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松山菸厂
释义

松山菸厂(25°02\\'37"N 121°33\\'33"E)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建于1937年,前身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菸草工场」,1945年更名为「台湾省专卖局松山菸草工厂」,1947年又更名为「台湾省菸酒公卖局松山菸厂」,1998年停止生产,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为第99处市定古迹。松山菸厂在二战後种植大量植栽,景观优美,停产後已成为台北市东区最大的绿地。此地未来将规划为台北文化体育园区,兴建体育场、购物中心与文化展演空间等设施。

历史

台湾菸草专卖制度开始于日治初期的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菸草的种植、加工及销售均在政府控管之下,是当时台湾总督府为弥补税收不足而实施的财政措施。台湾最早在1911年兴建火车站台北烟草工场,专门负责菸草生产及加工制造。後值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卷烟除供应台湾市场所需,也外销华中、华南及南洋地区,供不应求,台湾总督府专卖局乃于1937年在台北市松山地区(当时的兴雅830番地)兴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烟草工场」。

松山菸厂是台湾现代化工业厂房的先驱,同时也是第一座专业的卷菸厂。规划时即引入「工业村」概念,重视员工福利,附设有完整的劳工福利设施,如:员工宿舍、男女浴池、更衣室、医护室、药局、手术室、福利社、育婴室、托儿所等。兴建时占地18.9864公顷。建筑风格属「日本初现代主义」作品,强调水平视线,形式简洁典雅,面砖、琉璃及铜钉均为特别定制的建材,做工精细,堪称当时工业厂房之楷模。制菸工厂於1939年10月间开始开工生产,初期员工约1200人。

1945年战後,台湾省专卖局接收松山菸厂,并更名为「台湾省专卖局松山菸草工厂」。1947年,台湾省专卖局改制成立台湾省菸酒公卖局,松山菸厂再更名为「台湾省菸酒公卖局松山菸厂」,专制卷菸、菸丝及雪茄等菸草制品。1947年至1948年间,产制乐园牌、无滤嘴新乐园牌菸,质优价中,颇受消费者喜爱,尔後陆续生产双喜牌、无滤嘴宝岛牌、克难牌、中兴牌、胜利牌、珍珠牌、金马牌、软包长寿牌等40馀种香菸品牌,为台湾战後最具代表性的菸厂。菸厂持续扩充增产,1987年达到最高峰,员工约2000人。松山菸厂年产值曾逾210亿新台币,对国家财政收益贡献非凡。

1998年,因都市空间规划、公卖改制、需求量下降、香菸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原因,松山菸厂停止生产,迁并台北菸厂,从而正式走入历史。2001年,台北市政府将松山菸厂指定为第99处市定古迹,其中办公厅、制菸工场、锅炉房、一至五号仓库为古迹本体,并将莲花池、运输轨道及光复後新建仓库一并纳为古迹保存范围。2002年,“行政院”同意台北市政府将其规划为台北巨蛋体育场预定地。

松山菸厂在战後种植大量植栽,景观优美,是台北市东区最大的绿地。松菸停止营运之後,形成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环境,生物栖地相当多样化。植被可见海湾时期及沼泽溼地时期的植物,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及凉温带之植物。厂区内有水塘等水生及溼生环境,近年来常见动物有夜鹭、红冠水鸡、翠鸟、小白鹭、鲫鱼、鲤鱼、鲶鱼等。松山菸厂是台北市东区较大且自然度较高的绿岛,也是南港山系自然环境导入台北市区的绿色廊道中第一个生物中继站。

建筑

松山菸厂制菸工厂为二层单栋建筑,在平面上为矩形,东西长约165米,南北宽约93米,占地4,500坪,入口在西侧。建物中央前部南北横向贯穿,将矩形分割成东西大小不等的二部分,鸟瞰形态类似「日」字。较大的东侧後段为封闭式的中庭空间,长约126米,卷菸生产线排列於矩形四周,依序有制盒、理叶、切叶、卷菸、包装等生产部门。中庭为巴洛克式花园,四个角落设直角三角形水池,中央设有喷泉。较小的西侧前端有办公厅为行政管理中枢,二楼则为员工食堂,後改为大礼堂。

位置

松山菸厂位在台湾台北市东区光复南路133号,南北介于忠孝东路四段和市民大道高架道路之间,东西介于光复南路与基隆路一段。大门面对中华电视公司与合作金库银行,南面有国父纪念馆所在的中山公园,以及台北市议会、市政中心,北面有铁路局台北机厂。

交通

公车

光复南路:国有财产局站(路线:204、254、266、282、28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6:44:15