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松溪县实验小学
释义

学校简介

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06年,现有47个教学班,学生2573人,教职工125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坚持“为生命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优化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省“示范小学”、“省文明学校”、省青少年道德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国家级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创造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这一理念,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学变革为主线,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以师生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注重校本培训,强化校本研究;边学习边实验,边实验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边调整边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

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文明行为养成为目标,以“主动发展、明礼诚信、学会做人”德育科研为导向,以“文明班级”考核为手段,以“美德在校”校本课程为主渠道,开展“四主”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我爱我的家自主创设、展示自我主动争先、活动舞台人人主角、管理能手学做主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本着“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健体,以艺冶美”的艺术育人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坚持两年一轮的“小松树”艺术节、“百草园”读书节、“奥运星”体育节、“启明星”科技节。进一步实施了版画校本课程教学,将艺术之花移植到校园内,使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历史沿革

前身是松溪县立高等小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校址在东门头文昌阁(今县人民政府东侧),首任校长李镜春。民国元年(1912)更名为松溪县立模范高等小学校,有4个班级,学生97人,教师7人。此后,曾先后改名县立第一国民学校、县立城东小学、松源中心小学、第一区县立城东中心小学、松源镇中心学校。民国31年由华侨胡文虎捐造的校舍建成(今校址),高小部迁入上课。解放后,改名松溪县第一完全小学。1952年改名城东中心小学,有8个班,学生300多人。1957年,高小部校舍扩建,学校全部迁新址上课。1963年改名城关第一小学,1967年改名五七小学,1980年定为县实验小学,列为省重点小学之一。1988年,有31个班级,学生1648人,教师78人。学校占地面积9510平方米,建筑面积5622平方米,有各种模型、标本、电化教具等设备。

教育教学

该校教师素质较好,教学质量较高,定为县实验小学后,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电化教学试验,同时注意开辟第二课堂。1981年被省体委授予省级篮球体育项目传统校。1981~1988年在文艺、科教、体育方面,获地区、县有关部门30多项次的奖励,其中地区体协办的“向上杯”小女篮,1980~1982年连续三年获冠军;1984年,少先队4(1)中队获全国“创造杯”松溪县先进中队称号。1988年该校毕业生67.8%被录取到松溪一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