物馆保存元代织成的仪凤图轴、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清代织锦弟斯桑结嘉措像、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彩织极乐世界图轴》等。《彩织极乐世界图轴》高448厘米,宽196.5厘米。从画心到宝相花装饰的幅边及上下裱首和绶带部分,均为通幅长跑梭所织,在石青地子上用大红、木红、粉红、水粉、深蓝、月白、葵黄、鹅黄、米黄、桔黄、墨绿、浅绿、玉色、黑色、白色、茄紫、雪灰、赤圆金、黄圆金等19把长织梭织出 278个不同神态的人物。画幅中段织出佛、弟子、菩萨、力士、伎乐天人等。下段织九品莲池、转生人物,上段是庄严富丽的建筑配景。人物和建筑都用平涂设色,细线勾勒。在对比色衔接的地方运用3层或4层退晕的方法,外浅内深逐层过渡,取得整体的协调。

细色锦的组织与重锦相似,也采用特经来结接纹纬和背组织。地经与特经的配置有3∶1、6∶1、2∶1等3 种。多以分段换色的短跑梭来织主花,用长跑梭织花叶枝茎或花的包边线及锦地几何纹。花纹色彩有时多达20余种,按照花纹分布来变换颜色,有“活色”之称。

匣锦又称小锦,常见的组织有两种:一种配有特经,经斜纹地,纬斜纹花;另一种是不用特经,而在不规则六枚经缎纹地上起长纬浮花。匣锦纹样多为小型几何填花纹或小型写实形花纹。纬丝一般用两梭长跑纬与一梭短跑纬作纹纬,另有一梭地纬。经纬配置稀松,常于背面刮一层糊料使其挺括,专作装裱囊匣之用。

宋锦织造技艺

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宋锦织造技艺

所属地区:江苏 ·苏州

遗产编号:Ⅷ-14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遗产级别:国家

艺术特色

苏州生产的宋锦,织工精细,艺术格调高雅,具有宋代以来的传统风格与特色,与元明时期流行的光泽艳丽的织金锦、妆花缎等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宋锦的生产制作,工序很多,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其产品的基本特点是采用了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了彩抛换色之独特技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这一技艺特征被后来的云锦所吸收,并一直流传到当代的织锦技艺上。

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和谐、对比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古朴高雅。正因此,自宋代起,宋锦便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经锦、隋唐时期的纬锦,并在宋、元、明、清得以蓬勃发展。

宋锦类别

宋锦的类别,根据织物的结构、技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也可以将重锦、细锦归纳为大锦,即大锦、匣锦和小锦3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大锦包括全真丝宋锦、交织宋锦、真丝古锦、仿古宋锦等品种。常用于装裱名贵书画和装潢高级礼品盒。合锦,常用于装裱一般书画的立轴、屏条等。小锦,包括月华锦、万字锦和水浪锦三种,多用于装横小件工艺品的包装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