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平装: 29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010095396, 9787010095394

内容简介

由唐到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主导阶层的变迁,即以地方精英为主的民间强势力量的兴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围绕地方精英为主的地方势力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这种研究是放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领域中进行,那么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间阶层”,可以扩展到整个民间强势力量。民间强势力量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具有某种资源优势而又非政府性的人与群体。相对于平民百姓,富族和士族属于强势群体,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资源对基层社会施加强有力的影响,而在民间强势力量中,士人又居于中心的地位。特定阶层的兴起、其社会网络的构建与影响、其在地方社会中所扮演的深色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深入的论述。作者同时指出,不是所有的民间强势力量在所有的时候都对社会秩序起积极的作用,民间强势力量的违法犯罪、悖理乱伦行为同样会破坏既定的社会秩序,威胁民间强势力量的整体利益。

《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廖寅,男,土家族,1975年生,湖北恩施人。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宋史、区域社会史研究。

目录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前史的回顾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处理

上篇 民间强势力量及其社会网络

第一章 宋代两湖地区的富族及其向士族的转化

第一节 产业经营与富族的诞生

一、传统富族

二、新兴富族

第二节 入仕与望族:富族的终极目标

一、新兴富族向士族的转化

二、传统富族向士族的转化

三、从绍兴十八年与宝祐四年进士试看宋代两湖科举考试中的大族

第二章 宋代两湖地区的士族及其社会网络

第一节 地域社会中的士族

一、北宋时期安州士人社会

二、南宋时期醴陵士人社会

第二节 从祖籍、出生地与安葬地看宋代两湖地区士人的社会网络

一、北宋

二、南宋

第三节 从墓志之属与题记之类看宋代两湖地区士人的社会网络

一、墓志之属

二、题记之类

第四节 游学与联姻:宋代两湖地区士人拓展社会网络的

一、游学

二、联姻

三、宋人对两湖地区士人难以成功的反思

第五节 失落:宋代两湖地区士人与流寓士人的共鸣

一、北宋时期湖北士人与苏门

二、南宋时期湖南士人与胡安国一张拭士人网

上篇小结与申论

一、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与大族兴衰

二、本土性与依附性:湖北与湖南士人社会的比较

下篇 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

第三章 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社会保障事业

第一节 宋代两湖地区大族的宗族建设

一、宗族建设案例

二、宋代两湖地区宗族建设的特点

三、宗族建设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社会救济事业

一、民间强势力量自发组织的社会救济事业

二、官方劝分下的民间强势力量救助

三、官民合办

第三节 上承下达:地方利益的代言人

第四章 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公共工程

第一节 宋代两湖地区大族与学校教育

一、宋代两湖地区的教育观与教育状况

二、私学的发展

三、对公学的参与

第二节 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祠庙、寺观建设

一、建祠立碑

二、修寺造观

三、寺观在信仰空间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治水工程

第五章 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社会安定

下篇小结与申论

余论:南北差异与唐宋变革

附表一:《宋史》列传两湖士人情况表

附表二:《宋元学案》所载湖湘学派弟子情况表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