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送羊节 |
释义 | 送羊节简介在冀南一带的农村里,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老爷(外祖父)、舅舅要给小外甥送羊。早先送的是活羊,如今送的是用白面蒸熟的“面羊”。这个风俗是怎么形成的呢?说来蛮有趣,是从神话故事沉香劈山救母兴起来的。 送羊节传说传说,沉香是一个孝子。自从他打败舅舅杨二郎,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生身娘三圣母之后,报仇雪恨的心情极为迫切。这一天他跪在三圣母面前恳求说:“娘啊,您在华山底下吃尽了苦头,叫儿去劈了那杨二郎吧!”三圣母听了,摇了摇头,伸手把沉香拉了起来,说道:“儿呀,你的心情娘知道,可也不能如此鲁莽啊!”沉香一听,急了,话儿出口像连珠炮,“他不顾你们兄妹清分,用天上的条律害得您和爹爹不能团圆,在山下受尽折磨,今儿个不要了他的命,实在难平儿的心头大恨!”三圣母又劝说道:“不管怎么说,他和娘是一母同胞,他是你的亲舅舅呀!”沉香看在娘的面上,答应饶杨二郎一命。不过,他提出,为了让杨二郎记住教训,必须每年送来一对活羊,并声称;要年年剥他杨二郎的皮。吃他杨二郎的肉(杨与羊谐音)。这话传到了杨二郎的耳朵里,他一来怕沉香的神斧劈了他的脑袋,二来为重修兄妹之好,就答应了沉香的条件。第二天就赶着两只活羊送给了沉香。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十三。以后便年年五月十三给沉香送一对活羊。 送羊传说之—孝关于“送羊”这一民间风俗的形成,在今(河北临漳县)大多数人认为送羊这一风俗是来自“羊羔跪乳”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妇人,丈夫死得早,她辛辛苦苦将儿子拉扯大,儿子却不孝顺,老妇人非常伤心。她的哥哥知道了这件事,便送给外甥1只母羊和1只小羊,外甥看到小羊每次吃奶总是跪着,孩子便问他舅舅:“这是怎么回事?”舅舅意味深长地说:“小羊跪着吃奶是对母亲的孝敬。瞧瞧它们多么懂事!”外甥听了此话,非常后悔,从此痛改前非,孝顺母亲。村人知道这件事后,传为美谈,并纷纷效仿,自此,便有了舅舅给外甥送羊的习俗。送羊,过去送真羊,后来改送面羊。送羊习俗是对子孙的一种孝道教育。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孝”一直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一种传统美德。每年送羊给外甥,寓意让外甥时刻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送羊节习俗这一神话故事在冀南一带流传很广,后来老百姓中也兴起了送羊的风俗。不过,送羊的意思,主要是表示老爷、舅舅对小外甥的亲近。有一个时期送的是活羊,后来慢慢变成送面羊了。旧社会老百姓家穷,平时很少有白面,只好在新麦下来后送。这一带一般年景是农历五月初小麦上场,上旬末收打完毕。在麦罢送羊也是一个休息、串亲的好机会。而“五月十三”这个习惯,沿习成因,一直保留下来。近些年又出现了送羊的新风俗:不少地方,不再是老爷、舅舅给外甥送羊,而是外甥送羊给老爷、老娘和舅舅、妗妗,利用这个机会去看望老一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