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范仲淹道服赞
释义

范仲淹《道服赞》,小楷,纸本,手卷,纵34.8cm,横47.9cm。楷书8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是范仲淹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称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宋代文人士大夫喜与道士交往,“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穿着道服,遂成一时风气。此卷行笔清劲瘦硬,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颇具王羲之《乐毅论》遗意。时人称此帖“文醇笔劲,既美且箴。”据考证此帖作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以前。

作品名称:道服赞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书体:小楷

规格:纵34.8cm,横47.9cm。楷书8行。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物介绍

范仲淹《道服赞》,小楷,纸本,手卷,纵34.8cm,横47.9cm。楷书8行。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卷书法方劲,落笔痛快沉着,略有《乐毅论》遗法。卷后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马?、吴宽、卢濬、王世贞跋。另黄庭坚一题,是后人抄录其文,非黄氏亲笔所书。钤“鼎元”、“高昜”、“高昜图书”、“才子之裔”、“东汉太尉祭酒家学”、“怀州常平仓给纳之记”、“监德州酒务印”、“监德州商税印”、“范原理氏”、“蕉林秘玩”、“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及清乾隆、嘉庆诸藏印。《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曾经宋范氏义庄,清安岐、清内府,近人张伯驹等收藏。

手卷释文

道服赞 并序

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住。华骨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范书的后面就是文同的行书题跋:

希(文)《道(服赞)》此(或比)部借示,文正,词笔,观之若侍其人之左右,令人既喜而且凛然也。熙宁壬子孟夏丙寅,陵阳守居平云阁题,石室文同与可。

文同此时任陵州太守,居住在仁寿县城跨鳌山上的州署里。

作品赏析

范仲淹小楷《道服赞》卷承传了晋、唐严谨内敛的书风,行笔转折方硬,顿挫有力,体现了作者沉毅、端庄和大度、大器的政治品格。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仁宗天圣初(1023年),任西溪盐官。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奉诏条上十事:“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轻徭役”,仁宗颁行,史称“庆历新政”。新政推行不到半年,因贵族官僚的反对而失败。即罢参知政事之职,离京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抵御西夏。庆历五年(1045年)初,仁宗废新法,范仲淹被罢免。皇佑四年(1052年),仲淹病死,卒年六十四岁,谥文正。

范仲淹是宋代一位正直的有理想的政治家。据《宋史》记载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虽然几次遭受贬谪,朝中又有不少政敌,但他依然“以天下为已任”,“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的君国大事。”他的著名散文《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被后世广为传颂。

范仲淹善书。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中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又云:“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朱长文《续书断》谓仲淹晚年学王羲之《乐毅论》,亦一代之墨宝也。明唐锦《龙江梦余录》评范仲淹书极端劲秀丽,无毫鋩纵逸之态。”清高士奇亦云文正书法挺劲秀特,肖其为人。

相关资料

《道服赞》是我国著名的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张伯驹以110两黄金,从北京琉璃厂古玩商蕲伯生手中购得,1956年,他将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8件国宝级的书画,无偿捐给了文化部。最后全部归于国家。这8件珍宝中就有《道服赞》卷。其他7件是:隋代展子虔的名画《游春图》,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宋代范仲淹《道服赞》、宋代蔡襄《自书诗册》、宋代黄庭坚《诸上座帖》、宋代吴琚《杂书诗帖》、元代赵孟頫《章草千字文》以及元俞和楷书帖。后来,张伯驹先生又将宋杨婕妤《百花图》、宋赵伯啸《仙峤白云图》、元赵孟頫《篆书千字文》、唐人写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一大批书画,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张伯驹夫妇捐献的书画多达27种,均是罕见的稀世之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